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语文花开七年级上册 专题二 名著《朝花夕拾》和《西游记》阅读 (二)西游记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①也是他运至时来,自登木筏之后,连日东南风紧,将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南瞻部洲地界。持篙试水,偶得浅水,弃了筏子,跳上岸来,只见海边有人捕鱼、打雁、挖蛤、淘盐。他走近前,弄个把戏,妆个㜪虎,吓得那些人丢筐弃网,四散奔跑。将那跑不动的拿住一个,剥了他衣裳,也学人穿在身上,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市𪊓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正是那: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
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
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②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瞻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馀。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正观看间,忽闻得林深之处,有人言语,急忙趋步,穿入林中,侧耳而听,原来是歌唱之声。……仔细再看,乃是一个樵子,在那里举斧砍柴。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 弟子起手。”那樵汉慌忙丢了斧,转身答礼道:“不当人! 不当人! 我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猴王道:“你家既与神仙相邻,何不从他修行?学得个不老之方?却不是好?”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养育至八九岁,才知人事,不幸父丧,母亲居孀。再无兄弟姊妹,只我一人,没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发不敢抛离。却又田园荒芜,衣食不足,只得斫两束柴薪,挑向市鏖之间,货几文钱,籴几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饭,供养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③猴王道:“据你说起来,乃是一个行孝的君子,向后必有好处。但望你指与我那神仙住处,却好拜访去也。”樵夫道:“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中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那祖师出去的徒弟,也不计其数,见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你顺那条小路儿,向南行七八里远近,即是他家了。”猴王用手扯住樵夫道:“老兄,你便同我去去,若还得了好处,决不忘你指引之恩。”樵夫道:“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斫柴,你自去,自去。”
④猴王听说,只得相辞。 出深林,找上路径,过一山坡,约有七八里远,果然望见一座洞府。挺身观看,真好去处! 但见: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细观灵福地,真个赛天堂!
⑤又见那洞门紧闭,静悄悄杳无人迹。忽回头,见崖头立一石牌,约有三丈馀高,八尺馀阔,上有一行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美猴王十分欢喜道:“此间人果是朴实,果有此山此洞。”看够多时,不敢敲门。且去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了顽耍。
⑥少顷间,只听得呀的一声,洞门开处,里面走出一个仙童,真个丰姿英伟,像貌清奇,比寻常俗子不同。……那童子出得门来,高叫道:“甚么人在此搔扰?”猴王扑的跳下树来,上前躬身道: “仙童,我是个访道学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扰。”仙童笑道:“你是个访道的么?”猴王道:“是。”童子道:“我家师父正才下榻,登坛讲道,还未说出原由,就教我出来开门,说:‘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猴王笑道:“是我,是我。”童子道:“你跟我进来。”
(选自《西游记》第一回,有删减)
地点 | 所遇人物 | 猴王 |
南赡部洲地界 | 世人 | 学人礼,学人话 |
西牛贺洲地界 | ||
方寸山三星洞 |
选文中,作者吴承恩在语段的开头介绍猴王所到之处,目的是为了;作者并没有直接安排猴王和须菩提祖师见面,而是先安排和樵夫的相遇,目的是为了。 | ||
你这是从叙事的角度来赏析的,我们也可以从描写的角度人手。比如第④段中详细的环境描写,其作用是。 |
【链接材料一】韵文泛指诗词曲赋等有韵之文,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韵文(以诗歌为主)被大量融入是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古代白话小说中,韵文的运用不仅是中国古代小说民族性的特征之一,而且在提高小说的地位,引出故事,塑造人物,渲染气氛,总结故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链接材料二】“世人岂惟不学长生,且学短生矣。何也?酒、色、财、气,俱短生之术。”
——李卓吾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