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散文两篇》同步试题

阅读下面有文字后完成习题

    ①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袭来,美国一家电器制造公司倒闭,公司总裁卡来尔来到多伦斯湖准备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当他的身子快沉到湖底里,已被医生下了“死亡判决书”的老朋友比尔的话突然响彻耳畔:“不!你仍然活着,至少还拥有生命,你没有权利轻易放弃!”比尔几乎用尽生命的全部力量发出的叫喊拯救了卡来尔。卡来尔回到公司,重新点燃了生命的激情,一切从头开始,像骄傲的雄鹰搏击于金融风暴的长空。

    ②卡来尔的新生,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们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有的人活着是为了物质的享受,有的人则更看重生命本身的美好;有的人追求名誉地位,有的人则寻求生命更深广的意义……

    ③我们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珍惜生命。正如比尔所说,只要我们仍然在人世间活着,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就得对生命本身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结束生命,哪怕这生命属于你自己。同时,活着也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活着能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能欣赏鱼翔浅底的怡然,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能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

    ④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呢?这也是我们活着应该思考的另一个严肃的问题。

    ⑤我们活着,就要坦然地面对人生,积极美好地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沐浴着生命的阳光春雨,体验生命的幸福欢乐。

    ⑥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因此,我们活着,就要点燃生命的激情,调动心灵的力量,激发人生的智慧,尽其所能,做些对自己对他人有积极意义的事。正如西方一位哲人说:“假如人仅仅为活着本身而活着,那就是纯粹的动物需求。”

    ⑦我们活着,就要认认真真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我们活着,就要脚踏实地去做自己想做而又有积极意义的事。胡适曾说:“生命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会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⑧活着,就要使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1)、对“我们为什么活着”的问题,第③段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简要回答。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

②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3)、文章结尾段的排比句有哪些作用?

活着,就要使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著,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4)、具体说说第④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5)、作者认为,人要“珍惜生命”“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放弃”生命,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据报载,韩国一位年轻女明星因生活中的一点挫折而服毒身亡。

材料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寒夜有灯苦读书 

                                                                                                                    胥加山
  ①读小学时,因生活贫困,家处偏僻,家里一直没通上电。没有电的夜晚,春夏秋日天长还好过,趁天黑前完成作业就行了。可一到冬天,白天那么短,放学回家的路上,天就黑了。吃饭可以摸黑吃,作业可不能摸黑写呀!于是母亲就用废墨水瓶做了个煤油灯。母亲的手很巧,在瓶盖上钻孔、用铁皮卷灯芯空管、用棉花捻灯芯……一切准备好,母亲又把废墨水瓶擦干净,往墨水瓶里倒满煤油,让灯芯浸湿煤油,划着一根火柴,点燃,片刻老家的土屋里充满了光亮,喜得我们涨红了脸……
  ②有煤油灯相伴的夜晚,读书写字,是件多么幸福温馨的事呀!母亲从不让一点光亮浪费。我们兄妹围着煤油灯做作业时,她也丢下能摸黑做的活儿,借着如豆的灯光,或缝补衣服,或纳鞋底。父亲也被她吩咐在一旁或搓绳,或编织渔网,就连家中的老黄狗和大黑猫也在灯光下和平相处玩闹着……
  ③煤油灯的上熄是由母亲掌管的,因为煤油也是家中的一项开支。为节约开支,母亲总是精打细算,坚决反对我们在灯光下打闹玩笑。她认为灯是为学习而亮的,因而幼小的我们就学会了珍惜灯光。然而当我们上到四五年级的时候,学会了阅读,母亲却变得很大方,时常倒满煤油,她纳鞋底陪着我阅读至深夜……由于在煤油灯下阅读时间太长,鼻子间常挂着两道黑灰。第二天一时没发现,上课时,常被人笑话。那时,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家中能有一盏玻璃罩子灯,因为那时一般人家都用上了玻璃罩子灯。
  ④家中用上玻璃罩子灯是在我读初中的时候。但煤油是有计划的,母亲总是托人想多买回些,可一次次总是落空。母亲每天把玻璃罩子擦个晶亮,把灯芯旋到最低,这样既保证了亮度,又节省了煤油……后来,我的一位英语老师知道我有夜读的习惯,她请在乡供销社工作的哥哥为我捎来10公斤煤油,且免费!
  ⑤读初三,学校要求住校。那时学校早通电用上日光灯,可学校每晚十点半准时熄灯,这可苦了有夜读习惯的我。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我省吃俭用买了个手电,每晚偷偷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和书中的人物同悲喜……
  ⑥我离家去外市读中专,家里也通上电,母亲信中告诉我这个好消息,当时我就想,放假回家一定买盏台灯夜读至天明……然而中专四年,父亲的病一年重于一年,我的台灯梦想也一拖再拖,直拖到参加工作。
  ⑦说起那盏陪伴我有12年的台灯,还有一个小故事。那年我刚参加工作,我把工资全给了父亲看病,晚上看书,只能在职工宿舍里就着100瓦的大灯泡下夜读,后来怕影响同事们休息,时常蹲在厕所里夜读。一次被值班的工会主席发现了秘密。那一年,我获得“先进工作者”,看别人获得奖品不是热水瓶就是洗脸盆,唯独我获得一盏精致的小台灯。后来才知道,那是工会主席特意奖给我的,鼓励我夜读更多的书……
  ⑧台灯梦圆了,我夜读的劲头更足了,也正是那盏台灯的陪伴,我爱上了写作。
        ⑨从                       的演变,光亮一次比一次照亮我夜读的心灵,也象征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人民的生活正朝着更光明处前行……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坦然走过乞丐

