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同步测试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l00亿只以上。

    ③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⑧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用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能够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鸡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呜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屋、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②一⑥段从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观测、、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2)、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选项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高速公路”“冒险事业”等词使说明显得生动而有趣,而“大多数候鸟迁徙的路线呈南北方向”中“大多数”一词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B、在众多观测候鸟飞行路线的方法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C、硫磺鸦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外的北方天空。 D、作者对候鸟迁徙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守信和责任是肯定和赞美的。
(4)、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量的滇池湖滨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它们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1981年,国务院决定,每年4月底至5月初在我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安全的节能“大衣”:发泡水泥
①为了能够阻挡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国家规定在建造楼房时必须给建筑物穿一件用保温材料做成的节能“大衣”,以减少夏天室内冷气和冬天室内暖气的外流。然而近年来,由于墙体保温材料被点燃而引起的高楼火灾却频频发生。目前国家已禁用易燃的有机外墙保温材料,取而代之的是无机保温材料,发泡水泥就是其中的一种。近日,复合发泡水泥板在耀州区金马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成功生产并通过检验,填补了铜川市建筑材料节能环保防火领域的空白。
②发泡水泥,顾名思义,是一种有“泡泡”的水泥。“泡泡”是如何生产的呢?首先,将发泡剂用机械搅拌方式或者高压空气雾化气动方式进行充分发泡,形成大量大小均一、直径适宜的稳定的泡沫。然后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就形成了一种内部含有大量封闭气泡的轻质混凝土。
③最早的保温办法,是增加墙体厚度,但不能达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后来有了新型复合墙体。但这些复合墙体大多采用聚苯乙烯材料,这种材料属于易燃,且在冬季供暖时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释放有害气体。而通过发泡水泥技术制作的节能“大衣”,除了阻燃,还有很多优势。发泡水泥属于气泡状隔热材料,水泥内部的那些封闭气泡,可以使混凝土轻质化和隔热化,保温、隔音的效果特别好。它还有强度高、不变形的特点,其抗压抗裂性是普通混凝土的8倍。用在楼层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中,既可以支撑地暖管材和地面承重,又可以隔热、隔音。
④在制作发泡水泥的过程中,发泡剂必不可少。这种发泡剂的原料为植物性或动物性的脂肪酸,合成体为水溶性,不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质,绝对安全环保。
⑤发泡水泥的耐久性强,使用年限大于50年,可与建筑物同寿命,一次施工可使建筑物终身保温。从使用成本、应用范围上看,发泡水泥也极具吸引力。目前,发泡水泥在楼层间地板施工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作为外墙保温“大衣”,还亟待推广。相信这种新型环保材料会带给我们更加安全节能的居住环境。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群英荟萃“萝卜餐”
①各种、各色、各味的萝卜,秋收冬藏,丰富餐桌,美味鲜香。望着随心烹制、轮番端上的“萝卜菜”,不由道出赵丽蓉老师的经典台词“群英荟萃,萝卜开会”,应景恰切,饶有趣味。
②绿油油的菜园里,一垄垄萝卜顶着墨绿滴翠、形状各异的缨儿,葱郁一片,破土露头,昭示丰腴的土地,正孕育储藏着硕大的萝卜,亟待拔摘。寻个响晴的秋日,沿田垄弯腰弓背,挨个拔出,或是粗长的白萝卜,顶着青头,翘着细尾,着实可人;或是短短的胡萝卜,橙黄色艳,光滑闪亮,甚是喜人;或是芥菜萝卜,翠绿椭圆,其貌不扬;或是红心萝卜,皮绿瓤红,惹人喜爱。
③兴奋的人们,拔出一株便高扬空中,比拼大小。累了,挑根青头萝卜,溪水洗净,拔掉根须,豪爽地生嚼解渴。丰收的萝卜,堆满菜园。就地深挖土坑,将萝卜整齐码于其中,覆土掩埋,苫蔽秸秆,如此这萝卜便可新鲜保藏一冬,随时烹食。
④白萝卜营养丰富,因其清热生津、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的独特食疗功效,人们爱之尤甚,便有了“萝卜响,咯嘣脆,吃了能活百来岁”和“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盛赞,《本草纲目》称之为“蔬中最有利者”。
⑤白萝卜可以生吃:头部甜辣,中段甘爽,尾部寡淡;手握萝卜,大口啃嚼,咯吱咯吱,微辣利口,爽快过瘾。在狂涮火锅的间隙,最易端上一盘切片的白萝卜,薄厚适中,嫩白透亮,随手捏一片入口,也可蘸酱而食,清爽解腻,极富嚼头。可凉拌:将萝卜洗净,带皮切成细丝,或去皮切成丁块,佐以白糖、精盐、食醋、葱花搅拌,滴入少许香油,或泼上辣子油,吃起来酸甜香辣,脆嫩爽口。可炖食:将萝卜切块,与猪排或羊肉一起闷炖,待至熟烂,撒上香菜末,萝卜:特有的香味伴着肉香,扑鼻诱人;吃罢来碗鲜香浓稠的炖肉萝卜汤,营养美味,妙不可言。可炒食:油锅待热,速放葱姜蒜,煸出香味,放入切好的萝卜丝,配以佐料,翻炒片刻,脆生盛出,便可下饭。可腌食:酱萝卜.去根洗净,分层码于缸中,分层撒上块盐,灌入泡好的花椒、大料水,腌制数日便可食用;或成或酸,能吃数月。可做馅:将萝卜擦丝,开水煮至微软,凉水焯后攥团、剁烂,即可配猪、羊肉作为包子、饺子馅,味道甚是鲜美。
⑥清乾隆庚午年编修的《如皋县志》载:“萝卜,生沙壤者甘而脆,生瘠土者坚而辣。”所以多汁甘脆的萝卜多保藏鲜食,少汁坚辣的萝卜便切片,烈日下暴晒成萝卜干,变卖或换成米面粮食。也可待到冬春季节,浸泡之后炒、煮、做馅,以解菜少之急。
⑦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具有防癌护眼健肤的功效,被称为“大自然的红宝石”。胡萝卜宜煮食,可炒制,可与白菜、肉类烩炖。最爱胡萝卜作为配菜,与青椒、木耳一起炒成的鱼香肉丝,香辣可口,老少皆宜。
⑧芥菜萝卜,宜拌凉菜。切丝,开水焯过,配上泡好的黄豆,佐以糖醋盐葱,特有的芥菜辣香冲鼻开胃,别有风味。
⑨红心萝卜,美其名日“心里美”,纵刀切开,紫红的萝卜瓤便绽露出来。切丝或切片,加盐或加糖,凉拌即食,红艳甘脆,色味俱佳。
⑩秋冬时节,青、白、红、橙,拌、炒、腌、炖,色泽亮丽、简单朴素、营养丰富的萝卜菜,便成了餐桌的常客。群英荟萃,相聚“开会”,呈上饕餮美味,扮靓多彩生活。
(选自《知识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

