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初中部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浪漫

张亚凌

①我一直觉得,母亲从骨子里是个很浪漫很浪漫的人。

②记得小时候,切面条时,母亲总会把我喊到案板前问,凌娃,想吃啥样子的面条?我呢,歪着脖子仰着脸蛋,边瞎想边瞎说,母亲就按我说的样子来切:三角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我说啥她就切成啥样的。父亲总责怪母亲,说大人没大人样,你就跟着娃贪玩吧,吃一顿饭都吃得乱七八糟。

③父亲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了我的参与、我的瞎想瞎说,我才嬉戏般吃完没油水没菜的杂粮面条,还吃得有滋有味。

④用糜子面、玉米面、红薯面蒸馍馍时,母亲更民主。只要我们兄妹没事,就可以趴到案板上参与。洗干净的各种豆子就放在旁边,馍馍的形状随便捏,可以在里面放进自己喜欢的豆子。母亲只是强调说,自己捏的馍馍蒸熟后就是自己的了,得吃完,不许耍赖的。已经说好了,我们就没有抱怨地吃着其实并不喜欢吃的各种馍馍。不过就因为有几粒豆子包在里面,且是自己包进去的,吃时的感觉就好多了。

⑤想想看,几个箅子上,东倒西歪着不同形状的馍馍,谁家会这么开明?只有浪漫的母亲才会想到用种种方式刺激孩子们的味蕾,唤起孩子们的食欲。

⑥母亲的浪漫,当然不止这些。

⑦上小学时,吃个苹果都像过年一样隆重的年月,院子里的苹果树上结了多少苹果,都在母亲反反复复中数得清清楚楚,我们绝对没有机会偷吃的。摘苹果是母亲亲自做的事情。高处,母亲会站在梯子上小心地摘下来,绝不会不小心撞掉一个苹果的。不过,母亲每次都会留一个苹果在树上,说是给鸟雀的。

⑧树上是结了好些苹果,可一条巷子好歹也二十几户人家,每家送两个,也留不下几个让我们吃。我们自然也不会空手回来的,我们不过是用苹果一种味儿,换来了很多味儿。

⑨呵呵,人都吃不饱,还给鸟雀留。一棵苹果树让我们吃到了许多味儿。这都是母亲的浪漫啊。

⑩记得那年我要外出求学了,母亲把我和父亲送到村口。我们准备走了,母亲又喊住了我,从兜里掏出一把钥匙,后面还挂着一个小绒球。“把大门钥匙带上,我娃走得再远,都会觉得像在自家屋里一样舒坦。想家了就看看钥匙,家门就推开了。”我和父亲已经走了老远,母亲还在叮咛。

⑪还别说,想家了,我就掏出钥匙。看着看着,恍惚间就进了家,就来到家里的角角落落,想家的难受劲就被慢慢地稀释了。

⑫我一直觉得,给我钥匙是母亲做的最最浪漫的事。

⑬母亲真是个浪漫的女人,田地分到各家各户了。人家种庄稼,都磕着边种。母亲倒好,地前面种一溜向日葵。只是图了好看——不等熟好,就被路人摘了。在父亲嘟哝不合算时,母亲说了,咱看了芽儿拱出地面,看了叶子变宽变大,还看了多日的葵花盘;人家就图了个嘴快,还是咱划算。

⑭瞧瞧母亲,算得失都算得如此浪漫!说实在的,我成长的快乐得益于母亲的浪漫。

⑮也记得三十多年前去赶集的事。8分钱一碗香喷喷的踅(xué)面,娃娃们围着吃,大人们乐呵呵地看着,不吃也香。而我的母亲则是将我拉到书摊前,慷慨地给我两毛钱,让我好好看书。

⑯母亲信奉“嘴瘾一过就消化了,眼瘾一过就留心里了”,当别的母亲给自己孩子带回来吃的东西时,她给我带回来的多是本子、笔,或者书。三十多年前的关中农村,连吃饭都是问题,母亲却给我订了一本少年阅读的杂志。

⑰巷子里别的女人不理解我的母亲,说她“不会过日子”,可我知道,是浪漫引领着我的母亲站在“今天”里,看的却是“明天”的风景。

(文章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已有提示,按照文章顺序,依次概括出母亲所做的“浪漫”的事。

①母亲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面食制作,唤起孩子的食欲;

③母亲送我去远方求学,让我带上家里的大门钥匙并悉心叮咛;

