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5课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同步测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功课很重要

比尔·盖茨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寄电子邮件给我,请我提供有关教育方面的建议,他们想要知道,他们到底应该学习哪些科目。此外,因为我当初放弃完成大学学业,所以他们也经常询问我,应不应该仿效我,也放弃完成大学的学业。有时,也有一些学生家长请我指引他们子女的方向,他们说:“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们迈向成功?”我能给予的建议其实是相当简单的:尽你所能,获得最高、最好的教育。年轻学子应该充分利用高中、大学教育,并且努力学习治学的方法。

    的确,我因为创建微软公司而中途辍学,但是别忘记,我在辍学之前,曾在哈佛大学就读三年。事实上,如果有时间的话,我还希望能够重返校园就读。就像我以前曾经说过的,任何人都不应该轻易辍学,除非他们相信他们所面对的机会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而且,即使如此,他们也应该考虑再三再做决定。

    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小学六年级老师凯西·克利兰写信说:“很多我的学生都说,你从未完成高中学业,现在却是如此成功,所以我的学生都认为他们有很好的理由不要在意学业的好坏。”谁说我没念完高中,事实上当年我确确实实地完成了高中学业。

    电脑界的确有很多人未完成大学课业,但是我未曾听闻任何成功的故事,是源自于高中辍学的缘故。事实上我不曾认识任何高中辍学生,更别说成功的高中辍学生。

    在我们公司创业的初期,曾有一位杰出的程式设计工读生。当时他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离开他所读的高中,以便能够全职地_T-作,而我们都劝他不要这样做。虽然我们公司的确有很多人没有完成大学的学业,但是我们并不鼓励中途辍学。事实上,到我们公司求职,若是拥有一张文凭,是有所帮助的。

    大学并不是资讯存在的唯一地点。你可以在图书馆里学习你想学习的科目,但是光拿一本书阅读,并不能成功。你需要与他人一起学习,提出问题,设想答案,并且找出测试自己能力的方法。这一切都不是一本书所能达到的。

    知识的获得必须是宽广的,但是有时候能有深入的挖掘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在我读高中的时候,的确花费了一些时间写作软件程式,但是在大部分的时间里,我还是有着广泛的课业兴趣。我父母鼓励我这样做,而我也感激他们对我的鼓励。

    我在大学时期选取了各式各样不同的课程,而在那三年的时光里,我只修了一门有关电脑的课程。

    事实上,我对任何一种课业都很感兴趣。有一位家长写信告诉我,他十五岁的儿子完全沉溺在电脑的世界里。他说:“我儿子网站设计这一科的分数是A,但是其他的科目全军覆没。”

    这名少年错了。高中与大学教育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机会学习宽广的课业范畴,同时也让我们有机会与别的同学一起完成课业,让我们有第一手的经验了解团队合作所能达到的力量。无论你对电脑、舞蹈、语言或是其他的科目有很深的兴趣,那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只要你继续保持宽广的学习态度。

    我认为有些年轻人让自己陷入狭窄的认同里,他们轻率地做下决定说:“没错,我就是那种会计很棒的人。”当朋友问他说:“你最近都读了哪些书?”他也许会回答说:“我正在阅读有关会计的书。”这就是他们的自我定义,虽然自己也许感到满意,但却牺牲了学习宽广知识的机会。

如果有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在算术方面有惊人的能力,通常会令人相当折服。把算术学好,有助于培养逻辑能力,但是阅读像鲁滨逊·克鲁索的书,也有助于培养逻辑能力,这两者之间并不是没有相同的地方。如果你在高中的时候就沉溺在某一种兴趣之中,你可能会有两种麻烦。第一,等你上大学的时候,可能已经无法改变了。第二,如果你的成绩不好,你就无法进入一流的大学,一流大学里有一流学生,他们可以帮助你学习。

    上了大学以后,才是寻找专门学科的适当时机。在你有兴趣的领域里获得专业的知识与能力,可以带领你走向成功。研究所虽然也是寻求专业知识的途径之一,但是从纯经济的观点来看,大学延伸教育并非永远是最好的投资。

    高中学生不用担心专门学科的挑选问题,他们所要担心的是如何建立坚实的学业基础。当然,学习高中课业的态度与其后成功与否并不全然相关;但是如果不争取学习广泛课业的机会,失去与同学一起学习的时机,结果无法获得进入优良大学的良好成绩,那可是个很严重的错误。

(1)、作者为什么提出“功课很重要”这个话题?
(2)、作者认为“功课很重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3)、比尔·盖茨这次演讲的目的和观点是什么?
(4)、比尔·盖茨曾被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当成范例,不断地号召学生们向其学习,结果没有哪个学生学到盖茨的辉煌成就,相反对于他破釜沉舟式的退学举动,不少学生仿佛颇有心得。在一定程度上,比尔·盖茨在一定时期内成了“读书无用论”“文凭算个球”的代名词。你认同这种说法吗?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牡丹的拒绝
      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欧阳修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你深呼吸掩藏好了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
       这个春实在大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像的空间。想像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像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的进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月里,奇迹不会发生。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以下小题。

为梦想拼尽全力

骊尘

    ①从小到大我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间已经过了20分钟。成绩出来,满分120分的英语我只考了89分。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致使我以一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臂。

    ②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那个假期,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运气怎么这么差?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③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个人内敛沉默了很多。尖子生们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就是踏进了重点院校的大门。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④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在食堂吃饭遇上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那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曾经的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茏,一片繁盛。

    ⑤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两圈到教学楼,我总是最早到的那个人。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招呼:“闺女,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好好加油!”