毕淑敏

    喜欢张爱玲的一个理由,是她说自己不喜欢乞丐。凡人不敢说厌恶乞丐,特别是女性,那样显得多不善良啊。

    乞丐是一个现象,它把贫穷和孱弱表面化了,瘫软地体现了出来。它把人的哀助赤裸裸地表达着,让他人在同情之后,起了帮助的欲望和收获施与的喜悦。

    听过一个女子讲述,她最终决定嫁给丈夫,是因为那个男人在看到乞丐的时候,总是一往情深地掏钱。某次竟把请女孩吃饭的钱悉数捧出,以至于两个人只能空腹沿江散步(女孩的钱只够两人回家的路费)。女孩认定男子值得信赖,很快和他结婚了。那个衣衫不整的乞丐不知不觉中成了红娘。当我对女孩见微知着的聪敏欣赏不已时 , 她脸色陡沉,说婚后不久发现丈夫狭隘虚伪,很快分道扬镳。于是那个乞丐又在浑然不觉中成了罪人。

    我茫然了,不知如何对待这大城市眉眼上的瘤。某天和海外宗教界的朋友结伴走地铁。肮脏的老乞丐裹着污浊破毡,半跪半俯地挡住了阶梯,破旧草帽中,零星小币闪着黯淡的光。毡下像枪管一般刺出半截腿,该长着脚的地方,是一团褐色的腐肉。情景的惨和气味的熏,使人不得不远远抛下点钱,逃也似的躲开。

    我知趣地退后了几步,和朋友拉开距离。依她的慈悲和博爱,无论捐出多少,都是心意,也是隐私,我尊重地闪开为好。

    她端庄地走了过去,俯身对残疾老人说,请你让一让,不要阻了通道,你没看到人们都绕开你走吗?这让大家多不方便啊。老人从地面抬起出半张脸,并不答她的话,我行我素道,行行好,太太,给几个小钱……

    朋友悄然走了过去,不曾放下一枚分币。进入地铁,找到站内的工作人员,她说,通道上有个乞丐,妨碍了交通,请你们敦促他走开。

    我无声地看着这一切,心想不给钱尚能理解,比如恰逢心绪不佳,无有余力关顾他人,但找了公安驱赶老丐,是不是也嫌过严?忍不住替她找理由,说,我看到报载,有些乞丐骗吃骗喝,白天在街上乞讨衣衫褴褛,下了班之后,西装革履地下馆子。

    朋友笑了,说我哪有这份神功。你说的那些事例我也在报上看过。具体到这位老人,没有证据,我们不可以随便怀疑。我疑惑道,既然你不认为他是坏人,为何不施舍?

