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苦难中走来的阳光少年

    他是2017年清华大学录取名单里一个普通的名字,然而他的名字却响爆众多媒体,成为2017年“超级网红”。他18岁的苦难人生和阳光励志故事正激励和感动着无数人。他就是河北省吴桥县理科状元—庞众望!

    那一年,他上初二,常年瘫痍在床的母亲严重贫血住院,而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照顾母亲的重担就落在他弱小的肩膀上。为了生活下去,他不但要照顾母亲,还要到饭店打零工赚生活费。

    有一天放学后,他跑到菜市场,捡拾烂莱叶,背后传来了同情和鄙夷参杂的声音:“这个捡垃圾的孩子,真可怜!”“孩子,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像他一样捡垃圾!”

    “捡垃圾”三个字严重挫伤了众望年少的心灵,没错,他从七岁懂事起,便踏上了捡垃圾的生活,整整6年,他在捡垃圾的生活中上完了小学。

    他低着头迅速逃离莱市场,逃离人群,悲伤的泪水顺着脸颊流淌。回去的路要过一个山坡,刚刚经历一场暴雨,泥石流冲刷了草木,很多小树被摧残,众望看着这弱小的生命被摧残的样子,忽然联想到自己,尚未擦干的泪水再一次汹涌而出。这就是命运吧,自己苦难的生命,像极了眼前的这棵小树。

    他边走边想着自己的种种苦难,泪水禁不住一次次汹涌而出。哭累了,也走不动了,他跌坐在山路旁淤泥石块堆积的石堆上,抬头时,看到这个乱石堆中一棵小树挺拔地站立着,比旁边一片片小树都高出一头。为什么这棵小树能高出一截?他恍然大悟,泥石流涌来的碎石泥土堆在这棵小树的根部,使得这棵树比别的树生存更艰难却更激发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他突然感到丛未有过的力量,内心忽然变得强大起来。他快速赶回医院旁的饭 店,干完零活,借着店里的锅炒了捡来的莱叶。夜深了,当他把热腾腾的饭莱端回医 院病房,母亲心疼地抱住儿子痛哭流涕。众望安慰说:“妈妈,快吃吧,不要心疼我, 我已经是男子汉了,我可以保护照顾您一辈子!”那一晚,众望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段话:“……”

    从此,他始终保持着阳光般的笑容,艰难的处境,更加激发了他坚强的内心和恩的情怀。整个初中和高中,一边是生活的压力,一边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众望边照顾贫寒的家,一边发奋学习,一张张奖状,一份份优异的成绩单,成为这个家庭 生命的支柱!

    2017年高考,庞众望脱颖而出,成为河北省吴桥县理科状元。得知被清华大学录取的那一刻,阳光少年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庆幸自己没有被苦难的人生击垮。

    是的,每一个卑微的生命都有一颗坚强的心,就像弱小的树苗在风雨中坚强生长。当苦难和厄运不可避免地降临,不要沉沦和绝望,敞开胸怀去接纳苦厄,感恩生命,用乐观向上的信念和真挚之爱的力量去努力生活,苦难也会开出阳光般的花朵。

(选自《思维与智慧》)

