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上海市杨浦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

徐刚

    ①我面对着辽宁盘锦的100万亩大芦荡。

    ②初冬时季,大都市的寒冷始终与钢筋水泥框架同在,所谓落叶萧瑟,在北京如果不是走到郊外走进西山,那么,也就是街道稀疏的路树而已。细想起来,这“萧瑟”一词中原是包罗着季节无情地更替、秋阳不再、霜上加雪的大涵义的,如今在辽宁盘锦,正由这100万亩大芦荡尽情地舒展着。

    ③舒展着的萧瑟啊!

    ④芦叶像双刃剑把寒风切成碎片,与此同时芦花却要被搓揉成细腻的花团,在纷纷扬扬中衍化出哲思的冷峻,或曰:一切皆如流;或曰:逝者如斯夫。

    ⑤所有的感慨都要被冲散,因为渤海湾涨潮了,喧哗着扑向大芦荡,而苇子们以坚韧绵长的节奏起伏,同以往的每天一样,迎接潮水的到来。世人以为是悲壮的淹没,或许却是一次送别——不久,苇子们将被农人收割,或者成为造纸的原料,或者走进农家的炕头,燃烧出火光、热量,芦叶噼啪地响,自己涅槃自己唱。

    ⑥但,芦苇的根埋在地底下,弯曲、雪白、纵横交错、连绵不断,在大雪覆盖的日子里孕育绿色的新芽,寂寞而骄傲地伸向天国。

    ⑦它们在守望什么?

    ⑧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负责人告诉我,在这世界第一的大芦荡中有丹顶鹤,还有更珍贵的人类寻找了170多年的黑嘴鸥;而在芦根的网络一般温情、严密的保护下是辽阔的地下石油资源。至于它始于春天的100万亩绿色为渤海湾一带的城乡、天空奉献了多少清新,如何有效地保护了水土资源,则也许很难用数字估算。

    ⑨耸立的井架、成对成对的钻井机正在大芦荡中采油或钻井作业,试喷的石油厚厚地淤积着,珍禽所占有的浅水沼泽的领地日见狭小,昼夜不停的高达110分贝的噪音使芦苇和飞鸟一起烦躁,非法人工养殖对虾牟取暴利的养虾人,正在大芦荡中一片一片地砍倒芦苇、挖掘池塘。仅仅盘锦一市就有猎枪5000支,明明暗暗的枪口瞄准着所有的珍稀禽类……

    ⑩当最后的翅膀折落,人类,你还有希望吗?

    ⑪面对规模愈来愈大似乎永无休止的地下石油的开掘,我们为什么不能说这些资源本应是属于子孙的?我们掠夺子孙的财富只是为了自己生活得更加舒服。

    ⑫也许,我们至今还没有走出“天朝大国”、“地大物博”的阴影,简言之,国人的头脑中几乎没有“人均”意识!

    ⑬即以不可再生的资源论,不妨略举几例:

    ⑭中国要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5%的人口……

    ⑮我们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48种,45种主要矿产储量的潜在价值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居第80位……

    ……

    ⑯苇草本身确实不会思想,然而,它们的存在却引发了多少思想和灵感,我们也不敢想象倘若人的思想没有寄托、移情的对象,这个世界又该是何等的荒凉!

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

(1)、阅读第⑧段可知,大芦荡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2)、第⑥段划线句“芦苇的根埋在地底下,弯曲、雪白、纵横交错、连绵不断,在大雪覆盖的日子里孕育绿色的新芽,寂寞而骄傲地伸向天国。”运用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
(3)、阅读⑮段,划线句中划线词的“仅”字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
(4)、本文选自科学随笔《大自然的召唤》,作者徐刚拟的原题为《困惑的大芦荡》,在选入课本时,编者把它改为《大芦荡,你还在守望吗?》。这两个题目各有千秋,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谈谈你的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一杯温开水》一文,回答后面题目。

一杯温开水

      ①这是朋友对我讲的故事。

      ②10年前,他还在深圳打工,整天帮人家掏下水道,身上总有一股下水道的异味,让人侧目。所以,他一般不到热闹的地方去。那个城市的繁华和优雅是那个城市的,装不进他兜里一点点儿,他住工棚,倚墙角,吃冷馒头。

