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扬大附中东部分校、邗江实验、江都实验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 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权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像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从2017 年6月1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⑧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1)、第①段“异军突起”在文中的意是
(2)、第⑤段中划线词“左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3)、依据文章内容,概括无人机在使用中的利与弊。
(4)、无人机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请展开想象,另举两例加以说明。(不得使用文中的例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有木名凌霄

丁立梅

       ①我对凌霄花最初的印象并不好,是因为读了女诗人舒婷的诗句:“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诗里的凌霄花,既虚荣又自私,不讨人喜。虽然彼时,我连凌霄花的面都没见过,完全的道听途说。

       ②这让我想起一段往事来。那时,我新婚不久,搬到他单位的宿舍住。单位小,不过七八个人,关起大院,就是一家子。他们的领导,那时已年近五十,爱人在另一个镇,一直分居两地。一天,领导突然宣布,他爱人要调过来了。这在单位里引起“恐慌”,大家纷纷传言,说那女人的厉害———管男人厉害,与人相处厉害,总之是很厉害的。搞得我的心七上八下,如此一个“母老虎”做邻居,哪有安宁的日子好过?

       ③女人到底来了,高高胖胖的。因为我们先入为主了,她虽长得平和,在我们眼里,也是一副凶相。听她说话和做事,也都好像透着盛气凌人的架势。故我们远远避着她,她来了半个多月,我跟她的对话,绝对不会超过十句。某天,下雨,我晚归,记起晒在院门前的被子,心里懊恼着,一定被雨淋透了。我刚到院门口,却碰到她,她轻描淡写地对我说,我帮你把被子收回家了。

       ④后来,我有了小孩,小孩常蹒跚着去敲她家的门。她总是翻找出好吃的好玩的给小孩,逗引得孩子一看见她就欢叫奶奶。她原来是个极和气的人。可见得,道听途说常是不可信的。

       ⑤还是回到凌霄花上来。第一次真正遇见它,是在我所在的中学校园里。那天天暗得很,一场大雨欲来的样子,我在不常去的一间教室里监考。偶往窗外一探头,看到教室后有一树的橙黄,满满当当的花,惊天动地开着。像燃烧着的灯笼似的,把我的眼睛,连同灰暗的天空,照得明艳无比。心里疑惑着,这什么花呢?监考完了,我立马跑过去,同事告诉我,凌霄花啊。

       ⑥当下愣在那树花下,原来,凌霄花是这么的卓尔不群!它们一朵一朵,亲密无间地挤在一起,笑得无芥无蒂,光华灿烂,把一棵普通的榆树,打扮得如同出嫁的新娘。它哪里是借高枝炫耀自己,它分明是毫无保留地,捧出一颗热情的心,给天,给地,给你。———诗人的话,原也是不可信的。

       ⑦渐渐地,见多了这样的花。我上班的路上,人家的院墙上,就攀爬着一株。这么些年了,它一直在那里。我看着它开花,花从八、九月,一路开下去,开到深秋。一夜秋风扫落叶,它的叶,也日渐稀落。却在那稀落的叶间,还有一朵两朵橙黄的小花,顽强地开着。让人的心,莫名的感动。

       ⑧春天,别的植物都欣欣向荣了,它还在沉睡。白褐色的枝条,裸露在春光里,让人担心着它是不是枯死了。却于某天,惊异地发现,它裸露的枝条上,抽出了嫩叶。心中的欢喜就那样荡开来,呆呆站着看许久,尔后,满意地走开。我知道,用不了多久,它就会绿叶婆娑。再用不了多久,它会打苞开花,又将是一墙头的喜笑颜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治疗“语言癌”

    ①台湾媒体新近提出一个名曰“语言癌”的概念,一时间应者甚众,“语言癌”这一新概念,引起两岸媒体与学界的热议。

    ②现代人无法用精准的中文表达,已然不是一两天的事,而是积弊已久。当触摸手机屏幕点赞大面积代替词语表达,当音频和视频大范围代替文字表述,当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吞噬规范中文,当“西语”未加消化地侵入汉语,“语言癌”就在这一片雾霾中渐渐生成。

    ③也许有人认为,“语言癌”的症状在台湾地区较为明显,大陆症状略轻。笔者并不以为然,在这一点上,两岸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著名作家余光中认为,“语言癌”和中文的“恶性西化”有很大关系,大家只顾学英文、看翻译小说,不再看用字精简的中文经典,结果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加上电视、网络的不良影响,遂将“讲病态中文”变成时尚。台湾作家张晓风还分析说,电视记者常在现场连线时拉高音调,吐出长串累赘、不知所云的话语,这种“腔调”潜移默化感染到观众,“癌细胞”就一点点扩散了。这些分析无疑是切中肯綮的。咱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口水”也不少,“讲病态中文”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常见,“英文没学好却把中文学坏了”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90后说话,前缀后缀经常是没完没了的“然后”。

