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第四青春也是诗》,完成下列小题。

    ①那年的夏天,我在高考这场大战中败得一塌糊涂,让所有曾对我寄予厚望的长辈都失望了。之后,我选择了复读。

    ②看着一个个同班同学都在朋友圈里晒出自己的录取通知书,而我却要收拾行李返回高中开启我的高四生活,我的心里万般失落。

    ③九月初,小城四处飘着枯黄的叶子,我抱着数学习题匆匆赶去高四的教学楼。在这所小有名气的高中里,复读生的教室却非常的简陋:几十张破旧的木桌子、木板凳,一块缺了棱角的黑板,四周的墙壁上挂着几幅名人画像。

    ④“嘿!许小栀。你也复读了啊?”原来是高三时同班的伍彩云和我热情地打招呼。

    ⑤“嗯!你也在这里复读吗?”我好奇地问着彩云。

    ⑥“是啊,我还想再冲一冲!对了,你的‘死对头’老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彩云一副认真的表情让我瞬间想起老郑的点点滴滴。

    ⑦老郑是教历史的,凶而且瘦,喜欢在课上侃侃而谈,常能逗得我们发笑,讲到明清历史,低头看书的我眼前总能浮现老郑秃亮个脑门,后面甩着个长辫子的模样,颇有点绘画功底的我便趁他不注意,偷偷在历史书空白处画他的肖像,结果有次被他瞧见了,召来一顿狠骂,从此便被他盯上了,横竖看我不顺眼,总要检查我的作业,大小错误必定说上我半天。

    ⑧“我的天!老郑居然教复读班了,还是班主任!”我放下数学习题,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内心异常惊讶。

    ⑨高四的生活真正开始了,虽然不像高三那样沉闷无趣,但每天的时间都是急匆匆的,包括吃饭和上课。

    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几乎是在不断重复做题这件事。记得那是复读班的第一次模拟测验,我的文综考了全班最低分,着急的我拿着试卷直奔老师办公室。到了办公室,我没有看到其他任课老师,只看到老郑一个人在那里批改作业,老郑看到眼睛通红的我,不紧不慢地递给我纸巾让我擦眼泪。想着自己高三时文综并不是特别差劲,可是复读之后分数却只退不进,我开始对高考不抱信心。

    ⑪“许小栀,这点小挫折就能让你流眼泪?可不像以前偷偷画我肖像的你啊!”只见老郑一边调侃我一边从笔筒里拿出红笔,然后给我讲解起历史试题。

    ⑫大半个晚自修过去了,老郑一题一题地给我详细分析,很认真地教给我做题的诀窍,小到理解题意,大到论述分析,整个过程,老郑的眼睛从未离开过试卷,此刻心头涌起暖意,昏暗的白炽灯下,蛾子成群地飞。

    ⑬其实,老郑以前对我挺凶的,但关键时刻还真是可爱极了。

    ⑭煎熬的复读生活也准备到了头。老郑在五月份的时候开了一个班会,班会的主题跟高考无关,跟娱乐有关。

    ⑮“我买了很多好吃的零食,谁要是敢上去展示才艺,就有机会获得‘老郑牌’零食一份。”只见老郑高兴地搬着一个大大的箱子放在了讲台上。

    ⑯“我!我!我!”袁大胖第一个冲了上去,然后唱了一首李克勤的《红日》。

    ⑰阵阵掌声响起,老郑从箱子里拿出了袁大胖最爱吃的旺仔小馒头并递给了他。我很好奇,从班会开始到结束,每一位上去表演的同学都拿到了自己心仪的小零食,这一点,老郑是怎么做到的?

    ⑱这个问题,在我心里成了一个谜。直到高考后领取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和班长一块回到学校的收发室拿各自的通知书的时候,班长无意间和我聊到老郑,聊到那次班会的零食,我才知道老郑的小心思,感动感激溢满心胸。老郑老郑,说你是我们的第二父母,真是一点也不为过。

    ⑲这个盛夏,阳光透过绿叶洒下斑驳的光影,恍然间,我想起了老郑,想起了我的复读生活,想起了老郑这一年为我们的付出。“谢谢你,老郑。谢谢你,让我的第四青春已然成诗。”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阅读全文,概括“我”复读生活前后的内心变化,用四字词语在横线上填空。

