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的尊严王永光

       ①将近“五一”小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30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 20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到:“排队,叫了号再过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

       ②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

       ③“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④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

       ⑤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

       ⑥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

       ⑦怪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37元6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

       ⑧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30吧。”

       ⑨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⑩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

       ⑪可是走到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

       ⑫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

       ⑬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过年老板还能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面,咱就回家,搭大志的货车走……”

       ⑭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真不该那么对他。

       ⑮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15元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我结账!我老家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

       ⑯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

(1)、请从文中找出“我”面对民工夫妇情感变化的词语。

→嘲笑→→感动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

②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

(3)、结合语境,说说第12段中“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的原因是什么?
(4)、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5)、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是谁?请结合选文说说原因,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改变世界的第三个“苹果”

      ①有人说,历史上有三个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是夏娃的苹果,一个是牛顿的苹果,还有一个就是乔布斯的苹果。

      ②乔布斯的这个“苹果”,在计算机行业中几起几落,如今又杀进了通讯领域。自从2010年市值超过微软以后,2011年第一季度iPhone的销售额达到了123亿美元,大大超过了长期领先手机行业的诺基亚(94亿美元),跃身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最近又爆出,苹果的现金储备超过700亿美元,一举超越了诺基亚、RIM、HTC和摩托罗拉移动这四家竞争对手市值的总和。除三星外,苹果可以用现金收购其他任何一家手机厂商。就一家企业来说,这是非常惊人的,也是史无前例的。

      ③在传统计算机领域,苹果的台式机和笔记本,至今仍是一些发烧友和专业图形工作者的宠儿,充其量也还是一个“小众产品”,而其在手机市场的表现,就大不相同。

      ④早在2007年,苹果就把自己的名字从“苹果电脑公司”改为“苹果公司”,表明了进军手机领域的信心。虽然苹果手机的总市场份额还不及诺基亚,但它已经稳稳地占据了市场的高端。

      ⑤当今手机的竞争领域,也在随着时光前行而不停扩展。先是硬件。所有的厂商都希望以最优成本提供最好的硬件,元器件制造商如芯片厂商英特尔、高通等的竞争也非常激烈。这种竞争会使手机硬件性能快速提升,价格快速降低。在这一方面,苹果的优势并不明显。

      ⑥还有手机的操作系统。当今的对阵形势是,苹果的 iOS系统 VS 三星、摩托罗拉等大多数厂商使用的谷歌Android 系统。虽然诺基亚加入了微软的 Windows Phone7 阵营,但结果还不明朗。未来,苹果能否领先,还要看 iOS 系统的后续研发能力如何。丰富的应用程序也是赢得手机用户青睐的法宝。现在众多的第三方开发者更愿意为苹果的iOS 和谷歌的Android开发程序,支持其余操作系统的开发者实在是门可罗雀。相比之下,由于 iOS 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多开发者还是会首选在 iPhone 上进行开发,获得成功后再移植到Android 的平台,在这里,苹果手机比Android 手机有着更大优势。设计二字就不用多说了,苹果已经证明,好的设计能让消费者为之疯狂。苹果把手机当做一种时尚消费理念灌输给消费者,形成了一种“崇拜”。这一点目前无人可及。

      ⑦当然,苹果称霸的原因,绝不仅仅在于为人称道的时尚设计,也不仅仅在于明星产品创新,更关健的是,苹果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正是商业模式的改变让苹果改变了过去传统电脑厂商的暮气 , 成为3G 时代的领航者。

      ⑧商业模式创新比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更为重要,有时并不亚于伟大的技术发明。苹果的产品并没有什么特别前沿的技术,也往往不是业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 但是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将合适的技术以最适合消费者体验的方式设计出来,从而为用户带来不可替代的价值。这就是苹果与其竞争对手有所不同的地方。

      ⑨这些模式属于苹果,这个苹果属于乔布斯。比尔·盖茨曾这样评价乔布斯: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不能忽视他。就是这样一个让人爱又让人恨的人,仅仅拿着咬了一口的“苹果”就引发了一场信息革命。

                                                                                                                       (选自《走进改变世界的第三个“苹果”》,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草原,一支苍凉的秋歌

    ①太阳刚升起,我便驱车从呼和浩特向希拉穆仁大草原进发。车出市区不久,即进入连绵起伏的大青山。望着窗外枫红谷黄的秋色,我的思绪陷入少时读过的描写蒙古大草原的小说情景中:绿莹莹的草原无边无际,清风拂过,到处“风吹草低见牛羊”;草甸子上野花盛开,群马驰骋;红日西沉,蒙古包外响起悠扬的马头琴……

