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燕山地区2020年初中语文毕业年级质量监测(暨中考一模)试卷

阅读文章《去灵宝看苹果花》,完成下列小题。

去灵宝看苹果花

王剑冰

    ①春天来了,灵宝的朋友邀我去看苹果花。

    ②人们喜欢看杏花,看桃花、油菜花,还没有听说这么兴师动众地说看苹果花的,我有些不以为意。可是朋友口气很坚定,说来看看,你就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③想起大学时期到灵宝实习,正是秋风爽爽的时节,周日去到街上,到处散发着苹果的甜香。以致实习结束,大包小包都塞满,个个都像搞批发的。那时顾不得到山上去。一晃三十年过去,一直没有见过朋友说的不一样的惊喜。在这样的好奇心驱使下,我踏上了旅途。

    ④漫山遍野的苹果花,无始无终。就像农家刚刚染出的花布,大块地晾在阳光下。又像是一山的精灵,睡了一冬,猛然间闹嚷嚷地醒了。其实山野间还是静得出奇。一片花瓣被风吹着舞,接着就是一群地舞。后来才看清,那不是花瓣,是蜜蜂。它们把自己嫁接在花上,也使劲地开放。在这样的春天里,没有谁不想开放的。

    ⑤面对这花山花海能不惊喜?我立刻有了与喧嚣的隔离感,更有了与乡间的亲切感。陪我来的园艺师千森说,苹果花也会变,开始是微红的,渐渐红里透白。单个的花不那么大,也不那么耀眼,但是架不住多,多就成了气势,千山万壑的气势。由于光照的不同,苹果花也是前山开了后山开,波浪般变幻着光泽。另一位朋友沈诚说,苹果开花也就七八天,你来得正是时候。

    ⑥果山四周是一蓬蓬的酸枣棵子,去年的酸枣还挂在树上,红红的一片。还有野生杏树,零星的桃树和梨树,倒成了苹果花的点缀。这些不起眼的小花,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半坡有户人家,一位大嫂坐在崖边。问她贵姓,她指着门上的字说掌柜姓陈,叫陈根生,上地去了。陈嫂六十多,要不是刚做了白内障手术,她也会去。整枝呀,培土呀,嫁接呀。我看到她脚下埋有要嫁接的枝条。陈嫂说,农历四月枣样大就该套袋了,到了九月还得揭袋,上色半月又该摘了,闲不住。我忙说,套的是塑料袋吗?陈嫂说,纸袋,咋着敢套塑料袋!怎么叫上色呢?就是见太阳,太阳照了才艳。听着她头头是道的讲解,我对这朴实的农家大嫂也另眼相看。

    ⑦原来养一个苹果,同养宝宝一般精心。一棵树长三百斤,一亩地有四五千斤,陈嫂同老伴有八亩果园,一双儿女都在山下,怎忙得过来?陈嫂说雇着三个工人,连吃带住加上工钱,开销也不小。那苹果多少钱一斤批出去呢?四块多呗。她看我吃惊,就说俺这可是实打实的好苹果。她把我领进窑洞,里面还有余存的,说你看俺这苹果,是不是像上着一层釉?这可是真正的“寺河山”,市面上不少冒我们的名,卖得也便宜。她随手塞给我们一人一个让尝尝。真够大的,一口下去,那个爽脆,像头一次尝到仙果。陈嫂听说千森是园林局的,立刻笑了,说俺们去年还得了个奖哩,不过是个铜奖。

    ⑧从坡上下来,村主任正领人整修道路,不用问就知道是为了秋天的苹果做准备。现在村里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大家种好、卖好苹果。果林间走过一个抱孩子的年轻母亲,身后跟着一个蹦蹦跳跳的小女孩,恰似一朵赏心悦目的小苹果花。

    ⑨一个山坳里,散着大片不同于别处的苹果花,足有上千亩。沈诚说这是刚刚引进的矮砧苹果,才一年就有了收成,别看不大,挂果却不少。走到跟前细看,葡萄棵子样的矮砧果树,上上下下都是花儿。多少年后这片山坳,当更是一番壮美景象。我不禁由衷赞叹,这花,这人,着实令人敬佩!

