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上海市长宁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一模)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白雪的墓园(节选)

迟子建

    ①父亲去世的日子离除夕仅有一月之差。父亲没能挺过年,可我们必须要过这个年。母亲躺在她的屋子里,炕很暖和,但我知道她没有睡着。她还不到五十岁,全家最痛苦的莫过于她了,可她并不像其他失去丈夫的女人一样大放悲声。她很少哭,有时哭也是无声的,这种沉重的不愿外露的哀思,使我们害怕担忧。

    ②我站在火炉前茫然若失。我的心很空,眼前总是闪现出山上墓国的情景,现在那里是白雪的墓国。这时我突然听见母亲的房门响动的声音,接着我听见弟弟扔炉钩子的声音,他似乎是追着母亲出去了。他怕她想不开,我们都怕这样,所以母亲一出门总得有人装作无意地出去跟踪。我的心绞了一下,火苗旺盛得不住地舔着炉盖,使炉盖微微颤动,炉盖被烧红的面积越来越大了,好像炉子在不停地喝酒,渐渐地醉了似的。

    ③不一会儿,弟弟推门回来了,他神色有些喜悦,神秘地走过来对我说:“咱妈想过年了,她去仓房里收拾过年用的东西。”我如释重负。果然,母亲很快从门外走进来,她的一只手里提着袋面粉,另一只手里拿着一捆被冻得又白又直的生葱,她把它们放在锅台前,一副要大大忙年的姿态。

    ④母亲一旦活起来,我们也就跟着活起来了。母亲吩咐活儿的时候她的左眼里仍然嵌着圆圆的一点红色,就像一颗红豆似的,那是父亲咽气时她的眼睛里突然生长出来的东西。我总觉得那是父亲的灵魂,父亲真会找地方。父亲的灵魂是红色的,我确信他如今qī xī在母亲的眼睛里。

    ⑤再有两天就是年三十,我们要依照风俗去山上请父亲回家过年。一大早,母亲就起来忙着煎鱼、炒鸡丝和摊鸡蛋,她做这些都是上坟用的。我们将要出发的时候,母亲突然说:“让我也去吧。”母亲垂下手,征求我们的意见。姐姐说:“你别去了,我们去就行了。”“可我还一次也没去过呢,”母亲很有些委屈地说。“可你一去又得哭了。”姐姐直率地说。“我保证不哭。”母亲几乎是有些流露出女孩子气了,她飞快地摘掉围裙,冲进里屋去找围巾和手套。我们姐弟三人趁她还没出来就先溜出家门。我们像小偷一样飞速地沿着窄巷子东拐西拐地蹿上公路,很快就把母亲甩掉了。她不知道父亲墓园的确切位置,当她发现我们是故意摆脱她之后,就没有再追赶我们。

    ⑥初一的时候天忽然下起漫无边际的大雪。早晨我突然发现母亲不在房间里,她的房间收拾得十分干净。我的心沉了一下,就在我们打算去寻找时,母亲突然推门而入了。她一定是走了很远的路,她的身上落着许多雪,她围着一条黑色的头巾,脸色比较鲜润,目光又充满了活力。

    ⑦母亲摘下围巾,上上下下地拍打着身上的雪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她轻轻地告诉我们:“我看你爸爸去了。”“你找到地方了吗?”我们问地。“我一上山就找到了。”她垂下眼睑低声说,“我见到他的坟时心里跳得跟见到其它的坟不一样,我就知道那是你爸爸。”

    ⑧“他那里真好。”母亲有些迷醉地说,“有那么多树环绕着,他可真会找地方。春天时,那里不知怎么好看呢。”她说完又重新走回厨房,戴上围裙。

    ⑨母亲掀开炉圈去看炉膛的火,这时我才惊讶地发现她的眼睛如此清澈逼人——是因为那颗红豆已经消失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qī xī

(2)、第④段划线词“活”在文中的意思是
(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②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人物情感的理解,不妥当的一项是(    )
A、父亲去世,母亲最为痛苦,她睡不着觉,恸哭无声,我们害怕担忧。 B、母亲克制住悲痛,收拾过年用的东西,我们如释重负。 C、母亲准备好祭品,想跟我们一起上山去看父亲,我们不愿意,嫌她累赘。 D、母亲独自上山祭奠,回家后表现出欣慰和迷醉,我们深感惊讶。
(5)、本文作者迟子建曾说“我有一个短篇小说叫《白雪的墓园》。有人读了,说我写得挺温暖,我说这篇小说其实多么凄切啊”。请从细节运用的角度举一个例子(可抄原文,也可以概述),分析“温暖”而“凄切”的具体表现。

