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走进植物博物馆。

品春

厉彦林

    ㅤㅤ①山东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
    ㅤㅤ②在老家,许多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栽有香椿树。春天气候渐暖,香椿树泛着紫红光泽的嫩芽,是报春的使者。那芽丰厚娇嫩,绿叶红边,状似鸡毛毽子,一般五六枝为一株,微风轻轻一吹,____。

    ㅤㅤ③香椿芽初闻异香扑鼻,食之馨香可口。春天各家炒的第一把香椿芽,香味浓烈,左邻右舍都能闻得到,诱惑着行人吞口水。
    ㅤㅤ④记得早年我家也有棵香椿树,树干弯曲苍老,树皮皴(cūn)裂多疤,树干有三指(zhǎ)粗,长到两米多高,就努力让它分杈,这样树形好看,也便于采摘香椿芽。
    ㅤㅤ⑤采摘香椿芽,是十分虔诚和圣洁的事情。通常头天晚上先给香椿树浇饱水,让它吸收足够的水分,第二天采摘的时候,香椿芽会更加鲜亮【A】。清晨太阳刚露出头、露水未干的时候采摘时机最佳,从香椿树上轻轻采摘一段段香椿芽,小心地放在篮子里【B】。清明前后,香椿树枝头长满了第一茬香椿芽,家人就合计着哪天摘、摘多少,尽享这纯天然的美味。
ㅤㅤ    ⑥香椿芽越摘越旺,刚采了一茬,一周时间就能又蓬勃地长出新的一茬。第二茬的香椿芽就不那么嫩了,颜色也变成了绿色,把最嫩的那部分采下来,吃法也有不同。通常的吃法就是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还有拌凉面吃。真吃不了或者舍不得吃的香椿芽,便被腌制。腌制好了,三五天即可食用,能保存大半年。
    ㅤㅤ⑦后来,我到外地求学读书,便离开了家乡熟悉的香椿树,那关于香椿的情景,已成了遥远的过去,只能在梦中重温。
    ㅤㅤ⑧春日里,我多次在城里找饭店再品尝香椿芽,无论怎么做,那口味永远没有老家香椿芽那独特的味道。
    ㅤㅤ⑨最近这次搬家,开春时邻居送给我一棵小香椿树苗。我和妻子把它栽植在小院当中,精心呵护和照料,树苗长得很快,不久就发出了枝丫。那小香椿树直直地挺立着,伸展出光滑的枝枝杈杈。为了给它更大的生长空间,第二年春天,我们又把它移到了院墙外。那天黄昏,我在刚刚发芽的香椿树旁凝视许久,____……  
    ⑩每到春天,驻在心窝里的情感就会像香椿树一样发芽,伸展一树美好记忆,品得无限春光……

——有改编

(1)、短文开头“山里人品的第一口春,就是鲜嫩的香椿芽”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点明题意,品春即品香椿芽。 B、以小见大,通过写香椿芽来表现春意。 C、借物抒情,使感情有了依托的对象。 D、运用比喻,把春天写得更形象生动。
(2)、读第②段,完成练习。

①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从 三个方面对香椿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描写。

②微风吹拂时香椿芽是什么样的?请在横线上写出香椿芽的动态变化。

(3)、文章第⑤~⑨段围绕“香椿”写了哪几方面的事?

→念香椿芽→

(4)、第⑤段中,“这时候摘的仿佛不是树叶子,而是天鹅纤长的羽毛”这句话应该放在A、B两处中  处更合适,这句话写出了 
(5)、第⑨段中写“那天黄昏,我在刚刚发芽的香椿树旁凝视许久”,作者会想到关于香椿的哪些人、事、景呢?请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6)、这篇短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驻在心窝里的情感”指的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闻鸡起舞

    ①祖逖(tì)是一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青年时期的祖逖,意识到自己知识十分匮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他广泛阅读各种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入皇都学习,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但祖逖认为自己仍有许多不足之处,继续勤勉学习。