    ⑥每天清晨,我坐在靠窗的位置上,一边争分夺秒地大声晨读,一边看天空渐渐亮起来……

    ⑦一个学期后,我的势头越来越猛,不仅稳居年级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来越大。班主任很器重我,好朋友林悦也向我投来了佩服的目光。那几年,我不仅在考试的红榜上始终排名第一,课余时间写的文章也陆续在各杂志发表,拿了好几个作文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奖项,生活好像将之前亏欠我的一一做了补偿。随着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我的面前,一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云,如被利剑割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⑧即便如此,我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与时间赛跑,继续脚踏实地努力。高考那年,我考取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我的英语成绩是142分。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的我,B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放眼远望,阳光明媚,碧空如洗,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⑨中考时那种被命运一拳打倒在地的感觉,经过三年的隐忍与蜆变,终于成为我身后迈过的一道坎儿。现在想起来,甚至会有些感激自己在人生最顺遂的时候跌过一跤。正因为这样,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才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

    ⑩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

(选自《文苑•破茧成蝶》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爸的火炉

冯唐

    ①有时候,人会因为一两个微不足道的美好而暗暗渴望一个巨大的负面,比如因为一个火炉而期待北京漫长而寒冷的冬天。

    ②我怕冷,我把我怕冷的原因归结于我从父亲那边遗传的基因。我老爸生在印尼,长到18岁才回国,18岁前没穿过长裤,更别说秋裤了。

    ③记忆里北京的冬天漫长而寒冷,每个人都穿着同一个颜色和式样的衣服,像一个个丑陋的柜子在街上被搬来搬去。北京漫长的冬天里唯一的喜庆颜色是“两白一黑”。一“白”是白菜,北京人冬天的主菜,通常的习惯是买半屋子,吃整整一个冬天,醋熘、清炒、乱炖,包饺子、包包子、包馅饼,百千万种变化,不变的是白菜还是白菜。另一“白”是白薯,北京冬天唯一的甜点,买两麻袋,吃整整一个冬天。一“黑”是蜂窝煤,堆在门前院后,那时候北京大部分地方没有市政供暖,整整一个冬天的温暖得意就靠它了。

    ④我常常因为烧蜂窝煤的火炉而想念那时候北京的冬天。

    ⑤伺候火炉是个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活儿,这个技艺由老爸掌握。炉子被安放到屋里的一个角落,烟囱先伸向房顶再转向一面墙,最终探出屋外。为了伺候炉火,老爸自制了很多工具,夹煤的、捅煤的、掏灰的、钩火炉盖儿的,其中捅煤的钎子常常被我们拿去滑冰车用,总丢,老爸总是多做几个备用。蜂窝煤似乎有两种:一种比较普通,数量多,含煤少;另一种数量少,含煤多,贵,用来引火,先放在煤气炉子上烧着,然后放进火炉最底层,最后再放上普通蜂窝煤。蜂窝煤烧尽,要从下面捅碎,煤灰因重力落到炉底,用煤铲掏走,再往炉子里加一块新煤。最考验技术的是临睡前封炉子,留多大进气口很有讲究:留大了,封的煤前半夜就烧没了,下半夜全家被冻醒;留小了,不热,一整夜全家受冻;加上蜂窝煤的煤质不稳定,留多大更难控制。老爸的解决办法是半夜起来一次,我睡觉轻,常常听见他摸黑穿拖鞋声,因为长期吸烟的暗咳声,吐痰声,喝水声,用铁钩子拉开炉盖儿声,用铁钩子合上炉盖儿声,脱鞋再上床声。

