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拔尖测评】小语四上 第五单元拔尖测评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雨后,院里来了只麻雀,刚长全了羽毛。它在院里跳,有时飞一下,不过是由地上飞到花盆沿上,或由花盆上飞下来。看它这么飞了两三次,我看出来:它并不会飞得再高一些,它的左翅的几根长翎拧在一处,有一根特别长,似乎要脱落下来。我试着往前凑,它跳一跳,可是又停住,看着我,小黑豆眼带出点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的神气。我想到了:这是只熟鸟,也许是自幼便养在笼中的,所以它不十分怕人。可是它的左翅也许是被养着它的人或别个孩子给扯坏,所以它爱人,又不完全信任人。想到这个,我忽然很难过。一只飞禽失去翅膀是多么可怜!这只小鸟离了人恐怕不会活,可是人又那么狠心,伤了它的翎羽。它被人毁坏了,而还想依靠人,多么可怜!它的眼带出进退为难的神情,虽然只是那么一只小而不美的鸟,它的举动与表情可露出极大的委屈与为难。它是要保全它那点生命,而不晓得如何是好。对它自己与人都没有信心,而又愿找到些倚靠。它跳一跳,停一停,看着我,又不敢过来。

(选自老舍《小麻雀》,有删改)

【材料二】这是群精明的家伙。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你看,所有的麻雀不都是这样的吗?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哪怕那个人并没看见它,它也赶忙逃掉。它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张在空中的透明的网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选自冯骥才《麻雀》,有删改)[材料三]麻雀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一些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18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19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了消灭害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不是麻雀多了,而是少了,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选自谈宜斌《蓬间雀不可少》,有删改)

(1)、【思维导图】以上材料围绕麻雀写了不同的内容,请你完成思维导图。

(2)、读材料一,为什么小麻雀要亲近“我”又不完全信任“我”?请写出文中与之呼应的语句。
(3)、材料二中,作者围绕麻雀写了麻雀这两个特点。
(4)、阅读材料三,下列描述不能表现出麻雀是捕捉害虫的能手的一项是( )
A、18世纪,普鲁士国王在全国消灭麻雀,结果毛虫泛滥成灾。 B、麻雀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一些粮食。 C、在育雏期,麻雀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 D、麻雀帮助美国波士顿的人们对付毛虫,人们建起了“麻雀纪念碑”。
(5)、麻雀是多面的:材料一中的麻雀是的,材料二中的麻雀是的,材料三中的麻雀是的。
举一反三
群文阅读,完成练习

文本一:

盗火英雄商伯

传说,商伯原来是天上一方管火的火神,他听说人间没有火,日子过得很苦,就多次偷偷向人间投火种,可惜都没有成功。天帝知道这件事后,打算把商伯贬到人间。

商伯心想:如果再不把火种带到人间,以后就没有机会了。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把火种带到了人间,并教人们使用和保管火种。从此,人们冬天用火取暖,晚上用火照明,能吃上热饭,还可以放火烧杂草种田,过上了平安快乐的日子。

谁知,过了没多久,商伯偷火种到人间的事情,传到了天帝的耳朵里。天帝震怒,立即下令发洪水淹没人间的火种。霎时,地上洪水滚滚,很快淹没了许多地方。商伯急中生智,召集人筑起一座高台,把火种放在上面。他独自一人看守火种,让大家四散逃命。

过了很久,洪水退去了,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来。他们来到高台上一看,商伯已经饿死了,而火种还在燃烧。

人们为了纪念商伯的功德,就把这个地方改名叫作商丘。

文本二:

谷种和狗尾巴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间还没有谷米,人们饿了就拿野果、野菜来充饥。后来,人越来越多,能吃的东西渐渐少了,大家常常忍饥挨饿。

那时候天上已经有了稻谷,地上还没有。天上的人害怕地上的人有谷米吃了,繁衍得太多,会打到天上去,占领他们的地方,就一直不让谷种落到地上来。地上的人哀求天上的人借一些谷种来种,天上的人却总是不肯给。没办法,地上的人就派了一只九尾狗(据说那时的狗有九条尾巴)到天上去找谷种。

