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高照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能力测试试卷(一)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奋斗

    如果可以,我希望上天赐予我一场巨大的灾难,仅与我相关,而不会对任何人造成影响,心里的,肉身的。要么它将我彻底毁灭,让我崩溃,从此一蹶不振;要么我在痛苦中崛起,变得真正强大,而不是靠些哲学、励志性文字来抚慰满目疮痍的内心。因为我相信只有经过苦难的人才真正懂得苦难的价值。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孔子也会犯错,杀人犯也有善良的时刻。挺过苦难的人内心绝对坚强,未来的路充满荆棘,但在他看来或许只是一块绊脚石,能够轻松而过,没有挺过的则连面对困难的勇气也已全然消失,只配被湮没在历史洪流。这种想法显然充满了赌博性,极大的,因为它的赌注是一个人的命运,如果可以,我很想一试,只可惜我从来不是一个人在生存,我的命运与许多人牵扯在一起,这辈子永远都割不断,也不能割,我的生存状态会对他们的情绪产生极其强烈的干扰,甚至如果我不幸崩溃了他们所经受的打击比我来得要严重千百倍,于是我不得不放弃这种设想。

    如果可以,我希望回光返照,我还是那个五岁的孩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可以在妈妈的怀里尽情地撒娇,可以再村头池塘的浅水里尽情的嬉戏,可以用粉笔在房门上写着小舅教我的名字,哪怕外公骂了又骂,甚至和小伙伴打架打得鼻青脸肿,两分钟后一笑泯恩仇。只可惜真正的时光机还未诞生,现在没有,将来亦然。它只能在荧屏上显现它的神奇。

    如果可以,我甚至有时希望我是一个疯子,一个彻底的疯子,智商低于10,最好为0,蓬头垢面,穿着邋遢,吃着剩菜剩饭,喝着地沟水,时而狂吼,甚至裸奔,不用在意旁观者的眼光,不去对社会负责,天塌下来与我无关,依旧可以放声大笑,在自己的世界里,洒脱自在地做着梦,不复醒来,即使是在生命走向尽头的那一刻。只可惜这个条件未免太苛刻,上天不肯赐予我这般使命,就让它留在下辈子吧!

    如果可以…

    人生没有如果,我们在必然里活着。我相信每个人的宿命已定,那些曾经的,当前的,不久将来的行动不是在改变命运的进程,而是命运历程中必经的迹点。因此,我格外推崇一句话——世界上并无完全没有意义的生活,任何一种经历都可以转化为内在的财富。而且,这是最可靠的财富,因为没有人能从你那里夺走。曾经有个朋友跟我说过类似的话,多好啊!

    每个人的人生都以从母体呱呱坠地为起始,以两眼紧闭为终结,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人生是不是又充满着惊人的一致性。而怎样活着,则成为衡量一个人人生价值高低的标准。“人应该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东西活着”。每个人的活法各不相同,既然如此,又何必羡慕别人的生活,活得那么劳累,徒增烦恼。

    既然年轻,就年轻地活着,不在于穿着如何光鲜亮丽,而在于是否有颗年轻的心。年轻人如果有使命,只能是奋斗;年轻人必然有使命,也只能是奋斗!

——2012年《青年文摘》

(1)、本文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一,二,三段都是假设,为什么这三种假设不能实现?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①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人生是不是又充满着惊人的一致性。(一致性具体指什么?)

②因此,我格外推崇一句话——世界上并无完全没有意义的生活,任何一种经历都可以转化为内在的财富。(句中加点的“格外”为什么不能删去?)

