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海淀单元测试AB卷 小语三上 第六单元素养评估B卷

阅读理解

青海湖旅行攻略

【简介】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景点概览】二郎剑景区:有观鸟台、观鹿园等观赏区,也有水上摩托等娱乐项目。黑马河:位于青海湖湖边,可以欣赏青海湖日出盛景。(注意:鸟岛、沙岛暂不开放)

【交通】1.西宁开往哈图、都兰、乌兰等城镇的班车都经过青海湖。2.西宁有开往青海湖二郎剑景区的班车。

【注意事项】1.青海湖温差大,阳光强烈,请注意保暖和防晒。2.青海湖海拔高,请避免剧烈运动,并保证睡眠。

(1)、根据这份旅行攻略,我们可以知道青海湖是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之间的陷落形成的。
(2)、如果想欣赏青海湖日出的景色,可以选择住在
(3)、下列是同学们对这份旅行攻略的讨论,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

①我们出行的时候要带上厚衣服,晚上降温后会很冷。

②到达二郎剑景区后,我们可以在观鸟台和鸟岛观赏鸟类。 

③从西宁去青海湖可以乘坐开往哈图或乌兰的班车。

(4)、小明一家计划12月5 日去青海湖,需要注意什么? 写出两条。
举一反三
【材料一】

①袁隆平23岁时在湖南一所偏僻的农校做老师。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发生的饥荒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他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当他决定进行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时,世界上已经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研究,但都没有成功,并断言这“不可能”。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他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从事杂交水稻研究,面对困难绝不退却。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1970年,试验田所在的云南发生地震,人们纷纷撤离,但袁隆平却泰然自若,在田间搭棚子继续研究。经历了一次次“曲折的寻找之旅”,又经过了一个个“穿行在磨难之中”的试验过程,袁隆平终在这条崎岖的科学道路上取得成功。袁老研发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就被认为“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②1996年,袁隆平主动请缨立项“超级杂交稻”,2016年,中国不再接受联合国提供的粮食援助,他给中国26年的粮食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2018年,袁隆平院士所带领的海水稻团队在迪拜热带沙漠成功实验种植水稻,获得大丰收。“荒漠变绿洲”,这是中国水稻的奇迹!

【材料二】

1964年袁隆平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97年袁隆平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

【材料三】袁隆平语录

①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失败的,不会那么一帆风顺的。

②我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我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一梦想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逐渐成为现实。后者是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③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对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ㅤㅤ【材料一】

夸父逐日

ㅤㅤ夸父与日逐走 , 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②逐走:竞跑,赛跑。③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④河、渭:黄河、渭河。⑤大泽:大湖。⑥邓林:桃林。

ㅤㅤ【材料二】①很久以前,有个长得又高又大的巨人,名字叫夸父。他看到太阳每天早上从东边升起,傍晚从西边落下,夜里人们什么也看不见,就打定主意要捉住太阳,让地上人们的生活不分白天黑夜,随时都能晒到太阳,得到亮光。

ㅤㅤ②一天早上,夸父开始追赶太阳。他跑哇,追呀,一直追到太阳下山的地方。眼看就要捉住太阳了,他加快脚步追上去。可太阳像个大火球,呼啦啦地喷着火,把夸父烤得口干舌燥。夸父想要喝水,他转身跑到黄河边,弯下腰,咕咚咕咚地大口喝水。没几口,黄河里的水就被他喝光了。夸父还是口渴,他又跑到渭河边,咕咚咕咚没几口,又把渭河的水喝光了。夸父喝了这么多水,还是口渴,就转身朝北去找水喝。他越跑越慢,渐渐停了下来,身子晃了晃,轰隆一声,倒在地上。夸父在半路上渴死了。

ㅤㅤ③夸父舍弃手杖,手杖掉在了地上。不一会儿,这根手杖生了根,再过一会儿,手杖发了芽,抽了枝,长成了一棵桃树。后来,这个地方长出一棵又一棵桃树,桃树结出了一个又一个大桃子。要是谁路过这里口渴了,摘几个桃子吃,就不渴了。人们都说,这些桃树是夸父留给热爱光明、善良勇敢的后代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