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情检测(一)试卷

阅读夏阳的《苦雪烹茶》,完成后面小题。

    ①山里有一庙,庙里有一老和尚。老和尚不喜念经拜佛,每天吃饱喝足,躺在庙门口的草地上晒太阳,观山间云生雾起。

    ②岁末,天寒地冻,天阴阴沉沉的,像要下雪了,老和尚正坐在寺庙内烤火。这时,推门进来一个不速之客,是个年轻人,背着大包小包,逃难一样。

    ③你想出家?老和尚烤着火,平静地问年轻人。这会儿,窗外的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年轻人也围坐在火炉旁,搓着两只冻得通红的手,认真地点了点头。

    ④何故?

    ⑤年轻人脸上抽搐着,痛苦地说,我觉得活着没啥意思,我女朋友跟了别人,她嫌我家里穷,嫌我父母下岗。可是,我真的很爱她!

    ⑥还有吗?

    ⑦有,多呢!我写的文章倍儿棒,可是编辑就是不搭理我。这年头,你想发表作品,得帮他们拉广告。我单位的领导,经常给我穿小鞋,事事刁难我。我父母……

    ⑧老和尚摆手打断年轻人的话,认真查看年轻人的行李,问,你带篮球来做什么?年轻人以为老和尚喜欢篮球,眼里亮了—下,说,我怕山上没啥事儿干,我们可以一起玩玩篮球打发时间。老和尚苦笑着,去厨房寻了把菜刀,递给年轻人,严肃地说,本庙有一规矩,只收哑巴,你想入佛门,得割掉舌头,了断人间是非!

    ⑨割舌头?什么破规矩,太恐怖了!太残忍了!会流很多血的,会很痛的,说不定还会死的!年轻人握着菜刀,倚到墙上,感觉舌头上凉飕飕的,如同有锋利的刀刃在慢慢滑过。年轻人呆若木鸡。老和尚摇了摇头,轻轻卸下年轻人手里的菜刀,口中说道,阿弥陀佛,像你这样尘缘未了的迷路者,我已经接待过16位,施主你是第17位。年轻人满脸羞愧,搓着两只手,不敢吱声。

    ⑩老和尚望了望窗外。这时,漫天大雪,鹅毛般在飘。老和尚一施礼,说,小施主,你稍坐片刻,我去去就来。回来时,他一身洁白,右手提着半桶白如梅的雪,左手折了几枝白如雪的梅。老和尚掸去身上的雪,端出一个瓦罐坐在火炉上,从桶里挖了些雪倒进去。瓦罐无盖,残了一只耳朵。雪,在瓦罐里渐渐融化,化成泉水的幽冽,缓缓呜咽开来,热气升腾,舞姿婀娜。老和尚盛了一碗烧开的雪水递过去。年轻人接过碗,嘴伸了过去──烫!老和尚一笑,少安毋躁,小施主你性子太急,不可取。

    ⑪稍凉,年轻人再喝。老和尚问,何味?

    ⑫无味。再品。

    ⑬年轻人嘴里咂巴了一会儿,说,有点苦,一点点。

    ⑭善哉!因苦而苦,发乎于情,出世入世,常修菩提心。老和尚继续说,煮茶,上等水为山泉水,其次是江河水,再次是井水,最次是雪融水。雪融水乃天赐之水,淡而无味,兼苦,如尘世如俗人……老和尚的话,让年轻人的心绪渐渐宁静。老和尚又在瓦罐里添了些茶叶。沸腾间,茶叶在水里恣意行走,舒展开自己慵懒的身体,禅境悠远。

    ⑮老和尚递过一碗茶,年轻人抿了一口。如何?无味?

    ⑯清甜,怡人可口!年轻人孩子似的笑了。

    ⑰香吗?年轻人思考了一下,肯定地说,不香!

