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文言文阅读

疾困与孙权笺

周瑜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 , 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方今曹公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①讨逆:指孙策,他曾受封“讨逆将军”。②腹心:指重要的事。  ③威灵:指国家与吴主的威力。④疆场:边境。⑤旰食:指事务繁忙不能按时吃饭。⑥傥或:倘若,

(1)、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瑜以才                三往,乃见    B、戎行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 C、不足惜                今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D、此朝士旰食之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至 以 不 谨 道 遇 暴 疾 昨 自 医 疗 日 加 无 损。

(3)、请用现代汉语表达下列句子。

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

(4)、上文是周瑜病危时写给孙权的书信,《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给刘禅的表文。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这“一笺一表”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任务三:探先贤情怀,品孤独韵味。

【甲】月波楼

(宋)郑獬

古壕凿出明月背,楼角飞来兔影中。

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

溪藏画舫青纹接,人住荷花碧玉丛。

谁把金鱼破清暑。晚云深处待归风。

【乙】月波楼记(节选)

(宋)毛滂

甲午秋九月,秀州修月波楼成,假守毛滂置酒其上。因语坐上客曰:望而见月,其大不过如盘盂,然无有远近,容光必照。而秀,泽国也。水滨之人,起居饮食,与水波接。此二者,秀人成得而有之。昔令狐君乃为此楼,以名“月波”,意将揽取二者于一楼之上?谓守得笼为己物,时分余光,以及宾客,顾不见笑于大方之家邪?是虽绳枢瓮牖、渔椎之舍,皆可得二者之胜,宁待登此楼而后得之?然昔人升车褰帷裳,意当高视远听,或者登楼四顾,使能明目洗心,有如月与波者乎?令狐君之名是楼,岂有意于此邪?

今楼下之池水,才寻丈间,亦聊足浴鸥鹭尔。极目野田,无三数里远。郑毅夫题诗其上,乃云:“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毅夫之喜夸也如此!虽然,天下孰大泰山或为小天下孰小秋毫或为大。而大小之相去,殆出吾方寸间,盖亦不可以语人矣。故此楼目力所及,虽不如毅夫言,倘以为大则穷日月之出入、极江海之泛滥,要当一眼吞之,是岂不近出眉睫之间哉?

楼前翠潋如萦带,而高柳横塘,远入孤村;野花水草,微见幽处。阑干下瞰,烟雨空濛,朝霞暮云,凌乱衣袂,徘徊徙倚,心舒目行。盖可以散郁滞而忘吾忧也。
【注释】①假守毛滂:毛滂,字泽民,为官坚守法度,关心百姓疾苦。因党争连坐下狱,后任秀州(今嘉兴)代理知州,故自称“假守”。在任期间重修月波楼。②令狐:即令狐挺,任知州时始建月波楼。③绳枢瓮牖:比喻贫穷人家。④褰qiān:撩起。⑤原句出自北宋文学家郑獬的诗作《月波楼》。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