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发现自己》,完成小题。

    ①歌德年轻时候立下的志向是成为一个画家。为此他付出了艰辛,努力提高自己的画技,却始终收效甚微。直到4岁的时候,他游历了意大利,亲眼见到那些大师们的杰出作品之后,终于清醒了:即使自己穷尽毕生的精力也难以在画界有所建树。在痛苦和彷徨中,他毅然决定放弃绘画,改攻文学,最终成为伟大的诗人。

    ②的确,发现自己并不容易。这是因为,发现自己,用的是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标准,掺杂了大量主观的、情感的、个性化的因素,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够全面、客观、公允,其正确性也因此打了折扣。自己看自己难,难就难在“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歌德用了差不多半生的精力学画无成,面对人生的不断碰壁,及时调整了人生目标,在文学道路上做出一番成就。孙中山青年时悬壶行医,最后发现治一人并不能救社会,于是转而投身革命,终于成就了令世人敬佩的伟业。无数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成功者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了成功的道路,并不是一开始就站到了正确的起点上。因此,我们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的兴趣,不要绝对依赖自己的感觉,而要尽可能多地尝试各种各样的发展道路,与时俱进地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

    ④发现自己需要勇气。人生所占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时间、精力、能力的使用都是单向的,一旦投放就不会再生。因此,我们要敢于放弃,善于取舍。对于经过实践检验无法通行的道路,我们不能坚持错误不知悔改,而要勇敢地承认自己错了,坦然地从头再来。切莫不识时务,乱闯硬千,最终头破血流,两手空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自然段列举孙中山弃医从政的事实有什么作用?
(3)、传统观点认为,成就事业时要“矢志不移”,“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而本文却提倡要善于“发现自己”,“敢于放弃,善于取舍”,不断矫正进取的目标。对此,你的观点如何?请说出你自己独到的思考。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优秀第一,成功第二   周国平
       ① 优秀第一,成功第二 ——摘自一次讲座 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成功最多只是第二目标,不妨把它当作优秀的副产品。现在的情况正相反,人们都太看重成功,不是第一目标,几乎是唯一目标,根本不把优秀当回事。可是,我敢断定,没有优秀,所谓的成功一定是渺小的,非常表面的,甚至是虚假的成功。 我说的优秀,就是我一直所强调的,要让老天赋予你的各种精神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长,智、情、德全面发展,拥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和高贵的灵魂,这样你就是一个在人性意义上的优秀的人,同时你也就有了享受人生主要的、高级的幸福的能力。 为什么要把优秀放在第一位,把成功放在第二位呢? 首先,优秀是你自己可以把握的,成功却不然。我们说的成功,一般是指外在的成功,就是你在社会上是否得到承认,承认的程度有多高,最后无非落实为名利二字,外在的成功是用名利来衡量的。这个意义上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外部的因素,包括环境、人际关系、机遇等等,自己是很难把握的。一个人把自己不能支配的事情当作人生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我觉得特别傻,而且很痛苦,也许最后什么也得不到。荀子说得好:君子敬其在己者,不慕其在天者。你自己能支配的事情你要好好努力,由老天决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瞎想了。尽你所能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把你身   ①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目标时,第一目标应该是优秀,成功最多只是第二目标,不妨把它当作优秀的副产品。现实的情况正相反,人们都太看重成功,不是第一目标,几乎是唯一目标,根本不把优秀当回事。可是,我敢断定,没有优秀,所谓的成功一定是渺小的,非常表面的,甚至是虚假的成功。
        ②我说的优秀,就是我一直所强调的,要让老天赋予你的各种精神能力得到很好的生长,智、情、德全面发展,拥有自由的头脑、丰富的心灵和高贵的灵魂,这样你就是一个在人性意义上的优秀的人,同时你也就有了享受人生主要的、高级的幸福的能力。