    ②后来,祖逖与刘琨都担任司州主簿。两个人住在一起,彼此意气相投,而且都胸怀大志,因此成为一对好朋友。二人经常在一起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同时,他们两人还相互鼓励,振作精神,以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③有一天半夜,祖逖听到了公鸡的鸣叫声,便把一旁的刘琨叫醒,并对他说:“别人都说半夜听到鸡叫不吉利,我偏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来练剑如何?”刘琨听了,欣然同意。

    ④于是,每天鸡叫后,他们两人就起来练剑,冬去春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当时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仗。后来,祖逖被封为刺史,由此开始实现他报效国家、渡江北伐的壮志。刘琨也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

    ⑤公元313年,祖逖向晋元帝司马睿请求北伐。但是晋元帝惧怕北方的强敌,也担心北伐会导致朝廷内乱,于是任命他为豫州刺史,只给了他很少的粮食和兵马,让他自己招募士兵去北伐。祖逖毅然同意。当他北渡长江,行船至中流之时,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想到国家还没有完成统一,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祖热血涌动,于是拍击着 , 豪气冲天地发誓:“我祖如果不能扫清中原的敌人,收复失地,就像这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⑥他的满腔豪情壮志,感染了身边的将士。大家义愤填膺,斗志高昂,誓与祖逖共进退。由于祖逖纪律严明,关心百姓疾苦,渡江后,他得到各地百姓的响应,招募到了很多士兵。经过短短几年的整顿和准备,祖逖带领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

课外阅读。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坐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沿,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毁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工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工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绝 桥

谈 歌

①唐河河面宽阔,水势汹汹,却无桥。那年汤连池之父收购药材时,落入唐河而死。汤连池悲恸(tòng)欲绝,便变卖家产,要在河上造桥。汤连池重金求得巧匠设计了一张石桥图纸,让人从山里采来上好的石料,整整两年,一座石桥才造好。桥中预留一处空穴,乃桥之命脉所在,汤连池原本想在百年之后,葬在空穴之中,以志纪念。

②汤连池不到百年,日本人打进来了,炮火渐渐逼近了唐河。

③那天,当了城防团长的汤云龙来见父亲汤连池。年近八十的汤连池坐在太师椅上,听了汤云龙吞吞吐吐的话,勃然大怒,老手颤抖着,青筋直暴:“不肖之子,不……”一口痰堵在胸口,脸涨成了紫色。汤云龙呆呆地退了出来。

④汤云龙在桥上布置炸药,几经爆破,那桥竟是坚不可摧。汤云龙仰天长叹……却听到身后一声冷笑,汤云龙猛地回头,见汤连池正在身后怒目而视。

⑤三日之后,日本人兵临唐河,两军在石桥上激战,血洒石桥……

⑥汤云龙黑着一张脸再来拜见汤连池,扑通跪倒:“父亲,请您炸桥吧!”汤连池声色不动。汤云龙吼起来:“您老能看着我们军人的尸体一层层地铺上去?”

⑦日军大兵压境,汤云龙率队伍被迫后撤……

⑧汤连池让家人搀扶着到了桥上,直直站了一宿。次日黄昏,汤连池呆呆地看着日本人的队伍开上桥来。远远望去,太阳旗下,一支黄蛇样的队伍,游上了石桥。汤连池慨然长叹:“连池死无葬身之地了啊。”他软软地挥挥手,让家人散去了。

⑨西天之上,一抹斜阳烧得正急。浓浓的云层,千变万化,似奔马,似悬崖,急速地时聚时散。刹那间,奔马扑倒了,悬崖崩塌了。汤连池一双老眼,赤赤的,一双枯手,抖抖地点燃了药线。药线像一条受惊的红蛇,急急地向桥中移动,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那石桥就飞了起来,石桥上的黄蛇也飞了起来,无影无踪了。

⑩硝烟散尽了。大石桥没有了,汤连池不见了,只有唐河水怒吼着,奔腾着……

(有删改)

阅读理解

①那年,我是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

②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 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一个念头升了起来:我一定也要有一只那样的红书包。

③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走上大街,专跑文具店。终于,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我找到了那样的红书包。隔了层亮闪闪的橱窗玻璃,我发现它更吸引人了。 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凑近看,一会儿退远点看,过会儿又捂上一只眼,单眼看。 “还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

