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内蒙古满洲里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王者的败姿

2002年,背负着全国人民的殷殷期望,姚明奔赴美国,加盟休斯敦火箭队,成为一名真正的NBA职业篮球运动员。

    对于他的到来,美国民众同样充满着期待,还抱有种种不同的猜测——他们不知道这个身高2.26米的年轻人,究竟能给NBA带来些什么。然而,绝大多数人的判断是,这个来自中国的大个子球星一定行,所以正面的宣传还是占了主流。于是,他很快登上了美国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美国著名体育杂志《体育周刊》,还将他的身影印在了其封面上,大肆宣传,寄予厚望。一时,姚明来到NBA,世人皆知。

10月30日,休斯敦火箭队赛季首战印第安步行者,姚明也将随火箭队参战——这是他在NBA赛场上的首次亮相。这场比赛,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比赛远还没有到来,美国和中国各大媒体就以姚明为招牌,作足了宣传。而且,这场比赛还将在全美直播,中国中央电视台也将同步转播现场比赛实况,全美国的几百万球迷和三亿多中国球迷,将同一时间共同观看姚明的第一场NBA比赛。

    然而,那场比赛却让所有人看好姚明的人大失所望。姚明第二节以替补身份上场,一上场,面对印第安步行者潮水般汹涌的进攻,立刻被冲得左弯右倒,不知所措。场下的美国民众,看到这个拙笨的傻大个儿,无不摇头,甚至有人为此笑翻了身。整场比赛,他只上场了8分钟就被叫下场。最终的比赛结果,火箭队以82比91败于印第安步行者。而关于姚明的统计数据是,2个篮板,2次失误,3次犯规,得分为0。

    这是一个异常艰难的开头,谁都没想到,在中国球场上叱咤风云的王者,会在NBA的首场比赛上输得如此的狼狈与凄惨。

    比赛过后的姚明,迎来的是美国社会各方如潮水般的嘲笑、蔑视、否定与怀疑。“姚明不行”的观点一时大行其道。而此时的姚明,虽然有些沮丧,但却没有惊慌。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失败压垮,他更不会在意别人说什么——你打得这么差劲,别人那样说很自然。他开始积极适应环境,主动地调整状态,学习和队友配合,并进行极为冷静的思考。失败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他看到了个人的优势——身高和技术;也看到了个人的不足——速度和力量。针对个人身上的不足,他开始进行刻苦的相关训练,面对未来,他仍然自信乐观。惊人的转变就这样在失败中积攒。

11月17日,休斯敦火箭队赴洛杉矶,挑战NBA冠军队湖人队。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比赛。在缺少了球星沙克·奥尼尔的情况下,湖人队教练菲尔·杰克逊表现得依然非常轻松,曾胸有成竹地对记者说,要将火箭队打得落花流水,将姚明拆成两半儿。

    比赛如期开始了。比赛一开始就以一边倒的形势向前发展,火箭队面对湖人队的迅猛进攻,溃不成军。第一节过后,湖人队遥遥领先。姚明依然是第二节上场,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比赛从此开始成了姚明的完美表演赛。一次跳投,两次远投,三次上栏,9投9中,2罚2中……赛场上出现惊天逆转,比分正悄悄发生着变化,姚明精准的跳投,梦幻般移动的背身上栏,羽毛般柔和的勾手投栏,令球迷们为之疯狂,赛场下的球迷情不自禁地开始集体为姚明唱起了充满赞美的“姚之歌”。

    那次比赛,火箭队最终战胜NBA冠军队湖人队,这是三个赛季以来的第一次获胜。姚明上场23分钟,得分20分。比赛结束时,疯狂的球迷为姚明热烈欢呼。

    后来,姚明和别人重新谈起首场比赛失利时说,当时,面对媒体潮水般的嘲笑,记者刻薄尖锐的提问,他毫不避讳,坦然微笑地说:“我对今晚很失望,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开头——这就是我的开头。”

(1)、当初,姚明奔赴美国,加盟休斯敦火箭队,美国观众有什么反映?
(2)、说说句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姚明第二节以替补身份上场,一上场,面对印第安步行者潮水般汹涌的进攻,立刻被冲得左弯右倒 , 不知所措。