万般失落————————感动感激

(2)、文中第⑦段运用了哪种叙述方式?在行文中有何作用?
(3)、文中的老郑让“我”体会了不一样的复读生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郑的形象。
(4)、文章题为“第四青春也是诗”有何妙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低下头来
        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我们这些五六尺高的人,不把苍穹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②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
         ③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扬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走自己想走的道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人敢让我们低头,我们也从不向任何人低头。越难,就越要闯;越硬,就越要碰。挺胸,方具丈夫气概;抬头,才显英雄本色。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④但有些时候,我们却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边充满了神秘,你也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自己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来进去?还是扬起头来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伸;能柔者,方能刚;能退者,方能进。
         ⑤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想象和现实,往往会有很大的距离。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想当元帅,必须先当士兵;想当爷爷,必须先当孙子。不低头,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⑥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低头不是屈辱,而是应该付出的代价。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也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⑦有时,在欲望面前需要低头。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就像海里的水,喝得越多,越感到口渴。职务,总是看着别人高;权力,总是看着别人大;金钱,总是看着别人多。只有低下头来,才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过眼烟云,身外之物。
  ⑧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觉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实在是太危险了。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⑨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事业最顺、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李云迪

    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巴驹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写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飘飞在瑟瑟的寒风中。

    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人生太淡然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选自《读者》2011年第3期)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产业化尚远,但相关上市公司股价已飞天

                                                                                         “3D打印”引来资本市场热捧

       ①新华社上海5月10日专电(记者何欣荣  叶锋)近日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3D打印成为高人气展区。3D打印将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什么变化?又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想像空间?

       ②3D打印,是一种以三维模型为基础,以粉末为原料,通过逐层堆积来构造物体的技术。与传统制造相比,它不需要冗长的模具开发过程,也省去了繁琐的切削加工,亦不占大面积的场地,在家就能够轻松完成。

③公众对3D打印最直观的印象,可能来自于今年的贺岁片《十二生肖》.3D打印虽然神奇,但这项技术其实并不新。在我国,3D打印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它与创新紧密相关。中国工业院院士卢秉恒说,3D打印的一大特点是“所想即所得”,只要能在电脑里设计出三维模型,3D打印机就能帮你生产。“这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帮助中国企业从制造走向创造。”

       ④在我国,3D打印已入选国家863计划。有专家预测,未来3年内我国3 D打印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元级别。

       ⑤这样的发展前景,引来资本市场的热捧。今年以来,A股的3D打印版块累计涨幅超过20%,而上证指数同期微跌。一些概念股如中航重机、海源机械,今年以来的涨幅分别达到90%和65% , 堪称弱势中的风景线。

       ⑥但卢秉恒指出,当前我国的3D打印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瓶颈:打印成本偏高,每克成本10﹣100元;可用于新产品开发,但大规模生产还不现实;打印效率偏低,每小时打印100﹣300克;打印产品的精度不能令人满意,强度也有待论证。

       ⑦此外,针对美国已经制造出世界首支3 D打印手枪的消息,资深科技观察员李易指出,如何规避一项技术的负面效应,是今后的重要话题。

       ⑧基于种种约束,安信证券在一份报告中指出,3 D打印可能在5年后才有望广泛应用,目前一些布局3D打印的公司,短期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益。

       ⑨“3D打印不会取代传统制造业。要以科学的态度、适当的期望值,来促进这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卢秉恒说。

(选自2013年5月11日《新华社每日电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蚕食桑吐者丝,蜂采花酿者蜜,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三者的共同点是善于创造。这里面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善于读书,既要善于吸取精华,又要勇于创新。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吃桑而吐丝正是春蚕的可贵之处。蜜蜂终生酿蜜忙,整日累月不辞辛劳地采花酿蜜,则是蜜蜂的可爱之处。倘若失掉了“吐丝”和“酿蜜”这一基本点,春蚕和蜜蜂的形象就会黯然失色,不值一谈;如同吃饭一样,读书也有个“会吃”“不会吃”“吃好”“吃坏”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

    ③汉代著名文学家、学者刘向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善于读书,巧运心思,把书读活,才能不为书奴仆,才能真正领略“斗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胜景,做到“汤沙悉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否则,充其量只能变成一个书橱,更有甚者会害己害人害革命。在我党历史上,王明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员。他不顾中国国情,一味教条地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机械地照抄照搬十月革命的经验,他在担任党的主要领导期间,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大搞盲动主义、冒险主义。结果,使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蒙受了极大的损失。他自己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民的清算,最终叛国投敌,成为历史罪人。

    ④在读书方面,毛泽东堪称我们的楷模。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反对“读死书”,提倡创新。他读马列的书,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驱虎豹、惩腐恶、追穷寇、缚苍龙,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他学习前人诗词不落窠臼,大胆创新。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出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名句。可见,读书只有善于创造,才能将获得的精华化为己有,真正像蚕那样吐出鲜亮的丝,像蜜蜂那样酿出甘醇的蜜。

    ⑤善于读书,既吸收又创造,才能增智慧,长才干,获得成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英雄,是家国的精魂,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每个时代都孕育了无数英雄模范,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爱国奉献之歌。

