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第六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看穿食品包装上的噱头

       ①“不含防腐剂”、“不含人工色素”……究竟该如何看待食品包装上“自卖自夸”的诱人说辞?这里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法,来解剖其中的潜台词和产品真相。

       ②“不含防腐剂”,可没说不含其他食品添加剂。抗氧化剂、增鲜剂之类都可能在里面。

       ③很多食品本来就不需要用防腐剂,如罐头,一些极干的食品,含盐和糖极高的食品。因为罐头在制作过程中能把里面的细菌和芽孢彻底杀灭,最后密封包装,细菌进不去,所以它不需要防腐剂。没有水,细菌无法繁殖。大量盐和糖能起到防腐剂的作用。

       ④不过,盐和糖含量太高,比含有防腐剂还要糟糕。因为大量的盐对健康的危害,要比微量的防腐剂厉害得多。比如,一些酱油、咸菜等宣称“不含防腐剂”,但它们通常都是咸味特浓,甚至再加糖掩盖的产品。

       ⑤“不含人工色素”,意思是说,这里面还是含有色素的,只不过这些色素不是合成色素,而是从天然原料中提取出来的,如红曲色素、紫胶红等。

       ⑥对号称“纯天然”的食品也要辨明其真相。商场里那种红色或绿色的“果汁”产品,看起来很像是水果浓缩而成,包装上还画着大大的水果图像。但仔细看了原料说明后才发现,它含的原果汁只有20%左右。也就是说,其中约80%都是水、糖、香精、色素、增稠剂等辅料。

       ⑦“不含蔗糖”的说法常见于糊粉类产品,或饼干、点心之类。“不含蔗糖”,即不含我们常吃的白砂糖。中老年人、糖尿病人和肥胖者,都容易受其吸引。其实,这真是一大陷阱。

       ⑧能让血糖快速上升的,远不止蔗糖。精致淀粉令血糖上升的速度已够快了,而以淀粉为原料制作出来的麦芽糊精、麦芽糖浆、葡萄糖浆等,都比蔗糖有过之而无不及。在那些声称“无蔗糖”的产品中,却常能看到这些配料。糖尿病人要是选择它们,那可真不如直接吃大米饭算了。

       ⑨从营养价值来说,无蔗糖也不意味比其他产品含营养素更高。不加蔗糖,往往用淀粉、糊精、油脂之类代替,除了提供能量升高血糖之外,对人没什么帮助。问题还在于,它们还常给人一种“高档”“滋补”的美妙感觉。

(1)、结合全文,题目中“噱头”的意思是:
(2)、选文第③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通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根据⑦⑧段文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不含蔗糖”这一说法的潜台词和真相。

潜台词:

真相:

(5)、如何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请根据上文和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由于食品添加剂能够改良食品品性,延长食品储存时间,改善食品的色泽、口感,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食品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

资料二:一些不法分子为谋取暴利而滥用食品添加剂,或在食品中添加禁止加入的有毒有害物质。有些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为了躲避监管、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借口企业商业秘密,往往隐瞒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信息,不愿意公开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类别和含量。

