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大兴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材料一】民间故事是动态的民间文学,是当地百姓向社会表达情感愿望的重要渠道,主要特征有:时代久远,口头传播,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多采用象征手法。由于故事口耳相传,为百姓所承认和保存,所以地方方言是主要的表达方式,一个故事常有多个版本。
民间故事内容丰富,情节完整,语言生动,深受群众喜爱。它们既保留了当地民间故事资料,传承了历史文化典故,同时也丰富了旅游文化资源。
【材料二】《××民间故事集》部分目录
第一章( ) 十二生肖的故事…………3 鲤鱼跳龙门………………6 义犬救主…………………8 幸福鸟……………………10 年兽………………………13 | 第二章 幻想故事 宝草帽…………………20 夜明珠…………………23 飞来峰…………………26 湘妃竹…………………30 神奇的红石榴…………36 | 第三章( ) 巧媳妇…………………52 徐文长难倒窦太师……57 三个和尚………………62 阿诗玛的故事…………68 阿凡提斗国王…………74 |
【材料三】
顾况钉鞋
顾况自幼聪明,得到周围人夸奖后,便有些骄傲。一天,顾况从学堂里溜出来玩,鞋钉掉了好几颗,便到鞋铺去修。修鞋师傅见他是个少年书生,有心考考他,就对顾况说:“我有一联,你要是能对出下联,修鞋的钱我就不要啦。要是对不出来,可得给我双倍钱!”顾况满不在乎地答应了。修鞋师傅说道:“铁钉钉钉鞋,钉钉停停,停停钉钉,牢。”顾况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好的下联,急得头上冒出了汗。这时,隔壁油漆店里走过来一个伙计。他一手拿刷,一手拿盘,边走边说道:“树漆漆漆盘,漆漆歇歇,歇歇漆漆,亮。”顾况听了,禁不住拍手叫好:“真是一个好下联,以俗对俗啊!”从这以后,顾况发奋读书,终于成为唐朝有名的大诗人。
(改编自民间故事)
①奇奇听奶奶讲《顾况钉鞋》时发现和材料三情节不同,肯定是他奶奶说错了。
②《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主人公化为蝴蝶是民间故事时代久远的体现。
③民间故事口耳相传,往往寄托了当地百姓的美好情感与愿望。
①妙妙应选择作为第一章目录的标题,选择作为第三章目录的标题。
A.生活故事
B.民间寓言
C.动物故事
②材料三也被选入了《××民间故事集》,奇奇应该把它收录在更合适。
A.第一章
B.第二章
C.第三章
①用斜线给对联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铁钉钉钉鞋 , 钉钉停停,停停钉钉,牢。”
②请你根据读书卡中奇奇的阅读感受,把推测的民间故事名称填在下面书名号中。
张骞出使西域
[材料一]
张骞(?一前114年),西汉汉中成固(今陕西城国东)人,曾两次出佼西城,加强了中原和西城的联系,促进了汉朝与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
[材料二]
汉武帝听说西迁的大月氏(zhi)与匈奴有仇,为了寻找讨伐匈奴的同盟军,派遗张骞出使西域。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一行100余人从长安出发,但不久就被匈奴捕获,并押送到漠北的单于庭,扣留十多年。后张骞逃离匈奴,继续西行,历尽辛苦,才辗转到大月氏。但大月氏人安居乐业,不再考虑向匈奴复仇之事。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一年多,始终没有说服大月氏。然而,张骞带回的中原汉人闻所未闻而又丰富的西域知识,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河西之战,汉军打通了河西通道。在此形势下,张骞建议汉武帝与乌孙结盟,共同打击匈奴。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命西行,企图招引乌孙东归。此时的乌孙国家分裂,国王年老,既对汉朝缺乏了解,又惧怕匈奴,张骞再次未能如愿。但乌孙使者随张骞来到汉朝,“乌孙使既见汉人众富厚,归报其国,其国乃益重汉”,从而两国实现交通往来。而张骞派遣出使大宛、康居、大夏等国的副使,几年后多与出使之国的使臣回到汉朝,“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根据《史记·大宛列传》改编)
[材料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影频道曾播出古装史诗大片《凿空者》。电影以“空西域”第一人张骞破题,再现了那一段艰难跋涉却意义重大的历史。
凿,开也;空,通也。语出《史记》的“凿空”二字是司马迁对张骞的高度评价,更是张骞精神与张骞文化的形象写照。
2000多年前,张骞历经千难万险“空西域”、开辟丝路,为中原和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世界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选自《陕西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自从人类发明了文字,书籍就成了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书籍是如何演变的呢?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是什么?书是人类用来记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获取知识、传承经验、延续文明的重要媒介。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演变过程:
发展时期 | 早期 | 商周时期 | 两晋南北朝 | 宋至清代 |
形式演变 | 用甲骨、青铜器、石头记录文字 | 简牍 | 古代写书本 | 印本图书 |
【材料二】
①商周时期,人们开始用刀把文字刻在削平的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牍,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作“册”,也写作“策”。春秋战国时期,简牍盛行。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60千克重。西汉时期,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②近年来,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奇妙的新型图书,“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四十八分之一。使用的时候,再通过阅读器放大到原来大小。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们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微缩以后的胶片只有15千克。
【材料三】在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电子阅读越来越普及。但是,这种新的阅读方式在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电子辐射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伤害;眼睛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引起视力的下降……
下面两则材料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交通线路指南和门票指南,请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完成练习。
材料一: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交通线路指南
成都双流机场至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从双流机场2号航站楼乘坐地铁10号线在“太平园”站下车转地铁3号线至“熊猫大道”站下车,出地铁(D出口)乘坐公交 408路(区间)至“熊猫基地”站即可到达。耗时约1小时20分钟。 成都火车北站至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从火车北站乘坐地铁7号线在“驷马桥”站下车转地铁3号线至“熊猫大道”站下车,出地铁(D出口)后乘坐公交 408路(区间)至“熊猫基地”站即可到达。耗时约 50分钟。 |
材料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门票指南
开园时间:07:30—18:00(全年开放) 售票、验票时间:07:30—17:00 门票价格:1.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全票55元/人,半票27元/人。 2.免票及优惠: (1)60—65周岁(不含65周岁)的老年人国家法定节假日半票,其他时间免票;65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免票。 (2)6周岁及以下或身高1.3米及以下的儿童免票,6—18周岁(不含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在校学生半票。 (3)现役军人、残疾人免票。 票务电话:×××—××××××××(可预订) |
(材料信息仅供做题使用)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