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稠州中学2017学年上学期九年级12月份学力检测试卷(语文)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①

【唐】李白

    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②,私心慕之。及长,南游云梦,览七泽③之壮观。

    初,嘉兴季父谪长沙西还,时余拜见,预饮林下。耑乃稚子嬉游在旁今来有成郁负秀气。吾衰久矣,见尔慰心,申悲道旧,破涕为笑。

    方告我远涉,西登香炉④。长山横蹙,九江却转。瀑布天落,半与银河争流,腾虹奔电,潈射万壑。此宇宙之奇诡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窥焉。

    羡君此行,抚鹤长啸。恨丹液未就,白龙来迟⑤,使秦人着鞭,先往桃花之水。孤负⑥夙愿,惭归名山;终期后来,携手五岳。

(选自《李太白全集》)

【注释】①从侄:堂侄。耑:即李耑,李白的堂侄。②《子虚赋》:汉代司马相如代表作,其中描写了云梦的壮美景象。③七泽:传说楚国古有七个水泽。云梦:属“七泽”之一。④香炉:庐山香炉峰。⑤丹液:传说中的金丹,服用后可成仙。白龙:传说中仙人的坐骑。⑥孤负:辜负。

(1)、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

耑  乃   稚   子  嬉   游  在  旁   今   来   有  成  郁   负  秀  气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长,南游云梦

②破为笑

告我远涉,西登香炉

丹液未就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私心慕之”,是说作者小时候被《子虚赋》中所描写的云梦景象深深打动。 B、“此宇宙之奇诡也”,包含着作者对前文所描写的庐山壮丽景象的惊叹与赞美。 C、“不可得而窥焉”,暗含着作者对未能前往“方湖、石井”游赏的遗憾之情。 D、“终期后来,携手五岳”,是说作者终自己一生,也没有机会和李耑一起去游访名山了。
(4)、上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是临别赠言。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写出李白和宋濂对后辈寄予了怎样的希望。
举一反三
阅读《清新的回忆》,完成后面问题。
                                                                                                       清新的回忆
        1994年8月15日,我乘坐斯堪迪纳维亚航空公司的班机从莫斯科飞抵斯德哥尔摩,这是我第一次踏上北欧的土地。常说的北欧五国包括瑞典、挪威、丹麦、冰岛和芬兰,其中前四国的语言文化相当接近;芬兰与爱沙尼亚、匈牙利的语言类似,同在印欧语系之外,所以算是北欧国家里的另类。欧洲北部的人民对四季的转换特别敏感,这也难怪,因为漫长的冬季不仅冰天雪地,而且白昼短的让人心烦。幸好,我的首次北欧之旅是在一年中最好的夏季,第一站就是美丽的瑞典首都、北方水城斯德哥尔摩。  飞机抵达已是六七点钟,但天色仍然早得很。快捷地办好瑞典入境手续, 我们推着行李车走出阿拉达机场,第一个感觉就是环境异常地整洁、空气异常地清新。也许这与来自较为破旧的俄罗斯有关,但在多年后走过很多发达国家的今 天,我仍清晰地记得瑞典给我的第一印象,那就是无与伦比的整洁清新。车子飞驰在从机场通往市区的高速公路,路边是一块块错落有致的田野风光,这儿一片金黄,那儿一畦碧绿,不时看见通勤或者长途的火车优雅地驶过高低起伏的原野。但抵达瑞典的第一天,我还没有见到这座北方名城的最大特色,即纵贯环绕全市的河道与海湾。好在第二天,我就坐上了观光游艇一览这个北国水城的秀色。
         斯德哥尔摩本来就是飘在海上的城市,据说全城由八九个大岛组成,崎岖海岸线边的小岛更是星罗棋布。这几天丽日晴空,正是全年的最佳旅游时节,游艇上各国游客吹着清爽的海风,面对海天一色、城在水中的美景赞不绝口。导游是个体格健壮的当地姑娘,她操着流利标准的英语向大家介绍沿途的景点。后来经过比较,我发现欧洲北部的人们说英语确实非常地道,特别与法国、东南欧相比;后来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一是他们的母语大都与英语同属日尔曼语系,二是欧洲一体化的步伐至少在文化层面已经席卷西北欧,再有教育得力。说到瑞典姑娘,这可是个盛产西方美女的国度,从早期的电影明星嘉宝到当代风靡全球的流行歌手层出不穷,今日看到这里的如画美景似平大悟: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再联想到瑞典人的音乐天分,这个国家的官方语言虽然不是英语,却出产了众多事誉西方的英文流行组合。瑞典的工业基础也实力强劲,一大批响当当的跨国企业都从瑞典走向世界,这也奠定了该国在本地区的老大地位。
        人杰地灵的瑞典,主要城市都面水而建,斯德哥尔摩称得上世界同类水上城市的代表作。其实不只是靠海的城市需要水。走遍全球后我总结到,凡是历史文化名城都离不开水的滋润,这水可以是天然的河道,如拥有赛纳河的巴黎;可以是人工运河,如莫斯科和阿姆斯特丹;还可以是天然或人工的湖泊,如今日的德国新都大柏林。当然海滨的名城更是数不胜数。有了水,整个城市就像人有了眼睛一样有了灵气和生机。我国的历史名称也不例外,江南水乡和京杭运河两岸曾兴起了多少美丽的城市,可惜到了近代随着河水的逐渐消失而繁华不再。想到这里,真希望我们现在还享有天赐秀川、良湖的城市如杭州、苏州、武汉、岳阳,北方的泉城济南,或祖先开凿有人工湖的北京等名城,都能珍惜这城市的性灵和生命的源泉,永葆一方生机活力。

