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泰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初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①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智力,而智力能带来巨大快感。如何拿智商来作乐,读书便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约8.5。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②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二种是因为彻悟。无知的人,每天无忧无虑,什么都不想。他们做的事,干的活,只是为了吃饱喝足。这种简单而无知的快乐,就像是动物,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去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而彻悟,是因为读过一些书,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改变,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正如周国平所言,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③书,像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你可以看到别人每天都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总结这个世界,又如何想象另一个世界。读书,不是要醍醐灌顶瞬间涅槃,追求人生的大和谐,而是要去知道,你这次与作者会在哪里会合,又会在哪里分开,会在哪里产生共鸣,又会在哪里产生分歧。一本书不一定能让你走出困境,不过至少会让你知道,从古到今跟你有同样烦恼,并且同样在寻找答案的人有很多,你并不孤单。

    ④我们小时候读的书,如同小时候吃的饭,一时半会儿看不出什么,直到成年后,前者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后者成为了我们的骨血,两者都融入到我们的每一个细胞。我们的气质,大多藏于读过的书中,读书就像一把把开山刀,每每拿起来挥舞,就能在你内心开垦出一片新的旷野,从而腾得出地方种植更多作物,到了秋天,心灵便可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忙碌着收获思想。

    ⑤我一直很喜欢毛姆说的一段话:“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读,没有察觉到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这是形容一个人年老时的样子,而我则希望人们都能有这样的读书体验。

(选自《时代邮刊》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述层次。
(2)、请概括文中所说的读书的意义。
(3)、作者引用毛姆的话,想要表达关于读书的什么观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亚洲的很多国家,人们发现白桦、杜仲和杨梅树皮的衍生物还具有抗癌的功效。另外,树皮也可以作为大气污染的生物指示器。最近,澳大利亚和美国组成的研究团队对90种树木的树皮特征进行了测定。研究负责人罗塞尔教授指出,他们发现树皮与木质部和叶片存在有趣的关联,如木材密度与内树皮密度成正比,树皮含水量与木质部导管直径成正比,与叶片大小也成正比;树皮厚度增大可以很明显地增大树干的结实程度与储水能力,这是人们首次较为全面地认识树皮的生理生态学意义。

    那么,关于树皮,我们到底知道它的哪些秘密呢?

    皮,生命的守护者。

    在易着火的生态系统中,较厚的树皮可以保护树干,如热带稀树大草原(易发生火灾的区域)的树种相对于热带森林树种往往拥有相对较厚的树皮。但也有例外,如易脱落树皮的桉树有较薄的树皮,但其树皮能够进行明显的光合作用,从而补偿了树皮薄带来的抗火能力较差的劣势。

    一些树的树皮长有尖刺,用来保护树皮不受动物的侵害。但树皮除了通过长刺和变硬来吓跑小动物之外,有些树还会像动物那样生有警戒色的斑纹,如笔筒树树皮上像人眼的环;紫薇树带有斑点的树皮离远看来像猎豹,猛一看还真让人有点生畏。

    树皮光合作用,关键时候才“出手”。

    那些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树皮,主要对树干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树皮则在植物的呼吸、养分输送和碳同化吸收中发挥作用。这些生理学功能会随着树体的增大而发生明显的改变,即使对同一树种的不同部位也是这样,如山仓子和阴香从基部萌生的嫩枝树皮光滑且呈现绿色,相比于成熟的树皮光合作用的效率更高。对于成熟的红椎,树皮能够进行微弱的光合作用,但当进入一定年龄的时候,基本上丧失了光合能力,树皮的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片状脱落。有研究发现红椎树皮光合能力的终止增强了叶片的光合能力,或许这暗示着树皮与叶片生理上的协同调节。

    树皮,与环境相契共生。

    在对中国北部樟子松树皮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由于环境不同树皮也存在明显差异。如因为所处环境的差异,樟子松分为褐皮、黄皮、红皮和黑皮4种主要类型,其中黄皮的树皮率(指树皮的体积占树皮和木质部总和的比例)最小。

