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重庆市綦江区联盟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真香啊!它静静地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在荒郊僻野。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沐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间,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橘子圆溜溜、黄澄澄的,酸甜可口。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⑧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时间

情节

“我”的心理或反应

周日的清晨

感动

和小伙伴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满村子疯跑

欢喜

橘子成熟时

高兴(快乐)

一次放学回家时

路过橘林,偷摘橘子

(2)、品味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3)、下面两个句子在写景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从相同的角度赏析下面这两个句子。

A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选自朱自清的《春》

B“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4)、请根据你的理解,为第②段画线的句子“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做一个朗读设计,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从重音或停连的角度考虑)
(5)、参照示例,根据生活经验或者阅读体验再补写两例,表达你获得的启示。字数不作严格要求。

父亲责备儿子偷拿别人的东西,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诚实;儿子背着母亲走在乡间小路,让我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

举一反三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翩然落月背,再赴广寒约

    ①1月3日,飞行约40万公里之后,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篇章。

    ②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月球自转的周期相同,所以月球总有一面背对着地球,这一面被称为月球背面。正因为背对地球,要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探测器与地球的测控通信和数据传输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难题。还有哪些需要克服的困难呢?首先,月球背面地形险要、起伏不定,使软着陆面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风险。中国科学家通过精挑细选,最终把位于月背南极艾肯特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作为预定着陆区。其次,通信延迟、近乎盲降,使软着陆地面控制实际上失去了及时干预能力。这次月背软着陆,地面控制中心必须通过鹊桥中继星与其实现数据传输,较长的通信时间延迟,会使得对于情况瞬息万变的着陆过程进行干预指导变得无比困难,对于地面来说,嫦娥四号的落月事实上就是一场自主、自助的“盲降”。这次“盲降”,不同于嫦娥三号的斜着降落,它是近乎垂直降落,着陆时间短、航程短,风险确实比较大。

    ③此次嫦娥四号的落月可以说是“正中靶心”。它全自主动力下降,通过惯性导航及与月面相对测量导航,按照既定制导率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它实现从距离月面15公里高度安全下降至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全过程用时约690秒。为了克服着陆区周边地形起伏的问题,它在15公里到8公里高度为倾斜下降,8公里之后就改为垂直向下,引入相对于月面的测量导航。

④为了增加着陆的安全性,嫦娥四号探测器会通过接力避障的方式。下降至2公里左右,探测器会做一次光学的初避障,主要识别大障碍。下降至100米左右,探测器会做一个悬停,利用激光敏感器实现精避障,识别0.2米障碍、坡度等,通过地形的最优识别方法找到安全区域降落。

    ⑤为何把冯·卡门撞击坑作为首选着陆区?近年来在这片区域发现有大量冰。据科学家分析,这些冰可能是彗星或小行星撞击的残留,在永久的黑暗中得以幸存。由于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这些冰并没有发生升华或离解。而且该区域的电磁环境非常干净,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理想场所,在这里可以开展空间科学领域最前沿的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受地球大气成分影响,低频射电研究一直都存在空白。如果能够在月球背面放一个低频射电频谱仪,将填补空白,推动科学界取得更大的进展。

    ⑥嫦娥四号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对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人民日报》2019年01月04日有删改)

【链接】根据计划,嫦娥四号将会降落到90%的面积都分布在月球背面的艾肯盆地上。作为月球三大地体之一的艾肯盆地地体,没有被其他国家近距离探测过,是一块处女地,在科学上会有很多新的发现。艾肯盆地是整个太阳系固体天体中最大最深的盆地,直径大概2500公里,深度约12公里,对其进行探测应该可以获取月球深部物质的信息。早在1998年,NASA的月球勘探者号就发现这里存在水冰,而且更接近月球最原始的情况。

(《光明日报》2018年12月09日有删改)

“倡导低碳生活”主题演讲活动 

〔材料一〕

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降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选自姚雪痕《低碳生活》,有改动)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也能以自身的行为方式,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以下是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本计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量(千瓦时)×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升)×0.785;

短途飞机旅行(200 千米以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米数×0.275;

中途飞机旅行(200 千米到 1000 千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55+0.105×(千米数-200);

长途飞机旅行(1000 千米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米数×0.139。

(选自 2009年12月8日《中国环境报》)

〔材料二〕

二氧化碳和常规污染物的排放具有同源性,大部分来自化石能源的燃烧和利用。控制化石能源利用和碳排放对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倒逼和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助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有利于推动污染源头治理,实现降碳与污染物减排、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增效;有利于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国把握污染防治和气候治理的整体性,以结构调整、布局优化为重点,以政策协同、机制创新为手段,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协同推进环境效益、气候效益、经济效益多赢,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温室气体减排道路。

(选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

〔材料三〕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成为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亮眼底色。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专门研发“地形气候保护系统”,最大限度降低能源消耗;延庆赛区竞赛场馆完工的同时,生态修复也接近尾声,“山林场馆、生态冬奥”尽显其中;张家口云顶滑雪公园将融雪水、自然降水进行高效回收存储,在雪季时作为造雪用水……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成为场馆建设的亮点,助力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让人们在尽享冰雪运动无穷魅力的同时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除此之外,构建绿色智慧交通体系、推广低碳出行方式等也在如期推进,让环境友好的理念扎根生活。

