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读。

收获

ㅤㅤ    花鸟草虫,凡能被人养着的,你必说其珍贵,即使不漂亮,你也会夸它超凡脱俗,具有野性美。正因为这一点,当我看见那盆“满眼绿”——一种大叶子奇异植物时,心中便涌起一丝特别的感觉,这盆似花非花,像草非草的东西,使人联想到春天,联想到生命,似乎还有别的什么,说不清。
ㅤㅤ    “怎么,想要这个?”精明的店主看出我的心思,转动着小眼睛问。
ㅤㅤ    “嗯——多少钱?”我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ㅤㅤ    “老弟,看你也是识货之人,咱这‘四季青’要价十元,今儿图个吉利,你八元抱去得了。”
ㅤㅤ    “太贵,四元钱!”
ㅤㅤ    “折中,五元,谁也不亏谁!”
    ㅤㅤ就这样,“四季青”绑在了后车架上。我仿佛觉得身后有一团绿色的火焰在燃烧,在雀跃,生命的律动透明得几乎看得见,春天被我一溜烟地捎回了家。
ㅤㅤ    “你买的是什么呀?”母亲站在门口问。
ㅤㅤ    “‘四季青’,常年绿呢!”
ㅤㅤ    “我怎么觉得像菠菜?”母亲随手从菜堆里拣出一根来,递在我眼前。
    ㅤㅤ一点不假。跟庄稼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不会弄错,尽管“四季青”叶子很绿、很肥硕。
ㅤㅤ    咋办?我有点哭笑不得。跟那骗子去算账?犯得上吗?
ㅤㅤ    “养着吧!”母亲平静地说。
    ㅤㅤ我点点头。像对待其他花草一样,每天定时给“四季青”浇水,施肥,它长得很旺,很茂,为小屋增添了不少春意。
    ㅤㅤ转眼间,春节到了。来来往往的客人对这盆菠菜很是赞扬,说又实惠,又好看,不花钱,却有蓬荜生辉之效,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年轻的朋友跟我一样,不认得这是菠菜,问我叫什么,留种子还是留根?我笑着说是“四季青”,繁殖需要嫁接,他们听得莫名其妙,却又肃然起敬。
ㅤㅤ    六月,“四季青”抽了苔,结了实,我仔细一看,是地道的菠菜籽,黄得发亮。我细细收起,约有一把多一点,捧给母亲看,她笑笑,说:“收获还不小哩!”
    ㅤㅤ我细一寻思,真的,“收获”还不小哩!

(1)、根据下面的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写下来。
①超脱世俗,不同凡响。
②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2)、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这一点”指什么?
(3)、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
①作者买的“四季青”并不能一年四季常青,它长到夏天结了果实就开始发黄了。
②“四季青”虽然像菠菜,但繁殖方式与菠菜不同,它是需要嫁接的。
③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春天”指的是“四季青”在春天更绿。 
(4)、文章标题为“收获”,请你分别说说文中的“我”和母亲分别“收获”了什么?
举一反三
[实用性文本阅读]下面是妙妙找到的革命故事,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一顶红军帽

①胡东生是长征开始时加入红军的小战士,当时才16岁。东生是个苦娃子,从小父母双亡,参加红军以后,打仗、行军、饿肚子他都不怕,惟有一件事,他的心里总是觉得委屈,那就是他一直没能戴上一顶红军帽。

②唉,要是有顶红军帽多好,那才像个真正的红军呢!没有帽子怎么能算正式的红军呢?

③因此,行军路上,东生总是找一切机会缠着指导员要帽子。指导员是个和蔼可亲的中年人,身体不太好,一路上,东生总是听到他不停地咳嗽。指导员对东生特别关心,每次东生缠着他要帽子,指导员总是像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半哄半劝地说:“以后一定发给你。”

④可是,东生的帽子一直没有得到,因为当时的行军路上,连一根布条都难找到,哪里有帽子发啊!

⑤有一天,在爬过第二座雪山时,小东生实在走不动了。他两天没有吃粮食,饿得两眼直冒金星,脚上的鞋子早走烂了,光着的脚丫子冻得裂开了血口,一步一步,小腿也肿得老粗。东生看着望不见顶的雪山,心里想,这下完了,不由得哭了起来。

⑥“东生,为什么哭啊?”

⑦指导员柔和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东生赶紧擦了擦眼泪抬起头来。只见这几天指导员变得更加憔悴了,他的颧骨突得更高,胡子有半寸长,脸上苍白消瘦,一走就喘粗气,显然指导员的病更严重了

⑧“指导员,我饿得走不动了。”

⑨指导员坐到东生的旁边,帮他揉了揉脚。这时,小东生从指导员身上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爱,他的心里热乎乎的,于是,他站起来,跟着指导员又向前走了。

⑩东生和指导员一边走,一边听指导员讲话。他用低低的声音对东生说:“革命是艰苦的事,可是革命是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不再受苦,因此,我们现在吃苦受累,甚至流血牺牲,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所以,你一定要坚持住。”

⑪第二天,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东生又落在队伍后面了。突然,他看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人躺在雪地里,走近一看,啊,竟是指导员!东生吃了一惊,连忙上去,想把指导员扶起来,可是,指导员的脸差不多像地上的白雪一样,他已经奄奄一息了。

⑫指导员睁开了眼睛,看着东生说:“不要管我……你去吧……不要掉队……”

⑬东生伏在指导员的身上哭起来,指导员慢慢脱下自己的帽子,轻轻地说:“东生……红军帽子……给你……”

⑭东生心里就像刀扎一样难受,大风卷着雪块,疯狂地吼叫着。也不知过了多久,东生才从惊愕中清醒过来。指导员的身躯已经僵冷了,这时,东生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他坚强地站起来,找了些树枝掩埋了指导员,戴上指导员的帽子,迎着风雪,毅然向前走去。