      ③一日,天下着雨,是深秋的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他当时已掏好一家酒楼的下水道,雨大,回不了家,就倚在酒楼的檐下躲雨,掏出了怀里的冷馒头吃。

      ④冷。他抱臂,转过脸,隔着酒楼玻璃的窗,望着里面蒸腾的热气和温暖。一些人悠闲地在吃饭,他想,若是有一杯热热的茶喝,多好。他在心里面笑着对自己摇头,我怎么可以那样奢望呢?他看天,只等雨歇,好回他的工棚去。

      ⑤这时,酒楼的门忽然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位服务员,服务员径直走到他跟前,彬彬有礼地对他说:“先生,您请进。”他愣住了,结巴着说:“我……我……不是来吃饭的,我……只是躲会儿雨。”服务员微笑着说:“进来吧,外面雨大。”朋友拒绝不了那样的微笑,跟进去了。他暗地里想,想宰我?我除了身上的破衣裳,什么也没有。

      ⑥他被引到一张椅子上坐定,另一个服务员端来一杯温开水。“先生,请喝水。”

同样彬彬有礼。朋友不知道她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心想,既来之,则安之。遂毫不客气地端起茶杯,把一杯水喝得干干净净,且把怀的另一冷馒头掏出来吃了。服务员又帮他续上温开水,他则接着喝,喝得身上暖暖的,额上渗出了细密的汗,舒坦极了。

      ⑦后来,雨停了。他以为那些服务员会来收钱的,但是没有。他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一个人来问他的事。刚才喊他进来的服务员正站在大门口送客,他忍不住走过去问:“开水多少钱?”服务员微笑:“先生,我们这儿的白开水是免费的。”

      ⑧那一杯白开水的温暖从此烙在了朋友的记忆里。每每谈到深圳人,朋友的眼里都会升起一片感激的雾来。朋友后来从深圳回来发展,也开了一家酒楼。在酒楼里,他定下了一条规定:凡是雨天在他檐前躲雨的人,都要请到店里来坐,并且要给人家倒上一杯温开水。世界的美好,因此放大在一杯温开水之中。

阅读《“望梅”能否止渴》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口渴是人体一种独特的保护机制,它可使人体免于脱水,当体内水分一旦恢复平衡,这种“保护性”的感觉即随之消失。望梅止渴则是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典故,《世说新语》中记载曹操告诉饥渴的士兵“前有梅林”,使“士卒闻之,口皆出水”,最终坚持走到水源处。只是“望梅”真的能止渴吗?

    ②实际上,“渴”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现象。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改变体液的容量、浓度会影响“渴”的程度。例如,增加食盐(氯化钠)的摄入量,会增加机体细胞外液中溶质的浓度,就会感到口渴。这是因为溶质具有渗透压,会导致细胞脱水。大脑的某个部位感觉到这种脱水,人就会产生渴感,而喝水后,体液得到稀释,渴感就诮失了。

    ③另外,人体血量的变化对渴感也有影响。有研究显示,血量变化10%时就可以刺激渴感。这也是为什么人受伤后,如果失血过多,就会感到口渴,而喝水补充血量,渴感就能被抑制的原因。

    ④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大脑又是如何感知渴觉呢?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科学家们不能完全解答的问题。

    ⑤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近日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这个装置能够对小鼠血液、大脑神经元活动、环境温度以及进食饮水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他们发现小鼠脑内穹窿下器中存在着一套能预测口渴并调节体液不平衡的神经元群。

    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扎卡里·奈德及同事报告称,这些神经元不仅可以监控血液的变化,还能在进食和饮水时监控来自口腔的信号,这些信号包含摄取食物与饮水的温度信息等。这些神经元将来自口腔的信息与血液成分信息结合,实时“预测”正在摄取的食物和饮水将如何影响体液平衡,从而对饮水行为进行调节。

    ⑦研究者们表示,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吃得太快会让我们感觉口渴,以及冷饮为何特别解渴等问题。

    ⑧总而言之,“渴”能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需要饮水,需要的水量是多少。如果“渴”的时候不喝水,血液和体液的成分得不到调节,身体所需要的水分不能得到满足,“渴”是不会被真正缓解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望梅”是不能止渴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32个未接电话