②姚明精准的跳投,梦幻般移动的背身上栏,羽毛般柔和的勾手投栏,令球迷们为之疯狂。

(3)、面对失败,姚明看到自己有怎样的优势和不足?
(4)、从姚明在当初失利时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态和性格?
(5)、你从姚明“王者的败姿”中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在这个世界上,浮躁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往往为了追求名利、权势、地位等身外之物,急于求成,把不该缩短的过程缩短了,甚至想到什么就想立马得到。因此,在这个过程里,投机取巧、不择手段等行为就应运而生,更有甚者,为此铤而走险。
        ②在这些浮躁面前,我们应该认识到,沉淀自己的心灵,对于整个人生是多么必要。
        ③当年,著名学者王叔岷考入北大文研所后,所长傅斯年曾问他:“你想研究什么课题?”他说:“《庄子》。”所长点了点头说:“要把才气洗净,三年之内不许发表文章!”这话让他很纳闷,为什么三年内不许发表文章呢?但他没有跟所长去争辩,而是按照所长的要求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术研究上,从校勘训诂入手研究《庄子》,后来终于成为20世纪在《庄子》字意训诂方面最权威的学者。有了成就的王叔岷,才明白了所长当初的良苦用心——做学问最忌目光短浅、心浮气躁,“板凳要坐十年冷”。
         ④沉淀自己的心灵,就是让心灵变得日益纯粹、明净,滤去那些杂质——诱惑、欲念等。“降魔先降心,心伏则群魔退”,这也正是《菜根谭》里的智慧的忠告。
        ⑤生活中,我们常说,缓一缓、静一静、忍一忍,让一让、做一做……其实这些都是沉淀,因为它们,我们保证了最真实的自己。心灵需要足够的时间去沉淀,那些人格的魅力就是沉淀的结果。
        ⑥台湾作家琼瑶曾说:“人生如河,人要沉到河的底部。”所以,一个人如果达不到一定的深度,一些“急流”随时会扰乱他,甚至“冲走”他。因此,为了那深度,就必须耐心地去沉淀自己的心灵。只有这样,我们才活得问心无愧,真实而高贵。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了吗?

       ①自今年4月10日前后以来,日本、缅甸印度边境、菲律宾、阿富汗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多国相继发生地震,造成人员伤亡。4月16日凌晨,日本九州岛发生里氏7.3级地震,目前已造成至少3人死亡,民众避难中,当地发生大规模断电。14日,日本熊本县发生6.5级地震,截至目前已造成至少9人死亡、上千人受伤,数万人被迫疏散;14日凌晨,菲律宾5.9级强震,造成3人受伤;13日,缅甸西北部发生6.8级地震,在孟加拉国造成60余人受伤,在印度造成6人受伤,并造成印、缅、孟部分建筑物倾斜或受损;10日,阿富汗发生7.1级地震,致巴基斯坦3人遇难、27人伤。连日来,巴布亚新几内亚、瓦努阿图也数次发生5.0级以上的地震。这些地震震级较高、发生次数频繁、具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力、影响人类生活。种种迹象让人不得不开始怀疑,地球是否进入了地质活跃期?

       ②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及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这两大地震带,可能已进入活跃期。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主要涵盖了太平洋的周边地区,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秘鲁,北美洲的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等国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因地壳板块相互碰撞频繁,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球约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近期发生地震的日本、菲律宾位于该带上。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全长两万多公里,跨欧、亚、非三大洲,该带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能量15%。该地震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穿地中海,经伊朗高原,进入喜马拉雅山东端向南拐弯经缅甸西部、安达曼群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之班达海附近,与西太平洋地震带相连。近期发生地震的缅甸、阿富汗则位于该带上。

       ③据地震学家统计,地球每天发生上万次地震。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因震级太小或离人口聚居地太远,人们感觉不到。而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全世界每年约有一二十次。震级为8级左右的地震,全球每年仅出现一两次。相关统计显示,用地震仪测出的地震,每年全球达约50万次,其中有感地震10万次,造成破坏的1000次,而7级以上、足以造成巨大灾害的有十几次。鉴于全球有85%的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界上,故有观点认为,板块运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是引起地震的重要原因。地震活动是正常现象,地震造成的破坏是局部性的,因此民众大可不必过于恐慌。

