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数字地球

    ①近来媒体的有关报道引起了人们对“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兴趣,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地球呢?

    ②为有效研究和解决有关地球的重大问题,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和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科学方案和有力措施,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与此同时,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使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技术手段和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③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人们设想有关地球的大量的多分辨率的、三维的、动态的数据按地理坐标集成起来,形成一个数字地球。借助于这个数字地球,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按地理坐标了解地球上任何一处、任何方面的信息。

    ④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地球问题;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⑤数字地球由下列体系构成:数据获取与更新系统、数据处理与存储体系、信息提取与分析体系、数据与信息传播体系、数据库体系、网络体系、专用软件体系等。数字地球可以包客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是未来信息资源的主体核心,是信息资源高速公路上的“车”和“货”。

    ⑥货币流通专家指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的提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的一个自然发展。无论是否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地球信息集成和整体化工作都是当前地球科学和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数字地球并非一个孤立的科学项目和技术目标,而是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国家空间数据基地设施为依托的具有整体性、导向性的战略思想。

(1)、“数字地球”一词的意思是(    )
A、以数字的方式获取、处理和应用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空间数据。 B、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认识。 C、人类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D、全球定位系统为代表的地球信息技术。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数字地球将增强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 B、人们借助数字地球可以按地理坐标随时随地获取来自全球各地全方位的信息。 C、数字地球主要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用数字化手段统一性处理地球问题。 D、数字地球可以包容80%以上的人类信息资源,人类中尚有20%的人还不能利用信息资源。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99年,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进行广泛研究。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通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结合选文内容,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城市视觉污染  
                                                                                                              程 鑫
         ①污染是城市公害之一,主要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和视觉污染等。过去,人们只对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噪音污染进行了预防、治理和评价工作,对视觉污染并未予以重视。
         ②所谓城市视觉污染,是指城市建筑不美观、城市规划布局不合理、色彩不和谐、园林雕塑无美感、人的精神面貌不佳等现象通过视觉给人造成的不快,从而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和危害。
        ③城市不仅是人们为满足自身需要进行创造活动的物质环境,而且也是人们为满足心理需要并具有审美要求的创造物。美观的城市建筑、合理的规划布局、和谐的色彩、典雅的园林雕塑艺术,都会令人赏心悦目,并使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有所提高。反之,就会给人们的视觉造成污染。例如,有的城市住宅楼的门窗像调色盘一样颜色杂乱,涂有广告的公共汽车不但过于刺眼,而且给本来生活在大城市已感到烦躁的居民更增加了一重烦躁。心理学家认为,色彩对人的思维、行为、举止、情绪、感觉和生理变化都有强烈的控制与调节作用。要是人们长期生活在色彩不和谐的环境中,心情就会变得焦躁不安,容易疲乏,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从而导致健康水平下降。这就是视觉污染给人带来的损失。
        ④黑格尔曾说过:“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么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事实上,城市建筑的美感,确实能像音乐一般陶冶人的身心。从美学意义上讲,城市园林雕塑是静的舞蹈、史的碑碣、生活的浓缩、理想的延伸。如果园林雕塑讲究艺术,会促使人去思考、奋进,它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都是很大的。反之,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视觉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总之,如果城市建筑杂乱、不美观,必将使人产生不愉快,长期这样,必将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这就是视觉污染带来的危害。
        ⑤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所形成的形象面貌,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的连续展现, 这个展现是否和谐,对人的视觉也有一定的影响。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就十分和谐、合理,它有着瑰丽多姿的建筑和别具匠心的艺术构思,是一座设计新颖、布局井然、设备完善和具有现代化交通设施的新型城市,给人愉悦之惑。如果一座城市的规划布局不合理,没有一个总体和谐的设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和谐,那么,人们长期生活在这种不和谐的环境中,人们的身心健康将会受到直接影响,这也是视觉污染带来的危害。
         ⑥在一个城市中,居民精神面貌的好坏,对人们的视觉也有一定的影响。像行为、仪表等,都属这一范畴。如果人们的精神面貌不佳,也将通过视觉给人带来不快,从而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危害。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城市中营造一种清洁、安全、和睦的社会环境和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⑦综上所述,对于城市视觉污染给人带来的影响,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应注意预防和治理,按“美的规律”建设城市,规划城市,力求使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达到一种和谐的美。(本文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式过马路神器

①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汽车保有量达到1.04亿辆的中国,每年有6.2万人死于车祸,而在这些交通事故中,又有53%致人死亡的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这已经成为交通安全的主要杀手之一。

    ②到底怎样才能平息交通事故这场灾难呢?