    ④在“语言癌”话题引发广泛共鸣后,台湾有关部门纷纷亮出应对方策,比如在会考中适时出一些“语言癌”的辨正题,引导教学,提升语文表达能力;比如在未来修订语文领域课纲时,将提升表达能力列为重要项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讨论、上台讲话,等等。这些从青少年抓起的举措无疑是可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全社会要形成说“雅语”的“雅风”,一要精准,二要生动,三要雅致,人人以此要求自己,并蔚然成风。毕竟,对语言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文化,它不但存在于媒体之中,还存在于人际之间,无孔不入,深入肌理。

    ⑤打造健康环保的“绿色语言环境”,一方面,我们需要看到流行语中的健康新生词语,并及时将它融入语言河海,丰富语言宝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适时进行语言清污,对形形色色的“语言癌细胞增生”梳理判别并加以遏止,让它们在“雅语雅风”面前式微。唯有如此,“语言癌”才会逐步治愈。(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汤小小

       ①那次回老家,在候车室里,我坐在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对面,无意中,听到他们的谈话。

       ②年轻男子说:“爸,别担心,医生说了,没事儿,这病能治。”

       ③原来是一对父子,看他们身边的包里放着一些药物,大概,父亲生了病,儿子带着他到城里的大医院诊治,这是要往家赶呢。

       ④我不禁心生同情,多看了那父亲一眼。父亲年龄并不太大,50岁左右的样子,只是脸色蜡黄,非常清瘦,看上去很虚弱。他穿着一件略显大的白衬衫,崭新的,与他黝黑的皮肤不太相称,大概,是为了进城而新买的吧。旁边的儿子穿着挺讲究,看样子,应该在城里生了根发了芽。

       ⑤听了儿子的话,父亲摇了摇头,低声说:“我就说不来看,你偏让来,白花冤枉钱。自己身上的病我自己清楚,你们现在都出息了,我也没啥牵挂,就希望走得利索点,别拖累你们。”

       ⑥儿子没接腔,转过脸,有泪悄悄地滑落。他赶紧抬手擦掉,不让父亲看见。

       ⑦我的心忽然有一点疼,看来,父亲的病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或许,生离死别的悲伤已经在彼此心里蔓延。

       ⑧两个人都没再说话。过了许久,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不由自主地靠在了儿子肩上,双目紧闭,看样子,已经进入了梦乡。

       ⑨候车室里人来人往,嘈杂不堪,并不是睡觉的地方。儿子一手扶着父亲的腰,一只手轻轻地覆在父亲的耳朵上,试图为他抵挡一些噪音。

       ⑩只见儿子像一个放哨的战士,身体保持不动,眼睛却紧张地看向每一个从他们身边经过的人,目光里写满了企求,似乎在说:嘘,别吵,让父亲睡一会儿。

       ⑪同样的情景,我在另一家医院也遇到过。

       ⑫那是一位80岁的父亲,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下,到医院来体检。父亲真的已经老态龙钟,拄着根拐杖,目光呆滞。女儿扶他走他便走,女儿扶他坐他便坐,像一个听话的孩子。

       ⑬看着别人投去的异样目光,女儿解释说:“父亲年龄大了,又有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即使父亲不认识我们,只要他健健康康地活着,我们也觉得是种安慰。”

       ⑭女儿说话时,父亲一直看着她,显然,他对孩子们极度依赖,就像孩子们小时候依赖他一样。等待无聊而又漫长。在长椅上坐了一会儿,父亲似乎累了,身体一斜,倒在女儿的肩头睡着了。

       ⑮医院里并不太安静。女儿搂着父亲,不敢挪动身体,另一个女儿赶紧将一件外套披在父亲身上,刻意往上面拉了拉,盖住父亲的耳朵。

       ⑯看着这一幕,所有的人都压低了声音,连医生也放轻了脚步。

       ⑰我忽然感觉双眼酸涩。无论在嘈杂的候车室,还是在拥挤的火车上,抑或在排成长龙的医院里,从来都是孩子靠在父亲的肩头休息,什么时候,我们看到过年轻力壮的父亲在公众场合安心小憩?父亲从来都担当着保护者的角色,只有当他们病了,老了,再也无力保护孩子时,才会心无旁骛地小睡一会儿,缓解满身的疲惫。

       ⑱当我们看见一位父亲靠在儿女的肩头睡觉,那一定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的时日已经不多。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时候,当你看到一位睡着的父亲,一定不要吵,不要吵,让父亲安安静静地,多睡一会儿。