(选自 2021年2月 8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材料四〕

生活图景一:唐代邛窑生产的省油灯是灯盏中的一种,它由瓷器制成。省油灯初看与普通灯盏没有大的区别,但它的碟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碟壁侧面有一个小圆嘴,用来向夹层中注水。在夹层中注入冷水以降温后,可省一半的油。

生活图景二:唐代出现了一种供人们消暑的“凉屋”。凉屋一般傍水而建,采用水循环的方式推动扇轮摇转(犹如民间的水车)。将水中凉气缓缓送入屋中,或者利用机械将水送至屋顶,然后沿檐而下,制成“人工水帘”,使凉气进入屋子,“凉屋”堪称既绿色又环保。

生活图景三:在古代社会,交通只有水陆两路,除了安步当车以外,当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有车、轿、船以及马、驴等牲畜。陆上交通工具在两千多年里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

(选自《揭秘古代人的低碳生活》,有改动)

班级准备举行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搜集了上面四则材料作为演讲素材。请你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半个父亲在疼

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一年,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辨识度,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但年轻时,他棱角分明,一顶光头,哪怕在十里外咳嗽一声,我也辨得出是他。

③小时候,我诨号庞维搅。“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调皮“有口皆碑”,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且总以我被父亲摁在地上打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

④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七七芽,嚼碎。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

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着。

⑥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母亲点燃的,一半是因癣疾煎熬的。年复一年,开春,癣就沿着他的身体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在一盏抖动的灯火前,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

⑦父亲拍拍我的头,安慰我说,并没有怎么疼。我却满脸泪痕,痛得不能自已。

⑧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痛,从此由我默默领受。

⑨做了父亲后,我回去得少了,但经常念及父亲,想象我这个年龄时的他,想象孩子这个年龄时的父亲。起初是做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慢慢地,我谅解了父亲,开始与他和解。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生活里,我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⑩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劳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家里的地板刚拖过,很滑。我和父亲摔成一团。父亲醒了,龇牙咧嘴地问我,摔得痛吗?孩子一手扶着我,手打地板,念念有词。我对他们说,一点也不疼。我轻松的表情,如同阳春化开的春水,如同三月拂面的春风。

现代文阅读

风调个方向吹

王晓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这是《国风》里写母亲与子女的诗。初读即爱,再读更喜。外人不知道,这段日子我们姐弟和老母亲经历了怎样的一段煎熬。

母亲十多年前从乡下老家到了几百公里之外的苏州,帮衬弟弟一家,做家务,接送孩子,多年如一日。母亲如一颗螺丝钉,嵌在家庭机器上。

假期,让母亲陪小孙子到我住的小城来补课,这样的理由才能让她暂时丢开一切,来我这里小住几日。母亲一刻不闲,把我楼上楼下犄角旮旯擦得亮亮堂堂,我们回家,还以为开错了门。我已过半百,还是她的孩子。她要把多年不能照顾我的缺憾补上。

我白天问问孩子的学习,晚上带奶孙两个逛逛吃吃。送她回苏州后,还带她去金鸡湖看音乐喷泉,去了观前街,尝了松鹤楼,又到葑门那边吃了肉汤圆,还点了鑫振源的大虾生煎和苏式面,乐得母亲跟一起剥鸡头米的老姊妹大谈这几天的新奇。

后来,母亲有点不舒服,我们都以为是小事。我的假期结束,要赶回去,便关照小侄女,带奶奶去医院看看。这一去,就被医生留下了。再和她通话,母亲的声音涩涩的,却硬气,说这么大岁数了,什么情况都能接受。我们不能接受。母亲苦尽甘来,好日子才刚刚开始。我也快到退休的年龄,正打算带着爸妈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吃没吃过的,看没看过的,弥补我远嫁的缺憾。

忙碌的弟弟停下手里的工作,去医院陪护。住院挂水,等待手术。那一天,淅淅沥沥下起小雨来,被雨淋湿的马路上残留着片片落叶。漫长的四个多小时,母亲说睡了一觉就做好了。手术过程中护士出来告知:快速病理检测是良性的。全家都松了一口气。医生又告诫,最终结果要等再检测。尽管还没百分百把握老母亲平安无事,但我们的心里都轻松了不少。事实证明,出院时最终检测结果仍是良性的。从手术到出院只用了三天,我的母亲闯过了这一关。我们并没有觉得医生之前的话危言耸听,相反,我们非常感激这样的警醒。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母亲还年轻,永远生龙活虎。我们孝顺的时间还很长很长,不争朝夕。

三年前,我动过一次大手术,感受过立在悬崖边的惶恐。痊愈后,格外珍惜生命,珍惜亲人。医院陪护期间,弟弟发了张病房里的深夜配图,说母亲住院才知道父母已老。一场病痛,让我们更加珍惜父母,体恤彼此。凯风自南,往后余生,风调个方向吹。退休后,如果有可能,我也到苏州去住。你听杜荀鹤在《送人游吴》里说得多好: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江南在左,亲人在右,夫复何求?

【注释】①选自2023年10月10日《扬子晚报》,有删改。②棘心:酸枣树初发的嫩芽。这里比喻子女。③劬(qú)劳:劳苦。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