九尾狗来到天上,看见天上的人在天宫门前晒稻谷,便弯下九条尾巴,悄悄地向晒谷场走去。狗尾上密茸茸的细毛,碰着晒谷场上的稻谷,谷种就牢牢地粘在了上面。

九尾狗见九条尾巴已粘满稻谷,回头就跑。不料,刚跑了几步,它就被看守稻谷的人发觉了。他们一边呐喊、追赶,一边还挥着斧钺乱砍。

九尾狗的尾巴,一条条被砍断了,鲜血不断地流下来。但它还是忍着剧痛,使劲地往前奔跑。当第八条尾巴被砍下来的时候,它已经逃出天门,越过天界,回到了人间。它剩下的那条尾巴上仍有几粒谷种。人们拿这几粒谷种去种,人间从此有了谷米。

因为被砍断了八条尾巴,所以现在的狗只有一条尾巴了。

狗把谷种带到了人间,救活了人们。人们很感激狗,为了报答狗,就把狗养在家里,给它吃白米饭。而谷种长出来的谷穗,根根都像狗尾巴,据说就是这个缘故。

文本三:

鲧盗息壤

天帝总是故意和人类作对。十日齐出的大旱刚过去没有几年,大地又泛滥起洪水。中原大地一片汪洋,万顷肥田沃土全被淹没了,只有高原和山岭露在白茫茫的水面上,像一座座孤岛。人们失去了居住和劳动的故土,只好扶老携幼,在山岭上搭个窝棚,在乱石堆里扒一小片荒地,靠可怜的收成和从水里捞的鱼虾,维持半饥半饱的生活。

天上的众神依旧在饮酒作乐。他们之中对人类的命运真心同情的,只有一个大神——鲧。他决心凭自己的力量除掉洪水的祸患。

鲧到下界看了几次,对那滔滔的洪水想不出办法,就去请教寿命比天帝还长的一只老猫头鹰和一只老乌龟。他们知道天上人间的一切故事和奥秘。

“平息洪水并不难!”猫头鹰和乌龟听了鲧的陈述,很支持他,悄悄地对他说:“你知道天帝有一种叫‘息壤’的宝贝吗?它是一块能不停生长的土壤。你只要掰那么一小点儿,扔到大地上,它马上就会越生越多,积成土丘,化作堤防,把滔滔的洪水堵塞住。你如果得到了它,还愁治不服洪水?”

“您二位能不能告诉我,这宝贝藏在哪里呢?”鲧急切地问道。

猫头鹰和乌龟谨慎地互相瞧了一眼,然后凑近鲧的耳朵,悄悄地告诉了鲧。

息壤是对人类有用的宝贝,天帝唯恐被人偷去,就把它藏在九重天上最隐蔽的地方,又派了一个勇猛的天神看守。但鲧凭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把它偷到了手。

鲧很快来到下界,把掰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息壤,抛到洪水泛滥的大地上。果然,四处立即涌起了无数山丘,把洪水围堵住,然后推挤着它们归入河道。大地渐渐露出了绿色的原野,人们纷纷从山岭上走下来,准备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

天帝得到大地复苏的消息,暴跳如雷,马上命令水神共工重新让洪水泛滥起来,又命令火神祝融带领天兵天将捉拿鲧。

鲧寡不敌众,受伤被擒。

电子产品迅速发展的今天,你支持电子阅读吗?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阅读任务。

电子阅读

ㅤㅤ材料一:与纸质书相比,电子书除了方便快捷,打破了时空限制,可以让人随时随地的阅读,还具有低碳、环保的特点,以一个容量为4G的电子阅读器来说,它能容下约3000本电子图书。而如果要制造这3000本纸质书,不仅需要砍伐30多棵树龄在20年至40年的树木,还得大约耗费150吨水、900度电、1.8吨煤和450公斤化工原料。

