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海淀单元测试AB卷 小语四上 第三单元素养评估A卷

阅读理解

红蚂蚁(节选)

法布尔

在一块废墟上,有一处地方是红蚂蚁的山寨。夏天的下午,我时常看见红蚂蚁出征的队伍。 当它们看见有黑蚂蚁的巢穴时,前面的队伍出现一阵忙乱。几只间谍似的红蚂蚁先离开了队伍往前走。一队的红蚂蚁仍旧列着队伍蜿蜒不停地前进,有时候有条不紊地穿过小径,有时候在荒草的枯叶中若隐若现。

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黑蚂蚁的巢穴,就长驱直入地进入到小蚂蚁的卧室里,把它们抱出了巢。在巢内,红蚂蚁和黑蚂蚁有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最终黑蚂蚁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让强盗们把自己的孩子抢走。

我再讲一下它们一路上怎样回去的情形吧。

有一天我看见一队出征的红蚂蚁沿着池边前进,那时天刮着大风,许多红蚂蚁被吹落了,白白地做了鱼的美餐。这一次鱼又多吃了一批意外的食物——黑蚂蚁的婴儿。显然红蚂蚁不会像蜜蜂那样,会选择另一条路回家,它们只会沿着原路回家。

红蚂蚁们正沿着那一条白色的石子路凯旋呢! 我取了一张叶子,截走几只红蚂蚁,放到别处。这几只就这样迷了路,其他的,凭着它们的记忆力顺着原路回去了。这证明它们并不是像蜜蜂那样,直接辨认回家的方向,而是凭着对沿途景物的记忆找到回家的路。所以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也照旧回得来。

(1)、语文要素阅读选文第1自然段,完成练习。

①第2句话体现了作者的(连续 细致)观察。

②作者观察了时的情形。

(2)、红蚂蚁是如何出征黑蚂蚁巢穴的? 请将导图补充完整。

(3)、在选文中,作者两次把红蚂蚁与蜜蜂进行对比,为的是突出(   )
A、蜜蜂的认路本领强。 B、红蚂蚁需要凭借对沿途景物的记忆回家。 C、对红蚂蚁的厌恶之情。 D、昆虫之间巨大的差别。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蚂蚁外出为的是掠夺黑蚂蚁的孩子。 B、红蚂蚁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它们分工明确。 C、激战时,黑蚂蚁不是红蚂蚁的对手。 D、无论情况怎么变化,红蚂蚁都不会迷路。
(5)、阅读《蟋蟀的住宅》和《红蚂蚁》(节选)两篇文章,你从作者法布尔身上学到了哪些观察的方法?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开国大典的那个夜晚

观看焰火后,我们陪毛主席回到了紫云轩。在卧室里,我帮毛主席脱掉外衣,放好枕头。“家骥,你看今天开国大典搞得怎么样?”我刚要退出,毛主席问我。我回答说:“太令人兴奋了!”“是啊!”毛主席接着说,“我们用了28年办了一件大事,把三座大山搬掉了,也就是头上的问题解决了,下步要解决脚下的问题。解决脚下的问题任务还很重,建设我们这样大的国家要花更大的气力,你说对不对?”我忙说:“对,对……主席,今天您累了,早点休息吧。”

第二天凌晨2点多,我发现毛主席在床上一会儿侧卧,一会儿正躺,翻来覆去睡不着。

已经是凌晨4点多了,毛主席情绪平稳又无睡意,我便到厨房热了点菜端了上来。毛主席右手拿着筷子,左手翻着那部线装本的未看完的《史记》。

突然,他把书一合,筷子一放又和我唠起嗑来:“我们革命不容易啊,有多少同志献出了生命,如果他们能看到今天这种场面,一定比我们还高兴。”毛主席的话似乎越说越沉重,因为这时他想起了因革命而牺牲的同志。

约早上6点,毛主席仍无睡意,提出吃药。这也是毛主席的习惯,睡前常吃安眠药。这个夜晚,毛主席彻夜未眠。

直到早上8点20分,毛主席才发出了鼾声。

随着这“难得”的鼾声,我轻轻地关上了毛主席卧室的门。

阅读理解

等风 来

夏文兵

① 三奶奶家院子里有棵柿子树。

② 小时候,大人一再告诫我,三奶奶家柿子树上的柿子千万不能摘,那柿子苦得很,小孩吃了肚子疼。有一年,红彤彤的柿子挂在树上的时候,村里比我大几岁的狗蛋怂恿我和他一起去摘三奶奶家的柿子。