④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辆公共汽车,才等到妈妈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就直奔那家文具店。 到了那儿,我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妈妈说。我不知怎么的就想哭□死活不肯离开□好像是要在这儿站一辈子似的□妈妈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小声地说□现在就买□现在就给你买□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了。

⑤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⑥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活。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不安起来,____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的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⑦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 等乐过之后,才看见妈妈正在给爸爸涂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部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竟没看见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⑧爸爸说:“爱美不是件坏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了,你跟在别人后面,是永远跟不过来的。”

(有改动)

现代文阅读。

等着我

①等着我,做好了一回,我就就做起,在这个栏目里,不是我付出了,是我得到了。

②有些朋友看了节目,说哭得稀里哗啦,劝我远离这样的苦难,显然是心疼我。其实我不这么看。你上哪儿能找到这些苦难啊?谁会面对面地向你讲述人性的挣扎啊?体味别人的命运,等于你又活了几回。在他们面前,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分担、分享……

③灵魂的成长,多数来自苦难。

④她是一个白头发、白眉毛、浑身上下都白成一片的白化病女孩,她一上台就把我震住了。

⑤她说:“我走在大街上,回头率比你们名人高,有一个男孩为了看我,头都撞到树上了。”她一米四几的个子,顿时就在你面前高大起来了。

⑥她说她清楚地记得父亲是怎样抛弃她的。那时她已经7岁了,父亲扔她的那一天对她很好,先问她想吃糖吗,她说想吃,父亲就领着她上村里的小卖部买了糖,然后领着她向村外走。走到镇上的一家小店又买了糖,继续领着她往人多的城里走。这回她紧紧地抓住父亲的衣服,害怕走丢。父亲被她扯着走了很远,最后他们停在一条小街道上,那是个路口。父亲说:“你在这儿等着,我去给你买吃的。”父亲指着东,却走向了西。“我害怕,追上了父亲,这回我是死死地扯着父亲的衣角。不知为什么,父亲又领着我上了火车站,那是我第一次看见火车。那时候天黑了,我也饿了,父亲说给我买吃的去,就再也没回来。半夜警察把我带到了派出所,后来又把我送到了杭州福利院,我在那儿一待就是十几年。”

⑦我问她恨父母吗,她说不恨。“想找父母也不是为了让他们必须认我,我就是想告诉他们,他们的这个孩子不是那么糟糕。”小姑娘边说边晃荡着挂在胸前的那三枚特奥会奖牌。震撼哪!一个清楚记着被亲生父亲抛弃的孩子,心里没有仇恨,如此豁达!

⑧她说要为我唱首《隐形的翅膀》,可她一张嘴我就哭了,一分多钟的歌,我哭得站不住。不是悲伤,是欢喜,是温暖,是力量。懂事的她看见我哭了,竟然在台上说:“我抱抱你吧,倪萍阿姨!”强大的我被更强大的她融化了。

⑨告诉她结果吧,这样的孩子还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她的求助失败,我们并没有找到她的父母。本来这是一个我们最有信心成功的案例,因为它具备了所有能找到的条件。或许她父母不愿接受,或许再次抛弃了她,或许……

⑩站在台上听到这个结果的她还是有些失望。我离她很近,看着她似笑似哭的表情有些心痛,想问问她今后的打算。现场的赵忠祥老师建议她去主持一个励志的节目,因为她声音很美。我现场反对。谁愿意天天从电视上看到这么一个特殊的孩子?孩子本身也会受到伤害的。还是做幕后吧,我和小倩都可以帮她!在当地找一个广播时段,以心交心地和不想露面的听众建立热线。

⑪孩子感动了,说:“倪萍阿姨,我十几年前见过你,你不记得我了?”我不记得了。因为这样的孩子外表都差不多,真不记得了。一张照片出现在大屏幕上,啊,想起来了!十几年前,我去杭州福利院做好事来着,那个时候的她更矮。想起来了,使劲扯着我衣服的那个小白姑娘!天哪,我的心更不能平静了。

⑫回到家里,依然放不下这个女孩。由衷地想为她画幅大画,画如果值钱,就更能帮她了。

⑬等着我!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