       ④全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专家说法不一:在被问及地球是否已进入地震活跃期的问题时,美国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学家兰迪。鲍德温曾指出:“这很难说,我看到有研究说是,也看到有研究说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强震多发区可能在任何年份发生强震,但我们不认为一个或多个地震活跃区之间存在联系。”不过,也有学者言之凿凿地就大地震进行过预测,如日本名古屋大学地震火山研究中心主任山冈耕春警告说,日本南海海槽地震是“一定会发生的、宿命般的巨大地震”,称下一次在举办东京奥运的2020年之后4、5年内发生“也不稀奇”,并建议日本政府尽早采取应对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迄今,全球地震学家尚未找到任何一种异常现象,可在所有大地震之前被无一例外地观测到。这意味着,人类还无法对迫在眉睫的大地震进行准确预报。但通过长期观测地壳断层,可对某地区未来数十年发生地震的概率进行评估。此外,发达的预警和信息传播技术,也可在破坏性较小的地震纵波到达地面时立即发出警报。在导致房屋倒塌的地震横波到达之前,为人们逃生抢出几秒至几十秒的宝贵时间。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在应对大地震等相关灾害时将会更加从容不迫。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环保与和平

李新烽

      ①200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破天荒地授予肯尼亚的环保主义者马塔伊博士,表彰她发动“绿带运动”,动员广大的贫穷妇女姐妹在非洲大陆种植了3000万棵树苗,在可持续发展与和平方面做出历史性贡献。消息传出,招致国际上一些人士的批评与质疑,他们担心如此扩展“和平”的含义,将会淡化这个奖项应有的意义。

      ②和平与自然环境及环境资源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仔细想来,二者确有联系。“和平”不但是指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对抗,而且包含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③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正在担忧,健康植物正在遭受着外来物种的侵袭和污染,面临不断被同化与异化的危险,其物种的纯洁性和生命力正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动物正在进行着“当代进化”:体积越来越小,寿命越来越短,种类越来越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行为,对大自然的征服活动,正在改变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威胁着动植物的前途命运。

      ④坦桑尼亚北部的曼亚纳湖是著名的火烈鸟生息地和聚居区。火烈鸟飞翔形成的自然奇观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醉如痴。遗憾的是,今年6月以来,曼亚纳湖的火烈鸟成群地死亡,且死因不明。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向曼亚纳湖排放的大量生活垃圾以及农药残留物和重金属污染,改变了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火烈鸟的集体死亡。

      ⑤伴随着珍奇动物的相继“销声”与稀有物种的不断“匿迹”,人类也在品尝着“战天斗地”带来的苦果。频率越来越高的台风登陆,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不期光临,人类比过去更多地见证了“赤日炎炎似火烧”与“洪水滔滔如席卷”两者同时并存的自然现象。“天行有常”,人类对大自然的“有意”改造,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回报。实践告诉人们,尊重大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己,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与大自然和平相处。中国古人言:“礼之用,和为贵。”人类对大自然也应以礼相待,以和为贵。

      ⑥战争是人类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引发战争的不少矛盾就是围绕自然资源而展开的。古今中外,不同的民族和利益集团为了争夺自然资源、霸占自然资源而大打出手的事例屡见不鲜。古人有为“水”而战的,而今人更有为“油”而争的。自然资源因人类的破坏而日益贫乏和短缺,人类接着又为了掠夺和抢占有限的自然资源而发动战争。如此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后果难以设想。由是观之,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就是“防患于未然”,有效地减少和防止冲突的发生,就是对人类和平的重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塔伊和她的姐妹们播种的不只是绿色,而且是“和平”!