    ②两个小时后,希拉穆仁大草原到了。希拉穆仁在蒙语里是指水草丰茂之意,自古以来这儿环境优美,人杰地灵。清朝乾隆皇帝北巡到此,惊叹世上居然有如此美丽的草原,草原上竟有如此清澈的河流,遂下旨在这里建一大召(指寺庙),作为满、蒙、汉等民族融洽的象征。这座古寺现保存完好。

    ③然而,草原风光却与当年大相径庭。

    ④我因有过川北大草原和云南香格里拉草原之旅,所以格外留意内蒙古大草原有何特色。进入我视野的草原显得十分苍凉,看不到文艺作品中写到的那种齐腰深的草了,只有所剩无多的小草,恰似北方田野里稀稀拉拉的麦茬;更有一片片裸露的沙土,旅人骑马、骑骆驼兜圈之际,后面扬起一溜尘土;草原上风大,我们的头发、鼻孔里吹入点点沙粒;哪怕我望尽地平线,也不曾看到一幅牛羊满坡的画卷,河流早已成了涓涓小溪……

    ⑤面对已显沙化的大草原,心想这也许是秋天的萧条所致,因为秋天的歌总是充溢着自然界的苍凉、充溢着人生的悲凉。由此追溯斑斓的历史长河,中华文明是由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草原文明这三大文明圈不断融合、不断发展而来的;与汉唐丝绸之路、宋元海上丝绸之路比肩的草原丝绸之路上辙痕犹在,似乎尚有驼铃声声;长空忽然一阵鹰鸣,颇像成吉思汗的蒙族铁骑,纵横欧亚大陆,将旌旗插向大漠深处,一路留下铿锵的足音……难道建立过辉煌的草原将要变成茫茫的戈壁滩?

    ⑥怀着诸多疑问,我请教了当地的老牧民。他们坦言,草原急剧沙化是近几十年的事,希拉穆仁大草原在上世纪70年代仍然是水草丰茂,风光无限,如今的景象与国人过度开发草原有关。我不禁联想到当下国家对生态文明的关注。所谓生态,就是生物在某一种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状态。按照西方生态美学的观点,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窃以为生物有三个层次的生命:第一层次为植物,第二层次为动物,第三层次——也即最高层次为人,这三者之间的生物链是不能破坏的,如破坏了第一层次,必然危及第二、第三层次。好在国家已经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科学地制定了治理草原的方案,前景还是光明的。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端午的鸭蛋

①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榍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儿。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威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②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威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威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注明:“高邮威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威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威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萊。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央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③高邮威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一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威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威鸭蛋呢

    ④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⑤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王者的败姿

2002年,背负着全国人民的殷殷期望,姚明奔赴美国,加盟休斯敦火箭队,成为一名真正的NBA职业篮球运动员。

    对于他的到来,美国民众同样充满着期待,还抱有种种不同的猜测——他们不知道这个身高2.26米的年轻人,究竟能给NBA带来些什么。然而,绝大多数人的判断是,这个来自中国的大个子球星一定行,所以正面的宣传还是占了主流。于是,他很快登上了美国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美国著名体育杂志《体育周刊》,还将他的身影印在了其封面上,大肆宣传,寄予厚望。一时,姚明来到NBA,世人皆知。

10月30日,休斯敦火箭队赛季首战印第安步行者,姚明也将随火箭队参战——这是他在NBA赛场上的首次亮相。这场比赛,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比赛远还没有到来,美国和中国各大媒体就以姚明为招牌,作足了宣传。而且,这场比赛还将在全美直播,中国中央电视台也将同步转播现场比赛实况,全美国的几百万球迷和三亿多中国球迷,将同一时间共同观看姚明的第一场NBA比赛。

    然而,那场比赛却让所有人看好姚明的人大失所望。姚明第二节以替补身份上场,一上场,面对印第安步行者潮水般汹涌的进攻,立刻被冲得左弯右倒,不知所措。场下的美国民众,看到这个拙笨的傻大个儿,无不摇头,甚至有人为此笑翻了身。整场比赛,他只上场了8分钟就被叫下场。最终的比赛结果,火箭队以82比91败于印第安步行者。而关于姚明的统计数据是,2个篮板,2次失误,3次犯规,得分为0。

    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开头,谁都没想到,在中国球场上叱咤风云的王者,会在NBA的首场比赛上输得如此的狼狈与凄惨。

    比赛过后的姚明,迎来的是美国社会各方如潮水般的嘲笑、蔑视、否定与怀疑。“姚明不行”的观点一时大行其道。而此时的姚明,虽然有些沮丧,但却没有惊慌。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失败压垮,他更不会在意别人说什么——你打得这么差劲,别人那样说很自然。他开始积极适应环境,主动地调整状态,学习和队友配合,并进行极为冷静的思考。失败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他看到了个人的优势——身高和技术;也看到了个人的不足——速度和力量。针对个人身上的不足,他开始进行刻苦的相关训练,面对未来,他仍然自信乐观。惊人的转变就这样在失败中积攒。

