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材料一:
游天台山日记①(节选)
【明】徐霞客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②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所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③所望。……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阀,水从坳中斜下。……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④不能从。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注释】①公元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游天台山,井写下《游天台山日记》,②甃(zhòu):,③慊(qiè):满足。④莲舟:作者的仆从。
材料二: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珠慊所望。
异 | 比较点 | 《游天台山日记》 | 《小石潭记》 |
写景视角 | 移步换景:从“①” “②”等词句可知。 | ③从“潭中鱼”“潭西南而望”“坐潭上”可知。 | |
景物(水)特点 | 天台山的水,由于水和山的不同位置关系,形成了“水碎”“水为门束”“泻处如阈”“为珠帘水”“飞瀑”等不同形态的水,或大或小,或急或缓,形态不一,使作者流连忘返。 | ④ | |
同 | 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 |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八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 | 学习任务 |
我的思念是圆的 八月中秋的月亮 也是最亮最圆的 | ①重音,是为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通过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你认为左侧方框内的诗句中,最需要重读的两个词语是,{#blank#}1{#/blank#}、{#blank#}2{#/blank#}。 |
无论山多高,海多宽 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 在这样的夜晚 会想起什么? | ②同学们打算在朗诵左侧方框内的诗句时插入两句古诗词来烘托氛围,你认为最相呼应的是{#blank#}3{#/blank#}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
我的思念是圆的 西瓜苹果都是圆的 团聚的人家是欢乐的 骨肉被分割是痛苦的 思念亲人的人 望着空中的明月 谁能把月饼咽下? | ③朗读要在整体感知文章感情基调和感情变化的基础 上,把握语气、语调和节奏变化。说话的基本语气有平静陈述、惊讶疑问、命令祈使和深情感慨等,朗读左侧方框内诗句时,整体语气应是{#blank#}4{#/blank#};朗读的语调和节奏可分 为低沉凝重、高亢轻快、激昂急促、自然舒缓等,其中“骨 肉被分割是痛苦的”应采用{#blank#}5{#/blank#}的语调和节奏。 |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