(1)、默读全文,概括“从困难中走来的阳光少年”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
(2)、文中第⑦段的画线句子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联系上下文,对第⑦段中众望的日记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并写出来。(40字以内)
(4)、品味下面的句子,体会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边是生活的压力,一边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众望一边照顾贫寒的家,一边发奋学习,一张张奖状,一份份优异的成绩单,成为这个家庭生命的支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母亲的目光    
                                                                                                                                   小 乔
        ①做了母亲之后,十分喜欢看着儿子睡觉.他泥鳅一样光滑的背,黝黑健康的胳膊,饱满茁壮的腿,眉宇间不可言说的可爱神情……看着看着,我常常觉得,单是为了这么一看,女人就不能错过做母亲的机会。
        ②忽然又想,自己这么小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在母亲的目光里熟睡的吧?然而快乐的童年是懵懂的,在这种目光里我一次也没有被看醒,所以也不曾记得。对这种目光开始有感觉是在渐渐长大之后,那一年我大约十三四岁,正是女孩子刚刚有心事的时节。
        ③一天,我正在里间午睡,还没睡稳,听到母亲走进来,摸摸索索的,似乎在找什么东西,过了一会儿,忽然静了。可她分明又没有出去。我们两个的呼吸声交替着,如树叶的微叹,我莫名地觉得紧张起来,十分不自在。等了一会儿,还没有听到她的声响,便睁开眼。我看见,母亲站在离床一步远的地方,正默默地看着我。
        ④“妈,怎么了?”我很纳闷。
        ⑤“不怎么。”她说。似乎有些慌乱地怔了怔,走开了。
        ⑥后来,这种情形又重复了一次。我就有些不耐烦地说“妈,你老是这么看着我干吗?”母亲仿佛犯了错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
        ⑦以后,她再也没有这么看过我,或者说,是她再也没有让我发现她这么看着我了。而到我终于有些懂得她这种目光的时候,她已经病逝了。
        ⑧再也不会有人这么看着我了。我知道,这是天空对白云的目光,这是礁石对海浪的目光,这是河床对小鱼的目光。这种目光,只属于母亲。
        ⑨孩子在我的目光里,笑出声来。我的目光给他带来美梦了吗?我忽然想,如果能够再次拥有母亲的这种目光,我该怎么做?是用笑的甜美来抚慰她的疲惫和劳累?是用泪的晶莹来诠释自己的呼应和感怀?还是始终维持着单纯的睡颜,去成全她欣赏孩子和享受孩子的心情?
        ⑩有些错误,生活从来都不再赐予改过的机会。我知道,这种假设对我而言,只是想象的盛宴而已。但是,我想,是不是还有一些人也许需要这种假设的提醒呢?如果,你还有幸拥有母亲;如果,你浅眼时的双睑偶然被母亲温暖的目光所包裹,那么,千万不要像我当年一样无知和愚蠢。请你安然假寐,一定不要打扰母亲。
        ⑪你会知道,这种小小的成全,对你和母亲而言,都是一种深深的幸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范进中秀才

选自《儒林外史》

    ①这周学道(学道即主考官员)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着幕客,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

    ②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禺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褴褛破烂的。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著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

    ③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锦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④那时天色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来交卷。

    ⑤那童生跪下道:“求大老爷面试。”学道和颜道:“你的文字已在这里了,又面试些甚么?”那童生道:“童生诗、词、歌、赋都会,求大老爷出题面试。”学道变了脸道:“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学他做甚么?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看你这样务名而不务实,那正务自然荒废,都是些粗心浮气的话,看不得了!左右的!赶了出去!”一声吩咐过了,两旁走过几个如狼似虎的公人,把那童生叉著膊子,一路跟头,叉到大门外。周学道虽然赶他出去,却也把卷子取来看看。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著实赞扬了一回。点到二十名,魏好古上去,又勉励了几句“用心举业,休学杂览”的话,鼓吹送了出去。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范进又磕头谢了,起来立着。学道轿子,一拥而去。范进立着,直望见门影子抹过前山,看不见了,方才回到下处,谢了房主人。他家离城还有四十五里路,连夜回来,拜见母亲。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行走的燕子

    王燕没想到妈妈会有病。

    王燕陪同妈妈去请假,见妈妈站在领导面前,眼泪汪汪,说她患病了,还呻吟了几声。领导一脸严峻,说:“明天我们要去审计一家单位,缺了你怎么办?”

    妈妈是单位的审计师。妈妈的泪水刷地出来了,把一张纸放在领导办公桌上,说她患上的是传染病。

    领导身子一颤,连检查单都不敢看了:“好吧,我另外安排人。你好好治病吧。”

    王燕心里大恸,扶住妈妈走出领导的办公室。王燕急了:“妈妈,你有病怎么不告诉我?你早晨还说要送我去广州。”

    妈妈抹抹脸:“我这病,会好的。”

    王燕说:“我有腿,有脑袋,自己上学去。何必兴师动众?”

