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蚌埠市经济开发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目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⑪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⑫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⑬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⑭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⑮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简析文章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2)、下面的句子是原文中独立成段的句子,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

A、④⑤段之间 B、⑦⑧段之间 C、⑨⑩段之间 D、⑪⑫段之间
(3)、结合全文内容,从下列两个角度谈谈你对第⑨和⑮两段的理解。

作为母亲

作为女儿

(4)、《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读完此文你得到了哪些关于生命的启示。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爱尔克的灯光(节选)
                                                                                                         巴 金
      傍晚,我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的指引,走过十八年前的故居。这条街、这个建筑物开始在我的眼前隐藏起来,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但是它们的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我认识它们,就像认识我自己。还是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我仿佛要在这里看出过去的十九个年头,不,我仿佛要在这里寻找十八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我只得失望地走了。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吧。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在一个春天的早晨,依旧是十八年前的那些人把我送到门口,这里面少了几个,也多了几个。还是和那次一样,看不见我姐姐的影子,那次是我没有等待她,这次是我找不到她的坟墓。一个叔父和一个堂兄弟到车站送我,十八年前他们也送过我一段路程。
      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汽车离站时我心里的确充满了留恋。但是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叫吼,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我不顾同行者的劝告,把头伸到车窗外面,去呼吸广大天幕下的新鲜空气。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不会是爱尔克的灯里照出来的,我那个可怜的姐姐已经死去了。
      这一定是我的心灵的灯,它永远给我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选自《语文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知耻

       ①所谓“耻”,就是被人所不齿的言论或行为。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意思是说人不能不知耻。春秋时政治家管仲曾提出立国有四大纲,礼、义、廉、耻,“耻”居其一。孟子与管仲对“耻”的见解,不能不让我们深思知耻的意义。

       ②对一个人而言,知耻,才能明辨是非,有所为,有所不为。朱熹说:“耻便是羞恶之心,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知耻,能保持操守,约束己行;知耻,能反省自身,知错就改。

       ③“凌风知劲节”。面对强权,只有知耻,才能保持节操,捍卫尊严。有羞恶之心的人,在强权面前能威武不屈。因为知耻,才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因为知耻,才有了夏明翰“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大义;因为知耻,才有了程砚秋“宁死在枪口下”拒不为日本人演出的气节……他们有铮铮傲骨,为后人敬仰,其根源在于知耻。

       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晋代的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当地人将其同南山猛虎、江里蛟龙并称为地方“三害”。但周处有知耻之心,知道自己被乡里视为祸患,于是痛改前非,奋发图强,后被乡里举荐为官。因为知耻,周处才能认清自我,弃恶从善,最终成为一代名臣。周处的蜕变,让我们看到了知耻的力量。

       ⑤对一个国家而言,知耻,才能正视历史,担当责任,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德国在“二战”中给受害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战后的德国开始反省纳粹的罪行。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的一跪,让世界人民看到了德国的悔过态度。之后对战争全面、深刻的反省和积极的战争赔偿,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因为知耻,德国走出耻辱,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反之,个别国家不知耻,散布荒谬言论,模糊自己侵略的历史,不仅让国家背负正义的谴责,最终还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⑥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一个人不知耻,什么样的事都能做得出来;一个国家不知耻,无耻之风就会蔓延,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正义可言呢!由此看来,知耻对于个人、国家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蚕食桑吐者丝,蜂采花酿者蜜,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三者的共同点是善于创造。这里面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要善于读书,既要善于吸取精华,又要勇于创新。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吃桑而吐丝正是春蚕的可贵之处。蜜蜂终生酿蜜忙,整日累月不辞辛劳地采花酿蜜,则是蜜蜂的可爱之处。倘若失掉了“吐丝”和“酿蜜”这一基本点,春蚕和蜜蜂的形象就会黯然失色,不值一谈;如同吃饭一样,读书也有个“会吃”“不会吃”“吃好”“吃坏”的问题,不可等闲视之,掉以轻心。