    随着树体的增大,几乎所有树种的树皮率都会减少。而随着树木高度的增加,一些树种的树皮率会增加。与此同时,树皮也会影响环境。通过树干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树皮会改变气象微环境。

    树皮,彩虹般的美丽。

    在墨西哥热带干旱森林,罗塞尔教授发现了很多五颜六色的树皮。彩虹桉,顾名思义,就是树皮如彩虹一样绚丽多彩的一种桉树。这种桉树有一个特性,当缺水或养分不足时,色彩就会变得暗淡;而当水分充足时,它就会毫不吝啬自己的姿色,向人们展示大自然的美妙。

    作为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树皮还在不经意间发挥其他的生物功能,如水杉的树皮可以为蚂蚁提供安乐窝。可见,树皮多姿多彩的功能和价值是大自然的慷慨馈赠,值得人们不断探索和发现。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周汝昌

    晚清有一个姓陈号蜕庵的学者曾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一部小说,而应当归入子部。我觉得这个人实在了不起,归入子部,等于说《红楼梦》不是传统观念中的野史或“闲书”,而是一部思想巨著。在晚清能有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难得的,可惜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与重视。

    他说的“子部”,就是指我们中华文化体现于书册形式上的“四部”“四库”:经、史、子、集中的“子”类,皆为古代大思想家的论说,亦即“诸子百家”的“子”。这就点明了《红楼梦》的巨大的文化蕴涵。这是敏锐的文化眼力与灼见,十分重要。

    何谓“文化”?“文”,大家都懂得,那么这一个“化”字如何理解呢?“化”即感化、教化、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化”,而且古时以异族学习汉文化为“归化”。要想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必须先学会“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是中国文化最高之境界。举个例子来说,大家都记得甄士隐与贾雨村,但有谁记得他们二人的名字?贾雨村,名“化”,取“春风化雨”之意,表字“雨村”。甄士隐,名“费”。《四书》中有句曰:“君子之道费而隐”,故名“费”,字“士隐”。在雪芹时代,读书识字之人一看都懂,又有义理又有趣味,而且还谐音,有双关妙语的匠心。这是独特的汉语文之魅力!我认为汉字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

    中华文化的特征有两大条主脉:一条是“仁义”二字,这是自修待人之道,是孔孟之道的精髓;另一条是才情灵秀之气,正是这才气智慧凝结成为一部中国文学史。懂了这两端,再看《红楼梦》,体现的也主要就是这两大方面。即:人际交往、社会伦理、道德仁义与才情灵秀之气所缔造的精神事业。

    有人问我研究红学多年的体会是什么,就是两个字———“沁芳”。“沁芳”二字又有何重大意义,值得研究五六十年始明吗?这是因为:大观园的一条命脉是沁芳溪,而所有轩馆景色都是沿着此溪的曲折而布置的,是故沁芳亭、沁芳桥、沁芳闸,都采此名。

    《红楼梦》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写到宝玉与众清客穿过“曲径通幽处”,见到园中一带清流泻于石隙之下。贾政欲因水取名为“泻玉”,但宝玉认为“泻”字不雅,提议名为“沁芳”。“沁芳”这个美好的名字的取义当源于王实甫的《西厢记》,莺莺上场时那段唱词:“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芳”即“落花”,“沁”即“浸于水”,正是《西厢》“花落水流红”的“浓缩”和“重铸”——它标出了全书的巨大悲剧主题,即“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字面“香艳”,内涵沉痛。这就是汉字语文的精髓之表现。

    如果你不懂《红楼梦》与我们的文化的关系,你又怎能懂得它的价值意义,又怎能领会欣赏它的意境之美妙呢?(有删减)

【注】红学,即研究《红楼梦》的学问,五四运动前后,红学作为一门严肃学问堂而皇之步入学术之林,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20世纪三大显学。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差异化为艺术电影找到出路