阅读《老胡》,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老胡

       ①我不喜欢老胡。但是,父亲去世一年后,他娶了我妈。

       ②我们都知道,我们母子俩需要一个男人。后来便遇见了老胡,他是小城的一个包工头,离异。

       ③我讨厌他。母亲炖的排骨,他总是跟我们娘俩平分;他站在路边看着刚放学的我半天搞不定自行车的链子,却袖手旁观;他暑假把我带到他的工地上,给他手下的人打工,看我晒得又黑又瘦却是喜欢得很,虽然他给了我工钱;他对母亲好,给母亲买衣服从来都舍得,对母亲从来没有吼过,对外婆也是大方得很,所以,他们都说母亲的命不薄。

       ④我知道他也不喜欢我,他总是嫌我太女孩子气,他不喜欢我说话用那么小的声音,甚至不喜欢我白白的衬衣领子。他说,爷们儿要有个爷们儿的样子。

       ⑤3个月之后,我在学校打了架,一个同学拿了我的笔,硬说是他自己的。这笔是老胡给的,给的时候说不值钱让我拿去用,第一天就被班里最强悍的男生拿了去,还放肆地在笔端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他一脸的鄙夷:“就凭你的后爹,能给你买这派克笔吗?”最终,我们动了拳头。老胡被叫到老师的办公室训话,开始还低眉顺眼地道歉,后来,知道了原因就跟我们戴着瓶底眼镜的老师好一顿激辩,他主张这架打得没错,领我出办公室的时候,还是雄赳赳气昂昂的。

       ⑥出校门正是放学的时候,他拦在门口,等着那几个男生。他说,来,你们一个一个来打,是爷们儿就要有爷们儿的解决方式。于是那天傍晚,很多人围在学校旁边的胡同里,看我怎样地歇斯底里。最终,我拿着那支派克笔一瘸一拐地跟老胡回了家。他揉揉我的脑袋,夸奖我“爷们儿不错,像我的儿子”。

       ⑦这件事情,母亲始终不知道,这成了我们两个人的小秘密,有了秘密的两个人总会有些小小的亲近。

       ⑧高考的那年,我意外地失利,成绩只能上个专科。母亲征求我的意见是否复读,被他一口拒绝了。他说,复读什么,浪费时间,浪费钱。我和母亲都沉默着,毕竟是继父,大抵是计较的。填报志愿的时候,他也说得轻松无比,他说,别管有用没用,挑个自己喜欢的。最终我报了警校。

       ⑨我毕业的时候,为了爱情执意要去千里之外的城市闯出一番天地。老胡生平第一次对我大发雷霆,我知道我应该留在他和母亲身边尽孝,但是那个城市里有我梦寐以求的爱人和生活,我最终是自私的。

       ⑩走的时候,是凌晨4时的车,摩托车坏掉了,为了赶时间,老胡在楼下随便找了辆邻居没锁的破自行车,用袖子擦了下后车座,让我上车。我有些迟疑,他却已经蹬上了车子,我小心地坐着,小城的街道很空旷,他的后背努力地向前弯,他的衣服被清晨的风吹起来,我突然便落了泪。我上车的时候,他说,存折在你的口袋里。我打开,一笔一笔,有百元的,也有千元的,我想像着他拿着它们去银行一点点地攒起来,为一个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儿子的未来做准备,而这个儿子,从来没有叫过他一声爸爸。

       ⑪我看着老胡,眼圈就红了,我说:“爸爸,你多保重。”老胡一巴掌拍过来,说:“怎么跟个娘们儿似的。”可是,车开出去之后,我看他扭过头去擦眼泪,比娘们儿还娘们儿。我以为他会一直在我的生命里,给我坚强的爷们儿样的支撑,没想到时光已经让他那么脆弱。半年之后,我回家,带了我的女朋友,带了他爱抽的烟,还有一身好西服,而他已经躺在了床上。

