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西柳州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家,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民族;为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世界著名的长城。

——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的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他们互相渗透,取长补短。

材料三: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摘自北师大版七(上)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所说的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修长城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台所学知识写出大量内迁的两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次重大改革。这一重大改革有什么积极影响?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朝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趋势。
举一反三
家训是一种教育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家训是在古代家庭或家族中,父母、长辈对子孙后代以及家庭成员的教导、规劝与训诫。就其性质而言,家训不仅是一种家庭教育形式,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教化工具以及传统文化体裁;就其内容而言,家训涵盖了修身、治家、处世、勉学、为官、交游等多个方面;就其范围而言,家诚、家规、家法、家范、乡规、乡约、族规、庭训等都属于家训;就其形式而言,有规章、条例、诗词、散文、书信、格言、遗言等。

——摘编自李淑敏《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材料二

序号

内容

材料出处

家训1

夫为人臣而事其君,犹为人子而事其父也。尽力竭能,忠信不欺,务在效忠,必死革命,廉洁公正,故遂而无悲。

《烈女传·母仪传·齐田稷母》(注:田稷,战国时期齐国人)

家训2

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於汝者,皆拜,并语衿汝诸弟。

刘邦《手敕太子文》

家训3

(493年)孝文帝告诫拓跋物:“夫冠礼表之百代,所以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能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

《魏书·废太子佝传》

——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三   家训以血亲为纽带,以耳提面命的方式,以家常化的语言将儒家典籍中的文化精神作深入浅出的宣扬,使之普及于千家万户,这正是传播文化精神的最具个性的通俗化形式。通过家训这种媒介,每个人就可能自觉地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来磨砺自我,完善自我,使个人行为体现出一种文化精神。

——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