饶曙光

    “中国第五代导演的教父”吴天明执导的《百鸟朝凤》与好莱坞大片《美国队长3》同天上映,被网上戏称为“中国队长”与“美国队长”之间的PK。结果上映首周,《美国队长3》票房过8亿元,而《百鸟朝凤》却只有300多万元进账。百般无奈之下,《百鸟朝凤》的义务发行人方励悲情下跪哀求影院增加排片量,引发了电影界乃至全社会的激烈争论,一时间成为文化热点,带动该片票房逆袭。其实,发行方用出位举动恳求影院增加排片的事例,早已有之,但大都效果不佳。是吴天明的人格魅力以及《百鸟朝凤》的深刻思想内涵和较高艺术水准,才使方励甘为影片做志愿者,也让影院和影迷甘愿为其买单,才有了今天《百鸟朝凤》的市场成功。这是不可复制的极端个案,但从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电影并非没有受众,只是需要引导、激发、培育。关键问题在于抓住中国电影结构性变化的有利时机,有效、有序推动结构性改革,尽快推动和布局我国的差异化电影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特色化、差异化院线放映模式。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奚美娟说得好:“一个国家对于艺术影院的建立和布局,是对优秀文化传统的自觉坚守,是对内在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倡导。其产生的票房,比单纯追求利润的商业娱乐片所产生的票房,更有意义。”

    最近几年,电影院线以及银幕数均保持高速增长。但这并没有解决我国特色化、差异化院线短缺、无法步入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轨道的问题。目前上海大概有130多家影院,长期放映艺术电影的影院只有10家,还是得益于上海艺术电影联盟。北京的艺术影院只有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艺术影院、百老汇电影中心三家。其他大城市的艺术电影院也屈指可数。2012年广州先锋光芒影厅落户广州岗顶天河电影城4号厅和华影梅花园电影城6号厅,西安只有阿房宫艺术电影院一家。虽然经营模式各不相同,但都面临盈利困难甚至不盈利的难题。

    对特色化、差异化院线的期望不能纯粹以盈利来衡量,更不能完全交给市场本身,政府应该而且必须在顶层设计层面有所作为。关于艺术院线的建设,有不少国家已经根据自己的国情以及电影发展的需要做出了有益尝试。如法国政府出于政治和文化目的给予艺术电影院线大力扶持,加上有情怀、有担当的电影人精细化、多样化地经营,使艺术电影院线有效实现良性循环而成为全球文艺片的天堂。我们也应当合理借鉴世界上一些电影强国在艺术电影发展和艺术院线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具有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特殊性特征的中国电影市场,当务之急就是细化、完善电影市场体系建设,以形成差异化电影市场体系,保障多类型、多品种的电影能够平等、高效并且最大层面地对接自己的目标受众,同时也在最大层面上实现自身应有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都是电影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类型电影在发展我国当前电影产业、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及其升级换代方面所贡献出来的和仍有待开发的巨大能量不可低估;与此同时,文艺片以及为文艺片提供市场出口的特色化、差异化院线在传承我国经典文化、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要有效保障特色化、差异化院线建设并且不断走向良性循环,同时需要全方位推进电影文化体系建设。例如,通过富有建设性的电影批评主动引导观众的审美取向。通过电影专业教育,改善、提高艺术电影整体的制作水平与观众接受能力,培育能够欣赏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电影的观众群体尤其是高端观众群体。从当下中国电影的实际出发,我们可以安排多厅影院拿出一个厅长线放映文艺片,让文艺片拥有自己的专属放映空间,能够慢慢地将市场潜力释放出来,培养出足够大的观众群体,而避免在与商业大片的“搏斗”中遭遇“几日游”“一日游”“一场游”的窘境。政府也可设立专门的资金,针对文艺片的人才培养、创作孵化、作品交流等环节提供资助和扶持,最终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调节、公司运作、社会参与的制度性建设机制和保障机制。当然,文艺片也需要自我调整,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社会的“输血”,而应强化自身的“造血”功能。文艺片虽然不能像商业电影一般“唯利是图”,但并不意味着文艺片能够脱离市场与观众。事实上,美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通过精准的市场定位,文艺片可以在艺术创新、个人表达与观众、市场接受之间找到平衡点,并通过一定的市场化手段进行适度的、有针对性的营销,从而实现艺术与商业的双重成功。总之,以《百鸟朝凤》的事件为契机,如果能够让政府、业界乃至电影人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积极行动起来,有序推进、布局特色化、差异化院线建设,推动文艺片健康发展,优化电影生态,为中国电影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艺术创新活力,从而推动中国电影一步一个脚印地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则善莫大焉。