【示例】如第①段“她很少哭,有时哭也是无声的,这种沉重的不愿外露的哀思,使我们害怕担忧。”这里写出了中年丧夫给母亲带来的巨大悲痛,哀伤之极欲哭无泪,可见其“凄切”,而“我们害怕担忧”,则体现了子女对母亲的心疼、体贴和关爱,一家人守望相助,足见其“温暖”。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苏州园林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这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峰,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闻。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几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问”,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阅读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世袭

徐志义

       ①爬上高高的脚手架,薛有致把安全带扎身上,挂钩还没有挂在架子上,不留神一脚踩空,“啊——”一声往下掉,乔师傅眼疾手快,俯身抓住,提了上来。薛有致脸色煞白,浑身打战,深情地喊了一声:“师——傅——!”

       ②乔师傅听着,像喊爹!

       ③乔师傅的儿子和眼前的薛有致年龄一样大,却比薛有致幸福得多!起码说,乔师傅不会让儿子趁暑假打工挣钱交学费,更别说让儿子站在这高高的脚手架上晒太阳、砌墙抹灰、玩性命。虽然自己和富贵人家有天壤之别,两间住房还是租赁的,却要让儿子和富贵人家的孩子看齐。富贵人家的孩子吹“黑管”,儿子喜欢上了,他也花上千元给儿子买来那种乐器;富贵人家学绘画,儿子说喜欢,他勒紧裤腰带花钱送儿子也上了那种才艺班;富贵人家的孩子追歌星,他也烧钱一样花高价买票去看那种歌星演唱会。国家都说,再穷不能穷教育,自己再穷也不能不满足孩子啊!只是,儿子又提出了一项最新要求,他实在无能为力了。在工地伙房做饭的老伴说:儿子这是要逼死咱俩啊!

       ④现在,薛有致差点从高空坠落,更坚定了乔师傅要满足儿子最新要求的心愿,他不能要儿子再像自己一样卖苦力,像薛有致一样受苦。薛有致这孩子看着精明,性格却孤辟,不爱和人说话,说话也不掏心窝子。

       ⑤薛有致刚来工地时,乔师傅就很怜悯地问他家庭情况,他只是微笑、摇头。凭感觉乔师傅猜出来了,薛有致是爸妈离婚了,各自去找幸福不管孩子了。这种情况在城里可不少见。

       ⑥乔师傅救了薛有致一命,薛有致明显地和乔师傅亲近了。休息时,主动和乔师傅拉家常,问乔师傅的家境,还问乔师傅有没有什么困难。乔师傅不像他,说起话来可是竹筒倒豆子,说他的儿子和薛有致一般大,可享福了。望子成龙,富家是这样,穷家更要这样,要不然怎么拔掉穷根呢?薛有致却问,放暑假了,您怎么不让他自立一下呢?乔师傅却哈哈大笑:像你一样?也来卖命?俺可不是你那狠心的爹妈啊!薛有致又问,师傅家有没有什么困难啊?乔师傅感到话不投机了。我有什么困难你能帮得了吗?你比我还穷!他讥讽说:“比你那个破家强多了。不过,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那孩子,要出国上学,三十万,我一万也没有啊!”“那你让他去吗?”“去,想什么法子也得去!”“真是,富要遗传,穷也要遗传。”薛有致叹息。

       ⑦乔师傅一下子瞪大了眼睛,他听不懂“富要遗传,穷也要遗传”是啥意思,问薛有致,薛有致说:“我是说你为啥不让他自立呢?”这句话他刚才说过了,显然,那句很高深的话的后面,薛有致对他还藏着什么。

       ⑧当薛有致得知乔师傅要去医院卖肾换取儿子出国留学的三十万费用时,他极力阻止了乔师傅。第二天当他拿出了一张三十万的卡交到乔师傅的手里时,乔师傅像撞见了天神,惊呆了。薛有致深情地说:“师傅,我怎么能让你去卖肾呢?我爸说了,别说三十万,就是三百万、三千万,咱家也拿得出啊,就是拿出再多的钱,也报答不了师傅的救命之恩!”

       ⑨乔师傅夜里睡不着,他现在知道了薛有致是个富家子弟,而且是个大富翁的孩子。慢慢地,他就想明白了,想明白了那句“富要遗传,穷也要遗传”的意思。小树不折要疯长,养树人是有责任的。这样想来,倒不是他救了薛有致一命,而是薛有致也在救他。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①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②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④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⑤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⑥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选自《东坡志林》)

【注】①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③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④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⑤掬(jū):捧。⑥馀甘:即橄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