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满街杨柳绿似烟,画出清明三月天。”关于清明,《岁时百问》讲:“万物生长于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引《三统历》云:“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明代张岱《夜航船》亦讲:“清明万物齐于巽。巽,洁也,齐也。清明取洁齐之义。”时至清明,已入深春,莺飞草长,清波粼粼,桃红柳绿,风清景明。

    清明作为节气,有起源于周朝之说。据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时令》讲:“周公始定二十四节,以合二十四气。”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冬至和清明。古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共七十二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清明三候是:初候桐始华(华,即开花);二候田鼠化为鴽,牡丹华;三候虹始见。这早在《逸周书·时训解》即有记载:“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鴽是鹌鹑一类的鸟,“田鼠化为鴽”,是古人的一种错误认识。

    “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说起清明,就不能不谈到寒食。据传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贤人介子推的。春秋时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等诸臣逃亡去国十九载,返国后封赏功臣,独介子推无封无赏。子推作《龙蛇歌》而讽之:“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蛇从之,周流天下。龙入深渊,得其所安;蛇脂尽干,独不得甘雨!”子推遂偕母隐于绵山。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子推抱树焚死。时人为悼念子推,于其忌日禁火冷食。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寒食大致在清明的前一二日,亦有前三日之说。到了唐代,寒食与清明两节由于日期相近,便逐渐融为一体,几乎成为“同一个节日”。据唐代杜佑《通典》载:“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同拜扫礼。仍编入五礼,永为恒式。”至此,寒食被作为“用展孝思”的“法定节日”确定下来。俗话说:“清明到,儿尽孝。”唐代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 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潇潇暮雨人归去。”由于寒食禁火,故清明取火曰请新火。“从来禁火日,会接清明朝。”在清明这一天,皇帝亦将新火赐予近臣,以示恩赏。唐代韩翃 《寒食》诗写的便是公侯大臣受皇宫赐火:“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清明成为“法定假日”,亦始于唐代。寒食一日,再加前后三日,共计七日假,相当于近年来的“黄金周”。“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由于唐代以后,寒食、清明既是“法定节日”,又是“法定假日”,所以除了祭祖扫墓而外,尚有春游、踏青、插柳、放风筝等风俗。谚云:“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又云:“清明去踏青,不害脚疼病。”宋·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有句:“桃杏满村春 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因而清明或曰寒食庶几成为一个“旅游节”了。

(《寒食与清明(金台随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春时节,清明到来,当时风清景明,正与其清洁明净的含义相符。 B、寒食节传说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贤人介子推,后来相沿成俗,成为节日。 C、到了唐代,寒食与清明两节由于时间前后相差不大,人们已经把它当作“同一个节日”。 D、从唐代开始,寒食、清明成为“法定假日”,共计七日假,就像我们的黄金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和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而且它们作为节气是早于作为节日的。 B、寒食节作为“用展孝思”的法定节日,清明有“清明到,儿尽孝”的俗语,可见这两个节日有着共通的文化内涵。 C、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面,在这一天人们禁火并且吃冷食,因此才称清明取火为请新火。 D、清明这一天,人们为逝去的先人扫墓,皇帝也将新火赐予身边的大臣,以示恩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明作为节气,有一种说法是起源于周朝,张岱的《夜航船·天文部·时令》可以作为一个佐证。 B、寒食因当日禁火冷食,清明取清洁明净之义。可见中国的节日取名有独特的含义。 C、寒食、清明既是“法定节日”,又是“法定假日”,风俗也就不局限于祭祖扫墓,而变得丰富多样。 D、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因为受到炎黄子孙的普遍推崇,所以清明节具有丰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举一反三
        ①父亲是3 天前的一个下午来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兜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楼上的张婆告诉我,她下楼撞见父亲,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这是我儿的家呢!”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父亲正在厨房择菜。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站起来,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灵受到创伤,欲安慰他一番的,岂料他不但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而深感惭愧。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在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声音,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走开,出去!”父亲不知所措地捂着脸。“他是你爷爷,你爸爸的爸爸,我是他一手一脚养大的,你知道吗?小子!”我对儿子动了武。听到儿子的哭声,妻子一把把他抱过去,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又像犯错一般。夜已很深,隔壁的我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代:“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 ”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和妻子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我按按他肩:“爸爸,您想帮我们拖地板是吧?”父亲点头。我便拿出拖把,给他示范了一番,然后交给他:“您试试。”父亲拖净了剩下的半间客厅。他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望着我,一脸感激。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妻子顿时火冒三丈,对我大发脾气。我和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正斗至酣处,门铃响了,父亲站在门口——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我说:“爸爸,吃饭吧!”父亲说:“吃吧,吃吧,我孙儿呢?”孩子被妻子送到岳母家去了,若父亲知道内情一定会伤心,我只得对他撒了一个谎。A父亲盯着我看了一阵儿,若有所悟,默默地离开饭桌,打开身边的袋子,拿出两袋核桃粉、两瓶蜂糖、一袋健脾糕。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父亲顿了顿又说:B“蜂糖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 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 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要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娘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代,又揣了回去,但舌头舔嘴唇的细节将他此时的欲望暴露无遗。我给父亲卷了支烟,也给自己卷了一支。我俩中间隔着张饭桌面对面坐着,烟雾缭绕,我们都不说话。
       ⑤父亲执意要走,他说他惦念屋边的塘,惦念塘边的田,惦念那条跟他一起串东家串西家的大黑狗。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富康车开到父亲身边,但一生都没有坐过小车的父亲却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服侍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在为儿子的举止而激动啊。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我顿时百感交集。
       ⑥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我为别人开车门的时候,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毕恭毕敬,表里如一过。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的高度,但我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而我呢?仅仅为他开了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感动异常……
       ⑦车越开越快,望着父亲离这个人情味淡薄的城市越来越远,突然间有一种冲动让我心头一颤,禁不住泪水潸然而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毕业赠言