(2016年6月20日 《光明日报》)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

    “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首畏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这种趋势的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会责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人类应该有所敬畏。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这种限制和规约,使人类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这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马铃薯

    去故宫参观时,会看到许多监控探头,这属于现代高科技警报系统。从前有没有安全警报系统呢?在古代,进入紫禁城须凭腰牌与合符,上面刻有允许入内人员的身份信息,守卫会当场检查。一旦发现危险,附近白塔山上的信炮手接到放炮令牌,立即朝天开炮,卫士们就会迅速集合。如果有人越过了外围防御系统,还有一种特殊的警报装置——石别拉。

    这种石别拉,材料比较简单,利用故宫大量使用的栏板的望柱头改造而成。望柱也称为栏杆柱,是中国古道桥梁栏板和栏板之间的短柱,分柱身和柱头两部分。有的柱头是莲花瓣形状,上面有二十四道纹路,象征二十四节气。普通的莲瓣望柱头,本是一块瓷实的石头,加工成石别拉时,把望柱头里面挖空了,就像一个空心葫芦。这种石别柱几乎覆盖了整个紫禁城。需要报警时,侍卫将三寸长的“小铜角”(一种牛角状的喇叭)插入石孔内,使劲吹向,通过石别拉的放大,声音飞快传遍四周。如果有外敌从午门入侵,午门守卫会敲响阙亭里面的警钟,钟声会传至太和门广场,其后各处石别拉会先后吹向,一分钟内,紫禁城所有位置的守卫都能听到警报声。这些望柱头形状和纹饰未受到改变,在紫禁城内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而通过对望柱头开孔,制成报警器,又发挥了实用功能。

    历经数百年沧桑,有的石别拉洞口已被杂物堵上,有的在修缮过程中被新的石材替换了,尽管现在能够通过文献考证了解它的工作原理,但已没人能够把它吹响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飘着檀香和乐声的茶馆里品茗闲谈,成为今年以来浙江杭州市受人关注的一道新风景。每当夜幕降临,西子湖畔,一盏盏的红灯笼点缀着夜色,这是杭州城茶馆的标志。他们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一个放松、休闲的地方。

    过去,在以名茶驰誉中外的杭州,茶馆一般都很简陋,几个白瓷杯,不讲究的茶叶,茶客也多是在风景区走累了的旅游者和退休老人。

    最近几年在杭州兴起的茶馆,同过去的茶馆完全不同。它们临湖靠山,装饰讲究,茶具、茶点也十分精致。这里不仅有各种名茶供顾客选择,还可以欣赏到各种流派的茶道表演。茶馆的主人,大都懂茶爱茶,能亲手为顾客表演茶道,或是娓娓动听地讲有关茶的各种典故、故事。水云间茶缘阁的女老板说,经营茶馆,盈利不错,还能传播历史悠久的茶文化。

    一星期总要到茶馆去一两次的公司职员郑丹说:“茶馆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特别能让人静下心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这是个很好的休息和交友的场所,也可以将一些工作、生活中的事带到茶馆来处理。”据了解,有这种想法的人在茶馆中极为普遍,中国人的传统社交场合——酒宴饭桌在他们心中已慢慢遭到冷落。

    杭州这样的茶馆,茶价最低每人30元,最高120元。在西湖边滨湖路,短短的100多米内就有六七家茶馆,夜夜高朋满座,常至凌晨。

    一位社会学家说,从茶馆“红火”的社会现象可以看出,随着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质量,越来越讲究生活方式的文化内涵。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