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

向着梦想奔跑(节选)

①王亚平是中国首位进驻“天宫”空间站的女航天员。

②和男航天员相比,女航天员在体力方面难免有差距。但王亚平认为,太空环境不会因为女性到来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是女性就降低门槛。在平时的训练中,她默默对自己提高了要求。超重耐力训练中,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她要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即使呼吸困难也不放弃;救生训练中,不管在____的丛林,还是____的沙漠,或是____的海洋,她从容面对恶劣环境的考验;体能强化训练中,3000米考核,她比满分标准还提前了3分钟;体质器械训练中,她每次在规定课时以外加练1小时,经常练得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来,但她从不说苦……凭着难以想象的毅力,她一次次挑战自己!

③2003年,杨利伟实现中国人千年飞天之梦,____,举国同庆。这也给当时还是女飞行员的王亚平播下了一颗“飞天”的种子。电视机前的她脑海里一个小火苗“腾”地被点亮了:“中国现在有了第一个男航天员,什么时候会有女航天员?如果可能,我要做那个向太空挑战的人。”

④当加入航天员队伍之后,她才发现这些光鲜灿烂的时刻,只是寥(liáo)若晨星,在航天员的职业生涯中,只有准备飞行和飞行两种状态,而且更多的是面对数十年如一日枯燥艰苦的训练和一次次激烈严酷的挑选。

⑤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坚持一辈子。“对我来说,航天员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项事业,而且是我热爱的一项事业。”王亚平说。这份热爱给予她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她不断向前。

(1)、读选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填字母)
A.大浪滔天    
B.世界瞩目    
C.野兽出没    
D.风沙漫天
(2)、联系上下文,对“寥若晨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飞上太空是很常见的。 B、航天员通常都在飞行,基本不用训练。 C、飞上太空的机会寥寥无几。 D、航天员的职业就像星辰一样璀璨夺目。
(3)、选文中王亚平的梦想是,为实现梦想,重点写了这三件事,表现出王亚平的品质。
(4)、任选第②③④自然段中的一处语句作批注,先找出来,再从叙述内容、表达方式、主题感悟等方面写批注。
(5)、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你对第⑤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举一反三
聪聪给大家分享了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他身上的美好品质吧!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佚 名

①钱学森先生为祖国的火箭和导弹研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人民科学家”。

②1935年,钱学森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有一次,他和两个同学去影院看电影,身边的美国白人让服务员说:“先生,对不起,那位客人不愿意和你们坐在一起,你们可以换到另一个座位上去吗?”钱学森听了____,但他克制住了自己,只是起身离开了电影院。从此,钱学森怀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立志要发愤读书,振兴中华。他曾说:“我的一腔热血只图报国!”

③1949年钱学森历时五年,终于回到祖国。回国后,每月工资只有350元,但他想到国家面临的种种困难,总是____,他曾获得“何梁何利优秀奖”,奖金高达100万港元。这笔巨款支票汇到后,他____把钱捐献给促进沙漠产业发展基金会,专门用于支援我国西部的沙漠治理。

④1960年,中国的导弹事业刚刚起步,钱学森一心扑在导弹事业上,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攻克一个个难关。有一次,一位普通战士,因一件“小事”受到了钱学森的表扬。这位战士在进行弹体内外观察时,发现弹体内部有一根大约5毫米长的小白毛,担心因此造成通电接触不良,他用镊子夹、细铁丝挑,都未能取出小白毛,最后用一根猪鬃(zōng)才把它挑出来。钱学森对此____,他慎重地把这根小白毛包好,作为典型案例教育全体航天科技人员。

⑤1966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导弹核武器,让全世界为之瞩目。钱学森却说:“我只是一名科技人员,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我个人只是恰逢其时做了自己应做的工作。”

课内阅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期末真题)