    ⑩寺河山周围有冠云山、燕子山,这些山都属于崤山,秦晋殽之战就发生在崤山天险,骄横的秦国军队偷袭郑国不成,到这里被晋国打了埋伏。不远还有函谷关,老子在那里写下了洋洋洒洒的《道德经》。想不到多少年过去,崤山竟然开出了大片的苹果花。

    ⑪从山上下来,车子像在井底盘旋,沈诚说别小看这条路,红亭驿就在附近,自古这里就是交通要道。抬头仰望,那山层层叠叠,无有穷尽。谁能想到呢,就在其里,蕴藏着丰厚的金矿,而在其上,铺展着无边的炫丽。苹果花,终究是要变成一枚枚苹果的。那矿石与苹果,实在是对得住灵宝二字。或者说,灵宝的名字,就是为它们而起的。

(文章有删改)

(1)、通读文章,简要说说作者看苹果花的情感变化过程。
(2)、阅读⑥—⑪段,说说作者在灵宝除苹果花外,还“看”到了些什么?
(3)、文章描绘了灵宝苹果花开的盛大场面,请以第④或第⑨段作基础,调动你的生活经验和想象,描绘苹果成熟后的壮美景象,不超过100字。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母亲的三句话
        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5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急。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阅读《田野上的白发》,完成下列小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丁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丁下采,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谊享一事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予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进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

你的梦被染绿了

    ①“昨天妈妈说风大,再加件毛衣;昨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冬天的日记。也许他们不知道田野里的小草多么令人欢喜!我要对妈妈说我们到田野里散散步吧。我有一个小秘密……我要交给老师一篇日记:冬天已经过去了,我的梦已被染绿……”

    ②这是外甥女写的日记,听后,惊讶之余便是感动。亲爱的宝贝,原来在你幼小的心灵里,也有这样一处干净自然的风景,以及这样一份美好恬静的心情!

    ③这样就够了,真的!

    ④我想,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一个天真的孩童,对大自然暗中怀有的不为人们所觉察的美好纯真的感情吧!

    ⑤末了,电话那头的她睡着了。我猜,孩子,你的梦里是不是一片绿意?

    ⑥而再次被触动的心,又开始念起,念起……

    ⑦时至今日,我仍然要感激当年村里那简单破旧、没有开设幼稚班的小学,仍然感激那没法提供童话书籍的清贫家境。就是因为它们缺席了我的童年,才使我真正得以享受一个“野孩子”的自由放肆但却完整的童年时光。

    ⑧春日里,杂草丛生的后院,越是显得阴森与神秘,越能挑拨我们想要挪动脚步靠近真相的神经。

    ⑨夏日里,卷起裤管、满身泥泞的水一般的少年,趟过清透浅显的荷塘,波光粼粼;齐坐在河堤上,听风吹看麦浪,哼着云一般的歌。

    ⑩秋日里,小小的脑袋,顶着大大的斗笠,穿梭于日渐成熟的稻田里,心想自己就是那坚守一隅的稻草人,满心期待着在收割后只剩高高垒起的草垛的田埂上,像英雄一样,日日夜夜守护着属于我们的日益空旷的游戏阵地。等到山谷里的蒲公英都光秃了,等到不远处屋顶上空的炊烟升起又散尽了。

    ⑪冬日里,旷野上和风赛跑的日子。没完没了的奔跑与尖叫,直至筋疲力尽扑倒在地上,北风从耳边呼啸而过,我们分明在冬日透明的阳光里欣喜若狂地闻到了春的气息。

    ⑫最喜欢傍晚的时候,倦鸟回巢,农人荷锄归,那会儿,母亲的呼唤声,便会在野地里隐隐回荡。

    ⑬如果人群中谁的母亲忘了呼唤她的孩子,那孩子必定有种被遗忘的失落感……

    ⑭这些美丽的往事,在我后来的日子里,慢慢沉淀成心中最美的一幅画。这辈子,大概要一直这样感念那段遥远的时光吧。

    ⑮“野孩子”也许才是孩子该有的本性吧!过分乖巧懂事的孩子,总让我怜惜。人的骨子里总是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叛逆,而儿时最为天真的向往自由的叛逆眼神,却在那些“乖孩子”的眼里过早消失了。这,能不叫人怜惜么!