③ 我悄悄地跟着他来到三奶奶的小院,三奶奶不在家。我爬上柿子树摘下一个柿子,小心地咬了一口,甜甜的汁水立刻充满我的口腔。我傻了,原来柿子不苦啊,我又摸摸肚子,肚子也不疼啊。

④ 晚上,三奶奶发现树上的柿子没了,像丢了魂似的呆坐在树下,谁拉也不回屋。父亲狠狠地责备了我,让我向三奶奶道歉。我大叫着:“柿子这么好吃,不让人吃,等风来……”听我这么说,父亲对我更凶了,吼道:“三爷爷的名字是你叫的吗? 你都知道了,还敢去摘?”

⑤ 那之后,我才知道三爷爷的名字叫刘风来。三爷爷年轻时是游击队队长,三奶奶是妇救会(妇女救国联合会)的,两人约定等战争结束后就结婚。后来,三爷爷所在的游击队编入了解放军,他们北上南下,一直打到了海南岛。三奶奶也一直忙着支援前线。

⑥ 三爷爷回来后,和三奶奶结了婚,这棵柿子树是三爷爷带回来种在小院的,这是他们爱情的见证。可树刚刚活起来,三爷爷又走了,这次是去了朝鲜战场。 临走时,三爷爷说,等柿子红了,他就回来吃柿子。

⑦ 三奶奶精心侍弄这棵树,心想,一定要让三爷爷吃上红红的柿子。 小树在三奶奶的精心侍弄下,长高了,挂了果,但因为气候,每年只零星地结几个柿子。每次看到柿子红了,三奶奶就异常高兴,心想,三爷爷就要回来了。

⑧等呀等,等来的却是一张烈士证。三奶奶关上了院门,哭了两天。从那以后,这棵柿子树就成了三奶奶的命。

⑨ 春去秋来,几十年过去了,三奶奶老了。这年春天,三奶奶病倒了,大家觉得三奶奶可能等不到这一年的柿子红了。

⑩ 一天,新闻中说,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将被分批运回国。 电视里直播了第一批烈士遗骸运回国内的新闻,国家以最高的礼节迎接。三奶奶看到那神圣、庄严的画面,干枯的脸上一下子有了血色。

⑪民政局的人通知三奶奶,近期回国的志愿军烈士遗骸名单中有三爷爷。三奶奶听了,眼泪在沟壑纵横的脸上流淌着。

⑫ 三奶奶让我代替她去迎接三爷爷。她摘下树上所有的柿子,用红色的布包好,让我走时带着。她低声说:“风来呀,柿子每年都给你留着呢,今年终于等到你了。”

⑬第二天早上,我来到三奶奶的小院,太阳照在柿子树上,三奶奶坐在树下,倚着树干,手中捧着那只红色的布包,安详地睡着了。

(选自《天池小小说》2023年第13期,有删改)

我的童年(节选)

季羡林

我虽然对正课不感兴趣,但是也有我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看小说。我叔父是古板人,把小说叫作“闲书”,闲书是不许我看的。在家里的时候,我书桌下面有一口盛白面的大缸,上面盖着一个用高(梁 梁)编成的“盖垫”。我坐在桌旁,桌上摆着“四书”,我看的却是《彭公案》《济公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等等旧小说。《红楼梦》大概太深,我看不懂其中的奥妙,黛玉整天哭哭啼啼,为我所不喜,因此看不下去,其余的书都是看得津津有味。冷不防叔父走了进来,我就连忙撤起盖垫,把闲书往里一丢,嘴巴里念起“子曰”“诗云”来。

到了学校,用不着(妨 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躲到假山背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似的大看起来。常常是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有时候到了天黑,才摸回家去。我对小说中的绿(lu)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使用的兵器也如数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自己当然也希望成为那样的英雄。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手指往大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到儿百次,上千次,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终可以练成铁砂掌,五指一戳,能够戳断树木。我颇想有一个铁砂掌,信以为真,猛练起来,结果把指头我破了,鲜血直流。知道自己与铁砂掌无缘,才停止不练。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一) 桂花 雨(节选)

琦 君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二) 炒 米(节选)

汪曾祺

小时候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孩子买了,咯咯地嚼着。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作“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的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选自《草木春秋》,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