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莒县2017届九年级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卷(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大自然的惩罚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如果没有沙源这个条件,后两个因素只能造成大风或降水等天气现象。专家通过对河西走廊沙尘暴的“策源地”武威、金昌等地的实地考察发现,强劲持久的大风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人为破坏的植被和风化的地表松散、干燥土层等沙源是造成沙尘暴的“罪魁祸首”,沙尘暴是伴随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平衡的破坏而产生的。

    早在1860年至1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地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93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3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当时大气含尘量每立方公里高达40吨,3亿多吨土壤被卷入大西洋。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不仅袭击了西北、京津地区、华北部分地区,就连长江以南省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甚至掠夺,而不给其“休养生息”的机会,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痛定思痛,历史的教训不能忘记,人类应真正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如何防治沙尘暴,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说明的主要内容
(2)、从沙尘暴的形成来看,它与大风降雨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沙源;(五个字之内概括);
(3)、第三自然段中的“过度开发”是指什么?(原文回答)这段文字采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方法,请简要说明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
(4)、人类不注意与自然和谐相处,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请你举出一个这方面的例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举一反三
阅读《为什么下雨天睡觉特别香》一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下雨天睡觉特别香

壹心理

       ①明明是勤勉上进的有为青年,为何总在雨天犯困?是你的自制力太差,还是这其中另有缘由?以下内容,或许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②白噪声是天然的安眠曲。白噪声是指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均匀分布的噪声。不同于其他噪音,白噪声会使人感到平静,更易入睡。人在特别安静与特别嘈杂的环境下都会睡不着,但是在相对舒缓、有规律的声音环境下会很容易入睡,比如雨声、落叶声、转动的电扇声,还有老教授讲课的声音。一些神经衰弱的失眠症患者还会去购买专门的白噪声发生器,以帮助入眠。

       ③雨天气压低,交感神经不给力。交感神经与兴奋有关。当天气晴朗时,空气的含氧量高,能够为人体充分补充能量,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活动意向更积极;而到了阴雨天,气压降低,空气的含氧量减少,交感神经处于低落状态,人就会出现在雨天犯困的情况。

       ④褪黑素也参与了捣乱。人体在光线昏暗的情景下会增加褪黑素的分泌,其作用就是让人产生倦意;反之,光线明亮则褪黑素分泌减少。下雨天,天色暗沉,光照时间不足,会使人的褪黑素分泌增加,人困马乏也就不足为奇了。

       ⑤可能与进化有关。人类的许多行为都与早期进化有关。比如,人类对草丛“沙沙”的声音特别警觉,这是源自对蛇类的天生恐惧。男子在挑选配偶时以白为美,是因为肤色白的女子更显年轻,也更可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⑥同样,雨天好眠也可能与进化有关。远古时代,人类一般住在山洞或茅草屋里面,晚上睡觉时会非常担心野兽来袭。而在下雨天,野兽一般不会出现,人们也会放松警惕,获得短暂的安全感。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人们沿袭了这种习惯,雨天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意味着“安全”,人们可以在这样的天气里放下戒备,让紧张的神经舒缓下来,做一个甜美的梦。

       ⑦看到这儿,你是否想起了童年的某个雨天,自己慵懒地躺在床上听雨声呢?

(选自《读者》2013年第19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汽车尾气,都市中的“无形杀手”

袁中银

    ①对于都市中的人们来说,危害最大的恐怕就数有“城市无形杀手”恶名的汽车尾气排放物所造成的空气污染了。

    ②汽车尾气中多达150—200种无机和有机化合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反应物。现已测定,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物质里,69%的铅,70%的一氧化碳,33%的二氧化碳,35%的烃类化合物,都是汽车排放的。汽车尾气污染占整个大气污染的60%,最高的地区可达90%。

③既有污染,必有危害。以汽车尾气污染与肺癌死亡率的相关性为例:当道路车流量定值为1000辆次时,居住地离车道的距离与肺癌死亡率的关系是:25—50米为万分之1.69;50—70米为万分之1.23。也就是说,车流量越大,居住地离车道的距离越近,肺癌死亡率越高。而问题是实际情况较之这些定值测量要严重得多。车多时,人亦多,距离更近。