    ①去年12月的一天,天气非常寒冷,似乎要下雪。

    ②我和同班同学小华留在学校补课,直到下午3点半才离开学校。我们一路小跑着来到车站,还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辆公共汽车开走了。还好,没多久,又来了一辆,我们想都没想就跳上车,找了个靠窗的位子坐了下来。这时,天色渐暗了,街道两旁亮起了路灯。令人惊喜的是,下雪了!我们住的城市几乎从不下雪……我们兴奋地望着窗外。在柔和的灯光下,雪花在空中轻轻飞舞,把整个城市装点得格外宁静、祥和。如果雪一直下到明天,这个城市将会变得一片银白,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想着,想着,不知过了多久,我觉得大约该下车了。定睛一看,糟了!怎么这么陌生?原来我们搭错车了!我一下子紧张起来,连忙找手机,想联系妈妈。可是翻遍了书包也没有找到,一定是早上落在家里了。更令人沮丧的是,我还不记得爸爸妈妈新换的手机号码。四下张望,尽是陌生的面孔,我有些害怕了。我和小华决定不下车,跟着车返回到上车的地方。大约两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上车时的车站。更糟糕的是,由于下雪,我们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停运了!小华忙给家里打电话,可是她的爸爸妈妈都不在家。这么晚了,我还没到家,爸爸妈妈一定很着急!我自己也急得想哭。我们俩孤零零地站在车站,不知是因为寒冷还是因为害怕,我们不停地哆嗦……

    ③我是一个15岁的女孩,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是那种看见客人来了就想往房间里躲的孩子。从小我就很听爸爸妈妈的话,他们也很疼爱我。爸爸妈妈在塔沃拉地区开了一家服装公司,白天在公司工作,晚上要到半夜才回家。因为不放心我和弟弟,所以放学后让我们直接去公司,在那里吃饭、做作业。

    ④去年,我上了当地一所著名的高中。学校功课很多,考试也很难。不过,为了妈妈,再难我也愿意。学校离公司很远,还好,学校附近就是车站,开往各地的公共汽车很多。平常我总是中午1点钟放学,两点钟就可以乘公共汽车到达公司……

    ⑤大雪还在下,这时我们已丝毫没有了欣赏雪景的心情,只是呆呆地站着。终于,小华的手机响了,是她的一个朋友打来的,问小华是否和我在一起,还说我妈妈很担心我,问我们为什么这么晚了还没有回家。挂断电话后不久,弟弟打来了电话,他一个劲儿地责怪我:怎么在外面呆了这么久,妈妈急得都哭了,说再不回来就要报警了。我告诉他,我们搭错了车。晚上7点左右,终于盼来了叔叔,他先把小华送回家,然后带我回家。

    ⑥一到家,我马上去拿手机,手机上的来电显示让我震惊:32个未接电话!20条信息!在我没有回来的这几个小时里,妈妈居然给我打了32个电话,发了20条信息!顿时,强烈的自责让我无地自容。我哭了,我无法想象这几个小时妈妈是怎么度过的!

    ⑦夜里,我翻来覆去睡不着,总觉得对不起妈妈。第二天一大早,我见到了一脸疲惫的妈妈,我流着眼泪向妈妈道歉。妈妈慈爱地说:“你长大了,以后出门一定要记得带手机。”

    ⑧通过这件事,我想了很多。是的,我已经长大了。也许,我要改掉的不是忘带手机的毛病,也不是记不住父母的电话号码,而是要学会应付突发事件。妈妈,请您放心吧!以后,我一定会变得坚强起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一些美好的树

张炜

    ①相信人人都有关于树木的记忆,或一片,或一棵,或一丛,是他们的故事和印象,甚至是一份情感。它们大半在远处,在依稀可辨的遥远之地,或早已经模糊了,消逝了。

    ②一些美好的树留在了昨天,在原地,而我们自己移动了。有时候正好相反,是我们自己留在了原地,而树木离开了,不见了。

    ③总之,人与树的故事,是分别离散的故事,是伤感的故事。这种分离往往是人间最不幸的,它或许根本就不应该发生。想想看,当我们离开一片土地很久之后,归来时一眼又看见了它们待在原地,那是怎样的欣喜。这时会有一句滚烫的话在胸间泛动:又回来了。它像昨天一样沉默、含蓄、深情,也像昨天一样细语和注视。你想听清它的每一句话,你抚模它,亲近它。它从不主动对你说些什么,现在仍旧如此。但是它镇定自若地站在那儿,满怀期待或一无所求。