    朋友道,可我也不能判断出他是否真的贫病无告,难以自食其力啊。

    我说,这却难了。每个人在掏腰包施舍之前,难道还要雇个私人侦探,一一查访乞丐们的收入情况吗? 朋友正色道,这正是现代社会的为难之处。进入信息社会了,人员大量流动,我们知道火星几日几时几分大冲,一般人却无法掌握乞丐们的真实背景。我说,那怎么办呢?有些乞丐挡住你的路,展示他们的残疾和可怕,吓得你不得不扔钱。几个人同行,若你袖手而过,就显出小气和不仁,压力也挺大啊。

    朋友说,我是从不在马路边施舍的。那样不是仁慈,而是愚蠢。当然了,我不敢说马路边的每一个人都不该救助,但救助,也要有现代的意识。你给了一点钱,他就叩头,他靠出卖尊严得到金钱,你收获了廉价的欲望满足。你的那几个小钱,是不配得到这样的回报的。他轻易地以头触地,因为他已不看重自我。那种靠展示生理恶疾,压榨人们的感官,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和逼迫。利用丑恶博得金钱,古来就被称为“恶乞”,被人所不齿。如果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却助长了不良之风,不正与你善良的愿望相悖吗!

    我听得点头,又问,那我们如何施舍呢?

    朋友说,要有正式的慈善机构来负责这些事务。它要接受各方面的监督,来有来路,去有去向,一清二白才能把好钢使在刀刃上,又省了普通民众的甄别之难。

    从那以后,我可以坦然走过乞丐身旁。对那些慷慨解囊之人不再仰慕,对那些扬长而去之人也不再侧目。

(选自《毕淑敏作品集》,文章有删改)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最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叉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⑪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⑫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⑬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⑭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⑮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著,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⑯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⑰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有删改)

阅读《绿茵场上的非主流》回答小题:

    ①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50多个国家。在很多人眼里,他这辈子只要守住家业即可,根本不需要什么奋斗。然而,当他接触足球后,突然觉得,跟绿茵场相比,钢铁经营之类的事情简直索然无味。从此,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球员。父亲骂他没出息,说:“我可以买下一家足球俱乐部给你经营。”他却说:“如果我整天躺在你的钱上睡觉才是没出息。”他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毅然走上足球之路。

    ②在意大利足坛,防守的理念根深蒂固,无论教练还是球员,都不敢越战术纪律的雷池一步;防守能力出众的球员,尤其容易出人头地。而他,天生就流淌着进攻的血液,更热衷于在球场上穿针引线,随时给对手致命一击。因为他的足球思想违背了主流理念,导致他一度被排挤而成为边缘人物。

    ③不得志的他,被租借到小球会布雷西亚。在这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罗伯特•巴乔。在巴乔的指点下,他迅速成熟,并开始走向辉煌。

    ④2001年,他加入AC米兰队,主教练安切洛蒂独具慧眼,认为他的另类踢法正是意大利足坛的稀缺品种,决定对他委以重任。在实战中,他逐步成为球队的“大脑”,确立了领袖地位,为AC米兰摘取无数荣誉,并于2006年率领意大利队赢得了阔别24年的世界冠军。2012年6月,欧洲杯烽火重燃,意大利对抗世界霸主西班牙,又是他精准如导弹的传球 , 令意大利先拔头筹。赛后,西班牙媒体评价他为“绿茵场上的达·芬奇”。

    ⑤他就是皮尔洛,国际足坛巨星。在他的商业家族里,他是非主流的;在他的足球王国里,他也是非主流的。他用另类的方式诠释着成功:靠自己,做自己,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做到最好,才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阅读理解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催着万物,都跟长了翅膀一样。

鹞爷也感觉到了,一大早儿就拿起那只“年年有余”的风筝,迈出了家门。

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 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 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 

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二间旧屋也难逃一 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 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

一阵春风吹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若在过去,鹞爷早 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 如今,鹞爷却攥 紧风筝, 迟迟不肯撒手。

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 这辈子, 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 多少只风筝。 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千姿百态。那些走在归途上的 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 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 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 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学这些费事的玩意。 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 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 风筝世家的传人。 大龙心高气燥,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 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 他 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 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 突然,一声嫩 生生的童音传来, 老爷爷, 放风筝好玩吗?

你玩一下,就知道了。 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

男孩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爷远远地望着, 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 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 起来, 紧追了几步, 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

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 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撅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 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 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 学校放假, 父亲开车 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 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 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 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 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 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 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恍然间,鹞爷觉得手心一湿,低头一看,是一滴滚落的老泪, 他揉了揉眼睛, 那么困惑,那么茫然……

(选自《小小说月刊》 2018 年第 4 期,有删改)

