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农妇
        ①每天睁开眼睛,就计划这一天该做些什么,到晚上躺在床上,好像什么也没有做。
        ②记得幼年写作文,总爱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从哪里找来这些词句,似懂非懂地照抄。箭、也好,梭也好,在小小心灵里,今天就是昨天,今夜就是昨夜,只是同一个白昼,同一个夜晚,走马灯似的,来了又去了,去了会再来的,直到鬓边有了白发,才蓦然惊觉光阴果真似箭如梭,去了永不再来。
        ③于是,问自己:过去几十年,我究竟做了些什么?这一生肯定要交白卷了?
        ④8月中,在美国一小镇,拜访一位84岁的老学者,在他那狭窄的书房里,我向他倾诉内心的困扰。
        ⑤他说:“你应该抓紧现在和未来的日子。”
        ⑥我说:“是的,我在尽力。但是,我已经浪费了几十年。”
        ⑦他摇摇头:“达尔文说他贪睡,把时间浪费了,却写成了《物竞天择论》;奥本海墨说他锄地拔草,把时间浪费了,后来成为‘原子弹之父’;海明威说他打猎、钓鱼,把时间浪费了,终于获得了诺贝尔奖;居里夫人说她为家务和孩子忙,浪费了时间,然而她不但发现了镭,而且还把孩子教养成科学家。”
        ⑧我大喊:“这些人都是人才!我只是个平凡人,愚蠢的平凡人!”
        ⑨“你有权评定自己是愚蠢的平凡人,我的意思是提醒你,只要有确定的目标,在任何时间,做任何事,都不会妨碍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助于思考和研究,他们自以为浪费了时间,实际上并没有浪费。”
        ⑩“但是,我年纪大了。”
        ⑪“我70岁那年,拟完成一个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研究计划,当时,我向一位30岁的年轻朋友谈到这计划,他笑了笑,我知道他为什么笑,在他看来,70岁的老人,时日已不多,还能做些什么?10年过去,我的工作如期完成,仍然在实验室忙着。”他挺了挺胸,笑了。
        ⑫“你那位年轻朋友呢?”我问。
        ⑬“不再年轻,已经中年啦!”
        ⑭“对他来说,这14年,应该是黄金年龄,想必有很不错的记录。”
        ⑮“没有,他也承认过去的14年是空白的,真正的空白。”
        ⑯“为什么?”
        ⑰“依旧熙熙攘攘、推推挤挤的生活,14年,一眨眼就过去了。”
       ⑱这一番话,如当头一棒,我呆了。
       ⑲他拖着我走进他的厨房,说:“来,让我们谈谈目标问题,烤鸡腿香味诱人,边吃边谈,并不浪费时间。
                                                                                                                                                                                                                                           (选自《意林》)

(1)、结合语境,说一说第③段划线词“白卷”的含义。

(2)、“我”向84岁的老学者提出了怎样的困扰?

(3)、针对“我”提出的困扰,老学者给“我”的答案是什么?

(4)、在文章第⑧段,“我”为什么“大喊”?

(5)、下面给本文提供了两个标题,你认为哪一个更合适,并充分说明你的理由。
①《时间》     ②《一次拜访》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蜜蜂的“冬季俱乐部”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的季节,蜜蜂四处飞舞,天天忙碌不息。然而冬日里蜜蜂都到哪里去了?它们是怎样度过严冬的呢?
冬季是蜜蜂的休闲时期。蜜蜂是变温动物,没有冬眠的习性。作为个体,它无法维持必要的体温。寒冷的天气、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为它的体温会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改变而起伏。
      一只蜜蜂无法度过严寒的冬天,一群蜜蜂则不同。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来抵御严寒。作为一个机制健全的社会自控群落,蜜蜂具有战严寒抗冰冻的整体实力,因为它们有自得其乐的“冬季俱乐部”。
     “俱乐部”在每年初冬时节开始运作。当外界气温下降,巢内温度低到13℃时,蜜蜂们在巢内互相靠拢,以蜂王为中心抱成团,形成一个由蜜蜂的血肉之躯构筑的球体。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球体最外面的一层是工蜂,它们拼命地煽动着翅膀,像厚厚的衣服一样阻隔着外面的寒冷。在这样严严实实的“包裹”之下,里边的温度保持在13左右,舒适如春。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的温度最高仍可达到24℃左右。
      为了抵御寒冷,产生更多的热量,蜜蜂只能加快新陈代谢。它们用多吃蜂蜜和加强运动来产生热量,以提高蜂巢内的温度。天气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此时在蜂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蜜蜂则向外转移,不停歇地爬来爬去,经常与外面的工蜂交换岗位,如此反复换岗,从一定程度上也调节了蜂团的温度,使得蜜蜂家族安然度过寒冬。那么越冬结球期间它们又是怎样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聪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们不需解散球体,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过由外向内的互相传递得到食料。这样,外层的蜜蜂保持为一个动态稳定的隔热层,使里层的弟兄们免受风寒之苦。
蜜蜂的幼虫每天要接受“保姆”给予的1300多次喂食,从而获得了丰厚的热量。但幼虫无法在单个的巢房中独自越冬,为了使“育婴室”内的温度不低于35℃,工蜂以密集的聚会形式,结成严密的绝热层,以血肉之躯保全幼蜂免受严寒的侵袭。倘若如此这般还达不到升温的目的,工蜂就像抱窝鸡那样,振翅飞舞,使蜂房迅速升温,确保幼蜂的越冬安全。
      蜜蜂正是依靠这“冬季俱乐部”来度过寒冷的冬天的。
                                                                                                          ——选自《自然科学》,有删改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舍污。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葜相合。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汪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固,决不屈服,视死如归。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厘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正义的边界