    ⑥我对伺候火炉的兴趣不大,但是对炉火的兴趣很大。炉火当然能供暖,而且炉火比空调好很多,不硬吹热风,而是慢慢做热传递和热辐射,暖得非常柔和。从脆冷的屋外进来,把千斤重的厚棉衣一脱,一屁股坐在炉火旁边的马扎上,面对炉火,像拥抱一个终于有机会可以拥抱的女神,伸出双臂、敞开胸怀,但是又不能且不敢抱紧。哪怕不抱紧,很快身心也感到非常温暖。然后,倒转身,挺直腰板,让炉火女神再温暖自己的后背、后腿和屁股。炉火还能热食物,白薯、汤、粥、馒头片。晚上看书累了、饿了,贴炉壁一面的烤白薯和烤好的抹上酱豆腐的馒头片都是人间美味。遇到周末改善生活,放上一口薄铝锅,炉火还能煮火锅。火锅神奇的地方是,已经吃得不能再烦的白菜、酸菜、豆腐、土豆放到里面,几个沉浮,忽然变得好吃得认不出来了,围坐在周围的家人也开始和平时不一样了——老妈转身去橱柜拿酒,老姐望着炉火眼神飘忽,老哥热得撩起秋裤腿毛飘忽,老爸开始小声哼唱18岁前学会的歌曲。窗外天全黑了,借着路灯的光亮看到小雪,在窗子的范围里,一会儿向左飘,一会儿向右飘。

    ⑦后来,住处有了市政集中供暖,老爸还是习惯性地半夜起来一次。我睡觉轻,还是听见他摸黑穿拖鞋声,因为长期吸烟的暗咳声,吐痰声,喝水声,脱鞋再上床声。我背诵最早和最熟的唐诗之一是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今,每到冷天,每到夜晚,我闭上眼总能听到老爸像老猫一样爬起来,去照看那早已经不存在了的炉火的声音。

记叙文阅读

自行车之歌

苏童

    ①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黑色车身,造型憨厚坚固。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

    ②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十里是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乡村地带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③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偷偷地出了门!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广场,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商场。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巳成一片自行车的海洋,每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中一片晕眩,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气息。

    ④1980年我中学毕业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他说:你假如考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但我考上了。我父母又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学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回家乡工作。于是我父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用。

    ⑤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从南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了车子。我摸了一下轮胎,鼓鼓的,托运之前一定刚打了气,这么周到而细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结晶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所改变,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

    ⑥那辆自行车我用了五年,是一辆黑色的凤凰牌自行车,与我父亲的那辆“永久”何其相似。自行车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我的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卸却负担的轻松心情,跑到自行车商店里,挑选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十速跑车,是蓝色的,是我孩提时代无法想象的一辆漂亮的威风凛凛的自行车。

⑦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我能从车流中发现一辆老“永久”或者老“凤凰”,它们就像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我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

    ⑧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凤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橘红色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女俩。两辆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仿佛也在交谈——

    ⑨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

    ⑩橘红色的山地车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

(有删改)

非文学作品阅读

读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

梁衡

①人为什么要读书?一句话,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说是为了追回另一半的生命。人的生命,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读书是对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补充。

②那么,人怎样实现自己这生命的另一半价值,构建精神世界呢?有六个层次。也就是人们阅读的六种基本追求,追求刺激、休闲、信息、知识、思想和美感。这六个层次由低到高,反映着人们不同的文化程度、修养状态和价值取向。

③一是刺激需求。正常人的精神生活中总有企图改变平静、追求奇特、寻找刺激的一面。这种需求,与其说是精神追求,不如说是心理、生理追求,因为理性的成分还不多。在刺激需求下,会有非法的出版物市场,如黄色、低档出版物。这也说明人有自然的一面。

④二是休闲娱乐需求。按这种需求,就产生了一类轻松的作品,如花卉、鱼虫、时装、幽默、故事等。休闲娱乐需求在读者中的覆盖面最大,不但有闲阶层靠消遣读物打发时日,就是专业人员,也常常会翻翻书报以作休息。

⑤三是信息需求。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每个人在生活中也离不开信息,一条信息使一个决策成功,救活一个企业,或者使一个人致富的事,已屡见不鲜。以至于信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人们对信息的这种需求是书、报、刊等传媒的基础,特别是报纸存在的基础。

⑥以上这三个需求,虽属精神的,但仍不脱物质的羁绊,多为实用的需求。其载体也以报纸、杂志、电视为主。真正精神层面的是后面三大需求,其载体以书籍为主。

⑦四是知识需求。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粮食、蔬菜、肉类使人从孩子长成体魄健壮的成人,而知识使人聪明有本事。如果无知识,只能算半个人。所以人的一生专门安排一个学生时期,较集中地专门接受知识;以后直到老死以前,还要不断补充更新知识,这主要靠出版的书、报、刊,特别是书籍。

⑧五是审美需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原始人开始,人类就懂得对美的追求。这种本能的、不断发展提高的审美需求呼唤出版物一方面作为载体来提供审美对象,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等,另一方面又作为工具来帮助指导人们提高审美能力。

⑨六是思想需求。人的精神需求的最高层次是理性的思考。刺激是心理本能的满足,娱乐是心理休息,信息是人捕捉到的事物的信号,知识已进入到认识的总结。只有思想才能进入到理性,进入到规律和方法的把握,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更深刻的认识。这种需求,促使人们去读理论学术书刊,去通过具体出版物的形象、素材思考问题。

⑩真正要有感、有悟、有创造,改变人生,成就事业,有个性,自立于人海,流芳于青史,要靠对后三个层次的攻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