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嘉祥二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想象鸟鸣的幸福

    ①我一直认为,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缘于它们质朴的乡土味。鸟们是乡村的天使,是乡村用雨水和谷粒喂养出来的。它们总会在某个淅淅沥沥的早晨抑或夜晚,站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我知道好多人不知道应该把自己归到城市一族还是乡村一族,既渴望乡村的自然,也期盼城市的奢华,就是这样矛盾的统一体。在接近最乡村的人物或者物什时,我们会习惯地用城市的口吻说:那些乡村老大。

    ②春天来了,仿佛空气在燃烧。这是一部电影里的对白,这句话让我感动。我想到的不是春天,而是与乡村春天有关联的事物:鸟鸣。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路口抵达另一个路口,从一家的房顶抵达另一家的房顶,从一方树丛到另一方树丛,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鸟声透着细瓷的质感清清纯纯地传过来。我只闻鸟声,不见鸟影,我想象那么好听的声音是由树上的叶子发出的。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诗:鸟声是树的花朵。多好。这样,满树叶子便变成了满树的鸟。这样想就有了一种隐隐的牵挂,隔着暮霭,似乎感觉那鸟鸣在夜风中微微摇动。

    ③依然回到乡村的视角上来。鸟声,这是个有着古典诗歌般美感的名称,充分体现出了汉语表达的简洁性和准确性,略带暖意的鸟声很快就雾一样地在乡村里弥漫开来,词语里暗含了一个多么生动的过程。对于村庄,我向来怀有这样一种诗意的构图:树荫丛中,水墨画般的村庄在熹微的白光中显现出模糊的轮廓,四周雾霭萦绕,看不出一切具体的具象。一个农家小院木门轻掩,屋檐下半圆碗状的鸟窝里燕子在呢喃,院子里的树枝叶间,成群的麻雀跳跃啁啾,细碎的鸣叫声催醒了昨晚贪玩迟睡的顽皮儿郎……

    ④之所以是燕子和麻雀在村庄的清晨歌吟,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古典乡间最常见的两种凡鸟。勤劳的燕子一身黛黑的羽翼,凛然、高贵,令不少孩子敬而远之。而体形更纤小、毛色更灰土、鸣声也更短促琐碎的麻雀,则极像一位调皮、可爱的灰姑娘,成了跟鸡、狗一样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动物。一位作家这样说,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我深以为然,平常日子,麻雀在瓦楞、林间,或搭在墙洞里的草窝里,叽叽喳喳地像马路歌手一样地歌唱,单一的音调不停歇地平衡着乡村生活的动与静,它们是最能够与人一起和谐相处及至同存共荣的一种飞翔动物。这些对音乐充满好感的小生灵总能在起飞的瞬间听到树枝“嗡”地一声弹响。假若它们能有机会落在盛中国的那把小提琴的弦上,小爪子也那么划拉一下,我相信其中的美妙一定是不可言说的。

    ⑤这些可爱的小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被人为地列为“四个坏蛋”之一,几乎被人们赶尽杀绝。这让我想起《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最亲密的联盟。”

    ⑥兔子也好,鹧鸪也罢,它们是自然的亲近者。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尝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幽梦影》言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此生耳。”此种情境,今天的我们已只可在诗中画中略见一二,又哪里还有心静听?因此,对于我来说,对于我生活的城市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

(1)、阅读前三段,请概括鸟声的特点。
(2)、作者认可“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的原因是什么?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3)、第⑤段插叙上世界五十年代鸟遭受迫害一事和引用《瓦尔登湖》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4)、分析下列句子隐含的思想感情。

①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

②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尝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