    ③汉代著名文学家、学者刘向说得好:“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善于读书,巧运心思,把书读活,才能不为书奴仆,才能真正领略“斗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胜景,做到“汤沙悉淘汰,所取惟珠玉,其精既在我,化为血与肉”。否则,充其量只能变成一个书橱,更有甚者会害己害人害革命。在我党历史上,王明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员。他不顾中国国情,一味教条地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机械地照抄照搬十月革命的经验,他在担任党的主要领导期间,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大搞盲动主义、冒险主义。结果,使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蒙受了极大的损失。他自己也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民的清算,最终叛国投敌,成为历史罪人。

    ④在读书方面,毛泽东堪称我们的楷模。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反对“读死书”,提倡创新。他读马列的书,不是照抄照搬,而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国人民驱虎豹、惩腐恶、追穷寇、缚苍龙,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他学习前人诗词不落窠臼,大胆创新。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出了“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名句。可见,读书只有善于创造,才能将获得的精华化为己有,真正像蚕那样吐出鲜亮的丝,像蜜蜂那样酿出甘醇的蜜。

    ⑤善于读书,既吸收又创造,才能增智慧,长才干,获得成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篇雪

白音格力

    ①雪一落,真想寄一篇雪给你。雪在一笺上,落白了山川,落白了树木,落白了长亭短亭,落白了往事……整个天地一白间,只有你,红妆立雪。

    ②多年前的一个夜里,突然下雪了。走在路上,本来周身还是嘈杂的,雪这么一落,却感觉那么静。那时生活困顿,眼睛不清澈,心也迷离。这一场夜雪,像一篇安静的信,如此深婉,让人眷顾。我有一种要奔向雪里的感觉,却只站在路灯下,仰头看雪,欢喜得像个孩子。次日清晨,窗外早已是冰雪天地,我终于奔向山里,一路狂奔而去。到了山里,我张开怀抱,一直那样一个姿势许久。最后躺在雪里,躺在深深的雪里。

    ③多年后常回忆,那一天,像一篇文章,虽然我从未写过,却被装订进我光阴的书页里,也许只是一篇插图,但足够美了。或者,是一封信,是我寄给纷纷扰扰的过去的一封信,这样的一篇雪,深情款款,笔意清绝,是要过去的自己知道,走怎样的路,仍要心有良辰。

    ④今年初雪过后,只隔了三天,又是一场大雪。纷纷扬扬,天地一白,穿戴好便急不可待地往山里去。我带了一张素白信笺,我要坐在山中雪里,铺开一笺,让雪落满,之后寄给你。

    ⑤多年前在窗前曾用信笺接了厚厚一层雪,满满的,一整张笺上,全是雪。特别想寄给一个人,或许只是一个陌生人。收到时,只是一张空白纸,雪化后留下的印迹还在。不知收信人会读到什么。

    ⑥进山时还想起此事。雪落满小径,我轻轻叩响,你展信时能听到一串哒哒的马蹄声。雪压梅枝,我轻轻嗅,你收到信时,梅花正好开了一朵,在问候语的位置上。

    ⑦这样一篇雪,无字,却是林深密雪,有碎玉声,走在其上,香生玉尘。你自懂,一篇雪,萦怀之深、眷念之切。

    ⑧就那么落啊落,整个深山何尝不是一篇雪。我走在其中,是一支笔,我的脚印里有墨的颜色,有墨的香;我喜悦的眼色,是一朵朵的亮梅

    ⑨我捧着这样一篇雪,周身寂静,不,雪落有声,雪压弯枝条,亦有砰砰抖落声伴着我。我要把这一场雪寄给你。

    ⑩在洁白的梦一样的草径上,我轻轻叩响草籽的呓语,这样你就会从信笺上听到一声声绿色的萌动。在一株白玉兰冬眠的苞尖上,擎着花生一样大的小雪团,我安静地与之对视,我不敢呼吸,我怕惊落了那一小团雪,我想把它寄给你,明年信笺上一定会早早开出一朵最白最白的白玉兰。

