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孟建平】单元测试卷 小语五上 单元自主检测卷(二)

【材料一】

①袁隆平23岁时在湖南一所偏僻的农校做老师。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发生的饥荒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他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当他决定进行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时,世界上已经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研究,但都没有成功,并断言这“不可能”。袁隆平具有敢于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他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从事杂交水稻研究,面对困难绝不退却。从选种、试验、失败,到再选种、再播种、再观察……1970年,试验田所在的云南发生地震,人们纷纷撤离,但袁隆平却泰然自若,在田间搭棚子继续研究。经历了一次次“曲折的寻找之旅”,又经过了一个个“穿行在磨难之中”的试验过程,袁隆平终在这条崎岖的科学道路上取得成功。袁老研发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就被认为“给世界带来了福音”。

②1996年,袁隆平主动请缨立项“超级杂交稻”,2016年,中国不再接受联合国提供的粮食援助,他给中国26年的粮食捐赠历史画上了句号。2018年,袁隆平院士所带领的海水稻团队在迪拜热带沙漠成功实验种植水稻,获得大丰收。“荒漠变绿洲”,这是中国水稻的奇迹!

【材料二】

1964年袁隆平开展“杂交水稻”研究,1997年袁隆平开展“超级杂交稻”研究。

【材料三】袁隆平语录

①不要怕失败。怕失败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搞研究,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失败的,不会那么一帆风顺的。

②我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我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一梦想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逐渐成为现实。后者是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③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1)、材料一中介绍了袁隆平的哪两件事?请用简单的话加以概括。结合材料三袁隆平语录,你感受到了袁老具有怎样的高贵品质?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品质:

(2)、读材料二的统计图,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3)、读材料三中袁老的两个梦想,其中之一就是“禾下乘凉梦”。请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绘画线部分的句子呈现出的景象。100字以内。

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

举一反三
交流会上,老师邀请大家为喜欢的神话人物制作人物介绍卡,下面是你搜集到的关于“后羿”的素材,请你读一读。

材料一:

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留其一日也,万民皆喜。

材料二:

①上古时期,十个太阳一起飞上天空,给人间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许多凶恶的怪兽也趁机出来危害人类。

②其中,有一条巴蛇来到了洞庭湖一带。 巴蛇又粗又长,鳞片坚硬如铁,裹在身上像是穿上厚厚的铠甲。 巴蛇在湖中兴风作浪,打翻船只,吞食落水的人,它还伏在水边袭击行走的人。本来是绿波荡漾、鹅鸭成群的美丽洞庭湖,现在成了人迹罕见的可怕地带。

③英雄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后,接着又四处斩杀恶兽,为民除害。这天,后羿驾了一叶小舟在洞庭湖上寻找巴蛇,突然间湖心冒出了一座“小山”,小山迅速地移动着。后羿仔细一看正是巴蛇。

④巴蛇高昂着它硕大无比的头,伸着枝杈般的红舌,涌起巨大的波涛,直向后羿的小船冲过来。后羿拔箭迎面射去,可是箭在巴蛇身上弹了一下就落入水中。

⑤巴蛇愤怒了,加速向后羿冲来。 巨浪把后羿的小船一会儿抛上浪尖,一会儿送进波谷。后羿稳稳地站在小船上,他拔剑在手静候着巴蛇。当巴蛇张开如山洞般的大口,想要一口吞下后羿时,后羿敏捷地一晃,由小船飞身骑到巴蛇身上,举起利剑向巴蛇的颈项砍去。

⑥巴蛇的鳞甲虽坚如钢铁,到底抵挡不住后羿神剑的力量。一股腥臭的鲜血从伤口喷出,立即染红了湖水。

⑦巴蛇疼得直叫,卷起尾巴扑打后羿,后羿趁势用力一挥,巴蛇的尾巴被齐截截地斩了下来,“砰”的一声落入湖中。后羿又用双手举剑连连向巴蛇的头部猛刺,巴蛇在水中挣扎了一番,终于浮在水面上不动了。

⑧湖边挤满了闻讯赶来的渔民,见巴蛇被杀死,一齐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后羿把巴蛇从湖里捞上来,又把蛇肉分给百姓们。 巴蛇的骨头堆起来后,竟然有一座山那样高,后来人们便称这座山为“巴陵”。

文段二:读懂非连续性文本。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张骞(qiān)从长安出发开辟了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六百多年前,我们的先辈郑和开拓远航,闯荡出连接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这一倡议,深刻反映了对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传承发扬,立意高远,意义重大。

——节选自《北京日报》客户端,有删改

【材料二】

    “一带一路”域内有60多个国家,约4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63%。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和优先合作领域,契合亚欧大陆尤其是亚洲的实际需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不仅能够带动区域内各国的经济,更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这是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也是为人类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跨欧亚的铁路、公路已经逐步延伸,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日益发达。丝路文明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倡议已经从理念转化为行动,其进展几乎超出所有人预期,“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证明,各国都有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世界的愿望,都想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世界,一个更加清洁美丽的世界,而“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将这些理想变成现实。

——节选自《国家治理》,有删改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

(一)鸟的天堂(节选)

巴 金

①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②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③………

④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⑤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二)庐山落霞

佚 名

①傍晚,雨后初霁。我们爬上庐山,面对锦绣谷的方向一抬眼,一轮橘红色的太阳在与远天相接的江面上开朗地笑着,容光焕发;江面上展开雄伟宽广的“广场”,“广场”上铺着宽广的巨型地毡:橘黄色、橘红色、琥珀色、靛青色、天蓝色……它们融合在一起。

②这时的锦绣谷,成了一片海,淡白中透着浅绿,晶莹透明,纹丝不动,像是结了冰,又像是巨型玻璃镶成的舞台。沿“海”周围,是厚不可测的碧玉般的云雾,上面平平的,周遭如壁。

③这像一幅什么图画?同游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恰当的比喻。有的说,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的说,像西天净土……

④我暗想:这不是一幅送行图吗?

⑤你看。那云障雾壁,雍容,肃静,不正是从千山万谷聚集而来的云神雾仙吗?早晨太阳从鄱阳湖升起的时候,它们云霞万朵,彩衣百重,迎候在九奇峰与含鄱口的奇峰异谷;现在,当太阳要休息的时候,它们又赶到锦绣谷来送行了。

⑥好像要证明我的想法似的,太阳接近江面的时候,随着作为传令兵的一缕烟云飞过,云障雾壁翻涌起来,江边像点起了万千火把,霎时,色彩明暗斑驳,一片欢腾:或乘龙乘凤,或骑象骑虎,或驾车驾舟,一起向夕阳奔去,欢呼,雀跃,挥手,直到夕阳沉下。

⑦天边留下一幅无比宽大的、五彩斑斓的织锦。这最后一个镜头像烙印一样刻在我的脑海:这是不是太阳给送行者回赠的礼物呢?我痴痴地想。

(选自豆丁网,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