(5)、文章最后一句说“对于我来说,对于我生活的城市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你是如何理解的?请根据文意概括解答。
举一反三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
         山泉作娇儿之态,泉声则是孩子如铃的笑语。受泉声的感染,鼎湖山年轻了许多 , 山径之幽曲,竹木之青翠,都透着一股童稚的生气,使进山之人如入清澈透明的境界,身心了无杂尘,陡觉轻快。行至半山,有一补山亭。亭已破旧,无可驻目之处,惟亭内一副楹联“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深得此中精神,令人点头会意。
        站在亭前望去,满眼确是一片浓碧。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直向山顶推去。就连脚下盘旋曲折的石径,也印满苔痕,点点鲜绿。踩着潮润柔滑的石阶,小心翼翼,拾级而上。越向高处,树越密,绿意越浓,泉影越不可寻,而泉声越发悦耳。怅惘间,忽闻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像是老人扶杖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二)
        如果遇上大的障碍,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嘟哝声和从障碍上飞溅过去的声音,老远就可听见。然而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这些人类的感情,水是毫无所知的。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尼尔布鲁士峰一样的山,也会将它劈开,早晚会到达……
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许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汇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间又说话又呼唤——这是所有来到一起又要分开的水流在打招呼呢。(节选自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

吕亚萍

    ①今夜,窗外的桂树在秋天清凉的夜色中散发着芬芳,青翠的绿叶在风中轻轻款摆,不知人间忧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我的外婆。

    ②我工作的学校在一个乡下的小镇。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路过一户农家小院。有时院子的门口会坐着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身子,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别人不会注意到她,她也不会注意别人。她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马路上的车来人往。夕阳投下余晖,释放着她最后的光芒。老人的身影在余晖的映照下,那么的落寞和苍凉。

    ③每当我路过老人的时候,总是将车速渐渐放慢,目光轻柔地抚过老人。也曾想过,将车停下。可是心里终究还是挂念着我一双幼小的儿女,想早点回家,叉想着来日方长,于是踩下油门,绝尘而去。我在汽车的倒后镜中,看到老人的身影在傍晚的薄暮中渐渐模糊。我想,老人肯定不会知道,她疼爱的外孙女路过了,路过了她的苍老,路过了她的孤独,却没有肯为她做片刻的停留。

    ④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将车停下,走进了那个小院。我和外婆打了声招呼后,便和一旁的舅妈唠着家常。在和舅妈说话的过程中,外婆一直茫然地看着我。终于,外婆忍不住了,小心翼翼地问我:“孩子,你是哪个啊?”这一句“你是哪个”,像一根细针,________(A.深深地  B.生生地)地扎入心中,疼痛蔓延。我已经有多久没有认真地看望过外婆了?外婆已经老到快要认不出我了。外婆的头发已经全白了,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深深的皱纹,浑浊的眼睛里却有着孩子般的单纯。“我是小萍。”外婆的表情瞬间生动起来。她笑了,脸上的皱纹宛若菊花,徐徐绽放。外婆问起我的孩子们,我将孩子们的趣事说给她听,她的笑容越发的灿烂了,那双深深埋藏着岁月的沧桑的眼睛里,有光彩流转。我能感觉到,我能来看她,外婆非常开心。

    ⑤这一次看望外婆,让我记起很多外婆对我的疼爱。小时候,用手帮我清洗满是泥巴的小脚,将我喜欢吃的东西留给我……甚至我成年后,春节没有去给她拜年,她还记着将压岁钱让我的母亲转交给我。竟然是三份!我和我的两个孩子各一份。

    ⑥我的心里涌动着深沉的内疚,还有不安。外婆真的已经很老了,以后不管有多忙,我都该经常去看望她。我还计划着,在即将到来的国庆长假里,我会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去看她。我蓦然发现,外婆还没见过我的小儿子,我是一个不称职的外孙子啊,亏欠外婆的太多太多。

    ⑦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生命本身不堪—击的脆弱。国庆还没到,我和外婆就又见面了。这一次,是在医院。妈妈哭着打电话告诉我,外婆得了这世界上最凶险的病,肝癌晚期。才几天时间,外婆就已经形容枯槁、卧床不起。然后又没有几天,她就迅速陷入昏迷,然后就在昏迷中死去了。从查出疾病到死亡,一共不到半个月时间。死亡来得是这样迅疾,没有给她自己和她的子女思想准备的时间。外婆就这样离开了。

    ⑧外婆,如果来日方长,哪怕只有一次,让我再有机会路过您坐在我下班途中的院门口,我一定停下前行的四轮,走到您的身边,轻轻地唤您一声“外婆”,然后匍匐在您的膝旁,陪您说说话,听您说说您的快乐,或者不快乐,慰藉您寂寞的时光。

    ⑨可是,这世间并没有多少来日方长。很多东西,当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并不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再拥有。可是明白了这个道理,要付出多么沉痛的代价!