⑮泪水在东生的脸上像决了口的河流一样,一串一串地顺着腮面滚落下来。

⑯东生就是戴着指导员的红军帽走完了长征路。

⑰在忻口保卫战中,东生英勇牺牲了。临死前,他从身上掏出那顶红军帽,交给班里的战士,他说:“拿着这顶红军帽,永远革命,不要掉队!要像老指导员那样活着死去……”

(选文有删改)

最漂亮的花

秋季的一天,天阴沉沉的,正下着极大的雨,密密的雨在空中织成一张大网,笼罩着一切。校园里积了一片水,有的地方成了小河,哗哗地流着。

放学了,我拿着一把花伞走出教学楼,看见小东呆呆地站在过道里。我想她准是没带伞,便拉过小东,对她说:“没带伞吧?走,咱俩一块走。”

我撑开雨伞,我们肩并肩地走着,脚下踩着泥泞的路。伞本来就小,再加上两个人打,自然是遮不过来。我偷偷地把雨伞往小东那边移了移。雨点打在身上,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小东发现了,便不动声色地把伞往我这边推了推。我没言语,走了两步慢慢把伞移了过去。我们默默地走着,伞在我们手中悄悄地移来移去。回家的路仿佛变长了。听着雨落在伞面上噼里啪啦的响声,看着地上飞溅起一朵朵小水花,我们紧紧贴在一起。天气虽然很凉,但我感到身上很暖和。

走了一段路,我们在一个岔道停了下来,我该向右拐了,而她还要直着走。这伞怎么办呢?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伞推给她,说:“你用吧,你的家还远着呢。”说着,我咯咯地笑起来。小东说什么也不同意,我们互相推让着。最后,我把伞使劲往她手里塞,说了声“再见”,就飞快地往家里跑去。

等我跑到家,身上都湿透了。我透过玻璃窗向那条路望去,路上的行人打着一把把伞,真像一朵朵开在雨中的花。我觉得其中最漂亮的是我们的那朵,它是同学之间互相关心的友谊之花。

花 招

每逢考试,我总会想起二年级发生的一件事。

那是两年前的事了。一次,我数学考试只得了65分,心里十分难过。这次考试考得这么差,爸爸肯定会伤心的,我还是不把考卷给他看吧。可是,老师偏要我们把试卷给爸爸妈妈看后签名。怎么办呢?我怕爸爸看了试卷会打我,又怕老师批评我。我为了不让家长看到试卷,就壮起胆子用钢笔草草地在试卷上写下了爸爸的名字。

第二天,我提心吊胆地把试卷交上去,没想到老师一眼就看出我使的“花招”。(严肃 严峻)地对我说:“回家请你爸爸重签。”我不敢(违抗 抵抗),只好拿着试卷回去了。

回到家里,我战战兢兢地把试卷交给了爸爸。爸爸看到我签着他的名字后大发雷霆,厉声说:“你知道这么做是什么行为吗?这是欺骗,欺骗了家长,也欺骗了你自己。”我哭了,哭得十分伤心。爸爸突然说:“把手伸出来。”我害怕极了,手连忙往后缩。爸爸举起大手就要打我,我哭得更厉害了,眼泪大颗大颗地流下来。我透过泪花,惊慌地望着爸爸的大手。可是,那只大手在半空中停了片刻,终于慢慢地垂了下来。爸爸的口气(缓和 暖和)了,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是诚实,不能因为有缺点,就百般(掩饰 掩盖)自己的过失。”我听了,泪汪汪地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我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教训,它使我懂得: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就是诚实。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 红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A.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③我常到鲁迅先生家里做客。

④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他从那圆转椅上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

⑤“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⑥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⑦B.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⑧梅雨季,很少有晴天。一天的上午刚一放晴,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

⑨我喘着连茶也喝不下。

⑩鲁迅先生就问我:

⑪“有什么事吗?”

⑫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⑬C.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⑭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⑮“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⑯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有改动)

漫步琴台路,处处可见汉文化的痕迹……

琴台路

琴台路街道中央,有一尊关于《凤求凰》的青铜雕塑:抚琴的司马相如,翩翩起舞的卓文君,还有凤与凰盘旋在上,共同演奏着一曲关于爱情的千古绝唱。司马相如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喜好辞赋却怀才不遇。他被汉景帝发现,汉景帝却不好辞赋,于是司马相如推病辞官,成为梁王的幕僚。梁王逝世后,司马相如来到了临邛。

一天,当地首富卓王孙宴请县令和司马相如。席间,司马相如为大家弹琴助兴。卓王孙的女儿卓文君,偷听到了司马相如弹奏的《凤求凰》,被司马相如的才华所吸引,与司马相如互相爱慕,决定共度一生。

听闻卓文君的这个想法,父亲卓王孙很生气。但卓文君不顾父亲的盛怒和母亲的哭诉,也不在意名声和礼法,为了爱情毅然决定离开家,和司马相如偷偷去到成都。然而,卓文君去到司马相如在成都的居所后,发现家徒四壁,过活不下去,二人又返回到了临邛。二人凭着卓文君私带的家当和人脉资源,在临邛开了酒铺。千金小姐和文艺读书人只得放下体面,换上劳动人民的粗布衣裳。卓文君淡妆素抹,站在垆前忙着卖酒。司马相如自己也和酒保一样,穿着短脚裤,提壶洗碗,做杂活,不亦乐乎。

卓王孙熬不过女儿的执拗,给了他们许多钱财和仆人,让女儿随司马相如去成都生活。后来,司马相如受到汉武帝常识,飞黄腾达,夫妻二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