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爸爸妈妈拉着我的手,到伯父家去。走到离伯父家门口不远的地方,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我们走过去,看见他两只手捧着脚,脚上没穿鞋,地上淌了一摊血。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怎么了?”爸爸问他。

“先生,”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没留心,踩在碎玻璃上,玻璃片插进脚底了。疼得厉害,回不了家啦!”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 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

伯父又掏出一些钱来给他,叫他在家里休养几天,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深深的寒意,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奥,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②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资料链接】

⑴《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亲侄女周晔在1945 年鲁迅逝世九周年之际写的。周晔从小亲身感受了鲁迅的关心和爱护,亲眼看到了鲁迅无微不至地关心劳苦大众,勇敢地与反动势力作斗争。她写下这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来赞颂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抒发对伯父的无比怀念与敬仰之情。

⑵鲁迅奋笔疾书,大胆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不断与压迫民众的旧思想旧文化斗争。正如鲁迅自己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以笔代戈,战斗一生的写照。

擦星星的人

①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那天放学后,我孤单一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抬眼望去,窗外满天的星星都在冲着我眨眼睛。

②我好想出去看星星,只是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我还没有动笔——写一份不少于500字的检查。

③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偏偏我感到最难学的便是数学应用题。于是我逃课跑到山上去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师抓住,狠批一通。最后,他脸一沉,说:“检查写完送到我办公室!”可是检查怎么都凑不够字数,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备挨批。潘老师不在,我松了口气,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解那些难解的应用题。

④过了一会儿,潘老师回来,看到我老老实实在解题目,就什么都没说,坐下来批改作业。批累了,他也会抬头凝神看一会儿窗外的星空。

⑤等他忙完,我的作业也写完了。他看过后,脸上竟然难得地浮现出笑容,说:“做得不错嘛,很聪明的孩子!不过有一道题做错了。”然后,他耐心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一直讲到我听懂为止。潘老师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小床,有时候批作业、备课晚了,他就直接睡在办公室或许是忘记了,他竟没有再提要我交检查的事情。

⑥天色更暗了,潘老师泡了一碗方便面给我,说:“饿了吧,赶紧吃!”回想起来,那碗泡面的味道实在不错。那年头,泡面在乡下不易得。吃完泡面,我心里暖暖的。

⑦从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师,也不再逃课了。潘老师总是在放学后给我补课,看我吃泡面,我则看着他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渐渐地,我从那些应用题中体会到了乐趣,期末考试成绩也大有起色。

⑧潘老师从不缺课。记得深秋时节的一天,大雨如注,上午第三节课,他踏着铃声匆匆赶来。潘老师的裤腿挽得老高,裤子上溅满了黑黝黝的泥巴,黄胶鞋里不时“吧唧吧唧”朝外冒泥浆或许是刚从田里赶来,他在讲台上边走边讲,不时哈气握拳。我发现,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

⑨那堂课,我无心听讲,一直盼望着下课铃快些响起,这样,潘老师就能去办公室换换湿衣服和鞋子。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要知道,潘老师已是50多岁的人了。他坚持把那节课上完了。下课铃响,布置完作业,他才踩着沾满泥的黄胶鞋,匆匆而去……

⑩多年后,我大学毕业,在外辗转漂泊,也做了老师。课堂上,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尊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淘气的孩子。在我心里,他是永远的恩师。

⑪某天,有老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潘老师去世了,走时被病痛折磨得瘦成皮包骨。我走上阳台,默默地遥望星空。窗外的星,时隐时现,让我想起来多年前在潘老师办公室的那一晚,想起那好吃的泡面……

⑫那夜,我梦到了夜空,上面繁星点点,也梦到了潘老师,他还是那么瘦削单薄,满身粉笔尘,他使劲儿在擦着什么。

⑬“潘老师,您干什么呢?”我问。

⑭“擦星星啊!”潘老师停下来说,“瞧,那颗星星,还有那颗,灰扑扑的,我得去把它们擦亮!”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