(4)、“每个人的活法各不相同,既然如此,又何必羡慕别人的生活,活得那么劳累,徒增烦恼”请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绿色塑料

       ①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但是,在塑料应用极大地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丰富和改善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白色污染”问题。塑料不会自行“腐烂”,如果塑料薄膜长期存在于田间,不仅妨碍耕作,而且破坏土壤自身的水肥及微生物平衡,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发达国家对使用后的塑料曾采用过掩埋!焚烧和回收利用等方法进行处理,但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为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外许多科学家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纷纷投身于“绿色塑料”——可降解塑料的研制。

       ②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③“绿色塑料”的品种很多,这里只介绍光降解型塑料、天然高分子型塑料、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和转基因型塑料四种。

       ④光降解型塑料是在聚合物中添加少量光敏剂生产出来的塑料。我国科学家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对光降解型塑料的研制。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制的光敏剂及其光降解聚乙烯地膜,早在1995年就通过了技术鉴定,并在推广中证明这一技术已经成熟。光降解聚乙烯地膜在光照下,可分解成4×4平方厘米的碎片,即使以后不再分解长期存在于土壤中,也不会给土壤物化性能带来影响,对土壤养分造成破坏。

       ⑤天然高分子型塑料是利用纤维素、木质素等天然物质,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塑料。比如,日本工业技术研究院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豆秸等制成的可降解农用地膜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天然高分子塑料地膜具有极好的透明度和伸展性,埋在土中只需数日,即可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⑥微生物高分子型塑料,是由一种叫真核产碱性细菌先在葡萄糖溶液中生产出生化聚酯,再经进一步加工生产出的生物塑料。德国格丁根大学的微生物学家通过对一种细菌的特定基因隔离,使植物细胞内部生成聚酯,再利用这种聚酯制成植物型生化塑料。这种塑料在细菌作用下也可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但不污染环境,而且还可用做肥料回归大自然。

       ⑦转基因型塑料是由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教授索姆维尔等人研制的。他们利用生物工程技术,从一种叫做营养佳良产碱杆菌的土壤细菌中分离出生产塑料的基因,然后把这一基因转移到一种遗传结构墒单的油菜子属植物中,培育出一种适宜种植的名叫多羟丁酸的塑料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秆、根都能长出多羟丁酸颗粒塑料,用这种颗粒制成的塑料可以完全被降解。受索姆维尔研究的启发,美国密茨根大学的生物学家则干脆将这种塑料基因直接植入土豆和玉米之中,在人工控制下生长出不合有害成分的生物塑料.不久,人们就可以像种植庄稼那样大面积种植和收获塑料了。

       ⑧目前,可降解型塑料大多还处在研究或试产阶段,距大规模推广使用还有一段时间,但科学家卓有成效的研究已经为人们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我们坚信,随着研究的加速进展,绿色环保塑料的新时代一定会很快到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扬扬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阅读散文《父爱陷阱》,完成后面小题。

父爱陷阱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用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作者郑成南。有删改)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

苏小童的夏天

姚讲

    半个月前,苏小童经历了残酷的中考。按照父亲的规划:如果考上高中,就继续读书;考不上,就子承父业,随他一起进城挑担子卖鸡蛋。

    很不幸,苏小童连分数最低的三中也没考上。第二天,他就去城里找父亲。门没锁,父亲也不在家。苏小童放下行李,就向着麻将馆走去。麻将馆里烟雾弥漫,苏小童还是一眼就看到了黑着脸的父亲。父亲也看到他了,连忙向他招手:“儿子,过来给老子抓两把,改改手气。”他很不喜欢父亲打麻将,因为这事母亲和父亲多次吵架,最终母亲负气离家出走了。

    以前放暑假,他来城里找过父亲,随父亲一起去市场,有时会接过父亲的担子挑着走一段。但这次不一样,父亲专门为他准备了一副小一些的担子,还分配给他一个小菜市场。

    早上四点起床,四点二十准时出发,这样就算在路上稍微歇息,也能赶在六点半天亮之前到达目的地。这是肥皂厂外的小菜市,从天亮开始热闹起来,一直延续到八点左右,这里人买好了菜,收拾好就上班去了。小菜市就苏小童一个人卖鸡蛋,在讨价还价的喧嚣声中,苏小童很熟练地数鸡蛋、数钱、找零。市场上的人渐渐稀少,不忙了,苏小童就点三两小面加个酱肉包子当早饭。把肚子填饱了,再买上中午晚上要吃的菜,挑着担子往回走。