      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象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根据网易手机专栏文章改编)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

“情绪污染"也是病

    所谓“情绪污染”,是指一个人的坏心情影响了几个人的好心情。其实,家庭中的“情绪污染”尤其值得注意。其明显特征,一是“患病的多”:因孩子生气,因家务生气,因性格不合生气,因在外面不顺心生气,回家拿老婆孩子生气等等。总之,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生气。有人研究认为,家庭气氛如果长期压抑、沉闷,很容易使人神经系统紊乱,免疫能力下降,患病机率升高。正所谓“情绪致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凡患情感失调的人,发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因而发出了‘生气等于自杀’的警告。”

    防止“情绪污染”,主要还是加强品格和心情修养。人心情愉悦,就能分泌更多的内啡肽,使人精神快乐,健康长寿。反之,则会减少这种物质的分泌,使人抑郁寡欢.加速老化。某刊曾登载如下相处金言:“为小事争吵是愚蠢,为大事争吵是无能。做你该干的事,不做无谓的精神消耗。”其次,要善于克制与忍让。不少“大腕”、政治家都不断警示自己要“制怒”,要“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作为普通百姓,更应该“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切不可动辄争吵、斗气、自家相残。再次,要审视自己,多加交流。人无完人,谁都有毛病。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夫妻之间,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对方的意见、看法和心理需求。寻找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共同构建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

    此外,还有扩大宽容,多点幽默。所谓宽容,即互谅互让。幽默不仅体现宽容,而且富有趣味和启示,能调节情绪,宽松气氛,使人步入和谐,感受更为从容乐观的思想境界。有所悟之人曾造出如下箴言:“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性情乐观的人,记住自己所能干的就是给身边的人带来轻松和愉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蒲公英旅行记

刘小方

①有乡村旅居史的朋友一定对蒲公英不陌生,很多人也都有轻轻一吹,帮助蒲公英果实飞到远方的经历。从植物学科属上看,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叶生于根部周围,呈锯齿状;枝干空心,细长而直,向上延伸到花序部分。成熟的蒲公英顶端呈棕色或黄色的绒球形,微风一吹,种子漫天飞舞,旅行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它对生长环境不甚挑剔,有草的地方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因此,它的旅行足迹逐渐遍布世界各地。

②7世纪中期,中国人率先发现蒲公英的药用价值。唐初,“药圣”孙思邈在《千金婴方》中记录了蒲公英的药性。他采制并验证药效,留下“治方”,即用其根茎白汁涂抹在上。《唐本草》中,则有可食用记录:“公草,叶似苦,花蕾,断有白汁,人皆咦之,”到了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潴公英归属于“菜”部,肯定它的食用价值。从唐初药学家初次认识蒲公英,到唐末有意识地栽种,不难看出蒲公英药用、食用价值在民间的拓展。从地域流转角度看,蒲公英在中国的人工种植从关中、蜀地自北而南,逐步“旅行”到全国。

