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

    ①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在我自己看来,当时的窘境甚至不如隔壁的那个孤寡老人。

    ②他没有退休金,每日里靠捡拾垃圾艰难度日。喝酒算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一点乐趣吧。只有在喝点小酒的时候,那院子里才有了点儿活人的气息。那样的时候,我甚至能听到他哼着一些古老而神秘的曲调。

    ③他的院子里堆着的都是捡来的没来得及去卖的破烂,就是这廉价的破烂,竟然也遭遇了盗贼。那盗贼就是我。

    ④高考落榜后,父母让我去工厂做学徒工,我不去,关起门来坚持写作,梦想有一天可以写出名堂来。苍白无力的青春,空洞的辞藻,自然无法让我写出多么出彩的文章来。消极的我开始变得颓废,抽烟酗酒打架“无恶不作”,邻家隔几天就上门来和父母讨说法,父母气急败坏,不再给我零花钱,任凭我“自生自灭”。我要写稿投稿,没钱买稿纸和邮票,只好打了他的主意,因为我注意到,他那些垃圾里,有一些本子,是可以拿来用的。

    ⑤他并没有太严厉地呵斥,只是对我说:“你不好好读书,来这破烂堆里翻个啥?破烂就是破烂,还能翻出什么稀罕玩意来?”说完他就往那堆破烂里一躺,和那堆破烂融为一体,好像要告诉我,那破烂是他的,也就他把那破烂当有用的东西吧。“嘿嘿,我也是个破烂。你来翻翻,看我口袋里有没有点儿值钱的东西。”

    ⑥我的脸羞臊得通红,只好和他坦白,说自己看中了他捡来的那些本子。

    ⑦“不过话说回来,破烂也分两种,一种是完全没有用的,一种是还有一点利用价值的,比如我捡的这种,还是可以换回一点钱的。”那天他喝了酒,心情不错,没有和我发火。借着酒劲儿,还对我进行了一番教诲,“人啊,不管多糟糕,哪怕你狼狈得像个垃圾一样,只要用心,你也会是那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相反,你若自暴自弃,沉沦堕落,那么你就是把自己扔进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⑧听着这话,一点不像一个捡破烂的老人说的,反倒像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讲的。

    ⑨为了“惩罚”我,他说,“去给我把窗玻璃给擦了吧,很久没擦了,都看不到外面的东西了。”

    ⑩我只好乖乖地就去擦玻璃。玻璃擦干净了,晦暗的屋子一下子亮堂了起来。他心情很好,招呼我喝一口。我捏着鼻子喝了一口,辣得不行,直吐舌头,他倒是乐得前仰后合。

    ⑪最后,他在自己的垃圾里仔细挑拣,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

    ⑫“该惩罚也惩罚了,不过你既然帮我把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也得奖励奖励,这些就奖励给你吧。”

    ⑬我流着泪接过那一摞本子,脏兮兮、皱巴巴已近迟暮的本子,我却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

    ⑭一度以为,自己荒废了光阴,不可救药。但这个可敬的老人让我知道,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

(1)、请用简洁的语言补全文章情节。

发现“破烂”→被“教悔”→获“奖励”→坚定“梦想”

(2)、文中这位老人的可敬可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那时我20岁,却在经历人生的秋天,满目落红,遍地枯草,大有“晚景凄凉”的味道。

(4)、通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时光不旧,只是落满尘灰”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轻放》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轻    放

安  宁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④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心里依然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⑪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槐花是槐树的白发

葛亚夫

      ①不喜欢槐花。总以为槐花是吃的,就像一道菜,它只是食物,不是风景。正因如此吧,我对槐花的态度很粗暴,就像对母亲,总是一副张牙舞爪的面孔。

      ②经过市场,被一阵清香俘虏,是槐花!我舔舔嘴唇,记忆里、舌尖上,满是槐花的味道。我忙给母亲打电话,问家里的槐花开了吗?母亲说,开了,等你采呢。你再不回来,槐花就老了。我连声答应,因为我知道,等我的不是槐花,而是母亲。

      ③世上最不公平的,就是爱吧?我和母亲之间,爱永远是倾斜的,母亲总扮演着“一厢情愿”的角色。这些年,求学,恋爱,工作,我关心母亲的时间微乎其微。然而,无论我在哪里,母亲都牵挂着我,就像守着一树槐花,日复一日,等我回去,然后送我离开。

      ④我不知道,在母亲眼里,我是否也是槐花。在花开花落里,在我回家离去间,老去的不只有时光,还有槐树和母亲。姐姐已出嫁,为帮我还房贷,父亲也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母亲。每次回家,看着槐树下遥望的母亲,我都有种负罪感。