    夏天的鸡蛋像阳光下的冰淇淋一样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坏掉。刚开始变坏的鸡蛋,表面看不出来任何变化,却难逃父亲的眼睛。周末,父亲会让苏小童和自己去同一个市场,将这些刚坏掉的鸡蛋用单独的小篮子装上,让苏小童提去卖,而且告诉大家,这是自己家养的鸡下的蛋,卖鸡蛋是为了凑学费。

    独自卖了好几天的鸡蛋,苏小童发现了父亲的秘密。但他没打算忤逆父亲,还是照着父亲的吩咐,去了几百米远的小巷道,摆上装有鸡蛋的篮子,守着卖。偶尔有个人过来问,苏小童就告诉他,鸡蛋是坏的,让对方不要买。问的人就一脸复杂的表情,走了。

    过了不知道多久,下雨了。苏小童孤零零地站在雨中,父亲喊他收拾好篮子去躲雨,别把自己淋坏了,看病要花钱。他假装听不到父亲的话,直愣愣地站在那里,默默流泪。

    这件事在苏小童的内心深处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以前对父亲只是不喜欢,此刻却变成了怨恨。母亲不高兴父亲打麻将,所以离家出走了。想到这里,苏小童的嘴角露出了一丝淡然的笑意——他开始筹划如何逃离,他用了足足一夜的时间来考虑自己如何才能周全地逃离父亲的魔掌。最后决定,用暑假时间挣钱凑够念高中的建设费,回到校园,绝不要子承父业!

    第二天,苏小童照例挑着担子去肥皂厂外的小菜市卖鸡蛋,然后在市场安静下来的时候,找到便宜的农家菜,装进自己卖空的鸡蛋担子里,准备着下午用背篓背到大市场去卖晚市。这些菜卖相不好,但是价格便宜,加上是农家菜,所以还算抢手。

    上午从市场回来,苏小童就从买回的菜里随便挑出一点做午饭。吃完饭,父亲午休了。苏小童向邻居大叔借了个陈旧但功能尚全的冰糕箱,背着冰糕箱就出去卖冰糕了。第一声叫卖是很难喊出口的,但是只要第一声喊出来了,后面再喊就不害羞了。

    日子一晃就是八月底了。苏小童向父亲摊牌,说自己不想和他一起做生意,想回学校继续念书。父亲一脸的不屑,就你那点儿分数,还想念书?三中的分数线都没到。

    苏小童默默不语,在那里数钱。很久他才将那一堆散钱数出来:四千六百二十八块三毛。

    “这是我这个暑假自己挣到的钱,我打听过了,没到分数线念三中要交两千的“建设费”,学费是六百八。剩下的钱,足够我一学期的生活费了。”

    看着小脸晒得如煤炭般的儿子,父亲润湿着眼睛良久,不知道说啥好。他打算歇业两天,专门护送儿子回老家。

    要知道,后天就是九月一号了。

(选自2016年度《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

    ①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②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像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③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④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⑤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⑥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根据网络文章改编)

阅读《还愿》, 回答小题。

还愿

①我是研究心理学的。老伴王伍是个业余小说家,写了一辈子,钟情于他的笔头一辈子。

②这些天,我发现老头子行为举止有些异常,翻箱倒柜,乐此不疲。

③找什么啊,这么执着?

④通常情况下,他不告诉我的事,我是不干涉的。我们俩都彼此尊重对方的自由。见他找得这么苦,我才不得不发问了。

⑤“一张旧照片。对了,你见过的。 ” “早说呗。我帮你找找看。 ”

⑥很快便找到了。这是一张老照片,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和10个娃娃的集体照。老王是其中的一个。背景有学校标志性的图案:五羊哺乳。

⑦我问他找出来干什么用? 他说,我想联系上他们。

⑧我算服你了,情种! 这是我给他起的绰号,叫了几十年了。你们都老得没门牙了,入土的入土、坐轮椅的坐轮椅……就算健健康康的,又有谁关心这几十年再无联系的同学? 况且还只是同上了小学一年级的同学。

⑨会有的。也许也有同学和我一样保存着这张照片呢?又或许,虽然不再存有这张照片了,但一见如故,知道自己是照片中的一个呢?