举一反三
阅读《有家无长》回答问题
        ①请问你的家长是……?
        ②家长是干什么吃的?
        ③面对这两个极简单的问题,如今我们却很难回答。可能,大多数的城市家庭已经民主化,不需要“家长”这东西。只有当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或派出所填写“户主姓名”时,才需要这样一个角色。于是,纷争不断,离婚率攀升,家庭教育失衡……
        ④在个人主义时代,最先受到挑战的并不是单位首长,而是家庭的家长。没有多少人觉得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角色有多么重要,除非家庭危机出现。
        ⑤通常,家长就是无限的“支付宝”。
        ⑥家长就是免费的“家政工”。
        ⑦家长就是全天候的“出气筒”。
        ⑧……没有人愿意扮演这样的角色,更无人乐意接受一个整天板着面孔管束着一家老小吃喝拉撒睡的传统家长。
        ⑨家,应该是温馨的天堂,是自由的牧场。可有时家也是冰凉的地狱,刻板的作坊。天堂与地狱之间,并没有隔着一堵墙。但是,人在“家”中,并非没有边界。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翁婿之间,都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家庭规则”。
        ⑩试问,现代家庭几个有家规的?谁来制定家规?制定了家规谁来遵守?
        ⑪漫长的小农社会,孔孟之流规则了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唱歌,妇相随,千人吃饭,主事一人,虽然家庭的人伦悲剧是不少的,总的说来还是稳定的,稳定了几千年。
        ⑫到了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家庭结构改变了,生活方式也改变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变了,过去三代同堂的家庭变为今日的三口之家,老婆当家,小鬼当家,还是老公当家?反倒成了一个问题了。
        ⑬一家之中,谁最最重要?父母,岳父母?孩子,老公?妻子?应该说家庭成员中的每个人都重要。实际上,有人把父母看得最重,因为“我”是父母生的,老人的日子较短。有人把孩子视为家庭核心,因为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爱情的结晶。这些都有道理。然而,往往如此就引发家庭大战。
        ⑭谁来平衡家庭矛盾?维系家庭的核心力量到底是血脉还是爱?契约?这实在是天下第一难的问题。
        ⑮有人当得好皇帝,当不了家长;有人擅长处理复杂的国家事务与国际关系,却处理不好家庭关系。
        ⑯家庭生活中没有“圣人”,没有“伟人”,更没有什么书记、省长,学者、教授。
        ⑰但家里一定得有一个“长”,此“长”非官长,非年长,非智长,他(她)本来就在“家”里,是一头猪也!
        ⑱古人造字,《说文》以房下有豚为“家”,意即房子里有猪,因为猪在农耕时代最为宝贵。这样解释得通吗?牛、马、鸡、狗诸畜,何比猪贱?我以为宜作新解:猪能吃苦耐劳,甘于寂寞、牺牲,堪为一家之长。
                                                                                                                                                 (摘自新浪网上高由的博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揭开迷“雾”中的重要秘密
①近期,我国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PM2.5严重超标,一些地区PM2.5的最高测试值甚至达到每立方米1000微克,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细颗粒物指标。
②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雾霾漫天?
③我国科学家研究证明,首先,高空的霾“造雾”能量更强。从科学意义上来说,所谓雾是指亩分之百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但是水蒸气成雾需要相对湿度达到400%,否则,很难形成全国范围内铺天盖地的浓雾。细颗粒物却可以在较少的水汽中“大展宏图”。大气中的相对湿度甚至不需要达到100%,细颗粒物就能“造雾”。而发生在高空的霾,“造雾”能力更强,如果大气当中还有大量人为硫酸盐、铵盐、硝酸铵、有机酸盐等,就更容易使大气中的细颗粒物膨胀,从而导致天空灰蒙蒙一片。
④细颗粒物可长途“奔袭”。10年来,科学家设置了多个采样点,从西部的新疆一直到东海,每个季度进行采样,共采集了近2万个样品,并进行全面实验分析,最终揭示了我国严重灰霾尤其是高浓度细颗粒物PM2.5的来源和形成机制。众所周知,我国有二大沙尘源区,分别是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还有蒙古的戈壁。这些沙尘在传输途中与污染物相互作用导致了硝酸盐向硫酸盐的转化。正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污染对我国大气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⑤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在节能减排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国范围内电厂的脱硫脱硝工作都已经全方位地推进,可是为什么大气环境却没有转好?科研团队研究成果显示,大量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空气中细颗粒物大大增加的首要原因,也是雾霾形成的主要因素。比如,目前上海机动车数量估计在500万辆左右,北京更是达到了600万辆,其他中小城市也正上演着堵车大片。机动车尾气排放所占的比重已经跟工厂排放接近。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对排放标准的有法不依,已经严重伤害到了中国的大气环境。
⑥量的细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特别是肺癌发生率会大大提高。很多气溶胶上附着有病毒、细菌,对公共卫生也会有很大影响,2003年的非典疫情就与此有密切关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主题阅读:扫一扫“二维码”