        ③为什么要把优秀放在第一位,把成功放在第二位呢?
        ④首先,优秀是你自己可以把握的,成功却不然。我们说的成功,一般是指外在的成功 , 就是你在社会上是否得到承认,承认的程度有多高,最后无非落实为名利二字,外在的成功是用名利来衡量的。这个意义上的成功,取决于许多外部的因素,包括环境、人际关系、机遇等等,自己是很难把握的。一个人把自己不能支配的事情当作人生的主要目标,甚至唯一目标,我觉得特别傻,而且很痛苦,也许最后什么也得不到。荀子说得好:君子敬其在己者,不慕其在天者。你自己能支配的事情你要好好努力,由老天决定的事情你就不要去瞎想了。尽你所能地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把你身上的人性禀赋发展得好一些,这是你能够做主的,你把功夫下在这里就行了。至于优秀了怎么样,有没有机会让你的优秀得到展现,顺其自然就可以了,最多适当留心就可以了。这样来定位,你的心态就会非常好。你把外在的成功看作副产品,在那上面没花多少力气 , 那么,这些名啊利啊,如果你得到了,当然很好,对于你是意外的收获,你比那些孜孜以求才得到的人快乐多了。如果没有得到呢,也没什么,反正你在那上面没花力气,种瓜得瓜,不种就没得,很公平嘛。
         ⑤其次,如果你真正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而在社会的意义上并不成功,我认为你的人生仍然是充满意义的,在人性完善、自我实现的意义上你是成功的。在历史上,有相当一些优秀的人,比如有些创作了伟大作品的艺术家、作家,生前很不成功,他们的名声是死后才到来的。他们在贫困和默默无闻中度过了创造的一生,和那些一时走红的名利之徒相比,谁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成功?一个不求优秀的人,一个心智平庸的人,如果他又把外在的成功看得很重,就只能是靠庸俗的手段。最后,他即使得到了一点所谓的成功,当个小官呀,发点小财呀,在素质类似的一伙人中比较吃得开呀,在那里沾沾自喜 , 可是你站在上面俯看他一眼,他真是个可怜虫,他的人生毫无价值,他的人生是失败的。
        ⑥最后,我相信,在开放社会里,一个优秀的人迟早有机会获得成功的,而且一旦得到,就是真正的成功 , 是社会承认、自己内心也认可的成功,是自我实现和社会贡献的统一。当然,开放社会是一个前提,在封闭社会里就不行。比如改革开放前,每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单位里,命运由长官意志决定,上司不喜欢你,你再优秀也白搭,怀才不遇、抱恨终身的人多了去了。今天这个时代仍有种种毛病,但是和以前比,毕竟开放得多了,优秀者获得成功的机会多得多了,这一点无人能够否认。
                                                                                                                                                                                                                        (选自“新浪博客”,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爱与孤独
      ①爱和孤独是人生最美丽的两支曲子,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爱的心灵会孤独,未曾体味过孤独的人也不可能懂得爱。由于怀着爱的希望,孤独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是甜蜜的。
      ②不止—位先贤指出,—个人无论看到怎样的美景奇观,如果他没有机会向人讲述,他就决不会感到快乐。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绝非真正的快乐,而一个无人分担的痛苦则是最可怕的痛苦。所谓分享和分担,未必要有人在场。但至少要有人知道。永远没有人知道,绝对的孤独,痛苦便会成为绝望,而快乐——同样也会变成绝望!
      ③交往为人性所必需,人生之常态,而它的分寸却不好掌握。帕斯卡尔说:“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着精神和感情。”我相信,前—种交往是两个人之间的心灵沟通,它是马丁•布伯所说的那种“我与你”的相遇,既充满爱,又尊重孤独;相反,后一种交往则是熙熙攘攘的利害交易,它如同尼采所形容的“市场”,既亵渎了爱,又羞辱了孤独。相遇是人生莫大的幸运,在此时刻。两颗灵魂仿佛同时认出了对方,惊喜地喊出:“是你!”人一生中只要有过这个时刻,爱和孤独便都有了着落。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平衡的力量

肖复兴

    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短促或漫长的人生中都需要平衡,并且都会在最终得到平衡的。眼睛瞎了,意大利的安德烈·切波里却成为了著名的盲人歌唱家;          。个子高的,如姚明,自然成就了他的事业,他可以到美国的NBA去打篮球,风光无限;个子矮的,如拿破仑,按现在的标准大概得是二等残废了,但却不妨碍他成为盖世的英雄。