       ⑫我请了假留下来照顾他,那是我们生平最快乐的日子。天晴的时候,我推着他去近郊的每一介景点。过马路的时候,即使推着他,我也会握住他的手,那是我第一次真正地握住他的手,厚实而温暖。他像个孩子般地听话与依赖。他的笑容始终没有停过,跟问候他的每一个人说,这是我儿子,老胡的儿子。

       ⑬公司有急事,我对老胡说我要回去处理一下,我说,我只要两天,你等着我。可是,只隔了48小时,我回来的时候,客厅里已经有了他的遗像,他最终没有等我。

       ⑭他最后的时光,我却不在他的身边,这成了我一生的疼。

(摘自《航空报》,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尽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④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⑥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⑦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⑧“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⑨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⑩“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⑪“再数数。”

    ⑫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⑬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三差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⑭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⑮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文学作品阅读

韶华①盛

任淡如

①三月暮,城南开了桃花,城北亦有。

②一时间,有尘土处皆有灼灼的桃花照眼。

③有作家说过,“桃花难画,因要画得它静”。真是匪夷所思,桃花千枝万朵,春风一路,那么得意热闹,哪里说得上静呢?

④可偏偏,我觉得这话对极了。

⑤桃树属蔷薇科,桃花原不止常见的粉红这一种,淡白、红紫、浅绿,也有重瓣、撒金。我更喜欢单瓣的桃花,它们好像单眼皮的古典美人,天真又明净。

⑥旧时书院里栽过五六株桃树。因为听人说,桃树临水的好,所以全部植在水岸边。界河边种两株,半塘边种两株,眼看着它们抽了叶,眼看着它们打了苞,眼看着它们结了果……那两年,我常常走去看它们几时开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坡岸倾斜,人难立足,花开得怎样,倒是忘记了。我只记得河岸边原也有几株重瓣碧桃,野得很,无拘无束,开得烂漫。

⑦我在树山见过一株极大的桃树,花叶焕然,简直似经历了“三生三世”的丰茂灿烂。

⑧旺山也有。旺山并不以桃花出名,然而此季临水的农家旁多有桃树,虽然少,却有一种天然韵味——它们只是在那里慵懒地伸展着枝干。枝干上喧哗地迸着数不的花朵和花蕾。“春色满园”这个俗气的词,就在那些花枝间不俗气地浮动起来——满是人间盎然的生趣。

⑨这种盎然的生趣,想来也曾给半隐的唐寅不少安慰。

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风颠,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⑪唐寅的这首《桃花庵歌》很出名,后人知道桃花坞、桃花庵,多是因为唐寅。

⑫唐寅说自己“又摘桃花换酒钱”,不知是否为真事,不过桃花可食用可入药,却是真有记载。

⑬明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三月初三采桃花,七月七以鸡血混合桃花,涂在脸上,“三二日后 脱下”,可“令面 光如华”——这未免有些惊悚。而《太清方》只要求“三月三日采桃花浸酒,服之”,可“除百病,好颜色”,听起来就比较让人放心。

⑭桃花酒我们往年做过,做法很简单(这个做法也适用于所有鲜花酒):采摘开得正好的桃花,放入酒坛,倒入适量上好的白酒,浸没桃花即可,酌量加冰糖,加盖密封,浸泡三十日之后启封。到那时,桃花瓣会被酒浸得很薄很薄,好似一只蝴蝶。

⑮桃花粥我们也煮过。古方上说,将桃花置于砂锅中,用水浸泡三十分钟,再加入粳米,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红糖,拌匀即可。据说,此粥可以美颜。

⑯我们做的桃花粥没有这样复杂,也不为美颜。几个人从桃树上采摘了很多花瓣,回来直接撒在粥锅里。粥是在土灶上用柴火熬的,雪白浓稠,花片浮沉,着实是一锅艳美呀!

⑰许多方子上说采桃花最好的时间是在农历三月初三或清明节前,还特别指明要13 采东南方向枝条上、花苞初放的桃花。我不知道这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但我知道如此甚难———桃花开落,岂能由人。

⑱清代文人蒋坦在《秋灯琐忆》中有过记载:“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池上,秋芙②拾花瓣砌字,作《谒金门》:‘春过半,花命也如春短。 一夜落红吹渐满,风狂春不管。’”“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

⑲秋芙为之怅然。

⑳秋芙也忒多愁了。

㉑桃夭梅老,欢事皆是苦短的。我们只需记得韶华盛极时,那样满树浮动的盎然春意,这一春,便不算白过了。

(选自《读者》2023年第9期,有改动)

〔注释〕 ①韶华: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年华。②秋芙:人名,蒋坦之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