    ④我还记得少年时代的那片白杨。它们高大、洁净,挺立在白色的沙滩上。每一棵都英姿勃发,树干粗粗的,泛着鸭蛋青色,叶片油亮。它们相互之间并不密挤,而是恰到好处地疏离,相距有五六米或十几米不等。它们组成了不大的一片疏林,自成一个世界。这是我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的地方,我迷恋关于它们的一切。冬天春天,夏天秋天,它们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表情、自己的模样。洁净的沙地上偶尔走过一只小虫,它在树下徘徊一会儿,然后就沿树干爬向高处。蝴蝶飞来了,从这一棵飞向那一棵,亲近过每一棵白杨才离开。有五个大喜鹊窝建在了树顶,这些一尘不染的鸟儿与这些白杨是最好的朋友。牵牛花开了,一朵朵仰向天空,似乎要与高大的白杨对视。

    ⑤如果穿过这片白杨树往西北方向走,大约是两三公里的地方,还会遇到七棵高大的橡树。人们都说这七棵树是年纪最大的了,到底多大年纪谁也不知道。它们是兄弟七人,从很远的地方走啊走啊,一直走了几千公里,直至看到了这片沙滩。它们大吸一口清新甘甜的空气,看看脚下和四周,决定就生活在这里了。它们驻足不前,从棵棵不到碗口粗的小树,长成了如今这样的苍劲大树。它们不像白杨那样笔直,而是略带弯曲,看上去就像探身说话一般。它们相距也有五六米的样子,每到了风大起来,就要大声费力地说话。它们是兄弟,它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

    ⑥在我的心目中,没有什么树比橡树更严肃了。它们黑黑的粗粗的皮肤,说明这是一种在风霜里毫不畏惧的生命。它们一律都是男子汉,刚直、坚定、眼神凝重。树木像人一样,有目光。柳树的眼神是顽皮的,白杨的神色是温暖的,槐树的眼睛是闪烁的。橡树有时严厉地看着我,让我小心翼翼地挨近它,或退开一点。但我喜欢它们,有些离不开它们。我每隔几天一定要来看望这七棵橡树。

    ⑦我们居所正北方是园艺场。在场部的边缘那儿有一排大银杏树。它们奇异而旺盛,漂亮极了,那么神奇的叶子,简直是画出来的一样。我看过了多少树木的叶子,就从来没见过一种叶子像銀杏的那样美丽。每一片叶子就像一面小小的扇子,又像一只小巴掌。它有均匀的掌纹,有涩涩的手感。银杏的表情就来自叶子,这叶子是娟秀而羞涩的。

    ⑧银杏树我从第一眼看到就是那么高大。它们一定是先于我很多年来到这片沙滩上的,那时这儿可能是清静的,没有多少人烟的。它们见证了这里的一切,将所有的故事都记在心里。我不知道它们与那片白杨和橡树是否互通消息,只知道不同的树林是难以相见的,因为它们无法像人一样移动,只要生在了那里,差不多就要待在那里一辈子,直到生命的结束。

    ⑨我认为银杏树全都是女性。它们温柔细膩,有和善的的面容。它们的身材高颀而美丽,几乎比人世间一切的生灵都要好看。是的,植物和植物,植物和动物,所有的都可以比较,比性格,比容貌和身材,比力气和品德。当然这种比较是十分困难的,有时真的难以判断。比如一只洁白的小羊和白杨之间,它们谁更洁净和可爱?再比如一头青牛和一棵橡树,它们谁更有力和顽强倔强?还有,我们班新来的女老师,她不知为什么,越看越像一棵银杏树。

    ⑩时光飞逝,转眼十年二十年过去了,三十年四十年过去了。我走向远方,树木们留在原地。我向它们告别,然后一步步远去。我间或在几年后也曾回过那片沙滩,那时就会有一次难忘的相逢。后来我越走越远,返回的的机缘越来越少。我在异地他乡想念着那些树。

