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阅读真题60篇】小语六上 14.大江保卫战

大江保卫战

①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áo)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③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zhēng)铮铁汉的本色。

④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呀!

⑤奔腾不息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被浸没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线杆。在安造垸(yuàn),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pái)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⑥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形成解释】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日夜兼程:

惊心动魄:

(2)、【整体感知】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3)、【评价鉴赏】短文的第②段写了,第④段着重写了,这是运用了的写法。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4)、【评价鉴赏】读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的特点,并说说你的感受。

奔腾不息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被浸没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线杆。

(5)、【评价鉴赏】文中解放军官兵怎样的品质深深地震撼了你?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生煮海治龙王

传说舟山西南面的一个小岛上遍地埋着黄灿灿的金子,所以人们称它“金藏岛”。东海龙王知道后,为了独吞这满岛藏金的宝地,竟调谴龙子龙孙、虾兵蟹将,直向金藏岛扑来。眨眼问,恶浪滔天,狂风大作,金藏岛树倒屋塌,被海水淹没。

金藏岛东边有座纺花山,山上住着一位纺花仙女。她目睹了东海龙王无端作恶,决心拯救黎民。她救下了幸存的村民,然后教大家织网,织出了一张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渔网织成了,可大家发愁了,派谁下海去斗龙王呢?这时,一个小孩子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坚定地说:“我去!”乡亲们一看是海生。海生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怎么能够下海斗龙王呢?

纺花仙女拿出一套金线衣,给自告奋勇斗龙王的海生家上,他便变成了力大无穷、项天立地的巨人。纺花仙女还向海生传授了斗龙王的秘诀。

海生拿起金线渔网,毫不费力地潜入海底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在东海龙官的百宝殿里拿到了煮海锅。海生和大家一道按照纺花仙女的指点,在海边支起煮海锅,舀来一勺东海水,倒到锅里,然后便点起了干柴,“噼里啪啦”煮起来。就这样,煮呀,煮呀,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之后,海水里有热气冒了出来;两炷香的时间过去之后,海水泛起了白泡泡;等到三炷香烧过之后,东海龙王被烧得直喊饶命,下令潮退三尺,浪息三丈。

金藏岛终于又露出水面,重见天日。谁知,等海生端开锅,熄了火,东海龙王又突然涨潮鼓浪,一个浪头将煮海锅卷得无影无踪了。海生急得直踩脚。这一脚非同小可,跺得地动山摇!埋藏在地下的金子都被海生踩了出来,纷纷飞向海岸,落在滩头。眨眼之间,成了一道金光闪闪的大海塘,任凭潮涌浪翻,金塘巍然屹立,纹丝不动。

自此以后,东海龙王再也不敢来兴风作浪,黎民百姓也可安享太平,而“金藏岛”也被人们改称为“金塘岛”了。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____

佚名

很久以前,点宁暴发了一场瘟疫,人们用各种办法治病都不见效果。挂榜山下,有一个叫吴刚的小伙子,他母亲也病得卧床不起,他便每天上山采药救母。一天,观音东游归来,见小伙子在峭壁上采药,深受感动。晚上托梦给他,说月宫中有一种叫月桂的树,开着一种金黄色的小花,可以治这种瘟疫。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挂榜山上有天梯通向月宫,他就可以去采摘桂花。过了农历八月十五,错过了桂花一年一次的花期,又要等一年。这天晚上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二,还有三天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了。时间紧迫,吴刚马上动身,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登上了挂榜山顶,爬上了通向月宫的天梯。农历八月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天香云外。吴刚顺着香气来到月桂树下,看着金灿灿的桂花,好不高兴!他就拼命地摘呀摘,总想多摘一点儿带回去,救母亲,救乡亲。可花摘多了他抱不动,于是他使劲地摇动着月桂树,让桂花纷纷飘落,掉到了挂榜山下的河中。頓时,河面清香扑鼻,河水被染成了金黄色。人们喝了河水,疫病全都好了。

这天正是天宫的农历八月十五大集会。桂花的香气冲到天上,惊动了神仙们。玉帝派仙官调查。得知月宫的月桂树上的桂花全没了,玉帝大怒,派天兵天将将吴刚抓来。

玉帝了解事情的真相后,被吴刚的孝心和善心打动了,可吴刚毕竟犯了天规,如不惩罚就不能树立威信。玉帝问吴刚有什么要求,吴刚说他想把月桂树带到人间去救苦救难。于是,玉帝想了一个主意,既可惩罚吴刚,又可答应他的要求。玉帝说:“只要你把月桂树砍倒,你就拿去吧。”吴刚找来大斧砍起来,想立刻砍倒月桂树。谁知,玉帝施了法术,月桂树随砍随合,就这样吴刚长年累月地砍,砍了几千年。【批注:____】