(选自2015年21期《小品文选刊》)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颗图钉

叶大春

       小米在总经理办公室外等待应聘接谈的时候,忐忑不安,就用硬币占过卦:徽面受聘,字面不聘。三次都是抛的徽面。小米心存一份侥幸和欣慰。

       轮到小米接谈时,阴差阳错,小米一走进总经理办公室,突然打了一个大喷嚏。总经理皱了皱眉头,脸色险沉起来。小米心慌意乱,想好的谈话内容忘到爪哇国去了,结结巴巴地谈了一通。她看见总经理已对她的谈话不感兴趣,在自顾自地揉着太阳穴。小米心更慌了,语无伦次。总经理委婉地下了逐客令,小米的泪水在眼眶里打着转转儿。

       该死的喷嚏!小米恨得牙痒痒的,眼看有些希望的受聘机会被喷嚏搅黄了。小米到深圳闯世界的三个多月里,已是第四十九次求职受挫了。她疲惫不堪,精神沮丧,连下楼梯的劲都没有了。

       小米真想站在楼梯间里嚎啕大哭一场。但深圳不相信眼泪,哭也白搭,只会让人瞧不起你。真是鬼迷心窍,小米在内地一家市直机关里吃皇粮挺安逸的,忽然心血来潮,想跳出人浮于事、臃肿不堪的机关,破釜沉舟到南方去闯荡一番。

       小米的父母苦劝,小米的男朋友力阻,都没能动摇小米南徙的决心。别看小米是个妩媚温柔的女孩,倔起来却如犟牛。父母无奈,只得串通小米的男朋友,将小米反锁在房间里"软禁"起来,想让小米冷静下来,打消南徙的念头。小米去意如磐,心已展翅,翻窗跳楼,背起简单的行囊,一瘸一瘸地乘上了夜行列车。

       小米到深圳后,才发现这儿美女如云,人才如林,求职者更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小米貌不惊人,才不出众,在深圳的硕士博士多如牛毛,哪还轮得上她这样的夜大结业生。她屡碰钉子,吃闭门羹,把身上的盘缠几乎都花光了,眼看要沦落到盲流乞丐的窘境,被送到收容遣返所去了。

       小米一阵晕眩,急忙扶住楼梯扶手才没跌倒。她想起来了,昨晚失眠了,天快亮时才睡着。早晨醒来,时间不早了,顾不得吃早餐,就往应聘的单位匆匆赶。又饿又急,自然晕眩。小米在低头的瞬间,看见了一颗图钉。她怕这颗图钉扎了行人的脚,就把它拾起来,扔进了垃圾箱。

       就在小米转身要离去时,总经理办公室的门开了,秘书小姐喜吟吟地跑出来,喊住小米:“米小姐,请留步!总经理叫你!”

       小米一愣,疑惑地随着秘书小姐进了总经理办公室。

       总经理说:“恭喜你,米小姐,你被聘用了!”

       小米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是幻觉。

       总经理说:“你一定感到奇怪,我为什么突然改变了主意吧?不瞒你说,你已经通过了我的特殊考试!”

       小米如坠五里云雾:“什么特殊考试?”

       总经理叫秘书小姐放一段录像带,小米看到了自己拾图钉扔进垃圾箱的镜头。小米倍感蹊跷:“这算什么特殊考试?一件小事嘛……”

       总经理喟然慨叹:“唉,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注意这种小事了!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八方求职四处碰壁。一次,我去一家银行求职时受挫,下楼时,我看见了一颗图钉,就拾起来扔进了垃圾箱。这一小事恰好被行长撞上了,大受感动,就聘用了我。这次招聘,我叫人在办公室周围放了十颗图钉,暗地里用录像机监视,几天来只有你细心地拾起了它。我的公司里就是需要你这样细心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故乡的桂花雨

    ①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彷佛闻到了。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好像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

    ②我家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著两株“木樨”、两株“绣球”。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樨”相间。小时候,我对无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即使开花季节,也得从绿叶丛里仔细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其香气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

    ③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④故乡是近海县分,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批注:就是台风来的意思。)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⑤“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追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著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⑥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

    ⑦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乾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选文有删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夏天的一条街道

苏童

    ①在阴雨天气里,期待明媚的夏天。

    ②街上水果店的柜台是比较特别的,它们做成一个斜面,用木条隔成几个大小相同的框子,一些瘦小的桃子、一些青绿色的酸苹果躺在里面,就像躺在荒凉的山坡上。水果店的女店员是一个和善的长相清秀的年轻姑娘,她总是安静地守着她的岗位,但是谁会因为她人好就跑到水果店去买那些难以入口的水果呢?人们因此习惯性地忽略了水果在夏季里的意义,他们经过寂寞的水果店和寂寞的女店员,去的是桥边的糖果店。糖果店的三个中年妇女一年四季在柜台后面吵吵嚷嚷的,对人的态度也很蛮横,其中一个妇女的眉角上有一个难看的刀疤,孩子走进去时她用沙哑的声音问:“买什么?”那个刀疤就也张大了嘴问:“买什么?”但即使这样,糖果店在夏天仍然是孩子们热爱的地方。

