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段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统编版二年级上册6.《一封信》课课练

课外阅读。

阿英是个苗家小姑娘,家住贵州山区。她告诉我,是妈妈一直寄钱帮助她读书,要不,她早就失学了。她还说,她穿的衣服和来我家的路费,也是我妈妈寄去的。阿英很勤快,总是帮妈妈干活,她很好学,不是看书就是问问题。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学 ①hǎo ②hào。

(2)、文中的“费”字不认识,应该用查字法查字典,先查部,再查画。
(3)、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句话,第句写阿英勤快好学。
(4)、文中写妈妈帮阿英干了些什么呢?请把相关的句子画上“”。
举一反三
[人性光辉]革命英雄的故事永远闪耀。请你阅读下面这篇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回答问题。

一件旧大衣

王 筠

①我和几个同志一起看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老兵杨兰贵。

②时近正午,杨兰贵老人和老伴在院子里晒太阳,面前摊放着东西。走近了,我才看清那是一件不知道什么年代的旧大衣。

③杨兰贵的老伴闻听我们要送新的军大衣来,用响亮的沂蒙口音对我们说:“不是缺新的,是他这个旧的舍不得扔。藏金藏银似的藏了几十年了,舍不得穿,舍不得盖。你看看,都给虫子咬毁了……”

④杨兰贵1947年参军。那一年5月底,孟良崮战役在他的家乡打响,他跟村里的乡亲们一道为队伍抬担架。伤员中有一个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的班长,大腿上中了一枪,还不肯下战场,是杨兰贵硬给抬下来的。

⑤班长和杨兰贵因此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

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们所属部队紧急开赴中朝边境鸭绿江,十几万大军冒着漫天大雪踏上了陌生的战场。他们的目标,是盖马高原上的长津湖。

⑦当年的班长这时候已经是杨兰贵的连长了,虽然腿上的旧枪伤让他走起路来一踮一踮的,但是指挥打仗麻利得很,有股不服输的劲头。

⑧天寒地冻,气温已经降到零下20多摄氏度。由于缺乏御寒的服装和果腹的食物,部队减员非常严重,每天都有因为冻伤而无法行军的官兵掉队。每晚宿营的时候,连长都会拿出一件土黄色的翻毛皮大衣,杨兰贵和几个战友盖着连长的皮大衣,紧紧靠在一起取暖。

⑨部队夜行晓宿数个昼夜,终于赶到了长津湖战役集结地,一举将敌军分割包围在长津湖水库东、西、南三岸,发起了一波又一波顽强、惨烈而又悲壮的攻击。

⑩让杨兰贵刻骨铭心的那一战,他和战友们潜伏在积雪覆盖的阵地上,又冷又饿。刺骨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划着他们的手脚和脸庞,开始还有痛感,后来渐渐变得麻木,没有了知觉。当夜幕降临,冲锋号激越吹响的时候,他无论如何也爬不起来。连长听到他痛苦的声音,把那件大衣甩在他身上,举枪冲向了山下的敌人。

⑪这一战,志愿军第27军全歼美军第7师第31团,将这个不可一世的“北极熊团”的团旗踩在了脚下。

⑫杨兰贵记得他的老连长姓黄,是胶东人。但是老连长没能看到缴获“北极熊团”团旗的时刻,也没能再见到他从沂蒙山区带出来的兵。腹部中弹加上失血和严寒,使他倒在了迎击新兴里敌军的道路上,牺牲在零下几十度的长津湖畔。而他的电话兵杨兰贵却因为这件大衣保住了性命。他冻掉了三个脚指头,最终随着志愿军凯旋。

⑬后来,杨兰贵复员回到了沂蒙山,这件大衣也被他带回了家乡。

⑭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杨兰贵经历了各种变化。但是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一直保存着那件大衣,哪怕它已经被虫子咬得破败不堪。

(选文有删改)

课外阅读

讲雷锋故事的“老农垦”

刘金喜 张明礼

    2004年,朱洪亮(cān shēn)加了农场的关工委工作,从此他就和青少年交上了朋友,几乎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le liǎo)解孩子们的思想、品德、要求,知道孩子们更需要大力传承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他们心里(zā zhā)下根。可是,《雷锋日记》等书籍在书店很难买得到。为了配合关工委开展的“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他多方收集雷锋事迹、雷锋日记、雷锋故事等文字和图片资料,一面顶风冒雨骑自行车,到学校、社区给孩子们讲雷锋故事,一面与关工委老同志研究,决定由关工委“五老”编辑出版一册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学习资料。几个老同志说干就干,不顾年迈体弱,起早贪黑,翻箱底、查报刊、点“百度”,收集整理资料,反复研究,精心设计、编辑,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终于在纪念毛泽东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的前夕,编印了《雷锋精神永放光芒》宣传手册。A4纸大小的宣传手册,选用雷锋生前学习、工作、做好事的照片、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雷锋的题词、雷锋日记摘抄、“五老”创编的学雷锋儿歌、学雷锋歌曲,封面封底彩色印刷,可谓图文并茂,新颖别致。用一万多文字,突出点明了雷锋精神的实质、雷锋精神产生的原因、为什么要开展学雷锋活动、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宣传手册一出,就引起很大轰动,15个农场和其他单位,争相购买,加印6000多册,还(gòng gōng)不应求。宣传手册已成为青少年学雷锋重要的学习资料。

(选自《中国火炬》2017年第5期)

母 亲

肖复兴

①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②她是我的后母,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③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 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不疼就好,没事就好!”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④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闺女嫁到了内蒙古。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闺女大了,早寻个人家好啊,好!”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是真的,我又叫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⑤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我总是深情地望着她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不是亲娘又怎么样?

⑥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有改编)

抗日英雄赵一曼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赵一曼舍子从戎,奔赴东北。她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抗日的活动,而后带领一支游击队驰聘于白山黑水之间,其“红枪白马”的英姿令日寇闻风丧胆。

一次激战中,赵一曼受伤被俘。负责审讯她的日本军官大野,为了获取所需情报,一边以药物治疗以维持赵一的生命,一边软硬兼施,使用非人的酷刑和“心理战术”进行逼供。但无论是肉体上的摧残还是精神上的折磨,赵一曼崇高的革命气节和无畏的民族气概始终让日寇一无所获。

在无声的教育和感召下,董警官和韩护士暗中帮助赵一曼越狱,但在半路上地不幸再次被捕。穷凶极恶的日寇最后对赵一曼动用了电刑,企图通过破坏神经系统达到让地开口的目的。残忍的电刑下,赵一曼终于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呼喊,因为她的幻觉中,出现了她至爱的儿子、人民和祖国……

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对地执行死刑。在赴刑场的列车上,赵一曼提笔给儿子写下了遗书:

我的亲爱的可怜的宁儿,妈妈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什么是牺牲?就是在今天以前,你一直在妈妈的怀抱里;画在今天以后,妈妈却只能留在你的记忆里了。

我亲爱的儿子,妈妈对得起你,因为妈妈是慷慨赴死的;我苦命的儿子,妈妈又对不起你,因为你还要艰难地活着。赶快长大成人吧,我的宁儿。长大成人之后,你要自豪地告诉所有的人,你的母亲叫赵一曼。

1936年8月2日,带着对儿子的无限深情,赵一曼从容就义,年仅31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