⑤母亲拉我到书摊、给我买书、订杂志,让我过眼瘾。

(2)、结合语境,赏析第⑪段中加点词语。

看着看着,恍惚间就进了家,就来到家里的角角落落,想家的难受劲就被慢慢地稀释了。

(3)、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⑰段画线句“可我知道,是浪漫引领着我的母亲站在“今天”里,看的却是“明天”的风景。”的理解。
(4)、“母亲的浪漫”一词在文中反复出现,请结合全文分析其在文章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问题。

要命的书

       ①我常常怕枕边摞得高高的书掉下来,把我砸个半死,甚至一命呜呼。

       ②这惧怕由来已久。小时候家里房子小,墙上钉上两根铁扦,架上块长木板,书一摞摞地堆在上面,顶到了屋顶。我们个子小,须站到桌子上才能够到书。书平放着,只能看到切口,看不到书脊,就一本本抽出来翻。书本来就不多,抽完一摞就记住了名子,单看厚薄就知是那本书。只是在抽底下的书时,用劲一拉,整摞书便扣在脑袋上,落得个灰头土脸。要是给函装的书砸了,头上肯定会起个青包。那函多是爸爸自己做的,不用硬纸板,用的是木板,耐摔。父母吵架,并不动手,妈妈的火上来了,会用木棒将木板子掀起来,只听轰天的霹雳过后,那些书便从天堂被打到地狱,残鳞败甲落了一地。这是绝招,老头子只好耐着性子一本本收拾,一张纸片都舍不得丢,收拾完了,气也消了,看着自己这些久经考验的命根子,发呆。

       ③待我上了大学,在图书馆陡然见了那么多好书,都是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皓月当空的古今圣贤的作品,就一本本往屋里搬,借只能借 3 本,啃得动的立刻啃掉换新的,啃不动的就多留几天,搁在枕边伴我入梦,真盼着夜里一缕精魂袅袅飘入灵府,通我心窍,启我智慧,让我通体发光,可惜,让我通体发光的还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到了书店,见到这些啃不动的书立刻买下,还掉公家的。不多时候,床上便摞满名著,特别唬人,我乐的是我终于有了这些耐用消费品,现在放在这里,更像是我的睡床之宝、知识权威,不仅让我静穆庄严,也引得不少人纷纷在床头立起知识神龛,每夜临睡前翻上几翻,算是拜了大礼,像是基督徒饭前的祈祷。然后找上一本好看的过瘾。这些书依旧威严地躺在那里,而且越摞越高,我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个个都可敬可爱,却又不知道怎样去获得这些书的青睐,既不用功,又想个个都爱,不可能的事。读到天花乱坠,醒醐灌顶的时候也有。这时,就痴痴地想个不休,觉得自己做了这些书的主子,很神气了几天,争论时底气也壮。可过不久翻到让我开窍的地方,竟又是山重水复,雾气茫茫,不觉呆了,不知是我错了,还是这些大师老奸巨滑,戏耍无知顽童。久而久之,我们也不敢造次了,有文字处多留住眼,有可想处多定些神。书多没处放了,就与同学一道去建筑工地,每人偷一块脚手架的长木板,白纸包好架在床上,将这些书供奉起来。哈,那真是知识的银河,璀璨的群星,他们主宰着知识的星空,我们须仰视才看得见。

       ④毕业时,大包小包多是书。虽听说有人大发牢骚,说书又重又沉,可真正把书卖掉的并不太多。对着提着麻袋收书的小贩,他们都很吝啬,常让小贩扫兴而去。一位即将奔赴沿海经商的同学,恋恋不舍地将一本本书精心放在箱子里,我还从未看到他这么珍惜书。那里面有一套几乎全新的黑格尔著作,特别扎眼,国内出的译本几乎他都全了。他抚摸了许久,最后还是说:“老黑,走吧”。那神情像是和黑格尔商量一同下海。

       ⑤如今,我还是掉进了文字之海。整日满眼都是字,书是越读越多,头发是越读越稀,眼是越读越坏。读完了就把字拿来卖,依旧是书生的那一点点能耐。只是经过的事变成的字,如焊进脑子里,不像在海中游乏了,上岸抖落一下便抖尽水珠。这是肉中的血,汗里的盐,想抖落也抖落不掉。看看别人入这海,入那海,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也时常乱自眼来,恨从心生,恨这些劳什子的书强行让人选择一条出路玄远的生活方式。可恨到晚上,头一靠床,手就不自觉地拿起一本书,读下去,读下去,便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⑥东坡先生有喻,南人识水而不溺,北人入水则沉底。识得书性,入得字海,也算有海可入。有舟楫之便,击水之乐,狗刨几下,也淹不死,何必舍筏登岸。