    ③最近深圳交警推出了一款 “中国式过马路”神器——智能行人过街系统。该设备体积小,功能多,价值高,由视频采集分析存储上传系统、控制器、显示屏、闸机和前端计算机等部件组成,既能自动监测人流和车流,智能调控通禁行时间,又整合了语音播报、人脸识别、自动抓拍、社会宣传等多种新功能。同时设备还极具人性化设计,如闸机部分采用的是圆柱形机身,既减小了体积,又节约了空间。另外,闸门部分采用圆形无锐角不锈钢材料,当行人与设备发生肢体碰撞时,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④智能行人过街系统尤其适用于学校、幼儿园、公园、医院、商场等路口路段。儿童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这项技术将给家长和老师们带来很大的便利,让他们不再为孩子们过马路而操心。当绿灯亮起时,闸门将打开,行人可以安全通行。

    ⑤若有人强行跨越或破坏设施时,摄像机会自动抓拍、抓录并进行人脸识别。抓拍、抓录到的违法行为将在同一时间显示在路口显示屏上,证据资料将储存在本地服务器中,并纳入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⑥智能行人过街系统使“红灯停,绿灯行”得以贯彻实施。绿灯闪烁时,闸机部分的语音会提醒行人快速通行;红灯即将亮起时,语音会播报“闸门即将关闭”,提醒行人不要闯红灯。一旦有人闯红灯,监控摄像将会用语音提醒“您已违章,请注意交通安全,不要闯红灯”。而当红灯亮起时,闸门会自动关闭,将行人强行阻隔于闸门之外,避免行人闯红灯,过往车辆也能更快速地通过,大大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既减少了拥堵,又有效保证了行人安全。

    ⑦闸机的进口和出口方向设定为时间差开闭,检测设备即时监测行人和车辆流量,科学智能调配两者的放行时间。红灯亮起时,人行道入口闸门关闭,出口闸门将延迟5~__秒,保证还未通过出行的行人能够及时通过。

    ⑧你也不用担心智能行人过街系统会在雨雪天会罢工,该设备采用防水、防电技术,雨天也能正常工作。当发生水浸、断电或其他故障时,闸门会自动打开,以保证行人正常通行。

    ⑨智能行人过街系统还将承担起“红马甲”的工作,这可以大幅度减轻政府人力和财力的投入。它不仅对人们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减少因拥堵造成的雾霾也起到一定作用。

    ⑩有人总结了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交通法规处罚不够重;二是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缺乏汽车公德教育。也许“智能行人过街系统”可以摆脱以上不足,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交通法规意识。

(选自2017年第5期《知识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空难“见证人”——黑匣子

    ①空难事故发生后,飞机往往解体,甚至被烈火烧毁。人们到现场救援的时候,总是会寻找一个东西,它的名字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对了,这就是被誉为空难“见证人”的黑匣子。它可以给调查人员提供证据,帮助他们了解事故的真相。

    ②实际上,黑匣子并不是黑色的,而是色调较亮的“国际橘”。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带,使事故调查员在飞机失事后很快找到它。

    ③媒体很喜欢用“黑匣子”这个名称,但大多数专业人士不这样叫。航空专家通常把黑匣子叫作电子飞行数据记录仪。

    ④黑匣子由两个设备构成:飞行数据记录仪和舱声录音器。它们在任何一架商业飞机或喷气式飞机上都是必备的。黑匣子通常安装在飞机尾部,这样在飞机失事时,它们才更容易被保存下来。数据记录仪记录飞行速度、高度、垂直加速度和燃油流量等数据。舱声录音器记录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包括通话声、发动机声、爆炸声等。黑匣子记录的飞行数据、驾驶舱的各种声音能帮助人们分析事故原因。

