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二上 8、数雨滴的孩子

阅读理解

沙沙沙,沙沙沙,下小雨啦!

竺(zhú)可桢(zhēn)搬来一只小板凳,坐在屋门旁边,出神地望着檐(yán)上滴落的小雨滴,轻轻地数着:“1,2,3,4,5……”

数着着,他像发现了什么奇迹,眼睛盯着石板出神。房檐下的石板怎么有一个一个的小坑呢? 小雨滴正好滴在小坑里,滴答滴答,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

他立即跑去请教妈妈,妈妈说:“孩子,这叫‘水滴石穿’啊!别看小小的雨滴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日子长了,坚硬的大石板就被滴出一个个小坑来了。读书、做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成功。”

竺可桢记住了妈妈的话。后来,他坚持研究气候,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hǔ shù)

 (jī jì)

(2)、竺可桢在下雨的时候发现的“奇迹”是(   )。
A、房檐上会滴落小雨滴 B、房檐下有石板 C、房檐下的石板上有小坑 D、研究气候的方法
(3)、房檐下的石板为什么会有小坑呢? (   )
A、原本就有的。 B、被雨滴滴的。 C、竺可桢挖的。 D、被另一块石板砸的。
(4)、“水滴石穿”的道理告诉我们(   )。
A、下雨的时候要仔细数雨滴,才会发现奇迹 B、认真研究气候,长大就会成为科学家 C、读书、做事情要坚持不懈,坚持才能成功 D、认真观察就能发现奇迹
(5)、竺可桢能成为科学家的原因是(   )。
A、他很坚持,每到下雨天就坐在屋门旁认真地数雨滴 B、他善于观察,发现了石板上的一个个小坑 C、他勤学好问,遇到不懂的问题就问妈妈 D、他记住了“水滴石穿”的道理,坚持研究气候
(6)、你喜欢竺可桢吗? 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耐磨的人生

 我的一个朋友在一次意外中答去左手。在炎炎夏日里,我到他的小书屋去选 书。我本来打算要穿一件凉爽的短袖汗衫出门的。可是,临行前我毅然换了一件长袖衫——我忘不掉两年前他在酷暑时穿一件长袖衫对我说:“我今生再也无福穿短袖汗衫了”的悲苦神情,我希望这件长袖衫从身上蒸 出淋淋汗水,希望这淋淋潜水能多少减淡一点朋友的哀伤和痛楚。当我出现在那间小书屋时,朋友热情地迎上来与我握手。两只左手紧紧相握的瞬间,我俩都忍不住看着对方的衣衫大笑起来——因为,朋友竟然穿了一件短袖汗衫。

 朋友说:“谢谢,我积压物资你的良苦用心。倒退两年,我还真有特别需要你这样做,但现在不同了……不瞒你说,铡出事那阵子,我认为我活不下去了,我说什么也接受不了没有右手的残酷事实。我笨拙地穿衣,歪歪扭扭地写字,刮胡子的时候,把脸刮得鲜血淋漓,上厕所都十分不方便……我哭,我闹,我摔东西,我把脑袋剃得溜光发亮。后来,我就劝自己,别想那只手,行不?瞧瞧人家古人多豁(huò huō)达,满嘴的牙齿都掉光了,却说:‘口中无碍,咀嚼(jiáo jué)愈健’ 一个叫达克顿的外国人,曾以为除双目失明以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可在他60岁的时候,却真的双目失明了。这时候,他说:‘噢,原来失明也是可以忍受的呀!,人可以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器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慢慢地,我平静下来。我开始穿着短袖汗衫出门,坦然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我终于明白,我其实有一条韧rén rèn)性十足的命,它远比我想象中的那条命耐磨得多……”

 那一天,我倒(dǎo dào)空了自己的钱袋,我跟自己说:多选一些书吧,这间书屋的书一定富含灵魂的钙。

[文学性文本阅读]阅读长篇小说《红岩》节选部分,完成练习。

最后的时刻

    ①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②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地梳着她的黑发。

    ③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一看到她那样平静和不慌不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有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④江姐梳好了头发,在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一身阴丹士林布旗袍,换下了囚服,又在蓝色的旗袍外面套了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性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

    ⑤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⑥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

    ⑦“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⑧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⑨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⑩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⑪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⑫“同志们,永别了!”

    ⑬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邻里有爱走搭石

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

    ①我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那是一条十里狭长的山村,人们逐水而居。五六个小村庄的人家散落在小溪旁。一代又一代人,出山串亲、赶集,唯有反复跨溪而行,除此,别无选择。小溪最窄处仅五六米,最宽处也不过三十米,平时水最深处也不过一米。

    ② 年年雨季过后,秋风将至之时,人们为了不蹬凉水,在每一个跨溪水里摆上一排方石,这就“搭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二百多天走搭石。人们祖祖辈辈走搭石,司空见惯,十里路要走多少搭石,没人数过。有一次,我出于好奇,一道道数了数,十里路竟走了三十二道搭石。十三年间,我每天要走六十四回搭石,总共走了千万回,对搭石的印象怎能不深刻呢?

