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海淀单元测试AB卷 小语六上 第八单元素养评估B卷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 红

①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A.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

②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③我常到鲁迅先生家里做客。

④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我一走进卧室去,他从那圆转椅上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

⑤“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

⑥刚刚我不是来过了吗?怎么会好久不见?就是上午我来的那次周先生忘记了,可是我也每天来呀……怎么都忘记了吗?

⑦B.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

⑧梅雨季,很少有晴天。一天的上午刚一放晴,我高兴极了,就到鲁迅先生家去了,跑上楼还喘着,鲁迅先生说:“来啦!”我说:“来啦!”

⑨我喘着连茶也喝不下。

⑩鲁迅先生就问我:

⑪“有什么事吗?”

⑫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

⑬C.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⑭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⑮“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

⑯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有改动)

(1)、从“周先生转身坐在躺椅上才自己笑起来,他是在开着玩笑”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特点。
(2)、第⑮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与鲁迅先生的哪句名言相契合?(    )
A、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B、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C、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3)、选文三次写到了鲁迅先生的“笑”,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分别写出鲁迅先生这三次“笑”的原因。
(4)、下面对“天晴啦,太阳出来啦”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个双关语,暗含着对光明的新社会的向往。 B、联系上下文可知,这句话除了写天气,没有其他方面的含义。 C、这句话表达了“我”由于天放晴而心生喜悦。
(5)、结合选文和下列两则材料,说说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材料一】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一生颠沛流离,历经坎坷,其人生充满悲剧传奇色彩。她在鲁迅的帮助下,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她短暂的一生和鲁迅有太多交集,在很大程度上,鲁迅影响了她命运的轨迹,在她的生命中占有重要位置。
【材料二】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热风》)

举一反三
[读书明智]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与书结缘

周国平

①我此生与书有缘,在书中度过了多半的光阴。上小学的时候,在老师的号召下,班上同学把自己的图书凑集起来,放在一只箱子里,办起了一个小小图书馆。我从中借了一本书,书中有趣的内容让我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一本书,不管是否读得懂,都使我神往。

②小学刚毕业,拿到了初中的准考证,听说凭这个证件就可以进到上海图书馆的楼内,我喜出望外。整个暑假,我几乎天天坐在上海图书馆的阅览室里看书。这是知识的圣殿,我为自己能够进入这个圣殿而自豪。

③我渴望收集自己所喜欢的书,于是养成了买书的爱好。

④初中三年级时,我家搬迁,从家到学校乘电车只花四分钱,走路要用一小时。父亲每天只给我四分钱的单程车费,我连这钱也舍不得花,总是徒步往返。因为我心里惦记着这一段路上的两家旧书店,便以目不旁视的气概勇往直前。这两家旧书店是两座精神灯塔,我每次路过必进。如果口袋里的钱够,就买一本我看中的书。

⑤读高中时,我住校,从家到学校往返票价五角。我每两周回家一次,父亲每月给我两元钱,一元乘车,一元零用。这使我在买书时仿佛有了财大气粗之感,为此总是无比愉快地跋涉在十几公里的路上。

⑥不过,虽然我酷爱读书,却并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始终是在黑暗中摸索。

⑦直到进了北京大学,在郭世英的影响下,我才开始大量阅读世界文学名著。一开始是俄国文学,接着是西方文学和哲学,一发而不可收。我永远感谢我的这位朋友,在我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他做了我的引路人,把我带到了世界文化宝库的大门前。

⑧那一年我十七岁,在我与书结缘的历史上,这是一个转折点。一个人一旦走进宝库,看见过真正的珍宝,他就获得了基本的鉴赏力,懂得区分宝物和垃圾。在那以后,我仿佛逐渐拥有了一种内在的嗅觉,能够嗅出一本书的优劣 , 本能地排斥那些平庸的书,不肯再为它们浪费宝贵的光阴。

⑨我的读书旨趣有三个特点。第一,虽然我的专业是哲学,但我的阅读范围不限于哲学,我从文学作品和各类人文书籍中同样学到了哲学。第二,虽阅读范围很宽,但对书籍的选择却很挑剔,以读经典名著为主,其他的书只是随便翻翻,对媒体宣传的畅销书完全不予理睬。第三,虽然读的是经典名著,但我喜欢把它们当作闲书来读,不端做学问的架子。

⑩我的经验告诉我,大师绝对比追随者可爱无比也更加平易近人,直接读原著是通往智慧的捷径。直接与大师交流,结识和欣赏人类历史上那些最优秀的灵魂,真是人生莫大的享受。

(选文有删改)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苏武牧羊

何玮

     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常常发生战争,有一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还亲自把一支旌(jīng)节交给他。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苏武与随从们来到匈奴,完成了外交任务后准备回国。谁知,匈奴王突然翻了脸,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手握旌节,宁死不屈,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绝不能受侮辱!”说着便要抽刀自尽,幸好被人救下。匈奴王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很敬佩他,就派早已投降的汉使卫律去劝降,苏武见到卫律,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国家,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卫律无言以对,满脸通红,羞愧而去。为了使苏武屈服,匈奴王又生一计。一天,他召见苏武,指着一群羊冷笑说:“这群羊归你放养。哪天生出小羊羔,哪天就放你回国。"说完就派人把苏武押到千里之外的北海边去牧羊。苏武查点羊群,见全是公羊,就明白了一切。但他心坚如铁,毫不动摇。北海边野草遍地,荒无人烟,唯一和苏武做伴的,就是那支旌节。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过了整整19年,经汉朝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苏武出使的时候才40岁,这时已是满头白发的老人了。他回到京城时,成千上万的人出来迎接。看到苏武含着热泪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旌节,人们没有一个不感动,没有一个不落泪的。

(选自《史记故事——中华经典故事》,有删改)

阅读(二)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 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下令返航,回去找。这时, 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时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孩子苏醒过来,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阅读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临刑前写下的一首气贯长虹的就义诗。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18岁加入冯玉祥的队伍,开始戎马生涯。他有胆有谋,作战勇敢,他所率领的部队被称为国民革命军的“铁军”。

      【①什么是铁军?】

1931年日军攻占我国东北三省,而这时共产党和国民党正进行激烈的内战。吉鸿昌不愿替蒋介石打内战,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共产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并送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即处决”,四个刺眼的大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一眼就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②“刺眼”这个词相当形象。】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人勾勾搭搭,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lín)伤。直到临难的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向党组织写下了一封遗书,叙述自己曲折的革命道路与坚贞不屈的决心。他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走向刑场。在刑场上,吉鸿昌以树枝作笔,大地为纸,写下了那首浩然正气的就义诗。写完后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而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
      “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
      “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③心中有正气,才能勇敢面对一切。】

那特务愣了一下,睁大眼睛看着吉鸿昌,发抖地举起了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