    ⑩今夜,桂树飘香,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再不幻想来日方长!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各小题。

表叔的漫漫还债路

①表叔的儿子结婚,在婚宴上,作为男方家长,表叔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人生的路很长,无论以后你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心存善念。”表叔的一番话迎来宾客的阵阵掌声,表婶笑着,眼角闪着泪光,她最能理解表叔话里的含义。这一路,他们走得真不容易。

②表叔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便到处打零工。20岁那年他随着村里的人,在一家建筑工地学做钢筋工。他人勤快,在工地上,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很快便得到包工头的赏识。

③有一年冬天,天刚黑,包工头把表叔叫到办公室,对表叔说,他得办一件急事情,屋里有一笔几十万的工程款,没有来得及存银行,得找个靠得住的人看守这笔钱,表叔无疑就是包工头心目中那个靠得住的人。接到这个“重任”,表叔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包工头回来,清点了钱,一分不少。看见满眼血丝的表叔,包工头竖起了大拇指。

④从那以后,包工头决定提携表叔。他给表叔介绍了很多人脉,表叔也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很快变成了小老板,一年靠钢材生意挣个十几万。在那个全国平均月工资才几百块钱的年代里,表叔已经踏上了财富的快车道。但表叔并不满足。

⑤1996年,表叔在酒桌上结识了一个姓周的江苏老板,两人一来二去成了朋友。过了不久,周老板找到表叔,说他在江苏有个大工程,可以把钢材承包给表叔。表叔在心底一盘算,这笔生意可以挣100多万,挺诱人的,于是决定跟着周老板去江苏。包工头无意中听说了这件事情,便劝阻表叔,让他三思而行,不要冲动,以免踩坑。但表叔并没听从包工头的劝阻,他认为自己和周老板一家人都很投缘,周老板不会坑他的。于是,那年春末,表叔带着东拼西凑的300万元和50个关中老乡来到江苏。

⑥正当表叔憧憬着财富再跨上一个台阶时,却万万没有想到,厄运正朝他悄悄走来。

⑦工期刚进行了一小半,表叔发现好几天没有见周老板了,给他打电话也没人接,表叔的心里不安起来。没多久,又是几天不见周老板出现,表叔才逐渐证实了“周老板跑路”的消息,他整个人都崩溃了。工程烂尾了,更要命的是,表叔垫付的300万的钢材款不但血本无归,还欠了农民工100多万元的工资。这对于出身贫寒,事业刚刚有起色的表叔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

 “怎么办?表叔一根烟接着一根烟地抽。也像周老板一样跑路吧。当这个念头一闪而过的时候,表叔望着那些在烈日下干活的乡亲,却顿感羞愧。如果自己跑路了,家里人在村里怎么抬得起头,自己又怎能对得起那些远离家乡跟随他的乡亲。

⑨那一夜,表叔做了无数次思想斗争,最后决定,无论如何得收拾这个烂摊子。表叔虽然有还债的决心,但面对巨额债务,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该干什么营生。那段时间,他痛苦极了,晚上把自己喝得烂醉,白天蒙头大睡。

⑩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想通了,没有资本当老板了,就从打工开始吧,一点一点地挣,一点一点地还。于是,表叔离开家乡,四处奔波,开始了漫漫打工还债路。过了几年,当表叔攒了几万元后,第一次回到家乡。他拿着钱,挨家挨户地给每个农民工送去,并歉意地对乡亲说:“拖欠的人实在太多了,我一人先还点。”几年不见,乡亲们还以为表叔也出去躲债了,没想到他竟然是打工还债去了,大家都觉得表叔“做人有诚信”,慢慢地对他态度好了起来。

⑪有一天,表叔突然接了个电话,是那个曾经帮助过他的包工头打来的。原来,表叔生意失败后,再没好意思打扰过包工头。如今,包工头已经是当地有名的房地产商,他知道表叔这些年的经历后,觉得表叔为人实诚,决定再次帮扶表叔,刚好他手底下有个楼盘要开发,便让表叔承包了些劳务。慢慢地,表叔的生活有了真正的起色。3年后,他不但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拥有自己的公司。

