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测评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瓜们的寓言

       ①微风和煦。丝瓜俯视着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所以我可以爬得很高。每天清晨,我可以望着极远方的朝阳缓慢地升起,将自己洁白的光辉毫不吝啬地洒向刚刚苏醒的大地。朝阳的光芒,像初生婴儿的眼光一样,纯真与不屑世俗。每天傍晚,我可以看见那一轮残阳带着血色的光芒,承载着大地上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沉入地平线。夕阳的余辉终究还是无法承受所有的记忆而沉睡,回归于曾经的起点和理在的终点。每到夜晚,繁星点点,在星光的照耀下,我可以看见远处星罗棋布的村庄,稀疏的几间屋子外摇晃的灯光。我以俯视者的眼光,注视着人们灵魂的干枯,以及闹市最深处的万籁俱寂。”

       ②丝瓜说完转向南瓜,说:“那么你呢?”

       ③“我并没有丝瓜你那样可以俯视大地的‘高度’,所以,我今生永远无法看见你所描述的朝阳初升,日薄西山,繁星点点,更无法看见人们灵魂的干枯。因为我的藤蔓很短,果实很重,所以脆弱的茎无法支撑这果实,我无法攀爬上高高的架子。但是我贴着土。我喜欢这样的感觉,踏实。我从未觉得泥土是污秽的东西,因为大地是滋润我们的初源。没有泥土,我也就不会降生,更不会知道还有日光这样温暖得如同解冻了的春风一样温暖的东西。所以我也不愿意往上爬,我不想离开大地。”

       ④说到这里,南瓜低下了头。

       ⑤一阵大风到来,丝瓜的藤蔓被吹落在地。当丝瓜正想以惯常的姿态俯视一眼南瓜的时候,却猛然楞住。他已无法再俯视南瓜了。因为他和南瓜一样高了,甚至说,比南瓜还要矮一些。

       ⑥他没有了那个架子,又怎能俯视大地呢?

       ⑦没了架子,我们都一样。

(1)、你认为选文中丝瓜“高高的架子”寓指什么?
(2)、丝瓜凭什么可以俯视大地?
(3)、这是一则寓言,你认为寓言中的南瓜具有怎样的品质?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阅读新闻,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④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 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        ;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⑪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⑫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⑬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⑭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⑮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⑰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七十二本存折

①朋友姓骆,叫其父为骆父吧。骆父瘦,腿长,更显瘦,杆子似的。我见骆父三次,分别在几年里:第一次交臂错过,他例行去远足,只见其背影;第二次他刚远足回家。累得躺在躺椅里,气喘吁吁,只对我点头;第三次总算正常,一起吃晚饭,却只说过几句话。骆父不爱说话,爱运动,日日带着干粮上路,满山遍野地奔波,把力气和脂肪全通过汗水洒在路上。

②骆父年轻时在石灰厂做工,双肺吃足尘灰,年纪轻轻就落下慢性支气管炎的毛病,未及中年,已同老人一样虚弱,气力不足。生产队劳动,评工分,别人家十分,他要打八折,因为身子虚弱嘛。村里人都以为他寿数长不了,老早就病秧秧的,是阎罗王随时要叫走的样子。他却一路蹒跚,踉踉跄跄,挺到了八十四岁。全村人当稀奇事讲,编出各种故事。故事的配角是朋友,讲他手眼通天,花钱收买了阎王爷。

③朋友其实是普通人,理工男,嘴笨性平,“通人”的功夫都不及格,谈何“通天”?只是做事钻研,下海早,挣了些钱。这年代,只要入对行,下手早,挣钱是最容易的事,哪怕在合适的地方让银行给你垫钱置几处物业,都能赚翻天。朋友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成了大款。朋友却从不款待自己,生活节俭,是标准的好男人,唯一款待的是病父,把他当虾一样呵护着养。

④骆父的寿命一半是儿子花钱保出来的,一半是他自己用脚走出来的。医生建议:肺不好,用脚呼吸。他持之以恒,不论严寒酷暑,只要出得了门,绝不待在家里,从不懈怠。生命在于运动,骆父是顶好的例子。但病肺终归不饶他,不时向他报警,2016年终因肺衰竭撒手人寰。医生说老人家的肺像老透的丝瓜瓤,只剩网状的筋络,靠着这样一对肺能活到这年纪,是奇迹。这奇迹是儿子的孝心和父亲的双脚联袂打造的。

⑤骆父还创下了另一个奇迹。

③整理遗物时,朋友发现父亲房间里,那张他小时候做作业用的小书桌,有一个抽屉牢牢锁着:一把明锁,一把暗锁,双保险。父亲是突然跌倒,然后在多家医院辗转、深度昏迷半年之久后走的。没有临终交代,没有遗嘱,朋友不知道“重兵把守”的抽屉里藏着什么宝贝。当然要打开,兴许里面就有遗嘱。四方找,找不到钥匙,只好找刀钳帮忙。撬开看,小小的抽屉里塞满五花八门的存折 , 有的黄,有的红,有的蓝;有的新,有的旧,有的破;有的只是一页纸,是最老式的存单。数一数,总其七十二本(张),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大多是一万元整的,累计八十三万多元。

⑦朋友讲,当他看到这些存折时完全傻掉了——这么多!摆起来要堆成两列,否则要坍倒。他瘫坐在父亲床上,足足一个下午,都在流泪、心痛,好像每一本(张)存折都是一本令人心碎的书。存折有的已经存放二十多年,变色,发霉,房间也已经空落半年之久,四处积满灰尘,在夏天的高温里,不可避免地散发着一种酸腐味。但朋友讲,这是他闻过的最好闻的一种味道,一年多来,他坚持每周周末回去,去父亲房间坐一坐,重温这个味道,好像是上瘾了。

⑧我曾陪朋友去他父亲日日行走的路线走过一趟,走得饥肠辘辘,看见一家野菜馆,便去就餐。当地有一种土制红薯烧酒,挺出名的,自然要尝一尝,菜热腾腾地端上桌,我们举杯。朋友举起又放下,流泪出门,我追上去,忍着饥饿陪他走。我知道他一定是想起父亲每天带着干粮走在这路上。

⑨以一荤一素一碗饭这最简单的三十元一餐计,一年下来是一万多,二十多年是将近三十万,八十多万其实就是这么节约出来的。我纳闷,难道他不知道你有钱?朋友讲,知道的,只是苦出身,舍不得花。我母亲也是这样;我给她的钱大多被她存在银行里,她总是讲,我少花一块,你就可以少挣一块。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只知道,天下父母都这样,宁愿自己苦着、累着、熬着,啼着血,也要对子女道一声岁月静好。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