    ③1977年末,我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工作。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人们无序地忽然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山里人脱( )( )裤走搭石的情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动作( )( )有序,足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 )( )

    ④两个人对面来到溪边,微笑止步,示意让对方先行。还有,年轻人背老人,大人抱娃娃,在记忆里,如他们留在水中的倒影。当我见马路上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的时候,我又想到山里人在雨水过后,自觉摆搭石的情景;想到有人发现搭石不稳,退回岸上,找块好石头搭上的情景……噢,搭石上有新意,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由于搭石的特殊渡水方式,长期造就和展示了山里人的勤劳、热心公益和互 助礼让与尊重的美德。这样,我便在1980年2月写了短文《搭石》。现在,我的家乡十里山村已经贴着山根儿修了公路,人们进进出出,骑自行车、摩托车,坐汽车,再也不用走搭石了。可是,搭石是不会消失的,永远会摆在村庄通向田地或山野的溪流里,那种美永远存在。

作者;刘章     选文有改动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看戏

①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②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③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伐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缕和头饰上,激起一片____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____。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众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____、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出来。

④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⑤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____。

⑥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情感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是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____。

⑦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以66岁的高龄,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种奇迹只有在我们的国家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阅读理解

游龙胜银水侗寨(节选)

谢恺昕

早就听说桂林龙胜的银水侗寨景色秀丽迷人,今年暑假,我们终于有机会去那里旅游了。

到了侗寨,刚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廊。长廊像一条灰色的长龙,卧在一片清新的绿叶中,蜿蜒伸向远方。长廊两边是苍翠欲滴的竹子。那细细的枝条绿油油的,尖尖的叶子像一个个调皮的娃娃在风中摇着小脑袋。顺着长廊的阶梯向上走,两旁是葱绿的树木。那掩映在树木中的一层层木楼,缭绕着神秘的气息,给人带来无穷的想象。

穿过木楼,可以看见一条长长的瀑布,像一匹白色的绸缎。站在瀑布前,我想起了李白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自上而下“哗啦哗啦”地流着,像是在唱着动听的歌儿。瀑布中偶尔迸出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晶莹透亮。瀑布底下有花花绿绿的鹅卵石,常常有可爱的小蜻蜓飞到那儿嬉戏。我真想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与瀑布同戏,与蜻蜓共舞。

最迷人的要数侗族姑娘的表演。她们穿着绣花的粉色绸衣,脖子上戴着银项圈,胸前挂着铃铛,下身穿着黑色的裙子,还围着绣花裙带。当她们载歌载舞的时候,那些铃铛不时发出响声,纵情地带出最纯粹的音乐,令人心驰神往。侗族姑娘们动人的山歌虽然是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演唱的,但让我们尽情领略了侗寨原汁原味的风采!

多么美丽的银水侗寨! 那清新的景色和迷人的民族风情,就像一支动人的歌,录进了我记忆的光碟中。

(有改动)

现代文阅读。

爱的偏方

①8岁那年的冬天,我的哮喘病患得厉害。看着我喘得满脸通红接不上气来,父亲就搔头抓耳,很是焦虑,逢人就打听有什么法子可以治好我的这个病。

②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个过路的老先生告诉了父亲一个秘方:把一枚鸡蛋放到蟾蜍的嘴里,埋在燃烧的草木灰里烧,等鸡蛋烧熟了再吃。两天吃一个,一般吃上两三个疗程,自然就好了。

③父亲乍一听,高兴坏了。转念一想,又愁眉苦脸的,蟾蜍俗称癞蛤蟆,是有毒的动物,吃了不会坏事吗? 父亲整整思索了一天一夜,最终决定尝试一下。可母亲持反对意见。

④母亲说:“就算是有用,这大冬天的,也找不到癞蛤蟆了啊。只有等到明年春天插秧的季节,它们自己蹦出来了,你就可以逮了。”

⑤父亲火了:“娃子的病能够等到明年春天吗? 我要撬开洞,直接逮睡着了的!”

天蒙蒙亮,北风呼呼地刮着,大雪堆积一样扑扑地下,一会儿就盖住了脚面。父亲带上工具,不顾母亲的劝阻消失在风雪中。父亲非常辛苦地在雪地中挖掘了很多洞穴,都不见蟾蜍的踪迹。父亲瘫坐在雪地上,眉头紧锁。邻居家的老奶奶看到父亲救女心切,跑到田埂上告诉父亲,冬眠中的蟾蜍一般都躲藏在向阳的石头坎子附近,那里透气性比较强。父亲满怀期待,又抡起锄头开始挖掘。中午,父亲笑容满面地回来了,蛇皮袋里多了四只睡意绵绵的蟾蜍。

⑦很快,鸡蛋烧好了。父亲把那个鸡蛋从蟾蜍的嘴里掏了出来,三下五除二就剥去了蛋壳。熟透的鸡蛋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其中却透着一股说不出来的腥臊味。父亲把鸡蛋塞进嘴里,毫不犹豫地吞了下去。

⑧那天傍晚,父亲和母亲面对面地坐在堂屋里,母亲的眼里一直有泪,目光一刻也不肯离开父亲。父亲就一直定定地看着母亲的脸,眉宇间写满了坦然自若。

⑨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半天过去了,父亲什么事都没有。晚上临睡前,父亲嘱咐母亲:“如果明天早上我能够起来,度过了12个小时的危险期,就可以给娃子吃了。”

⑩第二天,父亲很早就起来给我弄蟾蜍烧鸡蛋吃。那年,我吃了一个冬天的蟾蜍烧鸡蛋。从第二年开春以后,我的哮喘病再也没有犯过。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