    ④目前,我国车辆80%还在使用有铅汽油,这种汽油不光使生产工人的身体受到危害,而且汽油燃烧过程中铅不参加燃烧,随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众所周知,铅对人体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空气中的铅进入人体,它能刺激人的中枢神经,使人慢性中毒。对妇女儿童的影响更大。它能扰乱妇女的生理功能,诱发胎儿畸形。婴儿、儿童体内含铅过高,会引起智商下降,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病变。我国包括北京在内的10座城市,儿童的血铅浓度已达到了国际认定的警戒线。

⑤另据日本科学家的研究,柴油车尾气中有一种叫“3—硝酸苯蒽铜”的物质是迄今发现最强致癌物,它可以导致血液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生畸变,比以前人们所知道的最强诱变剂——二硝基芘的毒性还要高0.6倍。

    ⑥化学微粒的吸收和“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碳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经太阳紫外线照射所发生的光学化学反应)的危害,也是十分惊人的。如美国每年有10000人因吸入化学微粒而死亡;美国洛杉矶市1952年所发生的一次“光化学烟雾”事件,造成大批人急性损伤:流泪、咳嗽、气喘、呕吐等,并使大面积植物受害,车祸增多,致使400多人死亡。当时该市汽车保有量为9万辆。

    ⑦而今,仅以武汉为例:人口达780万,汽车保有量约为30万辆。在去年举行的全国生态环境报告会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叶汝求明确指出:“北京、广州、上海、武汉等城市的汽车尾气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的严重‘公害’。”这决非危言耸听,而是一个亟需改变的现状。

⑧目前,全球汽车总保有量约7.6亿辆,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自然令世界各国大伤脑筋,而同时也迫使全球的科研人员为此而大动脑筋。因此呼吁绿色车辆已成为地球人的心声。

(选自《初中语文读本》有删改)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蚂蚁的本领

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曾经这样描述蚂蚁:“蚂蚁太像人了……它们培植真菌多喂养蚜虫做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用化学喷剂惊扰和迷惑敌人并捕捉奴隶;织巢蚁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他太夸张了吗?没有!其实蚂蚁的本事远不止于此。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它们就会修筑“公路”。亚马孙雨林中的蚁类,为躲避狂风暴雨,在树皮上啃出一条条凹槽,或在平地用沙砾修筑成沟槽,作为它们的公路;蚂蚁是列队行进的,为解决相对而行或十字路口的交通阻塞,它们竟“设计,,出了类似立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

       别看蚂蚁的神经系统并不发达,就那么几个小小的神经元在一起,根本谈不上有头脑和思想,然而它们一旦成为一个整体时,居然能够思考、筹划、谋算,成为一部活计算机。它们无需图纸,也没有指挥和监理,竟能齐心合力地设计并建造成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蚁丘。蚁丘的内部布局合理,空气畅通,温度恒定,各种设施齐全,其工程之浩大令人惊叹:有的上百个蚁丘相通,可长达数十米;有的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最高的可达6米,按其身高的比例,相当于人类300层的摩天大楼。蚂蚁王国的这类工程往往需要十余年的艰辛劳作,而工蚁的寿命不过两年,也就是说,需要几代蚂蚁的努力方可大功告成。天知道,它们是怎样保持二致的!

       据考证,蚂蚁早在5000万年前就完成了类似人类的从“狩猎”到“农耕”的转变。现在地球上约有200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真菌的本领。它们不仅懂得施肥、收割,还懂得利用树叶发酵产生的热量来保持真菌的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甚至当它们种植无收时还会向邻居借贷!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们居然还“酗酒”,它们将蝶的幼虫拖入蚁穴中,然后舔食其分泌的甜汁,一个个醉态毕露如醉鬼一般。

       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几乎都怕火,但蚂蚁不怕,甚至可以灭火!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蚁穴顶上,开始它们似乎有点惊慌,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只见无数只蚂蚁前仆后继扑向火焰,用分泌出的蚁酸来灭火,经过66秒,一些蚂蚁牺牲了,但终于扑灭了火焰。当再次重复这个实验时,它们只用了40秒钟就将火扑灭,而且无一伤亡。

       蚂蚁,这类有着8000万年历史的“资深”的地球居民,真值得我们学习!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如果植物有意识,它在想什么?

