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承翰学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材料一】见下图。(摘自2021年9月22日《中国青年报》)
你最希望自己具有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材料二】70.6%的受访青年认为自己的人生缺少“精神的力量”。“90后”受访青年这样认为的比例更高,为73.2%。对此,中山大学王仕民教授分析,中国人有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世界“日用而不觉”。当风平浪静的时候,人们对青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评价。当被问到“精神的力量”时,很多青年可能也是迷迷糊糊、不知所以。然而我们放眼望去,青年正在各行各业努力奋斗。奋斗就是今天青年的写照:在边防站岗放哨的是青年,在航空航天领域拼搏的是青年,在祖国的各行各业都能看到青年奋斗的身影。青年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不怕牺牲,向人民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摘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材料三】马龙5岁打球,18岁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里约奥运会上完成“大满贯”,实现了为国争光的梦想。多数人认为里约奥运会后28岁的马龙应急流勇退,但他说:“我想去东京奥运会,我觉得我还能打。”2018年下半年起,他因伤退赛多次。2019年,腿伤复发,膝盖肿胀并伴随着剧烈疼痛。距东京奥运会不到一年,做手术成了唯一选择。伤病中,他的目标由夺冠变成能继续打球。术后三个月,马龙重回赛场, 从输球开始。在职业生涯的至暗时刻,他才意识到乒乓球已经成为他生命中无法替代和割舍的一部分。2021年,32岁的马龙再次站在奥运赛场,收获两枚金牌。他说:“心怀热爱与梦想,永远都是当打之年!”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上联:疾如奔马,驰骋赛场屡夺冠 下联:矫若惊龙,战胜伤痛____
【材料一】
茶的功效与季节变化有密切关系,不同的季节不同品种的茶,对人体更有益。中国医学主张: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花茶属于再加工茶,能促进体内阳气生发。绿茶性寒,具有清热、去火、解暑的功效。青茶不寒不热,温热适中,有润燥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红茶甘温,能生热暖腹、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
【材料二】
红茶 | 小种红茶 | 正山小种、 |
功夫红茶 | 滇(diān)红,祁红、川红 | |
红碎茶 | 叶茶、碎茶、片茶 | |
青茶 | 闽(mǐn)北乌龙 | 武夷岩茶、大红袍、肉桂 |
闽南乌龙 | 铁观音、奇兰、黄金桂 | |
广东乌龙 | 凤凰单枞(cōnɡ)、岭头单枞 | |
台湾乌龙 | 冻顶乌龙 、包种、乌龙 |
【材料一】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讨论同意了专委会《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正式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史称“921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就此拉开大幕。
【材料二】
时间 | 事件 |
1999年 | 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
2003年 | 中国人第一次飞出地球,圆梦太空 |
2008年 | 中国航天员首次太空出舱 |
2016年 | 中国航天员在太空驻留33天 |
2021年 | 航天员首次进入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 |
2022年 |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迎来高光时刻——通过高密度的连续6次发射任务,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 |
【材料三】“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为中国航天事业鞠躬尽瘁60名年。从“东方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名”到“北斗导航”,孙家栋作为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的开拓者之—,被称为航大的“大总师”。
孙家栋30岁时,经战友夫人介绍,与魏素萍相识并组建了家庭。由于孙家栋的工作性质特殊,他陪伴爱人的时间很少。外孙女王丹妮讲述:“当年姥姥独自在医院生孩子,第二天姥爷赶回来,又赶紧回去工作。姥姥出院时,是护士长帮忙,用医院借的板车将她送回家。”王丹妮说姥姥总是不忍心埋怨姥爷,“他都已经这么累了,你怎么埋怨他”
孙家栋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投身于租国的航天事业,中国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北斗导航卫星、第一颗探月卫星……很多“中国第一”的背后,都有孙家栋忙碌的身影。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是孙家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回顾几十年的工作,他认为自己仅是航天人中很平常的一个。
2019年,孙家栋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类别 | 初中 | 高中 |
散文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 |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
小说 | 《社戏》《故乡》《孔乙己》 | 《祝福》《阿Q正传》 |
杂文 |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拿来主义》 |
名著导读 | 《朝花夕拾》 |
ㅤㅤ【材料二】鲁迅说写作
ㅤㅤ鲁迅说他写作的目的,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ㅤㅤ二是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美梦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有所扼制(何况我对于悲凉感本身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ㅤㅤ三是他的敌人,鲁迅说:“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要让他们那么愉快呢?我要像一个黑色魔鬼那样,站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感到不圆满。”
ㅤㅤ【材料三】鲁迅与萧红
ㅤㅤ①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ㅤㅤ②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日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ㅤㅤ③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ㅤㅤ④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ㅤㅤ⑤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ㅤㅤ⑥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