11月17日,休斯敦火箭队赴洛杉矶,挑战NBA冠军队湖人队。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比赛。在缺少了球星沙克·奥尼尔的情况下,湖人队教练菲尔·杰克逊表现得依然非常轻松,曾胸有成竹地对记者说,要将火箭队打得落花流水,将姚明拆成两半儿。

    比赛如期开始了。比赛一开始就以一边倒的形势向前发展,火箭队面对湖人队的迅猛进攻,溃不成军。第一节过后,湖人队遥遥领先。姚明依然是第二节上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比赛从此开始成了姚明的完美表演赛。一次跳投,两次远投,三次上栏,9投9中,2罚2中……赛场上出现惊天逆转,比分正悄悄发生着变化,姚明精准的跳投,梦幻般移动的背身上栏,羽毛般柔和的勾手投栏,令球迷们为之疯狂,赛场下的球迷情不自禁地开始集体为姚明唱起了充满赞美的“姚之歌”。

    那次比赛,火箭队最终战胜NBA冠军队湖人队,这是三个赛季以来的第一次获胜。姚明上场23分钟,得分20分。比赛结束时,疯狂的球迷为姚明热烈欢呼。

    后来,姚明和别人重新谈起首场比赛失利时说,当时,面对媒体潮水般的嘲笑,记者刻薄尖锐的提问,他毫不避讳,坦然微笑地说:“我对今晚很失望,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开头——这就是我的开头。”

阅读下文,完成第各题

规则意识当成为现代文明的通行证

高亚洲

    ①没有人会怀疑我们已身处“现代社会”。而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最大的不同,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说法——就是从身份到契约。契约最大的特点就是“讲规则”。那么,身处现代社会的人们,规则意识是否已经深入人心呢?

    ②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开展了一项关于“规则意识”的调查。结果显示:69.0%的受访者感觉人们的规则意识比过去增强了;62.4%的受访者建议人们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61.0%的受访者建议学校给予正确引导。据悉,被调查者以70后、80后和90后为主,而这正是目前社会的主要活跃群体。

    ③在此,有必要对“规则意识”的涵义先做一番厘清。“规则意识”是人们发自内心、以规则为自己行为准绳的意识,而不是简单的依照规则。当下,“规则意识”之所以被郑重地提出,原因有二:一是规则意识在现代文明语境下,越来越被推崇;二是在现实中,规则意识仍处于相对尴尬的境地。

    ④就前者来说,以法治为主旋律的现代文明,本身就是以各种规则为基础的,对规则意识给予何等程度的强调,都不过分;而就后者来说,类似闯动物园、阻停高铁、景区刻字等热点事件,无不说明规则意识在一些人内心可谓淡漠至极。而比照我们身边的现实,插队、随意闯红灯、随地吐痰等现象,又足以说明,规则意识的缺失依然是人们的通病。在上述调查中,虽然有将近七成的人认为社会规则意识在增强,但这只能说明情况得到好转,并不意味着规则意识已蔚然成风。

    ⑤规则意识的淡漠或缺失,______关乎个人素质,______会成为阻碍社会文明进步的硬伤。就个体而言,规则意识缺乏,将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就整个社会而言,没有被广泛认知和接受的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就不可能成为社会主流,没有契约何谈文明。这就如同在市场交易中,如果市场规则完备,那么交易成本就会降低。虽然社会交往不完全是经济交易,但道理相似,没有成熟的规则意识,同样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成本,让合作变得艰难。

    ⑥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到孟子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再到今日对规则意识的强调,建立广泛的规则意识从来都没有被忽视过。但是,面对人性先天的逐利冲动和社会规范体系中的种种漏洞,从愿望到现实并不容易,建立全民规则意识需要长期的社会培养和全方位的训练。

    ⑦那么,培养规则意识该从何处着手?此次的调查结果其实也间接给出了部分答案。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应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孩子抓起,以学校培养为主。只有从细处入手,才能把规则意识贯穿到生活点滴中。也只有从孩子抓起,才能使规则意识在代际传递中,塑造成性格和品质。学校在培养孩子品行中的作用毋庸多言,但是,每个人都是身边孩子的老师,每个人的举动,都将直接影响孩子对规则的认知。

    ⑧总而言之,规则意识当成为现代文明的通行证,每个人都将置身其中,成为规则意识的操练者、受益者。                      

    (选自《杂文月刊(选刊版)》2018年4期,有删改)

【注】①“从身份到契约”是英国著名法学家亨利·梅因提出的一种社会进化的理论。他有句名言:“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身份”社会讲的是人的出身和地位,有了特殊身份就拥有特权;“契约”社会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是对个人价值、个人权利、个人自由的尊重。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