鮑鹏山

    ①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就等于取消了道德;但是他也反对以怨报怨,因为这样我们就会堕落得与对方一样。所以,孔子的观点是以直报怨以公正来对待无良之人。

    ②可见,孔子既反对我们对坏人无原则地好,也反对我们对坏人无约束地报复。

    ③孔子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我们可以理解为: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④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就如同抱薪救火;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惩罚不道德,又如同以暴制暴。

    ⑤举一个例子,53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仍与抢劫者斗智斗勇。最终,那个19岁的抢劫者精神崩溃,瘫倒在地,而李建华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让他得到及时救治。

    ⑥这是很感人的事件。李建华老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表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在媒体报道这件事后,却出现了争议。有不少人认为,对于这样的歹徒,根本不需要同情和帮助。

    ⑦一个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是:“假如我碰到这样的歹徒,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这种极其残暴的心态,使我毛骨悚然。从不在网上留言的我,忍不住留了一句话:“你更像歹徒啊!”

    ⑧孔子做了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坚决推行“堕三都”,他的学生子路被鲁国执政季桓子任命为家臣,负责具体执行、可以说,堕三都的成败,关乎孔子在鲁国的政治生命。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伯察,竟然对季氏说子路的坏话,导致子路丢了职务,对堕三都的失败,以及孔子最终离鲁出走都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⑨这样一个学生,后人把他称之为“圣门蟊腰”,意思是孔子门下的害虫。当时,鲁国一个叫子服景伯的大夫对孔子说:“你的这个学生实在太不像话了,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有力量杀了他,让他暴尸大街。”

    ⑩孔子说:“如果我的道能够行得通,那是命;如果我的道行不通,那也是命。公伯寮能把我的命怎么样呢?”(《论语。宪问》)孔子断然拒绝子服景伯的杀人建议。

    ⑪公伯察不好。但是,假如我们用杀掉他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人,我们就更不好了。用极端的手段来清除异已,还有比这更坏的行为和更坏的人吗?

    ⑫因为什么孔子不赞成人们用极端的方式来履行道德?为什么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因为一切极端手段必定隐含对某种价值的破坏。而且,极端手段所蕴含的破坏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

    ⑬正义是有边界的。

(选自《读者》2018年09期)

【注】堕三都:指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毁坏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私邑的事件。堕(huī),同“隳”,毁坏。

阅读下列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古诗话春风  健康提醒多

①宋代王安石有一首《春风》诗:“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不得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风吹落。”这首诗道出了春天的气候和物候特点。

②春暖时,也就是王安石说的“春日春风有时好”的天气,各种病毒、细菌、虫卵的繁殖会加快,春天晴日,老人、小孩及体弱多病者要尽可能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③当冷空气占优势时,春风便是冷风,此时气温突然下降,甚至会伴有降水天气,这就是王安石说的“春日春风有时恶”。乍暖还寒的天气会直接影响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全身的抗病能力也会下降,所以该时段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节,旧病特别容易复发,如气管炎、前列腺炎、关节炎,旧伤也容易疼痛。阳春三月也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预防的核心是密切关注天气信息,早晚外出,或有冷空气入侵时,一定要注意保暖。

④“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镜前飘落粉,琴上响余声。”南朝何逊的这首《咏春风》抓住了春风可以飘落粉,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把春风的柔和写得具体可感。不过诗中写春风可以“飘落粉”也间接提醒人们在春季要注意预防“花粉过敏症”。

⑤预防的方法是,少在风大的晴日外出,少在花、树等过敏源多的地方驻足;晴日踏青时,最好穿长袖衣服戴手套,尽可能减少皮肤外露;不可在山林或草丛中躺卧或睡觉;也不要在草坪上晾衣服、毛巾或手绢;踏青归来时,一定要先清扫掉衣服上的尘土再进屋,然后洗澡洗衣服。

⑥春风也有急狂的时候。“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刘禹锡《浪淘沙》)就写出了春风的阵性狂虐。如果这些狂风出现在陆地上,则可能就是“吹沙”天气,对人体健康非常不利。