⑩互联网时代,这也在理,还真难说。可发到朋友圈里两天过去了,没有信息反馈。又两天过去了,还没信息反馈。

⑪我就揶揄他:别痴了,自个儿是情种,以为别人也是?

⑫可揶揄过后,我还真希望他能梦想成真。他出生在广州,可在那儿读完小学一年级后,父亲病故,母亲带着他改嫁给了在南京的继父。这些一年级的老娃娃,就是他的故乡寄托也是他唯一美好的童年回忆吧。我也希望万能的微信真的万能! 因为工作忙,他一直没回过故乡。

⑬老头不死心。你不觉得追这个梦很美好吗? 我就不信会落空!

⑭美好是美好,但美好会逝去。都活到这把年纪了,人情也淡薄了,他以为所有人都会像他钟情于自己的婚姻伴侣那样永远对擦肩而过的任何人保持着一片痴情。你不就在那上过一年小学吗? 真是天下第一号情种! 我嘴巴不饶人。这也是给他打打预防针,真联系不上,别太失落。

⑮到第七天,终于有信息反馈了,真是通过微信联系上的。一个老太太发来了一张和他同样的照片,并说右起第三人就是她。她叫张楚鸣,现居广州。

⑯老头回信迅速:我叫王伍,和你靠着呢,右排第四位是我,现居南京。

⑰又过了若干天,居然联系到了六个人。其中一人留存着这张照片,其他三人记得有这张照片。

⑱老头子去照相馆翻印并放大了这张照片,并一一标明名字。张楚鸣说,那位女老师还在,她叫姚瑶,还健康着哩,也住在广州。老头子一听太高兴了,对我说,姚老师顶多也就大我们十来岁吧,她还健在,一点儿也不意外。

⑲这些小学一年级的同学小伙伴们决定,金秋十月在就广州相会。我陪着“情种”飞去广州。出机场的时候发现一张举过头顶的小纸牌,上而写着“迎接王伍同学”。没想到的是在广州的张楚鸣等三位同学和姚老师居然都来了。那一刻,我和王伍对视了一下,虽未说话,但我能感到他心里的百感交集。

⑳聚会的人不多,也就五六个人,但凑在一起七嘴八舌,都成了话痨。从儿时嘴上无毛到如今满头白发,大家慨叹着、珍惜着。老头子几十年没讲过粤语,但慢慢说起来,仍很地道,老师和同学们都称赞他。

㉑那张十一人的合影又被提起,原来他们都是排在班级前十名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姚老师对学生可好了,自掏腰包让大家留影。姚老师说,得感谢艳芳照相馆,照相技术全国一流,不然也不可能保存得这么好,惹得大家这么喜爱。张楚鸣又说,孙中山和宋庆龄在广州时都到艳芳照过相呢。

㉒参观母校当然是聚会的重头戏。姚老师带我们去了校史馆,这张照片被珍藏着,全班同学的升学照也被珍藏着,王伍痴痴地看不够。他的名字,档案册里赫然在列。姚老师说,王伍,你补充下个人档案吧。虽然只是小学,却更令人难忘。

㉓补充一下你日后的升学、步入社会的事业轨迹。王伍调皮地说,这敢情好,小学是最宝贵的时光,小百姓也能入青史,嘿嘿。

㉔他写好后递给我看:写了在南京大学读完大学又读研; 写了步入社会当上公务员,够简约的,一笔带过; 然后写了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发表出版的主要篇目我看完,对他会心一笑。

㉕哇,还是个大作家呢! 同学和姚老师都祝福他。大作家不算,就是个爱好。在他心里,只是想念他的同学、老师和故乡。他憨憨笑着。其实,他的公务员是从科长做起,到厅长,又到了副市长,直到退休。他没写。我发现,这次还愿的故事,也属心理学范畴,蛮有价值的。遂补记之。

注:揶揄:调侃、戏弄的意思。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