       ⑦看来,那高高摞起的书还是把我砸中了,而且砸得服服贴贴,欲罢不能,这要人命的书呀!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眷恋那棵老柿树

赵宏欣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我一听,忙说:“行。”

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

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他点点头,说:“三年了。”言语中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一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兴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道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峦。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就那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母亲。”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槐花一寸深

耿艳菊

①想起鲁迅先生写在他的后院墙外,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的时候,我们家屋前的槐树总会一下子窜过来,不过是一株,在屋的左侧。

②这株槐究竟有多久的岁月呢?一个大人刚好合抱过来,树荫匝地,覆盖大半个庭院。槐开时节,一簇簇,一串串,花如珍珠,缀满枝头。幽香四溢,出院落,弥漫整条胡同,迎向每一个路人的鼻翼。

③听父亲讲起,它是差不多和我同岁的。我出生后,父亲在第二年春天就买了一棵槐树苗植下了。后来,我知道了江浙一带有生女儿而植香樟树的习俗,就跑去问父亲为什么不种香樟树。父亲只是笑了笑,淡淡地说,咱们豫东平原可没这习俗,我当时只是觉得槐树好养,也是一种花,而且你一天天长大,大人们忙,刚好可以让它陪着你,不至于太孤单。

④的确,我的童年,少年,甚至我前二十年的光阴都是与它密不可分的,点点行行,写满了槐的味道。

⑤最初记起槐的样子,是细瓷碗口粗,枝叶稀疏,花朵寥落,星星点点。不过,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它已经是一种很美的花卉了。在左邻右舍的孩子眼里,那也是一种可以炫耀的资本。成长的过程中,因了这株槐,添了多少乐趣!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槐树下嬉戏,槐树下吃饭,槐树下数星星……且在每一年的春光柔软的下午,常常爱这样玩,一个个伸开小手,用大拇指和食指去丈量槐的胖瘦。年年丈量,年年如此,却不知人在长,槐也在长。

⑥其实,槐的好多半在于它的花。在花的国度里,槐花是最具平民气质的吧,王谢堂前不需要它,百姓家里倒是常见。令人叹服的是它不仅可作观赏,亦可食用,吃起来满口幽香,难以忘怀。在众多的花里,能做得如此体贴周到的也就是槐花了。因此,在过去那吃食不是很丰富的年代,屋前的一树槐花成了最美的期盼。

⑦曾记得,槐花刚展露笑脸时,我已急不可耐,一遍又一遍催父亲搬梯子摘槐花。我站在树下,仰着脸,四月底的阳光洒在脸上。母亲也在树下,拿着小篮,小心翼翼地接摘下的槐花。然后,母亲清洗,拌面,上锅蒸……又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终于可以吃了,一阵香甜的清气萦绕,吸一口,已经醉了。因了这槐树,我们每年在它的花开时节都能享受槐花盛宴。当我二十岁去外地上学后,再也没有赶上过它的花期,可是梦里梦外总缠绕着那甜丝丝的气味。

⑧就像人的一生总会磕磕绊绊一样,槐树的一生也不是那么顺风顺水。翻盖新房子时,父亲犹豫再三,还是把它保留了下来。有一年下大雨,屋子漏了,几位叔伯帮忙检修,上到房顶一看,原来是槐树的枝干茂盛,压破了瓦片,大家都建议把树伐掉,父亲终是舍不得。后来,父亲爬上去,用锯一点点把碍事的枝干锯掉,这才安心。在房屋的左侧是储物棚,父亲每次把那辆机动车推进去都特别费劲,家里人几次三番劝说伐掉,父亲总是无动于衷。

⑨今年的槐花时节,我带着幼子回家看望父母,这是十年之后我再次赶上了它的盛开。傍晚和父母坐在槐树下聊天,槐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飘落。我突然想到了白居易“薄暮宅门前,槐花深一寸”的诗句,这一寸深里该有多少光阴的故事呀!一寸光阴一寸金,掐指算来,这槐也有近三十年了,它站成了光阴里的风景,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

⑩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始终不肯伐掉它的原因。

(摘自《现代快报》2020年4月3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菜园子

①那天,我接到母亲的电话,就立刻赶回家,一进门,母亲就哭着说:“儿子,对不起,妈给你闯祸了。”原来,母亲见阳光好,就把她种着蔬菜的盆栽全搬到阳台上去晒,结果不小心,一个发着茂盛蒜苗的盆栽掉了下去,刚好,把一位女士的狗给砸了个正着。被盆栽砸死的狗是只贵夫人,而且贵夫人的肚子里还怀着幼崽。当母亲听说她这一盆蒜苗可能要砸出去几万块的时候,她一下就蒙了。