    这就像《红楼梦》里所说的: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这也就像伊索寓言里所讲的:高高的长颈鹿可以吃得着高高树上的叶子,却没办法走进院子矮小的门;矮矮的山羊吃不着高高树枝上的叶子,却轻而易举地走进了矮小的门。

    懂得了生命中的这一点意义,不仅是让我们不必为我们自身的长处而骄傲,不必为我们自身的短处而悲观;也不仅是让我们知道拥有再多,总会有失去的时候,失去的再多,总会有得到补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充分去体味到生命其实是一条流淌的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生命中的一种情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也是生命的一种情景。一条河在流淌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前一种风景,也不可能总是后一种风景,它要在总体流量的平衡中才会向前流淌,一直流入大江大海。因此,我们不必去顾此失彼,我们不必去刻意追求某一点,从而在这样生命的平衡中,让我们的心态更加从容,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平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舒展。

    当今土耳其首富萨班哲先生,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命运似乎和他开着残酷的玩笑,他的两个儿女都是残疾弱智。但他却以为这其实就是生命给予他的一种平衡,而不去怨天尤人。他想开了,不幸与幸运之间沟通的桥需要的就是生命的平衡。他用自己富裕的钱,在伊斯坦布尔修建了一座残疾人公园。他希望以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来平衡更多残疾人不如意的生活,从而使自己不如意的生活达到新的平衡。就这样,他在富有和贫穷、健全和残疾、得到与失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平衡。

    人的一生,并非“不是天堂就是地狱”的选择,而总是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平衡力量的显示。这样,我们的生命处于一种能量守衡状态中,而对生活中所呈现出的极端才不会或得意忘形或惊慌失措。生命就是在这样的阴阳契合、内外互补、得失兼备和相辅相成中达到平衡。寻找这样的平衡,便寻找到了生活的艺术,寻找到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生命平衡的力量,其实就是我们平常生活的定力,是我们琐碎人生的定海神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繁荣的时代,一个活力大爆发的时代……这里我们选取了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展望2016中国文化。——编者

                                                                                  实体书店,会持续回暖吗

       在所有人都在为书店之死而惋惜和哀叹的时候,2015年,实体书店竟然渐渐回暖。亚马逊,这家曾经给实体书店沉重打击的网络书店宣布要开设1000家实体书店,而首家书店已经开业。亚马逊的中国同行当当网也应声宣布未来要在全国开1000家实体书店。书店怎么又成了香饽饽?

       因为书店已经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了,实体书店正在变得时尚和复杂起来。卖服装、开咖啡店、办活动、做APP……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线上线下的结合将更有利于网络书店巨头吸引客户、培育读者的忠诚度;遍及全国的书店体系将有利于整合资源,开辟新的销售通路……实体书店不是负担,而是财富。这样的观念正在改变投资者的态度。而且,政府对实体书店的大力扶持也会使这一趋势保持下去。2015年,天津市已经宣布未来3年,每年投入2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推动建设书香社会。因此,2016年,实体书店还将继续回暖,更多时尚温馨的书店将出现在读者身边。

                                                                                  电视剧,会更年轻吗

       如果你对电视剧的理解还停留在仅在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那肯定是落伍了。随着与互联网相伴成长的一代观众的文化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电视剧中“小鲜肉”的魅力逐渐盖过了“大叔”,娱乐性盖过了严肃思考和说教。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2015年的热剧《瑯玡榜》、《花千骨》和《伪装者》。

       年轻观众的喜好决定了电视剧市场的变化,电视剧从“中老年人专属娱乐”转向面对更多年轻观众,这意味着题材要更加多元化、内容要更有新鲜感、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要越来越强,同时也意味着仙侠玄幻题材受到更多追捧、叙事节奏更加紧凑、画面细节更加精致、演员“颜值”更加考究……

       显然,在这场电视台与互联网关于电视剧的博弈中,互联网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们本身的机制更灵活、资本流动性更大、播出方式更多样、盈利模式更多元……互联网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电视剧行业也不例外。2016年,除了“小鲜肉”,一定还有更多新鲜给你好看。

                                                                           老人跌倒,会有更多人相助吗

       老人跌倒扶不扶,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近些年竟然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不断在讨论,但就在一些人不敢扶、一些人远远观望、一些因此而产生的纠纷闹上法庭的同时,依然有许多人毫不犹豫地向老人援之以手。在“中国好人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好人。2016年,眼见倒在地下的老人究竟扶不扶,是不是仍旧成为一个问题?而且,是扶的增多,还是观望的增多?