    ①一株玫瑰,一片苔藓,一棵白杨,它们在想什么?植物钉在地里,除了随着日月盈亏生长、凋谢,它们还能做什么?

    ②一些新型的植物学家发现,植物一生扎根在一处,在长期演化中发展出一套惊人的智能行为,以迎击自然界的无常和危险。英国植物学家安东尼·特鲁瓦斯说,“每株植物持续地感知环境,处理各种信息,利用自己的记忆做出最佳决定,提高生存率。”

    ③植物与环境持续互动,但在危险来临时不能卷包袱走人,因此为了生存,必须在每一刻、每个季节最大化地利用环境。植物也做许多决定,因为它们必须如此!

    ④应该研究植物的哪个部位来观察这一机制呢?乔治·巴塞尔通过研究一粒种子的决策,优雅地绕开了这个问题。因为植物的所有细胞此时集中在同一个实体内,也因为种子只需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发芽,或不发芽。

    ⑤种子和它的母株一样,能敏锐地感知环境随时间的变化(温度、湿度、营养等)。但这还不是全部,因为种子须避免仓促决定。(1)如寒冬中有几天异常回暖,让它以为春天到来,它就可能沉不住气,开始萌芽!而随后到来的寒流会冻结它春天般的热情。这时它就只能“望根兴叹”了———更确切地说只是个胚根!

    ⑥不能着急,而要决定应该做或不做什么———植物有这个能力。乔治·巴塞尔在植物实验室的大明星拟南芥种子里观测到这一情况。这种子可不是新手:在探头向外之前,它谨慎地处理外界信息,把幼根转来转去好几次。“胚根顶端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决策中心,不断权衡着有利和不利方面。它和人类大脑一些非常简单的认知系统具有相同的空间组织。”这位研究人员介绍道。种子才不傻,它会在一连串温暖天气的预兆中酝酿自己的选择。

    ⑦面对环境威胁或屡次出现的侵犯者,植物也完全有理由拥有记忆。记住水开始变得稀少能让玉米更好地防御干旱;记住风和被连根拔起的风险使白杨树更牢固地扎根在土壤中,生长树枝时更加谨慎。而这只是几个已被证明的例子。

    ⑧还记得巴甫洛夫实验吗?实验中的狗能在重复中学会把铃声和奖赏联系起来,而现在科学家发现,豌豆似乎也能实现这种“联想学习”!

    ⑨澳大利亚植物行为专家莫妮卡·加戈里亚诺衡量了豌豆幼苗根据一个看似中立的征象———风———预测光照的能力。(2)每当风吹向植物一侧时,光就会照到同一侧。结果和狗一样,胚芽在大部分情况下学会了把风吹和光照联系在一起。从统计数据看,这一学习的效果不如狗:略高于60%的豌豆苗吸取了经验,狗则超过90%。加戈里亚诺解释:“植物在选择跟随风向时,比狗更违背自己的天性。它们做了风险极大的决定,在能量方面可能要付出很大代价。”

    ⑩事实上,我们已经知道植物能进行所谓的“初级”学习。有些是通过习惯,含羞草就是一例,它的叶片只要轻轻一碰就会合拢。含羞草能学会不再害怕最终无害的反复摇动。有些是通过致敏,如多种植物能学会在病原体第二次来袭时更快速地自卫。

    ⑪巴甫洛夫式的学习使豌豆把两种独立的刺激相联系,是更加高级的认知能力。在多变环境中,运用补充信息来更好地定位资源,尤其是光照,将大大增加生存机会。像捕食者学习更好地利用不同预示性的信息跟踪猎物一样,自然选择下的植物也发展了相同的学习能力。