      ⑤作为儿子,我亏欠母亲的不只是一条生命,还有一份流离失所的爱。

      ⑥为让母亲开心,回家时,我带上女友。女友在城里长大,到乡下,什么都觉稀奇,孩子般问这问那。母亲也不烦,乐呵呵地解释。于女友,母亲是“对牛弹琴”;于母亲,女友是“秀才遇到兵”。她们总说不到一块,但依然相谈甚欢,这是我做不到的。

      ⑦女友说,天下母亲都一样,她们并不在意说什么,只要亲人在跟前,说着话,这样她们的爱就不会无依无靠。我恍然,顿时理解了母亲在我面前的“唠叨”,只是从何时起,我和母亲失去了共同语言呢?那些雀鸟般围绕母亲的时光,恍若前世。

      ⑧“云芳星蕾浮香远”,“一树珍珠一树银”。看着满树槐花,女友雀跃不已,要和母亲争着采。母亲把她推到身后:太危险,我来,你在后面捋花。采槐花讲究力气和技巧,把镰刀系在长棍上,力量小,很难举起来。扳花枝则需要技巧,落点要恰到好处,不能顺着枝丫,否则,非但扳不断,枝丫反而会把镰刀扯掉,达摩克利斯剑般悬着,那就危险了。

      ⑨我说:让我来,我力气大。母亲摇头:你再扳,树就没命了。我悻悻然,她说得没错,少时顽劣,把树扳得遍体鳞伤,虽然如今都已结疤,寻不见,但母亲没有忘,我也仍记得。母亲吃力地举起棍,我惶恐站着,莫名地担心树丫会把母亲拉走。或许槐树太老,让着母亲,那些槐花枝,像往事一般轻盈,从母亲身边袅袅落下。

      ⑩花如雪,发也如雪。我让母亲歇会,掸她满头的槐花。可任凭我多么用力,槐花就是不落。女友问我干嘛,我说,这槐花怎么掸不掉?她顿时笑起来:真不愧近视眼!那是白头发,哪是槐花。我愕然,母亲竟和槐树一样,老了!

      ⑪歇口气,母亲又采起槐花来。槐花飘落,白发闪烁。“谁教花开繁胜雪,似留霜鬓照天涯。”原来,槐花是槐树的白发,白发是母亲老去的年华,照着天涯的我,和我脚下回家的路。

      ⑫“满树槐花遮望眼”,此刻,母亲就在我面前,可我怎么也看不清她。

                                                                                                                                              (选自2012年4月24日 《宁夏日报》)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 小题。

在可可西里回头

骆非翔

    思贤是我们在楚玛尔河东岸的一个保护站认识的少年,他来自河北廊坊,17岁,是保护站里的志愿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去年,我们从格尔木顺着青藏公路去那曲,到楚玛尔河附近的时候,听到了前方路段出现坍塌的消息,于是我们在保护站停了下来,遇到了保护站的一伙青年志愿者,而思贤正是其中的一位。

    他在这里当志愿者的生活,就是每天和其他朋友们扯着横幅在黝黑的青藏公路上,为试图越过青藏公路向西迁徙的藏羚羊“开路”。藏羚羊每年的初夏都要赶往水草丰茂的卓乃湖、太阳湖去产崽。每一天,他们都在藏羚羊经常出现的地方静静守候,如果这些可爱的藏羚羊机警地来到了马路旁,他们就和朋友远远地站起来,在马路上扯一条上面写着“藏羚羊过公路,请停车熄火”的横幅拦住来往的车辆,然后人们就停下车、熄火,安静地等待着那被藏人称为神物的藏羚羊慢慢地犹豫着走过公路,前往可可西里的西部腹地,去繁衍后代。

    他说,我们虽然干的事情很简单,但是却总是莫名其妙地被彼此感动。

    我问他:“你这么小,怎么就想到来这里当志愿者呢?你的父母不担心吗?”