    ⑤黑匣子是由澳大利亚人戴维·沃伦博士发明的。戴维·沃伦博士的父亲死于1934年的巴斯海峡飞机失事,当时戴维只有9岁。20世纪50年代初,沃伦博士萌生了一个念头:制作一个能记录飞行数据和驾驶室对话的装置,用于帮助分析人士了解飞机失事原因。他为墨尔本航空研究中心写了一篇名为《帮助飞机失事调查的设备》的备忘录,并于1956年发明了名为“ARL飞行记忆装置”的飞行记录仪。直到5年后,他的发明才得到广泛关注,该设备最终在英国和美国投产。

    ⑥黑匣子装有水下定位信标,一旦其感应器接触到水,就开始发射脉冲信号,每秒发射一次,共发射30天,然后会因电池电量耗尽而停止发射。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给搜寻带来巨大困难。法航447航班失事坠入大西洋后,搜索人员花了两年时间才找到并打捞起黑匣子。

    ⑦黑匣子通常由钛或不锈钢包裹两层,而且能经受恶劣的环境条件,就像一个人穿着结实无比的盔甲一样。包含记忆板的关键部分可承受带有钢钉的227公斤的物体从3米的高度砸到它上面。研究人员尝试在1100摄氏度的火中摧毁它,把它放进有压力的盐水罐中或浸入航空燃料中,但黑匣子都安然无恙,所以黑匣子实际上是无法毁灭的。但黑匣子的功能并不很强大,甚至不如你的手机。马航MH370事件之后,专家表示,可能是时候为搜集航空数据的手段升级了。当前飞机上的数据记录仪不能与外界进行实时沟通,还没有从大型飞机上传输大量数据的能力。

(选自《读者》2014年第10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人的体味是怎么来的

赵 天

家在农村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小鸡小鸭破壳而出的场景陌生,它们在叽叽喳喳坠地时,往往会追随在世间第一个看到的物体,无论这个物体是不是它们亲妈,甚至不管是否跟它们是一个物种,它们都会将其当成自己的妈妈去依恋,这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烙印现象”。

人类也有烙印现象,只不过小朋友呱呱坠地时认妈妈靠的不是看,而是闻。原来,人类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虽然视力和听力还未发育,却能闻到妈妈的气味。怀胎十月后,胎儿闻到的食物气味和母亲身上的气味会构成母亲在胎儿头脑中的整体印象,所以当宝宝们降临人间时,带着早已印刻在记忆中的气味印记,能够准确将自己妈妈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绝对不可能像小鸡、小鸭那样第一眼看到谁谁就是妈……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小孩只让自己妈妈抱,别人一抱他们就哇哇大哭的原因。

母亲的气味让婴儿觉得熟悉亲近,同样,新生儿身上浓浓的“奶香”也常常吸引人们去亲近他们。研究表明,新生儿的气味能激活人们大脑中的奖赏回路,靠近新生儿,大脑就会产生更多的多巴胺,让人们感到愉悦。 这种气味也吸引着大人心甘情愿地照顾他们。但新生儿发出的让人愉悦的气味在他们大约6周大的时候就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独特的个人体味慢慢形成。

科学家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味道,并且是独一无二的,甚至连长得非常相似的双胞胎也拥有独特的气味。

那么,人的体味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

研究表明,每个人的体味主要来自汗液,而汗液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体味,与基因有关,更与生活在人们身上的微生物有关。

首先每个人的汗液多寡,主要由基因决定。

在我们的印象中,与亚洲人相比,欧洲人和非洲人通常长得更高大粗犷,身上体味也更浓。为什么亚洲人的体味不那么重呢? 原来,大约70%亚洲人的 16号染色体上的 ABCC11 基因发生了突变,使得汗腺的分泌减少。