    (资料一)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31日下午 ,因瞬间风力风向突变,林火爆燃,27名森林消防指战员和3名地方扑火人员遇难,4月4日,火灾牺牲烈士悼念活动在西昌市火把广场举行,沉痛悼念牺性的30名英雄。

(资料二)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四川航空“中国民航英雄机组”全体成员时讲话中指出学习英雄事迹,弘扬英雄精神就是要把非凡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在我们身边,从来都不缺少爱岗敬业的人,诚实守信的人,无私奉献的人。”

相关事迹:5月14日,川航3u8633空客A319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对驾驶舱的瞬间释压,每秒250米的直面风,零下40℃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机长刘传健被人们称为“英雄机长”。

    (资料三)“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而行”。响水“3-21” 爆炸事故发生后武警盐城支队部分救援官兵临时驻扎在当地学校,在撤离时,他们在学校教室的黑板上留下了许多暖心的文字,还在每一张课桌上留下了许多食物,摆放得整整齐齐。

阅读回答问题。

英子今年十一岁

①放学后,英子不是先回家,而是去豆子家。两家很近,豆子家在老磨坊旁边,上坎几步就是英子家。

②英子今年十一岁,读五年级。豆子八岁,读二年级。英子去辅导豆子的作业,她是豆子的小老师,这话是豆子奶奶说的。但在英子心里,她是姐姐,豆子是弟弟,是小伙伴。

③豆子爸爸妈妈在东莞打工,家里就豆子和爷爷奶奶。

④豆子聪明,但粗心。那天,英子发现了他做的一道应用题算式:7+8=13。英子问:“7+8等于几?”豆子说:“等于15。”“你看你写的等于几?”豆子睁眼说瞎话:“15。”英子有些生气,扬起巴掌要打豆子屁股的样子。豆子奶奶看见了,笑眯眯地说:“豆子不认真,小老师就打。”英子没打豆子的屁股,豆子虽然是弟弟,但跟真弟弟不一样。

⑤弟弟和豆子一样大。在家时,弟弟做错题,英子真要打他的屁股。

⑥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从东莞回来,把弟弟带去那边读书了。见爸爸妈妈要带走弟弟,英子泪珠儿在眼眶里打转,说:“我也要去。”

⑦妈妈说:“我们租的房子小,住不下。”爸爸也说:“只能带一个,你就在家陪爷爷奶奶。”英子心里很委屈:“为啥偏偏带弟弟?”

⑧“你们偏心!”这话英子没说出来,只是心里想想。

⑨弟弟跟爸爸妈妈去东莞了,英子连个说话玩耍的小伙伴也没有了。

⑩那天夜里,英子趴在被窝里哭了很久,她想跟爸爸妈妈一起走,想跟弟弟一起玩…

⑪有时候,英子不知不觉就把豆子当成了真的弟弟。那天豆子又粗心做错了一道题,英子的巴掌就轻轻落在了豆子的屁股上。豆子奶奶又笑眯眯地说:“就是要打。不打不成材。”英子一下子就有些不好意思了,说:“我跟弟弟闹着玩的。”

⑫也许是英子的辅导和惩罚起了作用,豆子粗心的毛病改了不少。单元测验,豆子奶奶说:“豆子双科都考了九十多分哩!”还说:“都是小老师教得好!”英子又觉得不好意思了。

⑬豆子奶奶没事去坎上找英子奶奶唠嗑,两个老太太先唠在东莞打工的儿子媳妇,说他们的辛苦,后来又唠起了两个孩子。豆子奶奶说:“大人都不在,苦了两个娃娃。”英子奶奶说:“有啥法子?要挣钱。”豆子奶奶说:“您家英子懂事,给豆子当小老师。”英子奶奶说:“再懂事也才十一岁。”

⑭两个老太太唠嗑的时候,英子和豆子在堂屋里的沙发上看一本故事书。故事书是豆子带来的,有些字他不认得,请英子给他念。

⑮这天下午放学了,英子又往豆子家走。可很快,英子就回家了。这时候爷爷在院坝里编竹筐,奶奶在“咯咯咯”唤鸡。英子回家后一直不吭声,连作业也不做,不知道在想什么。后来,突然伤心起来,趴在桌子上哭。奶奶走过去问:“英子!你咋啦?”英子不说话,还是哭。奶奶又问:“英子!你到底咋啦?”英子这才抬起头,看着奶奶说:“没咋。”奶奶说:“没咋你哭啥?”英子一抹泪,做作业去了。

⑯英子没有告诉奶奶,她伤心是因为豆子也走了。

⑰根叔和秀琴婶子昨晚回来,他们把豆子接走了,去东莞读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