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领略典籍中的山水之美,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游天台山日记(节选)

【明】徐霞客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所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所望。……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阀,水从坳中斜下。……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不能从。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注释】①公元1613年5月19日徐霞客游天台山,井写下《游天台山日记》,②甃(zhòu):,③(qiè):满足。④莲舟:作者的仆从。

材料二: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面关于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多叠词,如“靡”形容荒草茂盛的样子,“滔滔泪泊”形容水势凶猛. B、两则材料中都出现了“冽”,材料一指的是风很冷,材料二指的是水很清凉. C、材料二中“影”“斗”“蛇”“犬牙”等词都属于词类活用. D、材料一中“以石梵塞其门”和材料二中“以其境过清”,两个“以”意思相同。
(2)、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珠所望。

(3)、两文都为古代游记散文,请比较两文的异同,完成下表。

比较点

《游天台山日记》

《小石潭记》

写景视角

移步换景:从“①” “②”等词句可知。

从“潭中鱼”“潭西南而望”“坐潭上”可知。

景物(水)特点

天台山的水,由于水和山的不同位置关系,形成了“水碎”“水为门束”“泻处如阈”“为珠帘水”“飞瀑”等不同形态的水,或大或小,或急或缓,形态不一,使作者流连忘返。

均采用借景抒情的写法

(4)、中国旅游日是每年5月19日,源自《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记》。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为天台山拟写一则广告词,并说明创意。
(5)、材料一、二所选文章均是游记中的精品。徐霞客是旅行家,柳宗元是被贬永州的政治家、文学家。结合相关内容,推测两人各自的写作目的。
(6)、小语看到材料一“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一句,联想到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见下方)。请结合诗文,阐释小语会产生这种联想的原因,并概括阅读时进行联想的好处。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八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