ㅤㅤ材料二:如今,电子书阅读早已司空见惯,在不少城市早晚高峰的地铁上,人们可以直观感受到电子书的受欢迎程度。一组数据也说明了这一点: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手机和互联网成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媒介的主体;2019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达79.3%,较上年提高了3.1%。

ㅤㅤ材料三:读屏造成的眼疲劳程度比读纸质书更高,而视觉疲劳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度阅读时。从读者群体来看,青少年电子书阅读时长的增加,也引发了家长对孩子眼睛近视的担忧。人们愈发担忧电子阅读的负面作用,如何规范电子阅读设备的使用,降低电子阅读对人眼的伤害都是目前较为重要的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决。这也纸质书籍面对时代发展的冲击所具备的优势之一,也正因此,纸质阅读目前仍无法被取代。

课外阅读二

材料一:

游圆明园遗址

天气晴朗,碧空万顷,凉风袭人。我、奶奶、妈妈和表弟一同去圆明园遗址旅游。

来到圆明园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那威严的狮子,它们身上伤痕累累,但雄姿犹存,似乎随时准备与敢于来犯之敌决一死战,把他们吞下似的。继续往里去,只见废墟上长出了嫩绿的小草,路两旁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朵,充满了无限生机。这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走到旧址旁,我看见一匹石马屹立在那里,怒视着远方,它好像在咒骂那些夺我中华之宝、杀我中华儿女、毁我中华园林的帝国主义侵略者。

继续往前走,我眼前一亮,啊,真美呀!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小岛的中央有不少的亭台楼阁,显得典雅秀丽。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好似一块无瑕的翡翠。周围的群山就像个大托盘,托着湖水这块美丽的翡翠。那一座座小桥像一条条翡翠上的彩带,与群山相连。这里湖映山,山环水,一片湖光山色,真是美不胜收。

啊!圆明园,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是侵略者罪行的见证。

材料二:

有人大代表近期提出“重建圆明园,加强国家爱国主义文化建设”,对此国家文物局答复称,圆明园遗址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代表,更是近代中国被侵略、被殖民的历史见证,遗址以断壁残垣告诫后人勿忘国耻、警钟长鸣。重建圆明因缺乏必要的考古及历史文献依据,且将改变圆明园遗址被列强破坏的历史现状,应慎重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文章还称,断壁残垣的圆明园,是中国知耻奋进的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之一。家长带着孩子到圆明园遗址参观,不是来膜拜建筑艺术的,更不是来欣赏皇家奢华生活的,而是到这里直面外国列强侵略给中华民族留下的疮疤,告诉我们的后代“勿忘国耻,建设强国”。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下面是同学们的追“星”之旅,请认真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跟着电影去追“星”

【材料二】

致敬最闪耀的“星”

从扎根基层到治病救人、从海事研究到国防建设、从载人深潜到逐梦航天,他们在各个领域呕心沥血、艰苦钻研,点亮了时代的希望,无愧为国之脊梁!2024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致敬科技工作者。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粘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诺贝尔奖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她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败难题,为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

【材料三】

我的追“星”档案

姓名:董存瑞

生平简介:1929年10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村;13岁当选儿童团长,15岁参加八路军并参加龙关、赤城战斗,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就立下一次大功、二次小功,负伤不下火线。19岁那年在攻打隆化战斗中壮烈牺牲。

经典画面: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追“星”理由:董存瑞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甘愿献出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崇高的革命理想深深鼓舞着我。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____,____。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材料二】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注释:1935年9月中旬,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奇迹般越过岷山草地,进入甘肃南部。1935年10月初,国民党一方面调集重兵“围剿”陕北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在六盘山一带建立防线,妄图围歼长征红军。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佯攻天水,示行于东,然后出敌不意,从哈达铺掉头北进,攻克通渭城,进入平凉、固原大道。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时久、规模大、行程远、困难巨、影响广,为中外战争史上所仅见。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它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培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