      ⑦同居于一个地球,所有野生动植物皆是人类的朋友。人类能够与大自然和动植物和平共处于同一片蓝天之下,体现出人类的觉悟与智慧、宽容与博爱。诺贝尔和平奖内涵与外延的丰富与扩展,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与重视。倡导人类与动植物和睦为邻与彼此相依,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选摘自《人民日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希望在你们身上

    ①中国古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人新人换旧人。”

    ②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各有各的长度,各有各的任务,互相协调,共同努力,以期获得最后胜利。这里面并没有高低之分,而只有前后之别。老年人先走,青年人也会变老。如此循环往复,流转不息。这是宇宙和人世间的永恒规律,谁也改变不了一丝一毫。所谓社会的进步,就寓于其中。

    ③这一番道理,虽然老生常谈,然而却是真理。

    ④人世间的真理都是明白易懂的。可是,芸芸众生,花花世界,浑浑噩噩者居多,而明明白白者实少。你们青年人感觉锐敏,英气蓬勃,首先应该认识这个真理。要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必须从这里开始。换句话说就是,要认清自己在人类社会进化的漫漫长河中的地位。人类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决定,祖国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创造。这就是你们青年人的责任。千万不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当作一个哲学命题来讨论,徒托空谈,无补实际。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这个责任感,都是空谈。

    ⑤那么,我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不想说些空话、废话、假话、大话,更是一无灵丹妙药,二无锦囊妙计。我只有一点明白易懂简单朴素、又确实是真理的道理。我引一首宋代大儒朱子的一首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⑥这首诗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学习。比如你们对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必须有深刻的了解。最好能背诵几百首旧诗词和几十篇古文,让它们随时含蕴于你们心中,低吟于你们口头。这对于你们人文素质的提高,都会有极大的好处。二是要惜寸阴。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两句意义深刻的话。

    ⑦对此,你们青年人不仅要心里明白,还要真正能实行,才能接好前人的接力棒,才不会虚度此生。以上都是我的肺腑之谈。

    ⑧青年们,好自为之。世界是你们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人的山水观

罗兰

    ①中国人对山水的看法和西方人有所不同。中国人游山玩水,是持着纯欣赏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抱着征服的“壮志”。

    ②过去中国人谈游山,从未见有人说他“征服”了某个冰封雪冻的高山而引以为傲。中国人游山是欣赏它的深邃幽眇、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所以说是“寻幽探胜”。“寻”与“探”,都意味着一种小心翼翼的赞叹激赏之情。唐朝诗人常用山林来造境,以表达他们的禅思和对大自然的喜爱。因此,他们笔下的山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幽谧,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的隐逸,是________________,所以,中国人游山是纯然精神上的快乐与解脱,绝无一丝欲“征服”而后快的敌意。

    ③再看中国人对水的态度,也与西方人有所不同。我常觉得中国人都是天生的道家,而道家哲学的具体象征就是“水”。从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庄子的《秋水》,借河伯与海神来比喻见识的小与大,再到《渔父》,借江上渔父来象征一种不屑世俗仪节的超然,都是用“水”来给人造成浩阔博大的思想境界,然后才对照出个人的渺小。因此,中国人游山玩水的“玩”,是“玩味”的“玩”,而不是介入其中的玩。文人乘月泛舟,静态多于动态,用心灵多于用体力。

    ④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我们几乎可以从日常一切活动中提炼出令人感动的意义。即使游玩,也不强调表面的体力活动。历来文人与武人都不鼓励匹夫之勇,他们饮酒是为了________,游山是为了________,玩水是为了________,郊游是为了陶冶性灵。旅行家徐霞客或许比较特殊,他是为了探寻地理山形,不是纯欣赏,但也未闻他以“征服某山”自我夸耀,他只是向大地求知而已。

    ⑤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也可以从山水画中看出。国画中绝少穷山恶水,纵使孤峰插云,仍不会给人险恶的感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而不使人感到惊惧可畏,望而却步。这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对世界的善意与爱惜,显现温柔敦厚之美。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超诣之中却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

    ⑥人类有史以来,确实克服了无数自然界的阻力,创造了文明,这是值得夸耀的一面,但人类真正的成功,还是要与自然合作而善用自然,因“征服”而贬损了对自然界的欣赏,固非人类之福;因“征服”破坏了自然界运行的秩序,恐怕更是人类之祸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