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二上 50、土地老了

阅读理解

很久以前,在远离山村的地方,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土地上生长着茂盛的野草和野花。山村里住着一个农夫,他家里很穷。

有一天,农夫发现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从此,他就在这片土地上耕作。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后来,农夫老了,死了。农夫的儿子很懒,不愿去远离山村的土地上劳动。他在春天里播下种子,然后就再也不管了,只等着秋天去收获。

结果,一年又一年,土地越来越贫瘠,长出的庄稼也越来越少,家里也越来越贫穷。农夫的儿子有气无力地感叹道:“唉,土地老了!”他再也不到那片土地上去了。

小草知道农夫的儿子再也不会去那片土地上播种,便争先恐后地又回到了原来的土地上。年年春风吹起,它们便蓬勃生长,长得郁郁葱葱。过路的人们看见了,都不禁赞叹道:“好一片肥沃的土地啊!”

(1)、“土地老了”具体表现在(    )。
A、一年又一年,土地越来越贫瘠,长出的庄稼也越来越少 B、家里越来越贫穷
(2)、“土地老了”的原因是(   )。
A、农夫没有施肥 B、农夫的儿子很懒,不愿劳动 C、土地太贫瘠,长不出好庄稼
(3)、读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 “不禁”的意思是

②“土地肥沃”具体表现在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卢沟桥烽火(节选)

①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 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官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 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②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 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 头的宛平县城。

③第二天凌展,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 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 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 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 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④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 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 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 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琐忆(节选)

    ①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之间,鲁迅先生经常在《申报》副刊《自由谈》上写稿,攻击时弊,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检查,他不断更换笔名。我当时初学写作,也在这个副刊上投稿,偶尔写些同类性质的文章。

    ②我的名字在文艺界是陌生的,那些看文章“专靠嗅觉”的人,就疑神疑鬼,妄加揣测起来,以为这又是鲁迅的化名。他们把我写的文章,全都记在鲁迅先生的名下,并且施展叭儿狗的伎俩,指桑骂槐,向鲁迅先生“呜呜不已”。

    ③自己做的事情,怎么能让别人去承担责任呢?我觉得十分内疚,很想当面致歉,但又害怕鲁迅先生会责备我,颇有点惴惴不安。正当想见而又不敢去见的时候,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我却不期而遇地晤见了鲁迅先生,互通姓名之后,鲁迅先生接着说:

    ④“唐先生写文章,我替你在挨骂哩。”

    ⑤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一切又都出乎意料。我立刻紧张起来,暗地里想:这回可要挨他几下了。心里一急,嘴里越是结结巴巴。鲁迅先生看出我的窘态,连忙掉转话头,亲切地问:

    ⑥“你真个姓唐吗?”

    ⑦“真个姓唐。”我说。

    ⑧“哦,哦,”他看定我,似乎十分高兴,“我也姓过一回唐的。”说着,就呵呵地笑了起来。我也随着先生轻松地笑了。

    ⑨从那一次和以后多次的交谈中,鲁迅先生给我的印象始终是:平易近人。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然而这并不妨碍他的平易近人,“能憎,才能爱。”或者倒可以说,恰恰是由于这一点,反而更加显得他平易近人了吧。和许多伟大的人物一样,平易近人正是鲁迅先生思想成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⑩对待青年,对待在思想战线上一起作战的人,鲁迅先生是亲切的,热情的,一直保持着平等待人的态度。他和青年们谈话的时候,不爱使用教训的口吻。他以自己的行动,以有趣的比喻和生动的故事,作出形象的暗示,让人体会到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

    ⑪有些青年不懂得当时政治的腐败,光在文章里夸耀中国地大物博;看得多了,鲁迅先生叹息说:“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⑫有些青年一遇上夸夸其谈的学者,立刻便被吓倒,自惭浅薄;这种时候,鲁迅先生便又鼓励他们说:“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

    ⑬记得在闲谈中,鲁迅先生还讲起一些他和青年交往的故事,至于自己怎样尽心竭力,克己为人,却绝口不提。

    ⑭在苦难的、梦魇一样的日子里,鲁迅先生不止一次地给我以勇气和力量。他的深刻的思想时时散发出犀利的光彩。他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 (有改动)