    ⑪我在松下,在竹边,在荒草烟里,迎着漫天的雪,我确信,我展开的那一笺上,雪写了一篇深情的信。

    ⑫我们一生的行文,该有这样一篇雪。写给自己,写给往事,写给光阴。

    ⑬整个世界,像一盘大棋。尘世的人,纷争厮吵者较量着一步到半步的距离,贪婪自私者丈量着一步到一步的距离,争名夺利者计量着一步到十步之外的距离。最终,却都逃不过松下无人一局残,而空山松子落棋盘,又落层层雪,还世界一白。

    ⑭我们一定要有这样一篇雪。在姹紫嫣红之外,在熙熙攘攘之外。

    ⑮所以几年前我决定每年写一篇雪,我想我还可以再写五十篇,只是想着在人间这一遭,走了多少山光水色,行了多少烟柳画桥,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心终能静成一篇雪,落于老屋前,守得住一棵老杏,半园春韭,

    ⑯我想在这样的一篇雪里生活,与你慢慢细数“旧游时节好花天”,慢慢地,在那一点接一点的白里,一片连一片的白里,温暖地数着皱纹和眉眼问开出的梅。在那么寂静的白里,我们心有草木慈悲,春色半间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纸的胜利(节选)

[俄]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

①因泥巴落在根尼亚的背上,他一哆嗦,未等第二团泥巴砸下来,他就急忙拔腿连蹦带跳地向自家门口奔去,紧跟着,一句杜撰的打油诗像一梭响亮的飞镖一样穿过:“瘸腿根尼亚,鼻涕流到家!”

②根尼亚望了望四周:科利卡正跑来跑去,小女孩们尖叫着,而在他们身后,站着天不怕地不怕的机灵鬼,热尼卡——所有没给他当过小跟班的孩子都是他的敌人。天黑了,根尼亚酣然入睡,母亲和外婆在桌旁坐了好一会儿“为什么?为什么他们总是欺负他?”外婆终于悲苦地喃喃道。

③“我想,应该请他们来家里做客,给根尼亚过个生日。”母亲答道。

④“你疯了吗?”外婆吓了一跳,“那些人可不是一般小孩,分明是一伙强盗。”

⑤“我也想不出别的法子。”母亲愁容满面地应道,“应该烤点儿馅饼,做一桌好菜招待他们,总之,得给孩子们举办一场热热闹闹的生日活动。”

⑥宁静而温柔的春天来临了,污泥也都干了,磨得锋利无比的草叶覆盖了先前垃圾成堆的院子,人们似乎不管多么费力,都没法把院子弄脏弄乱,庭院里始终干净整洁,绿草如茵

⑦生日前夜,母亲告诉根尼亚,要为他举办一场真正的生日会。“我谁也不想请。妈妈,不要。”根尼亚恳求道。

⑧“要。”母亲简短地回答。看她眉毛抖动的样子,他明白自己没法逃避了。

⑨傍晚,母亲来到院子里,亲自邀请孩子们第二天来家里玩,热尼卡是她单独去找的:“还有你,热尼卡,你也过来吧,”他眼神冷漠而成熟地看了看她,“我会来的。”热尼卡平静地回答。

⑩根尼亚忧郁地环顾房间,令他不安的,是那架漆黑发亮的钢琴,似乎别人家都没有这东西。更可怕的是琴上的贝多芬面具,到时候一定会有人阴险地问他:“这是你爷爷吗?还是你爸爸?”