现代文阅读

听秋

乔洪涛

    一朵牵牛花把它看到的秘密告诉了另一朵牵牛花,另一朵再把它传给另一朵。一个晚上的工夫,满面篱墙上的牵牛花都绽放了,把那一个个粉嘟嘟的小喇叭挂在了肩膀上。早晨的阳光才刚刚变得薄薄的,凉凉的,它们就感知到了。篱笆花架下的那两棵细瘦如美人的秋草,已成淡黄,渐落风尘,却正有了徐娘半老的风韵,在牵牛花的映衬下,一点不来得含糊,也不来得潦草。她们早听到了牵牛花在夜晚的窃窃私语,她们知道那个秘密。高高在架上的牵牛花已经把喇叭举上了头顶,它们就要向整个村庄宣布:秋天来了。

    哦,秋天来了。我直起腰,把耳朵听向四野:我听见空气慢慢变凉的声音,那细微的凉丝丝的气丝儿慢慢变薄,变淡,夏日空气里的溽热和潮湿已经悄悄溜走,天空越来越远,越来越蓝;我听见田野里的庄稼和野草慢慢变黄的声音,一只蝴蝶飞起又飞落,一只蚂蚱在微黄的草叶上有力地弹跳,还有那弹琴鸣唱的蟋蟀,把忧伤的爱情的曲子弹拨得让人心碎;我听见屋檐上那只麻雀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它把早晨的第一缕温和的阳光叼起,藏进窝内,它灵动的小眼睛眨来眨去;我听见院子里墙角的那几棵野菊花把细碎而热烈的橘黄的花朵擎开,它们在绿叶中细密如星星,拥拥挤挤开得热闹。——我听见,我都听见了,我站在院子里,听见秋色渐浓,听见秋香渐浓,听见——秋意渐浓了。

    我还要去看一看田野里的那些生灵们,它们听见秋天的脚步了吗?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让它们做好过冬的准备——我要向我在庄稼地里喂养的蚂蚱做一个告别,那些春天从泥土里钻出来在我的田园里蹦跳了许多时日的蚂蚱,我从未驱赶过它们,它们陪伴我的庄稼度过了整整一个春天和一个夏天,我得赶快告诉它们,秋天就要来了,我要向它们道谢;我要向豆地中间的那一家小田鼠表达我的问候,我知道,夏天里它们一家生了四个可爱的毛茸茸的孩子,我曾经查阅《诗经》为它们取下了四个可爱的名字,那时候我没好意思惊动它们,现在到了秋天了,我要去看看它们是否准备好了过冬的粮食,它们既然能够把家安在我的豆地中,它们就是我的客人,我得去看看它们的粮仓,否则,一个冬天我都会睡不踏实;我还要去告诉那只失恋的蟋蟀,我记得上次来田园的时候,坐在地头上休息,它提一把吉他不停地在我身边弹唱,弹唱一首失恋的曲子,这年轻英俊的小伙,我多么害怕它陷进爱情的泥淖里不能自拔,我要邀请它到我的家中来,那里会有一个温暖的冬天让它疗伤;我还要找找那只灰褐色的野兔,如果能找到它,我要向它郑重道歉,因为夏天的时候我曾经带着狗追撵过它,现在想来我那时候的举动多么可笑;我还要向我田园的泥土表达我的谢意,它养育了供我食用的粮食,带给我丰满的肉体和滚烫的激情,让我拥有悲悯万物的情怀和仰望万物的思想。我要告诉它们,秋天来了,你们又让我收获了许多。

    听一听,停下手中的活计,听一听这秋吧。这是一个生命的仓库,这是一个声音的仓库!这里有芦苇变黄,秋果落地的萧瑟的声音,也有野菊花开放的声音,那些细密的花朵蓬勃而热烈,这里更有虫子们生命更迭的淼响!那衰落绝不是死亡,而是更迭;那腐朽绝不是结束,而是孕育。你可以听见生命的伟大,可以听见历史的浩渺,也可以听见岁月脚步的蛩音。

    还有那秋天的月亮,它挂在乡村的树梢上,像一枚上苍盖上的邮戳,又像天使闪亮的眼睛,纯洁得让人心疼。这枚时而新芽,时而满弓,时而淡绿,时而浅蓝的月亮呀,用它纯净的颜色,天真的姿态,牵引着我,在尘世的喧嚣嘈杂中,给我一条通往耳朵,通往诗心,通往家园的路。

把沉睡的耳朵喊醒,把沉睡的心灵喊醒,听一听这秋的生命之美吧!这潦草而妩媚的秋色里,有月亮的呢喃,也有花朵的情话,更有虫子们生命不息的绝响。

(选文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