阅读与感悟。

沿着红军走过的路

1935年春天,红四方面军连续打了几个胜仗。苍溪县儿童团的红小鬼们,高兴得不得了,到处宣传前方胜利的喜讯。

儿童团员们到乡下宣传了半个多月,等他们回来时,红军大部队已经开走了。大家急得直跺脚,十几张嘴你一言,我一语,但都拿不定主意。后来,还是年纪稍大的何连英想出了一个办法:“咱们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追赶大部队。”大家都赞成这个主意。//

4月的川北,春意盎然。路边地里,油菜花散发着芳香,豌豆苗已长得很高。若在平日,他们一定会去捕捉那花丛中飞来飞去的蝴蝶,摘那甜滋滋的豌豆苗吃,可今日,一个个心急如焚,只顾赶路。

天渐渐黑下来,红小鬼们又饿又累,实在走不动了。这时,不知谁嚷了一声:“前面有住家!”走近一看,原来是座大庙。睡在庙里总比蹲原野里好,于是他们壮着胆子往里走。

神庙,白天就很吓人,天黑了愈发显得阴森可怕。黑影里,耸立着一尊尊龇牙咧嘴的神像。四大天王、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个个凶神恶煞。儿童团员们一个紧挨一个,靠着墙根,整整坐了一夜。

第二天天没亮,儿童团员们一个个都饿醒了。这儿是荒山孤庙,到哪儿去找吃的呢?罗坤发现神龛上供着5个干得裂了口子的馒头。同伴们听说找到了吃的,一下子围了上来。大家一边嚼着干馒头,一边说着俏皮话。有人说:“我们吃了供品,菩萨怪罪下来怎么办呀?”说完,调皮地吐了一下舌头。不知是谁马上接过话茬:“不会的。菩萨看我们心诚,坐了一夜,这是给我们的奖赏呢!”话音刚落,大伙儿发出一阵清脆的笑声,古庙也充满了生气。//

就这样,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机警地躲过了野兽的袭击,顽强地战胜了病痛的折磨,历时3个月,行程1000多公里,终于赶上了红军大部队。红军战士见到孩子们,都很高兴。妇女部长何连芝就像慈母见到了失散的儿女,把他们一个个搂在怀里,说:“你们从小就这么有志气,有毅力,不愧是革命的好后代,是党教育出来的英雄少年!//

课外阅读

那家杂货店

学校附近有一家小杂货店,店主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奶奶。我们____很喜爱那间小店,____那家小店里有五花八门的玩具卖。学校里流行的玩意儿几乎都来自那家小店。

我们每天放学都要去看看有什么新货到了。每天下午的最后一堂课大家就开始不太安心了,急切地等待着下课铃声。铃一响,同学们便一窝蜂拥了出去。任课老师嘴里嘟哝着:“一群小疯子,学习不带劲儿,回家比谁都积极!”其实,我们并不是急着回家,那间小店才是“蜜蜂窝”。

大家要抢着跑去看看有什么新鲜玩意儿。____去慢了,好东西往往____会被别人捷足先登,抢购一空的。没买到的人看着别人在玩儿,眼馋死了,整个晚上和第二天都会没有心思,苦熬着等待放学。

玩着这些有趣的玩具,我们很开心,也长了不少知识。有时我们还交换着玩,更增添了很多乐趣。当然,我们有时也会玩着玩着把学习丢在一边了,难免会遭到老师的批评责罚,有时还没收我们的玩具,我们就会感到很伤心。老奶奶知道这些事后,就叮嘱我们玩归玩,千万不要耽误了学习,还说谁成绩好,就奖励给谁最好的玩具。我就曾荣幸地得过一次这样的“奖”。

小店就这样陪伴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不觉我已上了初中,离开了小镇。国庆放假回老家时,发现那间小店已经转手了。听镇上的人说,老奶奶身体不太好,回乡下养病去了。

我的心不禁难受起来,默默祈愿老人家能早日恢复健康,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