难道有汗液就有汗味吗? 不是的。我们身上刚刚分泌出的汗液,是没有气味的。汗水中含量最多的三种成分是硫醇、类固醇和酸性物质,这三种物质本身是无色无味的,人之所以有体味,主要是汗水分泌出来后,被皮肤表面寄生的微生物转化,才生成有气味的化合物。非洲人和欧洲人汗水分泌多,所以微生物“发酵”的原料就多,体味就会更大。

目前科学家已经知道了一些规律,比如身上带有较多棒状杆菌的人,往往有刺鼻的气味,而男人通常比女人带有更多棒状杆菌,因此他们的体味也较浓;相反,女人通常比男人身上带有更多葡萄球菌,因此体味比较清淡。

这样,现在我们知道了,在遗传基因和微生物的双重作用下,我们获得了自己独特的、辨识度堪比指纹的气味。

(选自2021年第12期《奥秘》,有改动)

主题二拓展训练关于“气温探究”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

①入夏以来,北半球多个国家遭遇持续高温天气,欧洲多地突破高温历史纪录。气象学家们普遍认为,今年全球气候变暖的节奏、程度、高温的极端性与破纪录频次十分罕见。

②北半球极端高温由多重因素导致。一是大气环流异常的影响。今年夏天,大气环流系统表现出一致性的暖性高压环流系统控制情形,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带和伊朗高压均阶段性增强,形成大范围的整体环球暖高压带。受高压系统影响,热空气会留在近地面,散不出去,就会让这个地方非常热。

③二是跨越3年的拉尼娜事件对大气环流异常“推波助澜”。拉尼娜事件指的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使得热带纬圈环流加强,引发纬圈次级环流的齿轮效应。今年春季以来,赤道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在加强,加上印度洋海温异常,推动副热带高压持续增强。

④三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增暖放大与调制作用。数据显示,全球气温每上升1℃,大气水汽会增加约7%,使得极端降水概率增加。过去50年一遇的高温会成为10年一遇的事件,变得更为频繁。事实上,近年来全球气候系统的不稳定已经在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广发、强发和并发,气候异常状况显得更加持久和频繁,更多区域在遭遇更多的复合极端事件。

⑤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逐步认识到全球气候异常可能同热带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有关。现在人们已充分认识到,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一大主因,创纪录的温室气体浓度正在推动温度上升,使天气变得更加极端。

⑥面对更加严峻的气候挑战,人们需要充分意识到潜在危机,采取切实行动。早期预警是应对灾害行之有效的方式,各国应建立和完善针对极端气候的多部门预警防御协调体系,早预警、早行动。 同时,有必要建立协调统一的全球温室气体监测基础设施,为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行动提供支撑,从而更好地实现《巴黎协定》相关目标,共同减缓气候变暖进程和减小带来的影响。

(选自2022年8月2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材料二〕

①今年夏天,无论身在何方,有一件事人们达成了共识:热。

②从8月12日至今,中央气象台已连发10个最高级别高温预警:红色预警。8月17日,国家气象中心评估,综合考虑高温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③过去一个月,35℃以上高温天气覆盖中国450万平方千米。杭州、南昌、上海、福州、重庆、长沙等地高温天数超过25天,超过 200个国家级观测站突破最高气温历史极值。上海自 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总共出现21个40℃以上的极端酷热天气,光是今年夏天,就“包揽”了三分之一。

④这场60年一遇的高温,使得很多医院的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涌进比往年更多的中暑和热射病患者。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7月以来,全国已经有至少35人死于中暑。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不仅仅是中暑,高温会影响人体很多系统,引起包括心血管、呼吸道、脑卒中等疾病高发,还会引起精神疾病,比如,更多的暴力事件、更高的自杀倾向等。

⑤应关注高温天气下所有人的生命安全,加强对敏感人群的保护,尤其重视户外工作者的工作条件改善,包括遇到高温天气,在非紧急情况之下,他们有权利减少工作时长,减少户外工作等。公共卫生等部门应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让人们认识到什么是高温事件,该事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如何,热应激反应的特征等;并鼓励人们在高温期间自主采取适应行动以降低风险,例如多喝水、不饮酒、穿轻薄衣物、关注周围老人的健康状况等。

(选自2022年 8月 22 日《中国新闻周刊》,有改动)