    ⑪我想念我的那片白杨林,七棵橡树和一排高大的银杏。我想念所有的树。

    ⑫直到有一天,我又一次归来了。这是可怕的遭遇,因为那无边的沙滩上所有的一切都在改变。我看见了塔吊、围墙、人流。唯独没有了树木。荒原被剖开,一条条壕沟里是铁锈色的水,让人想起血渍。七棵橡树没有了,一排银杏没了,一片白杨没了……

    ⑬那些可爱的树都没有了,它们因为完美和正直,所以难以存活人间。人世间的杀伐是如此的惨烈,以至于没有留下什么。几十年之后,谁能在故地找到记忆中的大树?一片、一棵、一丛?都没有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栗花香

疏泽民

①杏花落了,梨花谢了,桃花变成了青桃。时序进入五月,草木渐次葱茏,春天里的繁花渐次退场,而夏花尚未接力。朋友说,不妨到山里走一趟,那里有一种花,很可能你没见过。

②抵制不住诱惑,上了朋友的私家车。小车沿着蜿蜒的溪谷小道,向深山蛇行而去。随着山路的渐次抬高,车窗外的景致也由深绿幽暗变成嫩绿敞亮,隐隐约约地飘来阵阵暗香。

③小车开到半山腰的一处彩钢瓦搭建的民房前停下,那儿是朋友的园林生产基地。下了车,山野的草木清香夹杂着从未闻过的幽香扑面而来。这种幽香,不像槐花香得浓郁,不像枣花香得诱人,也不像秋天的金桂那样甜香。栗花香得清淡,深吸一口气,似乎没有多香;不经意地闻了,似有一种庄稼的清香。这或许就是农家管栗子树叫“铁杆庄稼”的原因吧?扬花时在玉米、稻子、荞麦的大田里,不都能闻到这透出一股青气的香味吗?朋友说:“栗花香得有些怪,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界,对栗花香有不同的感受。”环顾四周,没见着花,不知这香气来自何处。见我傻愣着,朋友说:“走,上山去看看。”

④山上是一大片果树林,栽种了板栗。板栗园里的香气更浓,犹如走进了糕点坊,清蒸的豆粉香将我包裹。朋友指着身边的板栗树说:“你看那一串串花穗,仔细闻闻,多香。”

⑤啊,那香味儿来自栗花!我感到意外。我吃过种植的板栗,也吃过山上的野毛栗,但还没有仔细打量过这种美味果实之花——栗花。其实这种栗花,在乡下不乏其踪,但因为不起眼,往往被忽视了。着实不起眼,若不仔细看,还以为是挂在枝头的毛毛虫,披着淡淡的黄绿色绒粉,在阳光下泛着幽光。

⑥凑近一闻,可不是嘛,那馥郁的香气就是从这儿溢出来的。单稳栗花藏在绿叶间,毫不起眼;千万穗栗花缀起来,一串串,一-树树,就有了气势。那些穗状栗花,如檐下晾晒的豆角,又似窗前垂挂的千纸鹤,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花香的波纹一圈圈漾开,交叉,重叠,将整座山峦淹没,连我自己也概莫能外。沉浸在栗花的海洋里,被清新而质朴的栗香裹挟,感觉浑身上下都被香气洗了一遍,无比通透。

⑦这里是朋友承包的千亩山场,栗树园只是核桃、柑橘、枇杷等经济果林中的一项。朋友老家在这片山区,早年随外出务工人员跑到城里淘金,小赚了一笔后,又回到家乡投资创业,成立合作社,种植经济果林,带领山区群众共同致富。

⑧走进这片栗园,近距离感知栗花的素雅和香气的浓郁,深为栗花无形的气场所震撼:与百花无争,朴实低调,安静地坚守在山上。开花,结果,奉献人们可口的美食,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香饽饽。

⑨山上一片片果园如版画拼图,实在太美,我掏出手机,边走边拍。一回头,发现朋友正在指导民修剪栗枝,他们如同栗花一样,默默无闻,淡泊无争。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另一种栗树,正在山上安静地生长。

⑩漫山栗花香,让人念念不忘。

(选自《福州晚报》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