⑦每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多“沙尘暴”“扬沙”天气,而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多“浮尘”天气(这三种天气现象合称“吹沙”)。“沙尘暴”出现时,人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躲避,但即便是躲在室内,空气及沙尘的冲撞摩擦噪音,也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头痛、恶心、烦躁,加之能见度较低,光线阴暗,使人产生一种压抑和恐惧之感。人们要主动克服这种恐惧感,必要时,可咨询心理医生。“扬沙”虽然没有“沙尘暴”那样恐怖,但每当“扬沙”降临一座城市时,当地医院五官科的眼疾患者就会急剧增多。沙尘可直接引起眼睛疼痛、流泪,如不及时清除,或用手揉眼睛,均可引起细菌性或病毒性眼病。所以,当有“扬沙”天气时,出门应戴防尘眼镜;如沙尘进入眼睛,切忌用手乱揉,可用干净的湿毛巾轻轻擦拭,如没有效果,则要去眼科医院就诊。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母亲不会老

韦华明

①要是我母亲还健在,明天她就该过75岁生日了,我会带着礼物和蛋糕去看她。我的孩子们会问:“我们要在没有WiFi的外祖母家待多久?”我会说:“不要问了,用你们的手机流量。”

②我十几岁的时候,妈妈经常把我叫到客厅,帮她用录像设备录电视剧,我凭什么认为她不会接受今天的科技呢?她也许会用我们送给她的平板电脑上网搜食谱,然后分享给我;她也可能是社交网站上那些晒孙子、孙女照片的老奶奶当中的一个。但其实我对75岁的母亲一无所知,43岁之后的她活在我的幻想中。

③写这篇文章时,我已经50岁了,比去世时的母亲还大7岁。我在悄然老去,眼睛周围的细纹越来越多,腰部无意间多了一两圈赘肉,现在我的裤子比母亲当年穿的大了两码,我的头发正在以闪电般的速度变白。

④母亲最后一次见我时,我正一把一把地吃着橙色的薄荷糖。现在,我正从一个药盒里取出降压药,一天两次。我盯着镜子里的这些变化,在大多数日子里我觉得有点儿迷茫。我在寻找基因线索来解释我的衰老,依靠的是我对母亲42岁的健康身体的记忆,那时罕见的肾上腺癌症并未从我身边夺走她。

⑤我仔细研究了她生前最后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她很快乐,那个葡萄柚大小的肿块还没有生根。她看上去是那么时髦和前卫,现在的我看起来像她邋遢的姐姐。她常常涂着口红,而我如今的嘴唇干燥起皮,过去两年一直藏在一次性医用口罩后面。她系着标志性的海军蓝和红色丝巾,而我的脖子上什么也没有,我用在一元店买的纸扇扇了一天,也未能冷却她从未经历过的可怕的潮热。

⑥对于照片中年轻的、充满活力的女人来说,时间已经永远静止,她本该永远比我大。

⑦我羡慕我的朋友们,他们能把自己的疼痛归咎于母亲的遗传——老年斑、腕管综合征……他们能在他们活着的母亲身上看到我永远看不到的东西,而我人生的指南针不见了。我观察母亲生前的朋友,研究他们的特征,想象着母亲此时的样子。

⑧自从过完44岁生日,我就觉得自己与母亲曾经拥有的相似之处荡然无存。每当我洗碗或切菜的时候,我总是幻想看到母亲的手。我怀念听到“你长得像你母亲”这种话的时候,我在变老,而她没有。她就像一艘离港太远的船,渐渐消失在我的生命里,这让我很难过。

但有时她也会回到我身边。那是一个星期二的晚上,她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疲惫的脚搁在茶几上,我听到从她的牙齿间传出葵花子壳裂开的“噼啪”声。她看着电视“咯咯”地笑着,我和妹妹们也一起笑着。我还记得一些让她感到很快乐的事情,比如我下厨准备意大利晚餐以招待她的朋友。

⑩她不去健身房,身材也保持得那么好。我闭上眼睛,就能闻到她在咖啡里搅拌两茶匙糖的味道。我每天早上都看着她用咖啡泡柠檬脆饼。她找到了自己的小乐趣,并沉溺其中。无论地走到哪里,她的微笑和热情都令人感到亲切。这些回忆让我感到很快乐,陪伴着我度过没有她的日子。母亲没能告诉我如何变老,但我很感激她告诉我如何活得更好。

⑪所以,即使不送生日蛋糕,明天我也会带一束花到她的墓前。我会告诉她我的最新情况,比如我一直在尝试的抗衰老精华,我头皮上像杂草一样长出的灰白发根,并告诉她,她是如何在染发上省下一大笔钱的。每到她生日的时候,我对这个年轻女人苦乐参半的怀念就尤为强烈,只要我活着,她就一直陪伴我。

⑫不管多少年过去,我的母亲都永远不会老。

(摘自《讽刺与幽默》2022年11月11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