〔材料三〕

①今年夏天的高温事件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综合强度强。气象监测显示:6月13日至8月30日,区域性高温事件持续79天,覆盖范围超过500万平方千米,全国有23个省份出现40℃以上高温,366个国家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

②由于高温持续时间较长,一些河流在主汛期出现干枯现象。在长江流域,多处水位创有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低,洞庭湖、鄱阳湖提前“入枯”。 同时,高温天气也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种种不利影响,如用电需求激增、水电产能下降、农业生产受阻、森林出现火灾等。

③今年高温事件的极端性特征和气候变化的背景是密切相关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中指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20世纪中叶以来已经观测到了许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其中高温的多发是非常显著的特征。

④“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警示,提示我们要更加深刻地认识气候变化,从各个方面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气候专家章大全说,“这几年,我国在农业生产、洪涝灾害、建筑设计等方面应对气候风险和减灾防灾的能力都在提高。但另一方面,也应提高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意识,利用气候预测产品未雨绸缪应对气候风险,努力将社会经济影响和损失降到最小。”

⑤专家解释,在气候变暖大背景下,今年夏天的高温打破了历史纪录,具有一定的极端性。但从气候周期性规律来说,由于地球气候系统有自我调节功能,极端事件发生概率的上升并不意味相同类型的极端事件每年都会发生。

⑥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这要求气象部门进一步提升预报准确率,同时将预报对象向下游进行拓展,发展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的气候风险预测,以便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更加科学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

(选自2022年9月5 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小乐准备制作一份有关气温探究的手抄报,请你帮助他完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你知“羞”吗?

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不善言辞或羞于表现的人。在别人尽情享受社交的种种快乐之时,他们只 能静静旁观,表情显得木讷、呆板,甚至被人认为是“异类”。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 10% 的幼儿“生来害羞”。这些儿童在与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接触时,表现出不同寻常的谨慎和缄默。 

②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害羞就是一个人性格内向造成的。但是科学家通过行为研究、大脑扫描甚至是基 因测试,逐渐了解到,害羞是一种复杂的状态。 

③为了寻找害羞的原因,心理学家招募了一批小学生。让小学生们先回答调查问卷,然后根据他们的害羞程度分了小组。之后,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系列的图画,上面画的是表示高兴、生气和没有任何表情的脸,要求小学生识别这些脸。结果显示,害羞程度高的小学生,一直不能顺利地解读表示生气的脸。 

④当研究者用脑电图扫描的方式记录小学生的大脑活动时,他们又发现,在那些羞怯指数较高的孩子的大脑中,掌管人情世故的皮层活动能力较弱,而负责焦虑及警惕情绪的扁桃体部分则颇为活跃。所以,在参加社交活动时, 

一般的孩子能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反馈;而那些害羞的孩子很可能不懂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无法做出相应的反馈,当他们面对难以辨识的表情时,就会变得很警惕,表现出来的就是害羞。 

⑤害羞孩子的大脑是如何被塑造成这样的呢?心理学家接着收集了这些小学生们的唾液样本,对其进行 DNA分析, 结果发现,害羞的孩子的基因中与大脑化学物质 5羟色胺有关的基因有一两个比别人更短,使得他们大脑 

内 5羟色胺浓度过低,导致他们交往不畅,最终可能产生一系列精神和心理上的问题,比如焦虑、惊恐,最严重的是抑郁情绪,而这样的人通常比较害羞。因此,由于基因的差别,有些人生来就害羞。 

⑥心理学家曾对一批具有羞怯性格倾向的 2 岁儿童进行了长达 20 年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那些最初有羞怯倾向的人,虽然有 2/3 的人长大后仍是这种性格,但仍有 1/3 的人通过努力克服了这种害羞性格,变得开朗起来。 

⑦人们通常认为,害羞会影响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害羞的人更容易患上焦虑症、抑郁症。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害羞的小孩更能强烈地体验积极的情绪,比如成就感,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另外,由于害羞的孩子交往空间相对狭小,他们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同时,他们涉及暴力犯罪或团伙犯罪的几率也更低。 

(选自《百科新说》,有修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