(选自《中国神话传说》,有删改)

课外阅读。

ㅤㅤ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老汉卖完枇杷的时候,天竟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ㅤㅤ老汉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凌师傅抬起了头。

ㅤㅤ“我是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给您。”

ㅤㅤ“没问题。”凌师傅爽快地答道。

ㅤㅤ凌师傅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①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钻进了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②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妻子窝了一肚子火不好发作。

ㅤㅤ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自动伞递给了老汉。老汉撑起伞转身欲走,凌师傅说了一声“等等”。老汉以为凌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递给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战,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

ㅤㅤ老汉走后,妻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女人就是小心眼儿”,又干活去了。

ㅤㅤ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辞了几次,老汉就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

ㅤㅤ凌师傅剥了一颗枇杷,放进嘴里,又吐出一颗乌溜溜的细核来,直咂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眯成一线天:“好酸!”凌师傅抢过话:“是你的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枇杷,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

(13分)阅读。

雪天里的暖

ㅤㅤ①几天的暴雪,小城早已银装素裹。往窗外看去,雪没完没了,天地白茫茫的一片。我(    )在家里,连附近的菜市场也不想去,幸好,还有外卖。

ㅤㅤ②一股冷风呼啸着(    )进门,送外卖的“骑士”(    )着一头白雪站在门前。他头发白了,睫毛白了,脸却格外的红。他大口大口喘着气,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餐盒递过来,还有一点儿烫手。他却连声道歉:“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我看见他的雨裤膝盖处破了一个洞。他解释:“路太滑,摔了一跤,裤子破了,头盔也坏了……”

ㅤㅤ③我跑进屋拿了条干毛巾:“晚一点儿没有关系,我不急。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你了。”“骑士”边擦头和脸上的雪,边连声感谢:“谢谢!谢谢!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车……还不知道能不能正常发车。”

ㅤㅤ④我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又跑进储物间找出一个早已不用的头盔送给他。“骑士”很不好意思地喝着茶,脸渐渐恢复了正常颜色,说:“我今天遇到的都是好人。上午,我抢到三杯奶茶的订单。你猜怎么着?”他掏出一张配送单给我看,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骑手,另外两杯麻烦骑手给附近的环卫工、警察,或者其他露天工作者,辛苦啦!”

ㅤㅤ⑤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你知道吗?奶茶店的妹妹特意把三杯奶茶包得严严实实。我把一杯奶茶给了店门口扫雪的清洁工阿姨,另一杯奶茶给了路口指挥交通的交警,第三杯奶茶送给了铲雪的志愿者。”“骑士”笑眯眯地拍拍口袋,“____”。

ㅤㅤ⑥“骑士”喝完最后一口茶,戴上我送他的头盔,郑重地说了声“谢谢”,转身“噔噔噔”地下楼去了。我站在窗口,看他跨上车,在纷纷扬扬的大雪里渐渐远去,很快消失在拐角处。

ㅤㅤ⑦雪依旧在下,冷冷的风刮得雪花四处翻飞。但这被冰雪覆盖的城市,仿佛处处弥漫着浓浓的暖意……

残缺的馒头

曹德权

①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②日军56师团长驱直入,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中国军队展开决战。

③距惠通桥不到五十千米的泥泞公路上,开来五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那里,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剩下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吃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必须再坚守二十四小时,即使剩下一兵一卒。

④卡车在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押车官兵全部下了车,跑去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就在这时候,聚来不少饿得皮包骨的饥民,怯生生地围着卡车转。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馒头!”顿时,四野的饥民们一拥而上,钻进车厢去抢馒头!

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点 面)的描写。第⑥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点 面)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

⑤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馒头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一片啪啪的举枪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⑥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身,然后痛苦地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饿得双眼深陷,骨瘦如柴。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馒头,双眼惊骇而哀痛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⑦大胡子少校浑身战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着。他丢下机枪,面朝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哪,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敌人拼刺刀哇!你们……”

⑧四野霎时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

⑨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连同她咬过一口的馒头也递上去,说:“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馒头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馒头我咬了一口,请他们别嫌弃,请他们吃了多杀敌人,好吗?”

⑩大胡子少校一下抱起小女孩,只一个劲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问:“你叫什么名字?”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小翠。”

⑪大胡子少校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敌人,一定让你吃上又大又白的馒头,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⑫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⑬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块块填弹坑的石头……

⑭车队终于怒吼着向怒江方向冲去……

⑮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耿师长手里也拿着一个馒头,一个发黄的有个缺口的馒头。他们在找一个叫小翠的小女孩。

⑯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前,说:“她家七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的,在三天前饿死了!”

⑰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⑱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号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

⑲三十四年后,一位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个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选自《北方人》,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