    ③糖果店的冷饮柜已经使用多年,每到夏季它就发出隆隆的欢叫声。一块黑板放在冷饮柜上,上面写着冷饮品种和价格:赤豆棒冰四分,奶油棒冰五分,冰砖一角,汽水(不连瓶)八分。女店员在夏季一次次怒气冲冲地打开冷饮机的盖子,掀掉一块棉垫子,孩子就伸出脑袋去看棉垫子下面排放得整整齐齐的冷饮。他会看见赤豆棒冰已经寥寥无几,奶油棒冰和冰砖却剩下很多,它们令人艳羡地躲避着炎热,呆在冰冷的雾气里。孩子也能理解这种现象,并不是奶油棒冰和冰砖不受欢迎,主要是它们的价格贵了几分钱。

    ④孩子小心地揭开棒冰纸的一角,看棒冰的赤豆是否很多,挨了女店员一通训斥,她说:“看什么看?都是机器做出来的,谁还存心欺负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吃棒冰,吃棒冰,吃得肚子都结冰!”孩子嘴里吮着一根棒冰,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炎热的午后的街道上拼命奔跑。饭盒里的棒冰哐哐地撞击着,毒辣的阳光威胁着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尽快地跑回家,好让家里人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

    ⑤最炎热的日子里,整个街道的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人在街上走,感觉到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手碰到路边的房屋墙壁,墙也是热的。人在街上走,怀疑世上的人们都被热晕了,灼热的空气中有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若有若无的,飘荡在耳边。饶舌的、嗓音洪亮的、无事生非的居民们都闭上了嘴巴,他们躺在竹躺椅上与炎热斗争,因为炎热而忘了文明礼貌,一味地追求通风。他们四仰八叉地躺在面向大街的门边,张着大嘴巴打着时断时续的呼噜,手里的扇子掉在地上也不知道。有线广播一如既往地开着,说评弹的艺人字正腔圆,又说到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部分,可他们仍然呼呼地睡,把人家的好心当了驴肝肺。

    ⑥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但它毕竟是要落山的。放暑假的孩子关注太阳的动静,只是为了不失时机地早早跳到护城河里,享受夏季赐予的最大的快乐。黄昏时分驶过河面的各类船只小心谨慎,因为在这种时候,整个城市的码头、房顶、窗户和门洞里,都有可能有个男孩大叫一声,纵身跳进河水中。他们甚至要小心河面上漂浮的那些西瓜皮,因为有的西瓜皮是在河中游泳的孩子的泳帽,那些讨厌的孩子,他们头顶着半个西瓜皮,去抓来往船只的锚链。他们玩水还很爱惜力气,他们要求船家把他们带到河的上游或者下游去。

    ⑦于是站在石埠上洗涮的母亲看到了他们最担心的情景:他们的孩子手抓船锚,跟着驳船在河面上乘风破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母亲们喊破了嗓子,又有什么用?夜晚来临,人们把街道当成了露天的食堂,许多人家把晚餐的桌子搬到了街边,大人孩子坐在街上,嘴里塞满了食物,看着晚归的人们骑着自行车从自己身边经过。

    ⑧天色渐渐地黑了,街上的居民们几乎都在街上。有的人家切开了西瓜,一家人的脑袋围拢在一只破脸盆上方,大家有秩序地向脸盆里吐出瓜籽。有的人家的饭桌迟迟不撤,因为孩子还没回来;后来孩子就回来了,身上湿漉漉的。恼怒的父亲问儿子:“去哪儿了?”孩子不耐烦地说:“游泳啊,你不是知道的吗?”父亲就瞪着儿子处在发育中的身体,说:“吊船吊到哪儿去了?”儿子说:“里口。”

    ⑨父亲的眼珠子愤怒得快爆出来了:“让你不要吊船你又吊船,你找死啊?”就这样,当父亲的在街上赏了儿子一记响亮的耳光,左右邻居自然地围过来了。一些声音很愤怒,一些声音不知所云,一些声音语重心长,一些声音带着哀怨的哭腔,它们不可避免地交织起来,喧嚣起来,即使很远的地方也能听见这样丰富浑厚的声音。于是有人向这边匆匆跑来,有人手里还端着饭碗,他们这样跑着,炎热的夏季便在夜晚找到了它的生机。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