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顺治八年施琅与郑成功反目,郑成功诛杀施琅父兄,施琅再次降清。康熙三年,施琅两次进军澎湖、台湾。但因飓风所阻,均以失败告终。清政府没有采纳施琅再次上疏要求征台的意见,将他调入京师为官。在京期间,他一面继续上疏征台,一面广交朝中大臣,争取他们对统一台湾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康熙十九年,“三藩之乱”即将平定,台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康熙二十年,施琅再度被任为福建水师提督,他积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全心筹措征台计划。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统率大军进军台湾,郑军投降。施琅并不讳言“窃意藉此可雪父弟子侄仇恨。”但他收复台湾之后,礼待郑氏集团,公义私恩清清楚楚。这对于稳定台湾的局势,争取台湾军民的拥护,使清政府有效地控制台湾起了重要的作用。收复台湾后,康熙认为“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施琅上疏力谏,在《恭陈台湾弃留疏》中指出,纳入大清版图可“资皇上东南之保障,永绝边海之祸患”,同时台湾“野沃土膏,物产利溥……无所不有”。施琅还指出:“此地原为红毛住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他大声疾呼:台湾“断断乎不可弃”,“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康熙终于采纳其建议,设台湾府,隶属福建行省。

——摘编自施宣圆《施琅“复台”和“保台”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琅主张收复台湾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施琅在“复台”和“保台”中的历史贡献。
举一反三
中华民族是 56 个民族结成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多元一体大家庭, 是唯一代表中国现代民族 的共同体名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最初的“中国”只指周王所在的丰和镐及其周围地区。青铜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 则廷 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于中国,自之辟民”……到周成王时, ……周公扩建洛邑……位于“天下之中”的交通枢纽, 也被称为“中国”。古代中国的范围是我们几千年来历史发展所自然形成的。 一般认为, 清朝完成统一以后,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前的清朝版图作为历史时期的中国的范围。  所有在这范围之内活动的民族,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他们所建立的政权,都是历史上中国的 一部分。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谭其骧《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 材料二

清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时期。国家统一,加上交通事业的发达以及大规 模的人口流动,使不少汉族人口迁移到少数民族地区,也使很多少数民族人口迁移到汉族地区。 国内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清王朝由少数民族建立,其对于少数民族和边疆管 理的重视, 往往要超出一般的汉族王朝。而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 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姜义华主编《中国通史教程》

材料三

各个历史时期党的宪法性文件和法律文本中对于民族平等团结、多民族国家统一性的强调, 都在以制度化的规范形式型塑与强化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共同团 结奋斗、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刘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完善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百年回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