    他听后,头一低,然后淡然笑道:“我其实是离家出走的。”

    他告诉我,他是一名高中学生,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爱好是摄影。而父母对他的“不务正业”极为不满,经常指责他,父亲气得打他耳光,他从来都没有反抗过。但是就在两个月前,他最心爱的老相机被愤怒的父亲给摔碎了,他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和一群网上认识的志愿者来到了这里——梦想了好久的目的地。他想一一拍下这世界上最壮美的风景。他说,他不知道该拿什么去反抗父亲对他梦想的“压迫”,却在为藏羚羊开路的过程中有了深深的使命感。

    他说完他的故事,我不便相劝,只好拉着他去拍照了。第二天,我们离开保护站,驱车去那曲。

    他把我们送到路上,然后亲切地和我拥抱、道别。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大概是为那年少执着的梦想吧。路上,我一直在想,这个孩子应该回家,家长应该接纳他,认可他并鼓励他。只有这样,他才能活得快乐,才能走向梦想。

    半个月后,我们再次遇到了思贤,他看上去神情有些伤感,眼睛像是哭过般的红肿。他要我们带他回格尔木。我们带上他就上路了。

    我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告诉我说,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原来,三天前,他们在路上为藏羚羊“开路”的时候,有一个鲁莽的司机为了赶路,居然不顾他们的阻拦,闯关而过,直接撞飞了一只可怜的小羊羔,羊群被切割成两半散去了。他们为此悲愤不已。然后,他们捧着那幼小的羊羔埋在了保护站特意为羊羔挖的坟墓里。他们葬了羊羔之后,却看到有一只母羊在公路旁徘徊哀号,整整一个下午都在呼唤。他们知道那是羊羔的母亲,于是,又含泪把羊羔给挖出来,放到母羊的面前。母羊悲伤的神情令每一个人心碎。直到母羊绝望地离开,他们才重新埋葬了羊羔。

    说完后,思贤的眼中有泪光泛起,年轻的脸上悲愤交集。我们听了也义愤填膺,却没有人多语。

    我搂着他的肩膀问:“你接下来准备去哪?”

    思贤忽然泪如泉涌,他握住我的手哭道:“大哥,我要回家!我妈妈一定找我找疯了!”

    我一把抱住他,将他的哭声拥在怀里。我的眼泪忽然也涌了出来。这个迷失在世界边缘的少年,在见证了真正的忧伤之后,深深地明白了一种爱,终于在美丽的可可西里回头了。

【附】可可西里介绍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一说为“美丽的少女”,以发音不同而异)。

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之一。区内的特有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而且为世界上所瞩目,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

    ①表哥种了20多年桃树,有几十亩的桃园。几年前,我从他那儿移了棵嫁接好的桃树苗,栽在院子里。

    ②“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见钱”,这农谚准得很。桃树栽下后的第二年,料峭春寒尚未消退,它的枝丫间便冒出了一个个花骨朵。紧接着,随着“春风又绿江南岸”,仿佛一夜之间,那小小的桃树,竟“满树和娇烂漫红”了。

    ③我兴奋地打电话向表哥报喜,表哥却叮嘱我,每条枝上只留五六朵桃花,其余的都摘掉。电话这端的我差点惊掉了下巴,问他为什么,表哥告诉我,不仅如此,等结了桃,还要疏掉多余的果,每个枝上只留一两只最大最好的。因为桃树太小,枝丫太细,桃子多了怕经不住……

    ④就这样,在表哥的叮嘱下,我虽是万般不舍,但也只好忍痛割爱,按表哥说的办。不过看看桃树那稚细的“胳膊”,我也的确有点儿担心它承受不了太多的重负……那年夏天,我收获了6只又大又甜的蜜桃。

    ⑤第二年,桃树虽粗壮了许多,但仍显得有些“身单力薄”。我怕它还是不能承受累果之重,便主动疏掉一些繁花,摘去一些赘果,只是比去年留的要多了许多。这一年,我收获了更多的桃子。只是个头不太均匀,有的品相也不怎么好。

    ⑥桃树渐渐长大,不再担心它的承受能力,我期待它结出更多的果实。于是,不肯再辜负每一朵花蕾,更舍不得糟踏结出的每一个果子。可是,最终收获的桃子竟小了许多,感觉也不如原先的甜。我以为这桃树得了什么病,打电话询问表哥。表哥问明原委,告诉我——该疏的花一定要疏,该去的果坚决得去。他说: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

    ⑦我如梦初醒。是啊,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

    ⑧想想我们的人生,不同样如此吗?在人生的航程中,生活就如同一棵开花的树。有时候,我们的梦想很多,想做的事很多,想要的“花”和“果”很多,理想的树上花团锦簇。可是,现实却屡屡冷酷地告诉我们:尽管世界因生命而美丽,生命因梦想而精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贝壳里都有珍珠,并不是所有的生命都能焕发光彩,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开花结果。为了实现人生最大、最美好、又最接近现实的结果,我们不得不学会取舍,适时摘掉那些多余的“花”和“果”。

