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 难易度:普通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活动:忆读书之妙】
书作伴
丁立梅
①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②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③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A】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____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 ____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④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垂涎不已。班主任跟我父亲是旧交,凭着这层关系,我常去他家借书看。他对书也是珍爱的,一次只肯借我一本。【B】有时在夜晚,借来的书看完了,我又想看另外的。这种欲望一旦产生,便汹涌澎湃起来,势不可当。怕父母阻拦,我偷偷出门,跑去班主任家,一个人走上五六里的路。乡村的夜,空旷得无边无际,偶有一声两声狗吠,叫得格外突兀,让人心惊肉跳。我看着自己小小的影子,在月下行走,像一枚飘着的叶,内心却被一种幸福,填得满满的。新借得的书,安静在我的怀里,让我有满怀的欢喜。
⑤多年后,我想起那些夜晚,还觉得幸福。母亲惊奇,那时候,你还那么小,一个人走夜路,怎么不晓得害怕?我笑,我那时有书作伴呢,哪里想到怕了?那样的月色,漫着,水一样的。一个村庄,在安睡。我走在村庄的梦里面,怀里的书,散发出温暖亲切的气息。
⑥上高中时,语文老师清瘦矍铄,爱书如命。他藏有一壁橱的书。我憋足了劲学好语文,只为讨得他欢喜,好开口问他借书。他也终于答应我,我想读书时,可以去他家借。
⑦是四五月吧,他屋门前的一棵泡桐树,开了一树紫色的桐花,小花伞似的,撑着。我去借书,看到他在树下坐着,一人,一椅,一本书。读到高兴处,他抚掌大叹,妙啊!【C】他孩子气的大叹,让我看到人生还有另一种活法:单纯,洁净,与书有关。
⑧而今,我早已拥有了自己的书房,也算实现了当初的梦想——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若是外出,不管去哪里,我最喜欢逛的,定是当地的书店和书摊。
⑨如果书也是一朵花,我这样想象着,如果是的话,那么,风吹来,随便吹开的一页,那一页,便是盛开的一瓣花。
①在阅读第三自然段时,对于两处括号里应该用什么动词,第二小组同学有不同想法请你帮他们选择恰当的选项。
A.腾跳出 | 走 |
B.腾跳出 | 扑 |
C.挪动出 | 走 |
D.挪动出 | 扑 |
②阅读第四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时,同学们边读边想象句中描写的画面,有同学觉得这句写的好,有同学却认为这句可以去掉,你怎么想的?为什么?
③“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两次,对其作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文章首尾呼应,表现“我”一直以来热爱读书。
B.重复多次,炫耀“我”的书很多。
C.前后关照,“我”与书香相伴,不懈追求,而今圆梦,使文章结构更完整。
垃圾分类学问多
垃圾常给人臭的印象,但其实只要放对了地方,垃圾山也能变金山! 回收1个易拉罐,可以节省3小时的电视电力。回收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无铅汽油和柴油。厨余垃圾可制成有机肥料,垃圾焚烧可以发电……
我们怎样才能将垃圾变废为宝呢?将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便是最好的途径。
这里为什么用设问句?有什么作用呢? |
我们常见的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这些垃圾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厨房用纸、卫生纸遇水即溶,不算可回收的“纸张”。不可回收垃圾主要是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6~0.7吨有机肥料。有害垃圾,主要是指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物质,以及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过期化妆品等。这些垃圾一般采用单独回收或填埋处理。
为了方便市民进行分类投放,很多地区将垃圾桶分成不同的颜色:蓝色的是可回收垃圾桶,红色为有害垃圾桶,绿色是厨余垃圾桶,其他垃圾则投进灰色垃圾桶。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电池属于什么垃圾呢? |
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责无旁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文明的行为方式才能渐渐养成,城市才能更加靓丽宜人。
童年读书
莫言
ㅤㅤ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位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机会,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印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一辈子也忘不掉啊。
ㅤㅤ记得从一个老师手里借到《青春之歌》时已是下午,明明知道如果不去割草羊就要饿肚子,但还是挡不住书的诱惑,一头钻到草垛后,我一下午就把大厚本的《青春之歌》读完了,身上被蚂蚁、蚊虫咬出了一片片疙瘩。从草垛后晕头涨脑地钻出来,已是红日西沉,我听到羊在圈里饿得狂叫。我心里忐忑不安,但母亲看看我那副样子,宽容地叹息一声,没骂我也没打我,只是让我赶快喂羊。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ㅤㅤ我的二哥也是个书迷,常能借到我借不到的书。但这家伙不允许我看他借来的书。他看书时,我就像(①____),悄悄地溜到他的身后,先是远远地看,脖子伸得长长,像(②____)看着看着就不由自主地靠了前。有一次他借到一本《破晓记》,藏到猪圈的棚子里。我去找书时,头碰了马蜂窝,嗡的一声响,几十只马蜂蜇到脸上,奇痛难挨。但顾不上痛,我抓紧时间阅读,读着读着眼睛就睁不开了,头肿得像柳斗,眼睛肿成了一条缝。
ㅤㅤ后来,我从一个赏识我的老师那里借到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母亲在灶前忙着做饭,一盏小油灯挂在门框上,被腾腾的烟雾缭绕着。我个头矮,只能站在门楹上就着如豆的灯光看书。我沉浸在书里,头发被灯火烧焦也不知道。
资料袋: ㅤㅤ 十一岁的莫言辍学之后,给生产队放羊。那时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他的最大乐趣。父亲反对他看“闲书”,他看书就像地下党搞秘密活动一样。 |
试题篮