    ⑫植物有记忆、会学习、能决策,与我们共同拥有基本的认知功能,不久的未来,我们与植物世界的关系将被重铸,开启新同盟。

(引自2019年《新发现》,有删减)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

今天,一座名为火神山的医院,正式落成。战疫魔,增添了新的利器,开辟出新的战场。总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架设箱式板房近两千间,接诊区、病房楼、ICU俱全……这个建筑面积相当于半个北京“水立方”的“战地医院”从开始设计到建成完工,历时10天。

作为一所传染病医院,大到房间的结构布局,小到一个下水管道,在各项防护措施方面,近乎苛刻。而充分借鉴小汤山医院,让火神山医院的设计与建设“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分区严格隔离。通过设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及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和病人专用通道的布置方式,严格避免交叉感染。医疗区与生活区同样严格隔离。医护人员进出病区设置包括风淋在内的专用卫生通过设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病房带上“口罩”。离地面架空30厘米的每间病房,放置两张病床,均设有独立的卫生间。两扇窗户和通道组成的专用隔离防护窗,用于药品和食品的传递。医院绝大部分房间都是负压房间,房间内的压力比外面低,如同给病房带上“口罩”,避免病毒随着气流产生交叉感染。

—污染集中处理。医院铺设了5万平方米的防渗膜,覆盖整个院区,确保污染物不会渗透到土壤水体中,同时医院安装了雨水、污水处理系统,经过两次氯气消毒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所有房间排风均经过消毒杀菌及高效过滤达标后,才高空排放。

材料二:

火神山,它是近日被建设者们赋予特殊意义的最新命名。原来,楚文化传说中的湖北乃古楚之地,而楚国人被认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祝融(帝喾)则是黄帝的子孙。人的肺部五行属金,火克金。而荼毒人类肺部的新型冠状病毒惧怕高温,火神正好能驱瘟神,于是“火神山”之名应运而生。

“在湖北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他们选择了自己的祖先来命名这所医院,采用这样的命名,可以看到一个地方镇定不屈服的传统。”华东师大民俗学研究所田兆元教授说,“火神祝融代表的就是筚路蓝缕、开创蛮荒的精神,在当下能够代表我们决心战胜‘新冠’的精神。田兆元还提到,中华民族的两位祖先之一炎帝也是一位“火神”,“火神山”的命名不仅对湖北人有精神支持,对全国也是精神的提振。炎帝又称“神农氏”,是一位神医,湖北也有神农架,神农尝百草的神话传说流传千年,在全国上下齐心抗疫的当下,“火神”的命名颇具美好祝福之意。

材料三:

美国《华盛顿邮报》称,火神山医院在建设仅仅10天后向患者开放,这是中国为遏制迅速蔓延的新冠病毒所作的努力;英国媒体Metro UK报道将火神山医院描述为“几乎在一夜之间建立的医院”。“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称,火神山医院是在不到两周内建成的。在一个多星期之前才开始施工的情况下,这座医院堪称工程奇迹。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报道指出,火神山医院建成速度令人震惊,但从技术上讲并不是神话。中国人使用的是现有的建筑技术,他们将建造时间大大缩短。大量工人为此付出的劳力、精力和组织力令人钦佩。为快速建成医院,数十台起重机昼夜不停地工作,数千工人同时组装零部件。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班级开展“科学家精神”专题学习活动,小文整理了如下材料,并进行了分享。

材料一:

实体书店转型要“面子”也要“里子”

①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读书方式、阅读习惯有了很大改变,实体书店的发展受到不小冲击。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数字化阅读呈快速发展趋势,纸质阅读呈放缓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老牌实体书店为了赢得生存空间,纷纷走上了转型之路已是大势所趋。

②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实体书店或引进时尚的设计理念与元素,打造“高颜值”书店,成为“打卡之地”;或在原有传统业务的基础上,通过“书店+”等方式打造复合式文化平台;或积极进军社区或乡镇等薄弱地带。这无疑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在拥抱新技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实体书店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变革与创新贯穿始终。