    ⑨人生有涯而知无涯,精力有限而事无限,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诸事成功。不然,貌似满树之“花”、累枝之“果”,却终是得不到几个像样的“桃子”。舍弃,并不是放弃,而是为了得到最好的结果。“不是每朵花都要结果”,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有删改)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父子逃出风暴眼

清翔

    那是一个普通而神奇的冬日。

    凯西早早醒来,阳光从窗户中照射进来,看来又是一个晴天。8岁的儿子吉恩一直闹着要与爸爸去野外学习摄影。按照前一天晚上的安排,现在是该叫醒儿子的时候了。

    父子俩收拾停当,正准备出发,广播中突然播出一条消息,说是当天中午12点左右,他们所在的德克萨斯州史密斯县境内,会有龙卷风。爸爸立即将已发动的汽车熄了火,对儿子说:“吉恩,今天我们就不去了,爸爸下周带你去野外学习摄影。”

    儿子并不这样想,他坚持要去。爸爸转念一想,这也是一次让儿子开阔眼界的好机会,于是重新发动汽车出发了。

    上午十时,凯西将摄影车停靠在九十号州际公路上,等待龙卷风的出现,十一时四十六分,他们感觉到了刮在他们身上的风越来越大,瞬间,路边的树枝开始摇晃了。这时,远处一个“漏斗”状的柱体正往他们这边迅速移动着,吉恩兴奋地拿起摄影机。

    十一时四十八分,那“漏斗”宛若一个巨人伫立在在他们面前,大风如同狂暴的狮子,重重地打击着摄影车 , 凯西测算了一下,此时的风速至少每秒一百一十米。

    “不好!”凯西大叫一声,因为前方的公路上,有一个人影迎着“漏斗”跑去,那是儿子吉恩,吉恩不知什么时候下的车。“太危险了!”凯西的心几乎要蹦出胸膛,他赶紧一纵身下了车,快速向儿子追去。

    凯西脚下生风,儿子跑得也很快,当他追上儿子时,父子俩离开摄影车已有七十多米。紧张万分的凯西一把抓住儿子就要往回跑,他用了很大的力气,可脚下如同生了根一样,稍一松劲双脚不由自主的向“漏斗”奔去,刚刚跑了几步,凯西的身体似乎被一只巨手撕扯着,倐地就离开了地面。

    凯西只觉得耳边飓风呼呼地刮着,不过,瞬间那风就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他和儿子所处的地方比刚才平静许多,只是气压太低,有些喘不过来气。他猛然想起科教书所说的“风暴眼”,他明白自己和吉恩处在了“风暴眼”中。

    热气流不断吹进“风暴眼”中,他牢牢抓住儿子不放手,父子俩就这样悬浮在半空中。

    凯西知道龙卷风持续的时间通常是十几分钟,如果没有奇迹发生,一旦龙卷风结束,他们父子俩就会从半空中重重地摔下。

    龙卷风就像一条巨龙张着血盆大口,一路呼啸着,肆虐着,所经之处,一尺来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房屋成片倒塌。凯西被吸进“风暴眼”时,非常慌张,不过,他很快镇静下来。不能听天由命,一定要想办法救出儿子。他安慰吓得“哇哇”大叫的儿子:“爸爸有办法,不会让吉恩有事的。”

    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凯西的心中哪里有底?他想,         

    就在凯西如此想时,耳边的风似乎小了很多,他知道龙卷风快要结束了,他使出浑身力气, 一个翻身,儿子就躺在他的腹部上,他与儿子迅速地往下掉,快要落地时,突然一股热气流又一次将他抛开。这时,凯西看到刚才加油的加油站,他知道他和儿子已经“飞行”了十五公里。

    他们开始急速地往下落。这时,凯西一低头,发现他们正在向一座大约二十米的高压铁塔飘去,顿时,一个念头在他脑中闪过。

    铁塔与他越来越近了,他用左手紧紧搂住儿子。就在他的身体快要撞向铁塔的一瞬间,他伸出右手死死地抓住铁塔上的角钢。锐利的角钢一下子撕扯开他的肌肤,鲜血汩汩流出,可他没有松手,伫立在铁塔上,在塔上的还有他左臂中紧紧搂住的儿子。

    一个小时后,远处公路上出现了过往的汽车。一位驾驶员发现了站在铁塔上的父子俩,立即打电话求救。他们终于扼住命运的咽喉,死神向他们屈服了。在这次龙卷风中,殒命和受伤的人有数十人之多,而身处“风暴眼”中心的凯西,却创造了和儿子一同脱险的奇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