    妈妈说:“你从来没离开过爸妈。你爸爸还得去学校找领导联络一下感情。”

    王燕看着母亲的眼,想问,又闭上嘴巴。

    王燕考上重点本科,要去广州上学。爷爷、奶奶和父母把上学这事当做当前的大事要事来抓。父亲决定明天出行:六月二十八,好日子,提前上学去,可以游玩几天。父亲是一家公司的老总,不差钱。

    王燕见妈妈神情有些异样,叹息一声,不说话。

    王燕回到家,正要去洗澡,见父亲从卧室出来,额上贴着膏药。

    王燕大惊,问父亲怎么了?

    父亲苦笑笑,说是王燕的奶奶用拐杖打的。

    王燕问奶奶怎么打人呢?

    父亲说:“你奶奶霸道。但她不是有意要打我。她去南门湾请算命先生求吉日,说明天出行不吉利。我说相信迷信干啥?你奶奶冒火了,一拐杖扫过来,砸在我额上。”

    王燕大喊:“算命先生说的是狗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是吉日。”

    父亲一笑,递给王燕一张纸条:“上面是算命先生写的,明天出行会出大问题。好吧,等几天再出发。”

    王燕抓过纸张,嚓嚓几声撕碎:“你去找算命先生算算我妈妈的病几时能痊愈吧。”

    父亲一怔:“你妈妈得了什么病?”

    王燕一惊:“你还不知道?传染病。”

    父亲哦了一声,走出屋去。

    王燕走在洗澡间,洗啊洗啊,洗了好半天。

    父亲喊:“吃晚饭。”

    王燕走出洗澡间,坐上桌,见妈妈吃得正香,不像病人的样子。王燕问妈妈服药没有?妈妈诡秘一笑,说她的病快好了。

    王燕一双大眼瞪得溜圆:“妈妈,你装病?检查单是哪来的?”

    妈妈面红耳赤,只好坦白,说检查单是王燕姑姑帮忙开的。姑姑是医院副院长。

    王燕搁下饭碗,掰着指头,嘴里念念有词,“神算”起来:“明早四点四十四分,我若出发去学校,今后肯定是栋梁之才。”

    妈妈噗嗤一声:“吹牛吧?”

    王燕一脸肃然,咚咚咚走出家门。

    王燕回家时,天已黑尽。王燕进了卧室,便躺下。

    第二天四点四十四分,王燕轻轻打开房门,将一张纸贴在门上,然后拎着旅行箱走出家门。—纸上画着一只燕子。燕子没有展翅飞,却在地上行走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秋光里的黄金树

    这里就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

    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

    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地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想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磐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 , 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本能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

    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

    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

    人类坚持不懈地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我只是觉得,树在中国北方像流窜深山的小股残匪一样悲惨。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病房里的”铁路大哥”

馒头大师

2022年国庆节期间,去听了一场线下脱口秀,散场后,和几位脱口秀演员一起吃了个夜宵。

一起去吃饭的人里,有在第5季《脱口秀大会》上揣着两块电池上舞台的王十七——他的心脏是人工的,必须要随身带着电池供电,每8小时换一块。

组织饭局的人,是那个在台上让人笑到脊柱变形的长征医院脊柱科主任医生曹鹏。他安排的是一家火锅店,大家走到门口,王十七忽然说:”你们进去吧,我要不在门口坐着,你们涮点肉或蔬菜给我端出来。”

他当然是开玩笑,但也让曹鹏连拍脑门自责不已,因为曹鹏才反应过来,火锅店的电磁炉对王十七的人工心脏起搏器会造成致命影响。

吃饭的地方换到了一家小龙虾店,大家坐下来,边剥边聊。.