⑪将近四点钟,大桌上已经摆好了待客的一应物品。

⑫根尼亚坐在窗边,背朝着餐桌,竭力不去想那群和他水火不容的敌人马上就要闯进他家的样子……看上去他正在全心全意地做自己喜欢的事:用报纸折一艘带帆的小船。

⑬他是这项纸艺的能工巧匠。他在折纸技艺中展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能力,发明了许多令人无法想象的东西……他转动着那只还未做好的小船,惶恐地等待着客人的到来。

⑭他们来的时候刚好四点整,是结伴一起来的。大家彬彬有礼地围着桌子坐下,母亲给每个人的杯子倒上自制的气泡饮料,加入酱色的樱桃,然后说道:“让我们为根尼亚干杯,今天是他的生日。”

⑮所有人都举杯庆祝,妈妈则抽出一把方形椅子,坐到钢琴前,弹奏起《土耳其进行曲》。一对小姐妹着迷地盯着她在琴键上飞舞的双手,母亲又弹奏了几首舒伯特的曲子。

⑯这场生日活动的主角正紧张地盯着盘子,手掌汗涔涔的。“根尼亚,”外婆突然声音甜腻地问道:“你要不要也弹一首?”母亲向外婆投去忐忑的目光。根尼亚的心脏差点儿跳出嗓子眼儿!母亲瞧见了根尼亚变得惨白的脸,猜透了他的心思,补救道:“下次吧,根尼亚下次再弹。”

⑰孩子们都向根尼亚投来不可思议的目光,胆大机灵的瓦莉卡半信半疑,甚至带点儿欣喜地问道:“他也会弹吗?”热尼卡用最不知羞的目光把整个房间审视了一遍,之后,他终于指着那个面具问道:“穆西阿姨!这是谁啊?普希金吗?”

⑱母亲微笑着,温柔地答道:“热尼卡,这是贝多芬,一位德国作曲家。他是个聋人,但写出了许多美妙的乐曲。”“德国人?”热尼卡警惕地反问道。

⑲母亲连忙替贝多芬洗脱嫌疑:“他去世很久很久了,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在法西斯诞生之前很久。”

⑳“你们想听我弹贝多芬的曲子吗?”母亲问道。

㉑“请吧。”热尼卡表示同意,然后母亲再次把凳子抽出来,开始弹奏根尼亚最喜欢的曲子《土拨鼠》,热尼卡和所有人都静静坐着,没有流露出一丝不耐烦的神色,尽管糖果早就被他们消灭了。

㉒根尼亚始终处于一种可怕的紧绷状态,但此时某种类似于骄傲的情绪第一次在他心头闪过:这个弹奏贝多芬乐曲的人是他的妈妈,没有人嘲笑她,所有人都在仔细听着。

㉓母亲停止了弹奏,母亲提议玩方特游戏,不过看样子谁都没带方特,热尼卡在窗台旁摆弄着那只还未做好的小船,他把小船放到桌子上,说:“这就是我的方特了。”“根尼亚,给女孩子们做几个方特吧。”母亲请求道,同时把报纸和两页厚实的纸张放到桌子上,根尼亚拿起纸来,思考片刻,就折出了一个纵向的弯褶……孩子们的小脑袋齐齐地向桌子这边凑了过来,小船、杯子、盐瓶、面包篮、衬衫……他每完成最后一步,做好的小东西马上就被等待已久的手一把夺走。

㉔“还有我,给我也做一个!”“他已经给你做了一个,真不害臊!该轮到我啦!”

㉕“根尼亚,请给我做一个杯子!”

㉖“‘小人儿’,根尼亚,给我做一个小人儿!”

㉗所有人都忘了方特游戏。他给大家分发那些纸做的稀罕玩意儿,所有人都笑着,都向他道谢。

㉘他是幸福的,这种感受他只在梦中体验过。

㉙热尼卡在窗台上摆弄一张报纸,他把小船展开,然后试着重新折一遍,但怎么也折不好,于是他走到根尼亚面前,碰了碰他的肩膀,生平第一次叫了他的名字,请求道:“根尼亚,帮我看看吧,下一步怎么折……”

㉚正在擦拭餐具的母亲微笑着,泪水滴落在肥皂水中。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