③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为实体书店转型发展创造新机遇。

④当前,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升,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持续增加。“碎片化”的网络阅读不可能满足所有公众的需求,文化氛围的熏陶是实体书店的独特优势。一大批特色书店在各大城市兴起,规模不减反增。

⑤书店不仅是文化体验场所,更是一座城市的“灯塔”,是广大读者的心灵“栖息地”。它的核心是书籍,对象是读者。在书店转型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吸睛”“圈粉”“人气”,而忽略图书质量和服务,可谓本末倒置。这会导致能读的书越来越少,杂货商品越来越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读书活动越来越少,商业性活动越来越多。书店也就逐渐丧失了其本身的价值与内涵。

⑥时代在变迁,变的是书店的形式,不变的是人们从阅读中获取精神慰藉的需求。“腹有诗书气自华”依旧是很多人的信念与追求。相较以前,读者越来越重视阅读时的体验。无论是老牌书店还是新兴特色书店,能否在满足读者日益精品化、差异化的阅读需求上做到极致,形成自己的读者群,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发展前景是否乐观,毕竟书店既需要用“面子”吸引人,更需要靠“里子”留住人。

材料二:

①在电子阅读的冲击下,实体书店的生意日渐冷清。但近两年来,一批“高颜值”书店逆势而行,将看书与休闲相结合,掳获了一众文艺青年的心,并且凭借独特的设计风格成为网红打卡之处。

②不过,随之而来的也是争议。有人认为,网红书店的“形式大于内容”,存在过度商业化的嫌疑。而一些年轻人到网红书店也未必是买书,而更多是拍照留念。

③这种担忧是多余的。一方面,网红书店只要不是喧宾夺主,为了确保书店能够有起码的盈利空间,开展一些复合型经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不应该被苛责。毕竟,对书店而言,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另一方面,一些书店出售周边文创产品,定期组织线下读书沙龙、专家学者讲坛,抑或是像日本一些书店那样举行亲子阅读活动等,让书店从单纯的卖书变成一种以读书为纽带的线下社交场所,这其实是一种对书店功能的延伸和拓展,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重新定义“阅读”,这是过去的书店所不具有的。

④事实上,在讲究吸引力和体验感的时代,一家书店人气的多寡,除了书籍本身的质量,也与阅读氛围的营造有关,而这也是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城最大的区别之一。尽管实体书店不再景气,但是纸质书的销量依旧在增长,且国民综合阅读率也在继续上升。两者竞争“顾客”,靠价格战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使阅读体验感和仪式感做到极致,才是正确的方向。

⑤当然,网红书店仅有颜值是不够的。但凡成功的网红书店,它们在书籍选择、摆放以及其他服务上,都有自己的窍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专业性。如在日本,就有专门的书店“选书师”,他们结合书店环境选择书籍并进行摆放,根据读者的阅读喜好,以最快的速度推荐读物,还能为读者一对一地制定阅读计划。

⑥网红书店通过装修设计、综合服务、网络营销等手段吸引消费者,但更重要的是在于文化内涵的挖掘。只有在受众需求分析、专业服务和文化底蕴方面下足功夫,书店才能更好地满足公众旺盛的文化需求。

材料三:

①西西弗书店广州万菱汇店希望成为“参与广州的精神文化构建”和“引导推动大众精品阅读”的先行者。“背包太沉,存吧;站着太累,坐吧;买了太贵,提吧。”是西西弗书店的座右铭。西西弗一向鼓励读者在店里阅读摘抄,暖色调的灯光营造出了温馨舒适的阅读环境,读者阅读区的木质长桌椅和台灯吸引着“消费者”转化成“读书人”,这让西西弗书店看上去更像是一家图书馆。

②和所有城市的西西弗书店一样,“矢量咖啡”是他的伴生姐妹,读者可以把书带进咖啡馆里直接阅读,这也是“文化”与“商业”结合的体现。西西弗是一个书店,却不止图片中的文字内容是一个书店。她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风向标。

——(摘编自《西西弗书店——推动巨石的人》,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