【神奇的“二维码”】

      超市购物,扫一下食品二维码标签,食品原材料、生产企业、生产日期、保质时间等信息就会映入眼帘,产品基本实现了全程透明,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得以保障。

      初次见面交换名片,用手机扫一下对方名片上的二维码,姓名、电话、单位等信息一下就可存入你的通讯录,不用再进行复杂地输入。

      广州番禺区最近创新研发试用“出租屋智能手机巡查系统”。出租屋管理员在上门巡查时,用智能手机读取门牌上的二维码信息,即可准确获取该户址的信息。

      一个位于加拿大亚伯达省拉科姆市的家庭农场,申请认证了一个奇特的玉米迷宫,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上世界上最大的、可使用的二维码。这个玉米迷宫面积达2.876万平方米,如果有人乘坐直升机,在玉米迷宫的上空用智能手机扫描这个迷宫图案,就能自动跳转到农场的专属网站。原本属于辨识商业信息的一种工具,由此变得有趣起来。

      在2013年的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俄罗斯设计的展厅也选择了一个相当有趣的二维码主题。展厅到处都有各种QR二维码,游客们用手机、iPad扫描二维码,然后就可以链接到相关网站,了解展厅的内容—— 一个在莫斯科郊外建设未来城市的计划。这种做法显然也非常酷!人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那种使用现代科技发现“神奇”的乐趣。

【“二维码” 是个啥】

      二维码是一种黑白相间的图形,是用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二维码能够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象,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象时,二维码内包含的信息就显示出来。

      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新一代条码技术,看上去像一个双色方形迷宫。它区别于常见的条形码,即一维码。在信息表达上,二维码能在横向和纵向两个方位同时表达不同信息,因此可存储的信息量是条形码的几十倍(见表一),并能整合图象、声音、文字等信息;在功能上,二维码不但具有基本识别功能,而且可显示更详细的产品内容。它不仅读取方便,还能节约纸张。使用一维码时,碰到条码受损(如污染、脱墨等)时,识读设备就无法读取信息,这就需要操作人员通过键盘手动输入条形码号。二维码引入了错误纠正机制,使得二维码在造成局部损坏时,依旧可以正确识读。当二维码损毁面积达50%时仍可恢复信息,并被正确识读,其译码可靠性高,错误率不超过千万分之一。

      二维码有许多种类,其中最常见的QR二维码,是1994年由Denso﹣Wave公司发明的,QR即英文Quick Response(快速反应)的缩写。很明显,发明者就是希望QR二维码可让其内容快速被解码,这也是目前二维码的最显著特点。

      因为荧光粉等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开发,一些商品开始使用隐形二维码。这些隐形二维码裸眼看不到,必须通过红外激光照射才能进行扫描验证。由于该技术生产过程比较复杂,造假者无法轻易复制。此外,二维码的特点还包括制作成本低、容量大、编码范围广等。

【“二维码”的使用】

      中国移动物联网基地相关专家曾表示,二维码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它的门槛其实很低,普通网友在网上搜索下载一款二维码生成器,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制作二维码。曾有病毒伪装成手机聊天软件,并通过二维码提供下载链接,用户一旦下载,就会不断收到自动发送的诈骗短信。

      动车组、高铁都已实行火车票实名制,票面右下角便印着一个包含着个人信息的二维码,一旦被扫描,个人信息就一览无余。虽然现在实名制火车票已经有所改进,在票面信息上,身份证号的生日日期会被四个连续的“*”号代替,但要学会保护个人信息,就得首先学会随手撕毁不准备作为报销凭证等用途的实名制车票。

附:表一

类 型

一维码

二维码

数据容量

大约20字符

大约2,000字符

数据密度

1

20﹣10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和草木在一起

周华诚

    ①都说“草木无情”,我却不这样认为。一切活着的东西都潜在地具有一些情思,草木也不例外。人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慢慢也会受到草木的影响。