       尽管扶不扶问题的产生有其特殊原因,老人跌倒不扶的事情也难保将来不会再次发生,但随着社会舆论对这类问题监督的成熟化,更随着各种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好人有好报依然会是社会主流。在各级道德模范的评选中,在“中国好人榜”上,被表彰的见义勇为行为就包括扶助跌倒的老人;有的地方还发出《在公共场所主动扶助老年人的倡议书》,其中就明确提出对主动扶助跌倒老年人的市民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相信在今年,帮扶跌倒老人的人会越来越多。

                                                                                                                                                       (选自2016年1月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①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知识增广。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③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的精神得以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做人的原则,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读书人是幸福人,因为读书可以使我们不断追求崇高,情趣变得高尚。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者;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的书,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崇高,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力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说,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说,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囤积癖与断舍离

①老人爱囤东西是一个普遍现象,如今这种囤积癖甚至蔓延到年轻人身上,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的储物空间不够用,很多家庭主妇甚至要专门学习收纳术。

②为了对抗囤积癖,断舍离的生活主张应运而生。这种主张要求断绝物的进入,舍弃不需要的物,进而远离物,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很多人觉得自己是为外物所累,是物造成了自己的痛苦,所以只要将物欲降到最低,把物从生活当中尽量去除,就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③断舍离看起来是一个简单纯粹的解决方案。主张断舍离的杂志的经典画面,常常是一间空空如也的白房子,一个人身披禅衣,枯坐其中。他们认为要摆脱物造成的痛苦,只需舍弃、远离物就行。其实真正的苦是内在的,它源自一种错误的价值观——把人看成宇宙的主宰,把物看成工具,人们可以任意使用它。这种任性的使用关系将人同物的多维关系割断了,当东西仅仅是工具而没有别的什么维度时,它们就会显得太多、太琐碎。

④要真正摆脱物的困扰,靠断舍离是做不到的。而且沉迷于断舍离的人一旦走火入魔,人就会患上仇物症,就像减肥者不幸得了厌食症一样。他们以为通过对物的排斥,就能纯化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是一个特别单纯的错误。人都是物品依恋者,物是走入精神深处的梯子。如果你真的践行断舍离,很可能变成一个冰冷的人,要过一种萧条的人生。感觉到为物所累,关键不在物本身,而在未能对物有充分的认识和丰富的体验。物不是一个被动的工具,它实际上具有意向性,能参与构建我们的知觉和心灵

⑤物不单是工具,它还关乎过去。铁丝做的衣架多年后还在用,但做衣架的父亲已经不在了,看着这个衣架,你会想起父亲的深情。一个中年女人,把母亲去世前做的豆包冻了起来,一两年舍不得吃,就那样存放在冰箱的角落里,仿佛母亲还在世,自己还享受着她的关爱。物比人坚挺,能够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形成一个完美的时间琥珀,看着它,就让人想起围绕它所发生的人间苦乐。

⑥物也关乎未来。当看到一屋子杂物的时候,这些满载过去的物件,其实也是被储存在未来之中的。老人们经常说,这些东西不要扔,以后还用得到。对老人来说,旧物在将来到底用不用得到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将自己看成一个有未来的人。每次母亲掏出一个囤积许久的布袋子并拿着它去买菜时,都像完成一次心灵的疗愈,它确凿地说明旧物可以新用,枯木也能逢春,自己还有未来。

⑦其实在东方文化里,人们对天下万物一直抱有很深的感恩情怀。中国古人从来没有把物仅仅当作简单的工具,把人和物割裂在两个存在领域,而认为人和物有着根本上的联系。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值得我们再一次走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