    ⑱老和尚折下几朵梅花,搁入瓦罐,用木勺小心地搅动了几下,又盛了一碗给年轻人。梅花在碗里怒放,一股淡雅的清香氤氲开来,花房般温暖。年轻人笑着说,不用品了,没喝就香满屋了。

    ⑲其实最好的茶水非山泉水,而是寒梅之苦雪。为何?你是读书之人,应该明白这里面的道理。

    ⑳年轻人遥看窗外。雪停了,白茫茫一片,如童话世界。三天后,年轻人下山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 2017年10期,有删改)

(1)、雪,营造了故事独特的氛围,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请从老和尚的角度梳理小说情节,完成填空。

天阴沉沉

老和尚寺内烤火

雪纷纷扬扬下

漫天大雪鹅毛般飘

雪停了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说说第⑭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简要分析第⑲段划线句的深层意蕴。

(3)、下面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②段中描写了年轻人进寺庙时“背着大包小包”的细节,为下文老和尚发现年轻人带篮球这一情节作铺垫。 B、第⑨段中,老和尚不知道年轻人是否了断尘缘,就以割掉舌头方能入佛门的规矩试探他。年轻人的表现让老和尚很失望,他“摇了摇头”。 C、第⑩和第⑳段中,老和尚和年轻人都有看向窗外的动作,但内心世界不同,老和尚在寻找给年轻人讲道理的方法,年轻人是思考老和尚所讲的道理。 D、小说塑造了一个如闲云野鹤般的高僧形象,他从容淡定,洞悉人性,睿智通达。
(4)、第⑨段划线句与链接材料中描写年轻人和“我”的方法有何相同之处?各自在文中有何作用?