和段子手们吃饭,自然很开心。

在哈哈大笑中,王十七给我们讲了一个当初他在病房里的故事。

[A]这个故事的主角并不是王十七,而是”铁路大哥”。

王十七是2019年9月2号住进HFCU (心衰重症监护病房)的,两天后,铁路大哥也住了进来。

铁路大哥和王十七的病床相邻,得的也是一样的病:扩张型心肌病。

[B]这种病如果不用医学专用术语解释的话,可以把心脏比作一幢房子:别人心脏有问题,最多是天花板漏点水,而得扩张型心肌病的人,是房子的墙壁不行了,不行的还是承重墙,房子接下来就会慢慢塌了

解救的办法是有的,那就是心脏移植。但全中国那么多病人,哪有那么多可供移植的心脏?

退而求其次,有种替代治疗方案,就是装人工心脏。如果这个有30%失败率的手术能成功的话,就会从你的肚子里拖出一根线,连上电池,靠电池供电维持心脏的跳动,24小时不能间断——从此患者将加入“赛博人”的行列。

王十七和铁路大哥,都是在等做这个手术。

有所不同的是,王十七比铁路大哥年轻6岁,身子骨更好一些,基本匹配手术条件。而铁路大哥送进来的时候,医生说他身体机能还不符合手术条件。

王十七说,自己的这个病应该是天生的,而铁路大哥这个病是急性发作。

铁路大哥之所以叫铁路大哥,因为他是设计和修建铁路的,好像已经到了副总工程师这一级别。

按理说,他设计和修铁路跟他得这种病没有太多关系。但大哥常年工作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按照规定,HFCU里的病人是不能随便交谈的。但病房里的时光实在难熬,王十七就趁护士小姐姐不注意或管得松的时候,找机会和铁路大哥聊天。

铁路大哥很遵守规矩,一般很少说话,但唯独说到一件事时,他总是忍不住眉飞色舞,讲得非常起劲——在青藏高原上修铁路的事。如何解决高原上的冻土问题,如何克服令人头晕目眩的高原反应,如何在铺好铁路的同时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不影响动物迁徙……王十七说,铁路大哥说这些的时候眼中放着光,浑身透着自豪感,他不知不觉就会被大哥的情绪感染。

大哥进入HFCU以后,对什么事都非常谨慎,从不把话说满,但只对一件事,他从头到尾都充满信心:治疗的费用问题。

HFCU每天允许家属进来探视一小时,基本上都是铁路大哥的媳妇来探望。王十七有几次从他媳妇的话里听出,大哥家对这笔手术费用还是有些发愁。

光换个人工心脏,手术费用前后就是60万,这对普通家庭而言绝不是一个小数字。

但铁路大哥总是拍胸脯——他其实不能拍,只是表现出那种气势——安慰媳妇:“你放心!你担心个啥?国家会不管我们吗?”

但毕竟不是一笔小钱,可能是要走流程,可能是要审批,可能有些其他原因,总之他媳妇在那些天因为没得到大哥单位的准信,难免有些焦虑。

每到此时,大哥总是好言安慰她,让她放宽心。

2022年9月28日那天早晨,王十七被铁路大哥的手机铃声吵酲了。

大哥接到了铁路局一个很高层领导的慰问来电,在电话里,领导告诉他:”安心准备手术,安心养病,所有费用,国家帮你承担!”

挂了电话,大哥立刻给媳妇打了过去。那几天说话已经有些虚弱的他,声音此刻无比响亮:”你看到没有?我说什么来着?国家怎么会不管咱?”

那天在饭桌上,王十七为我们模仿这段话的时候,惟妙惟肖。

于是我提议为大哥干一杯。大家举杯,我们喝的白酒,王十七喝的啤酒。

“人哪!其实有时候真的靠的是信念!”说完这句话,王十七又灌了口啤酒。

我们催他继续说下去。

他说,故事结束了。

也就是在这一天的下午,铁路大哥走了。

“其实大哥从接完电话到去世,也就几个小时。”

王十七说完,一桌子人都沉默了。

半晌,王十七忽然又轻声说了一句:”我感觉,他也是完成了一个信念。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