--胡适

诸位毕业同学:

       ①你们现在要离开母校了,我没有什么礼物送给你们,只好送你们一句话吧。这一句话是“不要抛弃学问。”

       ②以前的功课也许一大部分是为了这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的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减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来少年淘汰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

       ③有人说:“出去做事之后,生活问题需要解决,哪有工夫去读书?即使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④我要对你们说: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能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撙衣节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⑤至于时间,更不成问题。达尔文一生多病,不能多做工,每天只能做一点钟的工作。你们看他的成绩!每天花一点钟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看3600多页,30年可读11万页书。

       ⑥诸位,11万页书可以使你成为一个学者了。可是,每天看3种小报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工夫;4圈麻将也得费你一点钟的光阴。看小报呢,还是打麻将呢,还是努力做一个学者呢?全靠你们自己的选择!

       ⑦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

       ⑧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

       ⑨再会了!你们的母亲眼睁睁地要看你们10年之后成什么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

    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

    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

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

    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底4期B,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玻璃之王

    ①195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杜威兹教授等人用制造玻璃的方法,将高温金-硅合金熔体喷射到高速旋转的铜轴上,以每秒100万摄氏度的冷却速度快速冷却熔体,第一次制造出了不透亮的玻璃。当时的一位物理学家看到这种刚诞生的合金材料时,曾嘲讽的说这是一种“愚蠢的合金”。这种不透亮、看起来“愚蠢的”的东西,就是在材料科学领域开辟出一条新道路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

    ②金属玻璃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呢?通常情况下,金属及合金在从液体凝固成固体时,原子总是从液体的混乱排列转变成整齐的排列,即成为晶体。但是,如果金属或合金的液体凝固速度非常快,原子来不及排列整齐便被冻结住了,最终的原子排列方式仍类似于液体,是混乱的,这就是非晶态合金。因为非晶态合金原子的混乱排列情况类似于玻璃,所以又被称为金属玻璃。

    ③那么在实际生产中金属玻璃又该如何获得?研究人员发现,单一的金属液体凝固形成非晶态所需的冷却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它物质液体。 例如,普通的玻璃液体只要慢慢冷却下来,得到的玻璃就是非晶态的;而单一的金属液体则需要每秒高达1亿摄氏度以上的冷却速度才能形成非晶态,这个速度是普通玻璃的无数倍。由于目前工艺水平的限制,实际生产中难以达到如此高的冷却速度,也就是说,单一的金属难以在生产上被制成非晶态的金属玻璃。但是,合金弥补了单一金属的缺憾。合金具有这样两个重要性质:第一,它的熔点远低于纯金属,例如,纯铁的熔点为1538 ℃,而铁硅硼合金的熔点一般在1200 ℃以下;第二,液体状态的合金原子更加难以移动,在冷却时更加难以整齐排列,也就是说,更容易被“冻结”成非晶体。这样,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就将金属与其它物质混合形成合金后再来获得非晶态的金属玻璃。

    ④目前,金属玻璃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韧性、刚性、优良的磁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人们赞扬它是“敲不碎、砸不烂”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已被用于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因为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质,金属玻璃还被用于制造高压容器、火箭等重要部位的零部件。科学家们还预言,凭借其耐腐蚀、抗撞击、耐冷热的特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金属玻璃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国内首个肿瘤AI大数据实验室秀“内功”

侯树文

    ①“利用计算机视觉看懂病历、影像;通过病历结构化、知识库、知识图谱判断病情;运用自然语言处理实现与病人沟通。”在2月27日举行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以下简称肿瘤医院)与腾讯公司共建AI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新闻发布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AI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主任吴炅向科技日报记者展示了该实验室的核心技术。据悉,该实验室为国内首家针对肿瘤专科的AI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复旦大学、微软(医利洁)、飞利浦医疗、云知声、联众、柯林布瑞等国内外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将参与其中,旨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智能化的肿瘤预防、诊治和研究中心。