    ②春天到来,牛牵引着犁铧走向野地,那里正盛开着一个喧闹的春天。犁尖插进微热的土地,把新鲜的泥巴翻转过来。穿蓑衣戴斗笠的农人扶锄而立,他要把种播撒进清明的土地。他就那么站了一会儿,在手掌上吐了一口唾沫,两掌搓一搓,然后用力挥动尖嘴锄,就把种子们一一点进了泥巴间。微细的雨滴继而铺陈下来,润湿大地。很快,嫩黄色的细芽将穿透种壳,在土地上彰显力量。A.这时,如果你蹲下身来,与嫩芽们对视,用目光抚摸它们的茎叶,就能看清茎秆上细细的白色绒毛。这样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你会感受到它们时时都在蓬勃的生长。

    ③在大地上,草木都依照四时节气过日子。春日里开花,夏天舒枝长叶,到了秋天结出累累果实,冬天开始落叶,脱去一身繁华。父亲在田间种水稻,他告诉我,水稻的生长过程也是严格遵循四时节气的。谷雨过后,立夏之前,父亲要浸种,三日后谷子爆芽,五日后谷种播到秧田。B.之后,水稻们拔节、开花、灌浆、结实,直至立秋,谷子成熟,向着大地弯下腰身,等待一场盛大的收割。

    ④中国人的智慧里,有光阴与节气。节气这件事存在的意义,正是让人不要走得太快,走得太急。现在的人,大多心急,可是只要返回千百年前看一看,你就知道,并没有什么可急的。那时候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是跟草木一起过日子。立春的时候赶牛下地,打它两鞭子,吃两个春团;到了惊蛰,听几声响雷,去竹园掘几株笋,用咸肉煮起来吃;清明的时候,思念一下远去的亲人,看梨花在屋角绽放;小满的时候,谷物在田地里抽穗拔节;到了芒种,那就挥汗如雨,把大半年的辛劳扛在肩上。

    ⑤节气就是规矩,草木与人,都要遵循这些规矩。父亲守着四时,一年里种着一季两季稻,一辈子不过收获几十次、百余次稻谷。已无法再多。光阴不会给你更多的可能。跟草木在一起久了,你慢慢就变得不那么着急了。你知道它们会在什么时候开花,在什么时候结果。你知道它们没有经受烈日曝晒的瓜果不甜,经过霜降的青菜才会更加甘糯。你知道要享受自然的果实,唯一需要的是耐心,要陪着它们在光阴里慢慢成熟。

    ⑥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你的身上慢慢也会有草木的朴拙。我认识一位水稻科学家,一年中,他多数时间在稻田里。我发现他的脸有几个特点。第一是黑,被太阳晒黑的。第二是粗糙,他从不抹七七八八的化妆品。第三个特点,是似乎渐渐与这个社会的流行脱节。整个社会都在速效、融资、上市,利欲喧嚣,他却还是站在稻田里,手掌抚过一株一株的水稻。他从草木中间来,带着草木的质朴与淡然。

    ⑦草木在大地上,人也是大地上的草木。这样说吧,人和草木在一起待久了,走到阳光下,也就拥有了草木的神采。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听海的心

迟子建

①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②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③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下来,缓缓走向海滩。中年男人弓着腰,奔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副庄严的姿态。

④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⑤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⑥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拒绝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⑦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 , 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媚的。

⑧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沧桑的听海的心。

⑨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够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⑩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蕾切尔·卡森的名字。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不忍离去。蕾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⑪是啊,如果我们对大自然没有怀抱一颗“惊奇之心”,我们身体里埋藏的“灯”,就不会闪亮。对大自然的“惊奇之心”,能持久地生发心灵的彩虹,驱散我们人生的灰暗。

⑫蓄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湖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字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⑬蕾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世人。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选自《迟子建散文集》,文章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