【链接材料】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蝈蝈的叫声
        ①“唧唧,唧唧——”窗外,若隐若现地传来一阵叫声。
        ②我警觉地竖起耳朵。是什么声音?从哪里传来的?怎么这么刺耳?
        ③自从儿子进入中考倒计时以来,我对声音就特别敏感。有一次,六楼一户人家搞装修,虽然与我家隔了四层,但是,我还是感觉电钻和电锯的声音,非常刺耳、吵人。我跑上楼,与那户人家商量,我家孩子正在迎接中考,孩子每天下午五点半放学回家,能不能请你们在五点半前停工?户主一听我的来意,二话没说,当即吩咐工人,每天五点二十准时停工。后来才获知,去年他的小孩刚刚参加过高考,深有体会。父同此心啊。
       ④“唧唧,唧唧——”声音越来越响,似乎正由远而近。
       ⑤这是多么单调、直接、枯燥的声音啊,简直让人抓狂。我们家,早就草木皆兵。平时在家里,我喜欢一边干活,一边哼个小曲,有时兴致来了,还会和妻子对唱一曲家乡的黄梅戏,来段天仙配什么的。夫唱妇随,甭提有多美了。这个嗜好,早已被我像掐灭一根香烟一样,灭了。为了给儿子打造一个静谧、祥和的学习环境,我和妻子在家里尽量不发出一丁点声音:电视,不看了;音响,不听了;手机,调到振动;做饭的时候,将厨房的门关牢,不让任何锅碗瓢勺的声音透出来。最绝的,是妻子将拖鞋底都缝了层厚布,这样,走起路来,就能跟猫一样,无声无息了。有几天我感冒,老是打喷嚏,声如轰雷,为了将喷嚏的声音遏制住,我肩膀上搭了条厚实的毛巾,一旦要打喷嚏,赶紧用毛巾将嘴死死捂住。喷嚏,遂一次次作夭折状。
        ⑥“唧唧,唧唧——”该死的声音,像炸雷一样,越滚越近。最后,竟然在楼前停了下来。
       ⑦我打开窗户,探出头,一看,肺差点气炸了!原来是一个小贩,挑着一串串蝈蝈笼在叫卖。米黄色的小笼子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蝈蝈的叫声。我家楼下正好有一棵大树,卖蝈蝈的小贩和他的蝈蝈们,看来是打算在树荫下休息会儿。“唧唧——”一只蝈蝈的声音;“唧,唧唧——”又一只蝈蝈的声音;“唧唧,唧唧——”如果你听过几百只蝈蝈同时吼叫,你一定会像我一样愤怒、崩溃!
        ⑧蝈蝈的声音,很快吸引了几个玩耍的小孩,围了过去。这些刚上小学的孩子,暂时还没有感到多少学习的压力,几只蚂蚁,就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何况忽然闯进小区里来的蝈蝈们。儿子小的时候,也像他们一样,无忧无虑,快乐得像个天使。记得有一次,我带儿子到乡下一位亲戚家玩,亲戚家外面的树枝上,到处都是蝈蝈的叫声。儿子和亲戚家的小孩,拿着网兜,四处逮蝈蝈,一个下午下来,胳臂晒得脱了一层皮,他竟然丝毫不觉得痛。我曾经答应他,每年夏天都带他去乡下,这个承诺,已经有几年没有兑现了?
       ⑨“唧唧,唧唧——”蝈蝈的大合唱,拉回了我的思绪。不行,我不能让这个噪音影响了孩子的复习!再有一个星期,儿子就要参加中考了,这可是他人生中所面临的第一次大考,绝不能毁于一旦。
       ⑩我怒气冲冲地打开卧室的大门。
       ⑪刚走到客厅,儿子房间的门,突然也打开了。
       ⑫“儿子,是外面的声音吵了你吧?我马上去赶走他们!”我心疼而有点愧疚地看着儿子。
       ⑬“老爸,你也听到外面的声音了□”儿子伸了个懒腰 □ “我从窗户看到了,是蝈蝈的声音,真好听啊!”
        ⑭好听?我以为儿子会像我一样被聒噪的蝈蝈声弄得心烦意乱,没想到,他竟然觉得好听。他真的觉得蝈蝈的声音好听?他没有被影响到吗?
       ⑮“老爸,我有个小请求。”
       ⑯“你说,老爸答应你。”
       ⑰“去帮我买一只蝈蝈回来,好吗?”
        ⑱……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成功无学,幸福有道
          ①如今,走进书店,或者来到书市,扑面而来的就是各种“成功学”图书。看看那些“成功学”的封面,就知道作者对“成功”的理解,无非是赚钱、高升、豪宅、名车、年收入百万之类。
         ②其实,岂止是图书市场,在影视、传媒、教育培训等不少领域,“成功”都成了被热炒的主题。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向上发展、追求幸福的愿望,另一方面,在“不是权就是钱”“成名要趁早”等喧哗与骚动中,又透出了某种“成功焦虑症”的症状。
        ③渴望成功无可厚非,但如果把成功简化为财富的多寡、职位的高低,把成功的希望寄托于速成方法、终南捷径,本身就已经偏离成功的轨道。那些大肆兜售的“成功学”能够大行其道,正是利用并强化了这种心理
        ④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道路万千条。向庸俗“成功学”说不,并不是不鼓励成功,而是让人多一份清醒,多一点沉思,探寻真正的成功规律。
        ⑤古往今来,俊采星驰,尽管人们成功的途径各异,方式不同,但差异性中又隐藏着共性的东西。
        ⑥成功在于坚持。坚持是阶梯,引导我们勇攀生命的高峰;坚持是帆船,帮助我们勇渡生命的大河。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是说人在某一方面要想有所作为,要能坚持一万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练习近3个小时,坚持10年。你能坚持吗?坚持住了,你就会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陆游所说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⑦成功源于小事。成功者比别人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在小事上一贯做得比别人好,坚持干小事,垒土成高台,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利长远做事、增后劲。伏尔泰说过:“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你鞋里的一粒沙子。”现在一些人抱怨饭碗难找,事业难成;感叹工作难做,发展受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愿踏实。结果,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只能是离成功越来越远。
        ⑧成功贵在有静心。看到别人成功,或急不可耐,或心烦意乱,或疲于奔命,或孤注一掷,如此种种,皆谓之“浮躁”。浮躁心态,是成功的大敌。有人说得好,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大学》中也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在欲望与诱惑面前沉着淡定,在困难与挫折面前矢志不渝,才能不断迈向新的成功。
        ⑨成功胜在能吃苦。“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钢铁不淬火就难以成真钢,红梅不傲立风雪就难以成品性,人不勇于吃苦就难以成良才。巴尔扎克说,吃苦是最好的老师,吃苦是最好的大学。人生最有营养的东西,往往是在艰难困苦中获取的。伟大的人格无法在平庸中养成,卓越的成就无法在舒适中取得。只有能吃常人不能吃之苦,才能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吃苦的过程,就是吃补的过程,就是思想成熟的过程、内心丰盈的过程、灵魂升华的过程,也是走向成功的过程。
         ⑩成功无学,幸福有道。成功不在于一朝一夕,一时一事,也不靠临摹他人、投机取巧,而在于一步一个脚印,坚持做慢工,经久成大业,用汗水和艰辛,在坚实的大地开掘出不竭的幸福源泉。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题。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李云迪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 , 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选文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丝路丝语”主题阅读