    ②“实验室将以计算机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为核心,瞄准大数据平台与自然语言处理、精准医疗、计算机视觉、肿瘤知识库、AI智能助手等五大‘靶点’,涉及包括临床科研平台搭建、结构化病历与质控管理、高危人群肿瘤早筛、精准预约、患者随访管理等十大场景的具体应用。”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奕介绍,自然语言处理、AI智能助手的开发,可实现人与系统直接语音对话,便捷患者就医和医疗信息收集,而肿瘤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是肿瘤专科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的基础。

    ③“人工智能在肿瘤医院可以做什么?肿瘤医院和腾讯公司在医疗AI和大数据领域已经有很好的研究和应用基础。2017年,医院在全国首推基于电子就诊卡的全流程扫码就医服务模式。患者只需在微信上办理一张电子就诊卡,便能在‘掌间’实现精准预约、网上挂号、线上缴费、报告查询等多项功能。”吴炅介绍说,此举大大减少了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已经有15万余名患者通过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办理了电子就诊卡,覆盖了全国32个省区市159个城市;现在微信日均挂号量已接近医院门诊挂号总量的30%。

    ④基于医院“电子就诊卡”平台,腾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能力,提供针对肿瘤医院的精准预约、用药助手、肿瘤智能问答等解决方案,助力互联网+医疗发展,方便患者、惠及患者的溢出效应极为显著。

    ⑤以往,紧缺的优质医疗资源与疑难杂症如何相互匹配这一问题难求解,如今人工智能给出答案,并成为医院门诊管理的有效探索。肿瘤医院尝试利用人工智能来实现精准预约,目前已覆盖15种常见肿瘤疾病,疑难重症患者在人工智能帮助下,可找到最合适的专家。这一做法有效打击了“号贩子”,实现患者和专家的“精准匹配”,让那些真正需要专家诊治的患者无需等候数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让“按需就诊”的理想照进现实。

⑥截至目前,精准预约已为每位患者平均节省2.5小时的就诊时间,患者挂专家号的等待时间已经平均减少7.4天,到诊率提高了7%。专家门诊的效率平均提高了3.5倍左右。

    ⑦除精准预约以外,在腾讯提供的AI大数据的支持下,肿瘤医院陆续上线用药助手、肿瘤智能问答等服务。其中,用药助手已具备42种常见肿瘤药品知识库,为复诊患者提供肿瘤药品的智能查询及药师监管下的智能用药指导服务,提升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⑧未来,该医院将以AI大数据联合实验室为新的起点,在肿瘤精准医疗方向深入研究,整合临床和多组学大数据,利用AI引擎构建肿瘤智能诊疗系统,为肿瘤患者提供个体化精准医疗服务。

(选自《科技日报》2019年2月28日)

【注】AI: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简称,意思为人工智能。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VR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夏斌

    戴上一个特制头盔,你就可以“身临其境”地站在火星上,直观感受这颗星球的奥秘;在房地产交易中,它可以立体呈现公寓房,让买家对室内状况一目了然,而无需每次都去实地看房;它还可以构建一个虚拟机舱,加入飞机颠簸等状况,帮助特定人群减缓飞行恐惧感……这些听上去不可思议的场景,都可以借助“虚拟现实(VR)”技术得以实现。那么,VR到底是什么?它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VR,是英文Virtual Reaity的简称,意为虚拟现实。这种新兴技术能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接口设备,包括数据手套、眼球跟踪装置、超声波头部跟踪器、摄录像设备、语音识别与合成等,生成可交互的、提供沉浸感觉的三维世界。

与3D的“视觉欺骗”不同,VR不仅能让用户完全融入虚拟环境,真假难分,还能捕捉用户的意图、举动,及时进行调整和互动。报告显示,我国的VR潜在用户达2.86亿。预计到2020年,VR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50亿元。

    VR应用系统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体感输入,通过数据手套、摄像头等捕捉人的手、头等肢体姿态。

    二是虚拟三维场景。VR与3D最直观的区别就在于,VR实现了720度全景无死角。720度全景,即指在水平360度的基础上,增加垂直360度的范围,能看到“天”和“地”的全景。

    三是显示与反馈,使用屏幕或投影将虚拟场景显示出来,并通过多自由度运动平台等反馈力和运动。其中,最有意思的是触觉反馈。当使用者玩射击游戏时穿上一件VR护具,它能够模拟出中弹的感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VR主要有六大应用领域,分别是娱乐社交、医疗保健、销售、教育、工程设计和军事训练。

    总之,VR技术可能会提升个人能力、改变人类生活,但其长远影响值得慎重研判。一个基本准则应当明确,即避免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的混淆。(摘自《解放日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