    ⑯亲爱的小朋友,有很多很美的故事,它们是长着翅膀的,从不停留在你们枕边的童话书里,因为它们的家安在那一片无边的绿色田野里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郧阳皮纸: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

       ①历史上,郧阳曾经遍布造纸作坊,以生产工艺较简单的草纸、火纸为主。造纸规模比较庞大、生产工艺最繁琐、技术难度最高的一批皮纸作坊,集中在汉江以南的郧县鲍峡镇和胡家营镇交界的石门沟和两河口,郧阳造纸术,特别是郧阳皮纸术,最初的起源已经无法考证。但工艺特征与历史所记载的东汉蔡伦造纸术一致,可以确定是蔡伦造纸术的继承。

       ②郧阳其他纸品的生产原料一般是稻草、麦秸或者山竹等,和它们不同的是皮纸的原料是韧性好的桑树皮、苎麻、檀树皮和构树皮。在当地有一句谚语:“先桑后檀,构皮没有好几年”,反映的是他们祖先寻找造纸原料的艰辛过程。苎麻虽然在郧阳分布很广,田边地头随处可见,但产量十分有限。桑树皮和檀树皮都是上好的皮纸生产原料,但它们生长都十分缓慢,一般不会大面积成林,所以一般也不使用。构树皮是被皮纸匠看好的一种造约原料。构树在郧阳分布广,数量大,生长速度快,对环境适应性特别强。虽然构树皮比桑、檀皮的纤维韧性略差,但仍然不失为皮纸生产的高级原料。作为一种高档纸,皮纸除广泛用于中上层家庭生活使用外,还大量用于包装食糖、果品,更是民间契约的合格用纸。

       ③郧阳皮纸术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一是。郧阳皮纸的生产工艺流程是十分原始和传统的,这些与《东观汉记》、《后汉书•蔡伦传》等历史资料的记载完全一致。二是,自古至今,郧阳皮纸生产一直保持着纯粹的手工技艺。即使在电力充足的今天,像碾皮、打碓这样的工序,也拒绝使用现代机械和电力。三是。郧阳皮纸生产始终以家庭作坊为主。皮纸生产工艺极其繁琐,从原料料制作到生产出成品有72道工序,需要家庭所有成员上阵亲力亲为。虽然在20世纪下半叶曾经有过20余年的集体生产方式,但仍然没有脱离作坊生产的性质。

       ④郧阳皮纸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和使用价值。造纸术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在现代工业化造纸完全取代了手工造纸的今天,郧阳皮纸术还完整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工艺特征,十分难得。郧阳皮纸术不只是一门手艺,更是一份文化传承,它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继承和延续,是我国传统造纸术遗留下来的一件“活化石”,是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另外,郧阳皮纸到目前为止,仍在医疗和丧葬方面有一定的销售市场。

       ⑤但是目前,郧阳皮纸术已经处在高度濒危状态。全郧县现在只有六家皮纸生产作坊,其中两家作坊已经三年没有生产一张皮纸,还有四家在2011年也没有再生产。如今的老纸匠,均已年迈体衰,年轻人认为造纸的活太重太辛苦,且皮纸销路很窄,这些都是导致郧阳皮纸术濒危的原因。抢救郧阳皮纸术已是刻不容缓!

(选自《十堰日报》有改动)

课内阅读

①邓伟正是被石鲁的精神a_____的。石鲁把西洋画的构图、透视、明暗等等表现方法b_____他的国画,染天染地,雄健浑厚。1961年他的画在京展出,立刻轰动,被称为“长安画派”。他又写诗作赋,写剧本著书,他才气磅礴,画家吴冠中说:“提起石鲁,我立即想到‘气势磅薄’这几个字。”

    ②即使邓伟走到石鲁那寂静的病房前,邓伟依然感觉到从门缝里溢出的磅礴的气势。

    ③当邓伟拔腿从北京赶来的时候,那么决断。现在终于可以看望他猫了四天才得以见到的人物时,他又激动得不能自已,他下意识地从病房的小玻璃窗上先看一眼石鲁。这样,情绪好有个过渡。但是,当他把脸贴在玻璃窗上的时候,他的情绪好像叭的一声中断了,好像是叭的一下把情绪的开关拔了。

    ④他看见的是一个已经抽缩成只有一米多点儿长的人体。

    ⑤哦!气势磅礴的石鲁啊!

    ⑥不过这个一米多点儿长的人体还能说话。“我应该感激你。”石鲁说。因为邓伟是自费赶来要给他照相,要把他的精神气质留下来。

    ⑦“不,”邓伟说,“是你的作品,你的为人感动了我。”

    ⑧邓伟打破了摄影的常规,把焦点对在石鲁稍远的左眼上,在医院禁止用闪光灯的情况下,把一个垂死的老人头像,照得苍劲深沉,气势不凡。当这幅照片在《人才》杂志的封二上发表时,吴冠中附上一篇短文,题目是:《谁感动了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