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河南省信阳市第九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勉①虽居显位,不管产业,家无蓄积,俸禄分赡亲族乏者。门人故旧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如其不才,终为他有。””尝为书诫其子崧曰:”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④,非直⑤不经营而已。薄躬⑥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⑦……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又云:‘遗子黄金满籯⑧,不如一经。’详求此言,信非徒语⑨。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

(选自《梁书的·徐勉传》)

【注】①勉:徐勉,南朝梁武帝时人。②才:有才学,有本领。③辎軿(ziping第二声):车辆,这里比喻财富、官职。④所未尝言:从来都不曾提过。 ⑤直:只是。 ⑥ 薄躬:自身贫困穷迫。⑦可谓备之:可以说是什么都有了。⑧ 籯:竹箱之类。⑨ 徒语:空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食                         妇姑荷 B、任于败军之际                 乡为身死而不 C、则凡可以辟者何不为也         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D、故不为得也                   全性命于乱世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甲文中“本心”指的是:

乙文中“本志”指的是:

(4)、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在阐述观点时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举一反三
蚂蚁的本领
①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曾经这样描述蚂蚁:“蚂蚁太像人了……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用化学喷剂惊扰和迷惑敌人并捕捉奴隶;织巢蚁 使用童工, 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 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 供它们的真菌使用。 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他太夸张了吗?没有!其实蚂蚁 的本领远不止于此。
‚ ②早在人类诞生之前,它就会修筑“公路”。亚马孙雨林中的蚁类,为躲避 狂风暴雨,在树上啃出一条条凹槽,或在平地用沙砾修筑成沟槽,作为它们的公路;蚂蚁是 列队行进的,为解决相对而行或十字路口的交通阻塞,它们“设计”出了类似立交桥的环形交叉路口。
ƒ③别看蚂蚁的神经系统并不发达, 就那么几个小小的神经元在一起, 根本谈不上有头脑和 思想, 然而它们一旦成为一个整体时居然能够______、 ______、 ______, 成为一部活计算机。 它们无需图纸,也没有指挥和监理,但竟能齐心合力地设计并建造成五花八门、奇形怪状的 蚁丘。 蚁丘的内部布局合理,空气畅通,温度恒定, 各种设施齐备, 其工程之浩大令人惊叹:有上百个蚁丘相通,可长达数十米;有的如“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最高的可达 6 米,按其身高的比例,相当于人类 300 层的摩天大厦。 蚂蚁王国的这般工程往往需要十余年的艰辛劳 作,而工蚁的寿命不过两年,也就是说,需要几代蚂蚁的努力方可大功告成。天知道,它们是怎样保持一致的?
④据考证,蚂蚁早在 5000 万年前就完成了类似人类的从“狩猎”到“农耕” 的转变。现在地球上有二百余种蚂蚁都有种植蘑菇类真菌的本领。它们不但懂得施肥、收割, 还懂得利用树叶发酵产生的热量来保持真菌园的恒定的温度和湿度;甚至当它们种植无 收时还会向邻居借贷!地球上除了人以外,其他动物几乎都怕火,但蚂蚁不怕,甚至可以灭火!科学家曾作过这样的实验: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蚁穴顶上,开始它们似乎有点惊慌,但很快就镇定下来,只见无数蚂蚁前赴后继扑向火焰,用分泌出的蚁酸来灭火,经过 66 秒,一些蚂蚁牺牲了,但 终于扑灭火焰。当再次重复这个实验时,它们只用了 40 秒钟将火扑灭,而且无一伤亡。
⑤蚂蚁,这种有着 8000 万年历史的“资深”家伙,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回家

丁立梅

       父亲生日的这一天,我买了蛋糕和礼物回家。

       父亲很有些意外,他根本没想到我能记着他的生日。他高兴得手足无措,在家门口转来转去,一会儿弯腰扶扶倚在墙边的扫帚,一会儿去赶来凑热闹的鸡。我把买给他的礼物——一件外套拿出来,让他穿上试试,他不好意思起来,装作不在意地说:“不就是个闲生日嘛,买什么衣裳。”

       我说:“爸,闲生日也要过,以后每年我都会给你过。”心下却黯然,父亲都72岁了,又有几个生日好过?

       父亲却满足得“呵呵”笑起来。我看到他浑浊的眼里有亮亮的东西闪现,我的举手之劳,一定在他心里掀起了波澜。我和母亲在厨房里做饭,就听到他在外面大着嗓门不厌其烦地告诉邻居二爹:“我家的二丫头特地请假回来给我过生日。不就是个闲生日嘛,还给我又买衣裳又买蛋糕的。”

       母亲不屑,说:“你爸就爱吹牛。”母亲的脸上,却堆满笑意——母亲也是欢喜的。

       饭桌上,不胜酒力的父亲喝多了,他颠三倒四地叨叨:“我真幸福啊!”

       我笑看可爱的老父亲,心里惭愧,从前的日子,我疏忽父母太多。好在还有当下的日子,我可以弥补。

       出门去,微风轻拂。午后的村庄,安静得很像一捧流水,只剩下老人和孩子了——其实,孩子也没见着几个。只有几只狗,像主人似的,满村庄溜达,不时吠上一两声。我以为,它们是寂寞了。

       我去田间转悠。这里,那里,都曾留有我少年时的光阴。我在地里挑过猪草、羊草,掰过玉米,拾过棉花。我熟悉很多植物:车前子、牛耳朵、婆婆纳、黄花菜、苜蓿、葛蒲和苦艾。一蓬一蓬的苇花,在风中起舞,它们让我的目光在上面逗留了很久。

       一个妇人在沟边锄草,身子都快躬到地上去了。她头上花头巾的一角被风撩起,露出里面灰白的发来——竟是那么的老!记忆中,她辫一根乌黑的长辫子,健壮结实,挑着担子也能健步如飞。

       我站定看她,她也看我,许久,她“哎呀”一声:“这不是梅吗?”

       我看着她笑,在心里找着话。说点什么好呢?我没找着。她大概也找不着要说的话,就从地里拔一棵白萝卜给我,说:“没有空心呢。”我接过,摘了路边的蚕豆叶子擦了擦,“咔嚓”咬了两口——小时候,我都是这么干的。我们一村的人,也都是这么干的。

       她呵呵笑起来,很开心的样子。“你真孝顺啊!”她终于又说一句。

       我赧颜,又有些伤感。我听说过她的两个儿子。一个远去云南,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一个常年在外打工,极少回家。地里的荠菜花开得星星点点,奔放灿烂是春天的事。麦苗儿却绿油油的,让人忍不住想揪一把吃。

       望见麦田中的坟,这儿一座,那儿一座。那里住着我熟悉的村人。我祖父祖母的坟也在,隔着不远的距离,我在心里向他们致敬。

       有他们在,村庄便永远在。

【注】迤逦(yǐ lǐ):曲折连绵。鼋(yuán):鼋鱼,爬行动物,外形像鳖,生活在水中。

阅读培根的《谈读书》,回答问题。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由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