【丝路之源】

    丝绸之路,西方人定名“silkroad”,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1877年出版的《中国》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它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是一条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丝路交流】

    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等物品传到世界各个角落。在这条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上,丝绸与瓷器成为当时东方强盛文明的象征。丝绸不仅是丝路上重要的奢侈消费品,也是中国历朝政府的一种有效的政治工具;技术文化与艺术文化相结合的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深刻而久远地影响着世界一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宗教、民俗、文化等。同时,由西域传入中原的有稀有动物、皮货、药材、香料、珠宝首饰和葡萄、核桃、黄瓜、石榴等农作物,西域特产的葡萄酒经过久远的发展也融入到中国的传统酒文化中。这些新输入的经济品种,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和药材的种类,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开发也具有重要意义。

    造纸术、印刷术、凿井灌溉技术、冶炼技术等极大地影响了西方文明。我国的造纸术首先在阿拉伯的撒马尔罕形成了造纸中心,后来进一步西传至欧洲、美洲。西方各国都受惠于这项技术发明。在造纸术传入该地域之前,印度的佛经写在树叶上称为贝叶经。中国造纸术的传播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中亚的医药、天文学、数学等传入中国,使得中国医学、天文历法、古代数学都取得一系列世人瞩目的成果。

    中国的书籍,尤其小说传入欧洲以后,曾对欧洲的现实主义小说产生强大影响。如莱布尼茨受过《周易》的影响,歌德受过《好逑传》的影响。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沿线留存下来的佛教石窟,如敦煌的莫高窟很多都融入了东西方的艺术风格,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丝路文学】

    “沙漠中也会有路的,但这儿没有。远远看去,有几行歪歪扭扭的脚印。顺着脚印走罢,但不行,被人踩过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难走。只能用自己的脚,去走一条新路。回头一看,为自己长长的脚印高兴。不知这行脚印,能保存多久?

    挡眼是几座巨大的沙山。只能翻过它们,别无他途。

    上沙山实在是一项无比辛劳的苦役。刚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底就松松地下滑。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也越加厉害。才踩几脚,已经气喘,浑身恼怒。我在浙东山区长大,在幼童时已能欢快地翻越大山。累了,一使蛮劲,还能飞奔峰巅。这儿可万万使不得蛮劲。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碰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

    要腾腾腾地快步登山,那就不要到这儿来。有的是栈道,有的是石阶,千万人走过了的,还会有千万人走。只是,那儿不给你留下脚印,属于你自己的脚印。来了,那就认了罢,为沙漠行走者的公规,为这些美丽的脚印。”

