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诗歌鉴赏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阅读黄庭坚的《双井茶送子瞻》一诗,完成小题。

人间风月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

我家江南摘云腴 , 落硙霏霏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

      【注】①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东坡任翰林学士时,作者以双井茶赠之。②玉堂:古代官署名,翰林院的别称。③森宝书:宝书如林,森然罗列。④云腴,即借指茶叶。⑤硙(wèi),小石磨。⑥黄州:北宋元丰年间,苏轼被贬黄州。⑦相传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不愿接受封赏,弃去官职,乘轻舟浮于五湖。

(1)、下列诗句与本诗尾联所用手法相一致的是(    )
A、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利用了玉堂的双重含义,写得很有气派,先声夺人,为下面引出人物蓄势。 B、首联从对方所处的环境落笔,把翰林院说成不受人间风吹日晒的天上殿阁,一派清雅景象。 C、颈联转入赠茶一事,是为了显示自己送茶的一番诚意,这正是本诗的主旨所在。 D、尾联中诗人为友人的命运转变高兴,一方面也为他担心,于是借送茶之际,委婉劝告苏轼,不要忘记被贬黄州的旧事。
(3)、请赏析“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的妙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领略典籍中的山水之美,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游天台山日记(节选)

【明】徐霞客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所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所望。……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阀,水从坳中斜下。……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不能从。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注释】①公元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游天台山,井写下《游天台山日记》,②甃(zhòu):,③(qiè):满足。④莲舟:作者的仆从。

材料二: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