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这里指父母。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蒙以军中多务

②及鲁肃寻阳

③然今汝者

④力改

(2)、下列划线词的用法和意思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遣汝者:连词,表转折,但是 B、结友别:连词,表承接,然后 C、蒙辞军中多务:介词,因为 D、始就学:副词,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双兔傍低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③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

(4)、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理由是什么?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甲】臣本布衣 ,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 , 上不我用,即亡。何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信:韩信。②萧何:刘邦的丞相。③上:帝王,这里指刘邦。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议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比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出师表》)

(二)

    魏公叔痤(cuó)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 , 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痤有御庶子公孙鞅 , 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弗能听,勿使出竟。”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乎!”

    公叔痤死,公叔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

(选自《战国策·魏策一》)

【注释】公叔痤:魏相。①即不可讳:万一发生什么不幸。②御庶子公孙鞅:御庶子,官职;公孙鞅:即商鞅变法商鞅。③竟:通“境”,边境。④悖:荒谬,糊涂。⑤削:削弱,衰弱。

活动二 品名家诗文悟古人情志

(甲)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题逸乐子卷

杨维桢

烟水风尘外,先生一草堂。干时无战策,却老有丹方。

蒲方抄书短,松花酿酒香。有时歌数乃,小艇在沧浪。

(丙)

壶月轩记(节选)

杨维桢

江阴李生恒,字守道。先庐毁于兵,辟地上海之渔庄,以耕钓为业。业暇辄读书,考典故,习法书名画。家虽窭 , 不肯苟仕进为干没计。新筑草堂数楹,堂之偏别构一轩,颜曰“壶月”。余放舟黄龙浦,达海,必道过其门。过必觞余于轩,翻校典籍,鉴辨书画,已则乞题其颜,而并以记请。

昔延平先生以经术德行师表百代。退而屏居闽山,箪瓢屡空,晏如也。时称其人品为冰壶秋月,以其所学与所履,莹彻而无瑕也。吾闻生之先裔由闽而台、由台而淞也,不敢多上以祖延平,独取其“冰壶秋月”以对越于轩。壶清而以冰,益莹;月朗而以秋,益皦。生景行先哲清于中无愧于壶明于外无愧于月。侗祖何人,希之则是。

【注释】①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等,绍兴诸暨人,元末明初诗人、文学家、书画家。②窭(jù):贫穷。③干没:同“乾没”,投机图利。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