(选自余秋雨《沙原隐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辣条”君,想说爱你不容易

材料一:新闻资讯

    2018年1月31日零时40分,郴州市永兴县马田镇医院紧急转出一位昏迷的15岁少年至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就诊。经过医院检查发现该少年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中毒原因据患者父亲介绍为少年当天食用15包辣条,该院急诊科立即将少年转入ICU进行救治,目前其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该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介绍:“辣条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当亚硝酸盐与血红蛋白作用时,会使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的能力,进而造成组织缺氧。”通常情况下,食用0.2克到0.5克的亚硝酸盐就会引起中毒,食用1克到2克的话就会导致死亡。

    徐自强还说:“辣条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人工色素、甜味剂等,如果长期大量食用,产生的叠加效应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更重要的是,很多辣条生产过程不卫生,菌落严重超标,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急性肠胃炎、肾衰竭等疾病。”

(来源:新浪网)

材料二:记者见闻在新浪微博里,包含“辣条”的微博数量高达300多万条,这些拿辣条开涮的段子层出

    不穷,吸引不少原本不知辣条为何物的人纷纷下单网购,多款辣条产品销量过万,且主要消费者为中小学生。出于好奇,记者打算走访几家在河南的辣条生产厂。

    到河南第一天,记者首先对郑州市及周边的辣条生产厂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出人意料的是,多处厂址已是“人去厂空”,而包装上所留的联系电话,多半是空号或暂停服务。“要找辣条厂,你闻味道就能找到,老远就是一股香精加辣油的味。”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在河南省通许县工业园里,记者果然闻到了浓重的辣条味。然而,记者走近才发现,厂门口挂的牌子是一个服装厂。

    几经周折,记者进入厂区。厂房门口散乱地堆放着废弃的锅炉和水管,一口硕大的铁桶里,散发着奇怪气味,红黄色黏稠液体已凝结成块,墙边的小桶里还残留着黑色泥状物。紧挨辣条厂库房的拐角,居然还有一家小型玩具加工厂,一名工人正在给玩具滑梯喷漆,迎风飞散的油漆微粒不时飘进辣条厂库房。临近中午,不时有女工从辣条厂进出上厕所。紧邻厂房的蹲式厕所里,遍地污水横流。

    从厕所出来后,他们未作任何消毒,一溜烟地跑进生产车间,甚至连手都没洗就直接回到工位上。几乎没有人佩戴口罩和手套,都是直接用手将辣条一块块装入塑料包装袋。由于长时间接触辣条,双手被浸得泛着红色的油光,一些人的手指出现红肿甚至溃烂,缠着颜色各异的布条继续工作。

(来源:杭州网)

材料三:暗访发现

    调查发现,早在2011年5月,河南省内53家辣条生产企业的不合格产品全部被北京市食安委下架。然而,为躲避执法,一些企业或改名,或采取更为隐蔽的方式继续非法生产,并形成了利益链条,阻挠监管部门执法,加大了监管难度。同时也和部分执法部门监管不力或不作为有关。

    记者来到尉氏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并希望执法人员能与记者一同前往实地查看,但却遭到了主管副局长张鹏的拒绝。可就在记者离开质量技术监督局不到五分钟,蹲守在“神秘”工厂附近的另一组记者,就看到一辆郑州牌照的越野车开进了这家食品厂院内。仅过了十分钟,徘徊在空气里浓郁的辣条味就悄悄散去,屋后嘈杂的机器声也瞬间安静。3日下午4时许,记者致电尉氏县质监局负责人询问检查情况,该负责人称马上要开会,迅速挂断电话。随后,记者又陆续拨打了该局另两位食品安全监管负责人的电话,都说“你打错电话了”。

(来源:人民网)

材料四:校园调查

某中学某班学生迷恋辣条的原因调查

原因

百分比

零花钱太少

18

班上的同学都在吃

95

味道鲜美有瘾

26

辣条危害认识肤浅

86

家长教育孩子认识辣条危害的方式及效果调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