⑫“无论是不是别人亏欠你,你都要心存善念,好运气总归要来。”后来,每当别人问表叔是如何从深沟爬出来时,表叔总是用这句话回答。(文章选自《读者》,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没有一只野猫不是孤独的

马思源

①我对身边的家禽、家畜从不注意,习惯了它们的自由存在,任它们在身边窜来窜去,撒泼打滚,不撞到眼睛上我是看不到的。天天存在的事物,我们未必上眼、上心。

②那天,它确实慌里慌张地撞到了我小腿上,迎面骨被狠狠击打了一下,冷汗从后脊梁冒起。我下意识地抬起脚踢它,它被扬起到半空,继而摔落到地上,翻了一个滚,喵呜一声飞也似的逃,我才发现那是一只刚到我家不久的野猫。

③它是一只雌猫,看起来三四个月龄大小。白色的腹,黄白相间的脊背,猫瘦毛也长,喵呜叫一声,背弓起来,整个身子看起来像条放大的细瘦毛虫。

那时正是冬天,它萧索着身子,身上黏了不少苍耳,像一个携了剑戟的落魄侠女,在院子大门外探头探脑 , 想进来寻找吃的。

⑤奶奶慈悲良善,同情弱小,野猫因为体格上的柔弱获得我家的入场券。奶奶沿袭对猫的传统称呼,唤它“花花”。她从火锅里舀出鲫鱼,专挑了条个大的、完整的,自然出自对来客的尊重。

⑥仪式感是奶奶对外物的仁慈。她拿来一只碗,洗刷干净,把鱼放在碗里,舀点汤汁。随后把碗小心地放在客厅门外的走廊上,唤声“花花”,轻轻掩门,怕惊了它。奶奶端碗出来时,它像是受到了一些惊吓,离弦的箭一样蹿向院子的大门,站在大门外沿小心翼翼地往里看。也许是感受到了奶奶的善意,或者鲫鱼的鲜香诱惑了它,它慢慢靠近,轻轻地嗅,确定可以吃了之后,伸出舌头去舔汤。一下,两下,小巧甜美的嘴巴终于忍不住,一口衔下鱼头,爪子抱着呜呜地饕餮。

⑦它安静下来,不再避让、逃窜。它食烟火的样子很是可爱。此时,我才能看到一只在旷野里疯跑、在自然天地里独行的猫,面对食物时展现出来的贪婪和爱恋。但它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对这个世界的敌意。我蹲下身,用温柔的语调低低唤它,花花、花花、咪咪。它还是警惕,抬眼睛偷看我,匆忙逃离我的势力范围。它更多时候表现出高冷姿态,我悄悄瞄它,它发现了就会飞快蹿走;有时它跟我对视,眼睛瞪得溜圆,黄黄的眼珠里面似乎有一团火——它在发怒,想用怒让我惧怕,用怒来降服我。大概看我面无表情,它又掉头迅速跑掉,跑到院门外。

⑧一到晚上,花花不见了踪影,奶奶发愁它的歇息处,自言自语道:“这能跑哪里去,会不会被祸害了呀?”每天晚上奶奶担心地念叨一遍,第二天早饭时准能看到花花。没有人知道它到底在哪里夜宿。都说猫狗识恩情,这野猫可不是,真是一个没良心的!奶奶担心多了,也会埋怨,但花花到底不愿和我们过多接触。

⑨它是孤独的,孤独到不相信人类递来的美好。它似乎是天地间的一只精灵,身体自由,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灵魂自由,可以不被情感牵绊,思念或爱恨,均跟它无关。寄身于天地,是一种大孤独,也是一种无上的自由。

⑩人类又何尝不是流浪的野猫,流浪到世上过一日一日?有些牵着的手,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依靠着的灵魂,风一吹就飘飘而去。人类又哪里可以嘲笑动物?

⑪花花怎么叫,怎么哭,怎么悲伤,怎么孤独,怎么跟自己和解,人怎么能知道?就如我怎么伤感孤寂,你又怎能够晓得?我常常想,我们深深爱着的,就是那一个不知晓的自己吧。

⑫此生跟你不遇又如何,这世间总有两株不相逢的植物,风来枝叶摇摆致意或相互纠缠,也未必相识相知。所有的遇见,都是上天赐予的恩情。我知有你存在,即好。

(选自《意林》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