③蒲公英西行到欧洲,一开始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关于它的早期记录也相当模糊。欧洲人对蒲公英的认识源自波斯人阿尔·拉奇。他在自己的传统草药著作《秘典》中提及蒲公英“具有利尿和解毒的功效”。德国的一位植物学家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植物图志》中,对不同种类的蒲公英及其药用、食用价值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记录。而在今天的欧洲多地,人们都熟悉和喜爱蒲公英。它常被制作成蔬菜沙拉,成为一道不错的开胃菜;也可以晾晒后变为茶叶,解渴消暑;也能作为重要的辅料添加进葡萄酒、果冻等食物。

④在北美洲,无论加拿大、美国还是墨西哥,蒲公英都漫山遍野地生长。当初,蒲公英抵达美洲可能是无心之举。16世纪从欧洲带往美洲的蒲公英,不全是特意携往,其种子可能是夹在纺织品折层内、泥块中、牛粪里,或者以其他方式抵达。

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蒲公英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升。美国当代药学家路易斯·范瑞那对蒲公英的药效评价颇高。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网站则指出,北美的蒲公英可用于治疗脏器肿胀、皮肤病或胃部不适等疾病。这加速了蒲公英的旅行步伐。

⑥真正推动蒲公英旅行全球的不是它的药用价值,而是它含有的橡胶元素,即长盖中的“白汁”。橡胶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材料,它来源于热带的橡胶树。20世纪30年代前,“世界工厂”美国每年使用全球一半以上的天然橡胶,绝大部分需从东南亚国家进口。在这种情况下,各国不得不节约橡胶使用,并积极寻找替代品。生物学家发现蒲公英橡胶的可靠和实用,积极培育并从中提取橡胶成分。与橡胶树相比,蒲公英具有生长周期短、遗传转化相对容易、地理适应范围广、适合机械化生产等特点,是最具开发潜力的产胶植物。20世纪40年代, 美国人从蒲公英中提取的橡胶,比东南亚和巴西等地橡胶树生产的橡胶密度更大、质量更好。

⑦蒲公英橡胶成分的发现,不仅丰富了人们对蒲公英价值的认识,更刺激了人们栽培蒲公英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也从另一个方面推动了蒲公英的旅行。

(选自《百科知识》2022年第31期,有删改)

文学类文本阅读,完成下题

一根骨头的自述

沈继平

我,是一根骨头,在人体中有我206个兄弟姐妹,他们形态不一,有的长,有的扁,有的不规则,但我们相亲相爱,组成了人体的骨架。在主人漫漫人生路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肩负重任。

当主人还在妈妈体内时,我比较小也比较软,这样可以让胎儿顺利从妈妈体内产出。

当主人离开妈妈之后,我们开始独自面对地球引力和其他外力,开始了持续的生长和加固的过程。

我不像心脏老大哥,24小时活蹦乱跳,时时刻刻刷着存在感,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位,不过它脾气不好,稍有异常,就立刻让人心慌心悸,苦不堪言;我也不像肺姐姐,一刻不停吐故纳新;不过非常娇气,有时会让人咳嗽胸闷,好不痛苦。

绝大部分时候,我默默无闻又不会自己运动变化,让人感觉不到我的存在。作为人体的一个器官,我低调而又谦逊。

从外形上看,我们可能不太变化,但其实,从出生开始,我们就是一个个小工地,一条条小血管为我们的生长源源不断地提供养分,主人消化吸收的胶原蛋白、钙、磷、镁等原材料被运送到骨骼工地,在各种激素的召唤下,满载使命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来了 , 他们提着工具箱,在软骨中央夜以继日地开疆辟土,把软骨中的多糖成分提炼出来,和胶原蛋白混合在一起,搭起框架,再把钙、磷这些矿物质组成的结晶浇筑在框架上。

当我们长大以后,各种细胞还想方设法把我们的建筑物加固,让破骨细胞把老旧的部分咬除,让成骨细胞建造更新的建筑。随着年龄增长,我也会逐步老化,原本强硬的外表逐渐变得疏松,但我也绝不会提出抗议,只会默默忍受,直到有一天轰然断裂,给人以致命一击。[甲]

所以,很多人都会叫我“沉默的杀手”。其实,对于这个称号,我从心底里是拒绝的。今天,我就告诉大家,如何来关注我,爱护我,让我成为一个健康的守护者。[乙]

我们是人类钙的贮藏站,人体99%的钙质都存在我们当中,我们所有的钙量在35-40岁左右达到顶峰,在这之前,成骨细胞建造更新建筑的速度比较快,我们逐步强壮,在这之后,破骨细胞的破坏活动就占据主动,我们的钙量就逐步减少。[丙]

我喜欢感受主人运动,尤其是阳光下的奔跑、跳绳、游泳等,可以让我们更加强壮。但是我们害怕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酗酒、熬夜、过量饮用咖啡等,这些都会让我的钙量减少,变脆,容易骨折。

(选自《家庭医生报》2018年8月27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