②我搂着母亲安慰她,说:“人没事就好,至于狗,我们赔。”晚饭母亲没有吃,我想,这一夜,母亲一定辗转难眠,隔着一道墙,我似乎听到了她重重的叹息。第二天早上,母亲对我说:“云娜现在反应不那么强烈了,孕妇最危险的时期也已经过去,你们白天都上班,我一个人待着没什么意思,想回老家去。”我拗不过她,只好送她回去。望着她那瘦小的、倔强的背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为她晚年所遭受的孤独、这个城市对她的排斥,还有她不得不隐忍的委曲求全。

③晚上回家,再也没有温暖的灯光、热腾腾的饭菜,我和云娜又恢复到之前的忙碌生活中。打开冰箱,只见保鲜区满满三大屉的蔬菜,蒜苗、西红柿、辣椒,这些都是母亲的盆栽作品。再一回头,发现阳台上那些简易的塑质盆栽都不见了。

④其实,母亲完全可以不受这份累的。几个月前,妻子云娜怀孕了,她喜欢吃蒜苗,母亲听邻居们说市场里的蔬菜都有大量农药残留,孕妇吃了不好,她冥思苦想了多天,才找到盆栽这个解决办法。她去买了很多大蒜回来,一瓣一瓣剥开插进盆栽的沙土里,每日浇水,半个月左右就会发出鲜嫩的蒜苗。我还记得云娜第一次看见蒜苗盆栽的惊喜表情,她说这盆栽既能生产无公害蔬菜,又能当风景,母亲简直太有思想了。

⑤晚上临睡前,母亲打来电话说,邻居们已帮她把老屋收拾妥当,她种了一辈子的蔬菜,真的很喜欢这份营生,她还想让她的孙子吃上绿色蔬菜,所以她决定明天就去找人翻地,种一园子的菜,然后定期送到城里给我们吃。我知道我劝不住母亲,只好嘱咐她,要种菜可以,只当消遣,绝不能累坏了自己。

⑥日子一天天过去,一个周末中午,我从项目现场赶回来给云娜炖汤,忽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她让我赶紧去车站接她,她来给我们送新鲜蔬菜了。云娜听说母亲来,腾地站了起来,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

母亲变得更瘦更黑,但精神很好,她笑着对我说:给你们带了豆角、土豆、黄瓜、西红柿、鸡蛋,还有小葱,这些菜都是自家种的绿色蔬菜。云娜在一旁捧着西红柿边吃边说:“这样太麻烦了。”母亲看到云娜贪吃的样子,笑得更开心,说:“就冲云娜这吃相,我也得好好种菜啊。”

⑧母亲几乎一个星期来一趟,她怕每次带多了不新鲜。从乡下到城里来回两个小时的车程,天气一天天热起来,我真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却也知劝她不住。我不想再让母亲来回奔波,每到周末便早早去母亲那里,把一堆堆新鲜的蔬菜拉回来。

⑨那天,母亲送我出门时一直闷闷不乐。我问了几遍,她才说,这一片要动迁了。我说:“不是早就说过要动迁吗?”母亲说:“是啊,可真要搬走了,还是有点舍不得,以后,没有地方给我孙子种菜了。”

⑩两个月后,母亲把二十五万的动迁款都给了我们,那一刻她目中坦然,我知道上次的赔狗事件已成为她的心魔,如今总算可以释然。

⑪儿子顺利出生后,母亲有了精神寄托,闲下来时又开始围着阳台转。云娜偷偷和我说,妈可能是想种菜了,刚好,住在顶楼的刘叔要把阁楼租出去,这是我们送给母亲的空中菜园子。

⑫有了这间小小的阁楼,母亲的晚年生活再次变得活色生香起来,她在这个城市里终于有了自己专属的菜园子,母亲在那间阁楼里养了三年的蔬菜盆栽,后来又接下了接送儿子上托儿所的事,就在她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的时候,她被查出胃癌晚期。

⑬那是我人生中最阴暗的日子,母亲病重,房产行业日渐不景气,事业面临危机,琐碎的日子慢慢磨蚀了我的意志,我似乎再也找不到人生的目标。在母亲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拉着我的手说:“日子,都是这样过来的,慢慢都会好的。”

⑭母亲走的时候,正是盆栽长得最好的时候。郁郁葱葱的蒜苗像一片躲在角落里的小森林,大概是这座城市里最清新的景色了。它们的生命力很旺盛,一茬又一茬不停地生长,被割掉也还会重新再来,我想,我懂得了母亲的话:日子,都是这样过来的,慢慢都会好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